热门回答:
汉字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也能够读懂千年前的文字。正如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学习的诗词古文一样。不论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或是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理解古人文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文字能够理解。那么语言能听懂吗?
以题目中的明朝为例。明朝由朱元璋建立。而朱元璋即主要开国功勋集团都出生于江淮一带。因此明朝的官方语言是江淮官话。当然。江淮官话作为一级官话方言区。几乎囊括了今天江苏、安徽大部和湖北部分地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故明朝使用的标准语。准确的说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洪巢片。而作为官话的一支。现代人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江淮官话与现代普通话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数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独特而美妙的中国汉语。成为华夏大地上使用人口最多。覆盖面最广的语言。也正因此。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人口迁徙。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七大方言。各方言之间的语言、词汇、语法等都存在较大差别。造成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的特殊情况。
△中国汉语方言图
在语言和文字传播还很落后的古代。为解决不同区域人们的沟通问题。总结出一种全国通用的基础语言成了必然选择。
因此。早先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一种以洛阳古音为标准的同样语言。称为“雅音”。秦朝统一中国后。以洛阳雅言为基础统一了六国语言。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官话语法体系。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民南迁。洛阳雅音与吴越地区的古语融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并在南方四朝流传。形成了后来的江淮官话。明朝建立初期。定都南京。又因明太祖朱元璋及主要开国功勋为江淮籍出生。所以明朝放弃自商周以来一直传承的洛阳音。改用江淮地区的南京音为全国标准语。
△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从南而来的南京话与北方语系融合后形成了北京话。清朝雍正年间。设立正音馆。开始推广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北京官话。后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全国标准语。称为“国语”。民间称“官话”。这里的北京官话。就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没多大差别了。
△明朝“普通话”《洪武正韵》
综上。从洛阳雅音中演化而出的江淮官话是现代普通话的来源之一。两者之间具传承关系。即便有差别。但也并不妨碍南北之间的正常交流。
明朝人怎么说话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都是说话都是咬文嚼字。让人似懂非懂。这就涉及到白话和文言文的区别。正如现在我们分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一样。古代也份官方和士人使用的文言文和平头百姓使用的白话。这里面的却别比现在要大得多。如果你文学知识略显浅薄的话。回到明朝大抵只能和老百姓打打交道。登不上大雅之堂。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说文言文。就好比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就没多少文学修养。以至于留下了许多“朱式大白话”的记录。
例如明初。有地方官员报告朱元璋说有倭寇进犯海疆。朱元璋就传下圣旨。说到:“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们。转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又如朱元璋为劝高丽归附。而对高丽使者说到:“昔日好谎的君王如隋炀帝者。欲广土地。枉兴兵革。教后世笑坏他。我心里最嫌。有。我这说的话。你去国王根底明白说到。”
△朱元璋
跟着老子打天下的朱棣。同样也会说白话。在朱棣针对西北边疆的圣旨中。我们看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里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近磨道。未有必里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凭阿卜束的儿子结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来京进攻。十分至诚.....”
△朱棣
从朱元璋和朱棣两人的记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便现代人回到明朝。是能听得懂明朝人的话。只是有些别扭。习惯就好。最后。祝穿越成功。
其他观点:
听不懂。
曾经有段时间穿越剧比较火。所以这个问题以前我也琢磨过。万一哪一天我也穿越到了古代。能不能和他们正常交流呢?
琢磨了半天。最终的结论是:不能。即使把时间特定在明朝。答案还是不能。
1、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而濠州钟离是现在的安徽凤阳一带的。我是山东人。就算现在跑到安徽凤阳。他们说的话我都听不懂。何况穿越到朱元璋时代了。
2、朱元璋成立明朝的即位地点是在应天。是现在的南京一带。就算现在跑到南京。南京话我也基本听不懂。何况穿越到朱元璋时代了。
除了这地域方言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看到有不少朋友说什么古代人正常说话其实并非之乎者也的古文。在日常中也是说白话的。这应该是不假。但即使是这样就能听懂了吗?
朱元璋因为是农民出身。学问不高。所以确实是比较能说白话的。即使在圣旨中也经常冒白话。比如倭寇进犯海疆的时候朱元璋就传下这么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道圣旨我肯定是能看懂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看的懂。但能看懂不代表能听懂。字是能看懂。话到嘴里可就不是这样了。
汉字在古代的发音主要历经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的演化。朱元璋应该是近古音时代了。这个阶段有点接近我们现在的读音。但仍然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即使是同地域的人穿越过去。要想听懂那时候的所谓的白话。也是非常艰涩的。估计得让他放慢速度。说好几遍。更何况我一个山东人了。
做为一名现代的山东人。就算现在的安徽话和南京话我都听不懂。还说什么明朝。如果真的穿越过去了。大概率上只能是用文字来交流——当然要是时间久了。听懂和学会应该问题不大。
其他观点:
你现在听得懂的方言。明朝你也能听懂。现在听不懂的方言。明朝你也听不懂。
现在跟明朝有区别的是官话。地方方言没什么区别的。
如果你问得是白话和文言文的问题的话。
你看到的文言文是书面语言。不是说话就是文言文。说话还是白话。读书人说话可能偏文言。
如果你看得懂原版的四大名著。看看里面的内容。跟白话没区别了吧?
那是因为古代一直都有白话和文言文。先秦时。文言文和白话基本一致。只是因为儒家的影响太大。所以你看到的都是文言文。
两汉到隋唐。一直是双轨并行的。此消彼长。共同发展。
到了唐朝。白话开始盛于文言文。宋朝白话跟文言文就脱节了。读书人已经开始用白话写文章了。
看看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明清的白话小说就知道。白话已经大行其道了。所以你看宋朝以后的文章很容易懂。而之前的文章难懂一点。
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沿海有倭寇来犯。下了道圣旨:
“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网上也有很多雍正批的奏折。都是大白话吧?
所以啊。说话你肯定是听得懂的。你要是四川人。听不懂客家话。到哪个朝代你都听不懂。但如果都说四川话。你肯定听得懂。因为他们也说大白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395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朝,官话,白话,朱元璋,文言文,江淮,形成了,圣旨,南京,方言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你穿越到明朝,能否听懂明朝人的语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汉字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也能够读懂千年前的文字。正如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