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籍将领比重非常之大。除去“无湘不成军”的善战民风之外。有三个历史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个结果。第一是北伐前夕。湖南大部已经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你会发现北伐初期的硬仗其实都是在湖北打的。比如贺胜桥、武昌战役等等;第二是当时的湘军已经占北伐军的半数左右。自然部队中湘籍军官的成才率较高。
(李默庵)
在北伐军最初的八个军中。谭延闿的第2军、程潜的第6军和唐生智的第8军都是湘军的部队。谭延闿是蒋介石的重要支持者(陈诚的岳父)。而第2军和第6军虽然逐渐被吞并。但是基层军官却大批保留下来。军阀混战的性质决定着只要被收编后归顺。并不影响前程。
黄埔嫡系第1军虽然初始兵力不多。大约15000人的样子。但是势力扩张最快。到二次北伐时已经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的番号。其基层军官的骨干是黄埔前五期的学员。这当中湖南籍也占了相当比例。尤其是晋升最快、影响最大的黄埔一期。更有一个特殊的情况。
(程潜)
这就是第三个原因。即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总长的程潜。曾经在广州开设了一个“湘军讲武堂”。黄埔军校成立后。讲武堂的160多名三湘子弟全部并入了第一期。因此在640多名毕业生当中。湖南籍学员比例最高。
因此。国民革命军中湖南籍将领的数量非常之大。总数应该超过广东和浙江而名列前矛。估计应有千人以上(问题的截止时间无法确定。因为将军是需要时间晋升的)。最后当上兵团司令职务以上的。除去我们比较熟悉的黄埔一期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之外。还有几个兵团司令也是湖南籍贯。
(陈明仁)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说的就是他。历任第10师师长、第14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33军团长、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方面军司令官。解放战争期间第一绥靖区司令官。“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陆军中将。1950年在香港起义。
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原大战期间在柳河车站救蒋而被重用。历任第2师师长、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长。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接宋希濂)、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出任重建的第一兵团司令。1953年晋陆军二级上将。
(唐生智)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南京保卫战之后。廖耀湘就开始在第五军系统带兵。历任第200师少将参谋长、新编第22师师长等职务。参加昆仑关战役和首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退至印度后成为“驻印军”骨干部队。1944年所部扩编为新六军任军长。1946年初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官。辽沈战役兵败被俘。陆军中将。
李文。湖南邵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历任第78师师长、第90军军长等职务。属于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抗日战争中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担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胡宗南)兼第五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北平无战事》里中央军第四兵团就是他的部队。
(黄杰)
霍揆彰。湖南衡阳人。黄埔一期毕业。是陈诚土木系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历任第11师旅长、第14师师长、第54军军长等职务。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任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第十一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
恐怕还有遗漏的。落笔匆匆不及细想。欢迎补充。
(霍揆彰)
其他观点:
国民党湖南将领:
1、岳森。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雀塘铺乡花园村人。民国15年(1926)岳森当选为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年。建国湘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团改为特别党部。岳森任第二军幕僚长兼执委会主任委员。年底蒋介石命岳森率领第二军从蒋。因未服从而被扣留36小时。
2、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
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3、戴岳。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将领。湖南新邵人。生于1888年9月2日。1930年冬在江西参加围剿中央红军。1931年1月代理南昌警备司令。5月任独立第36旅旅长。1932年2月兼任浙江省第1警备区司令。6月改兼任衢州、江山、开化警备区司令。
4、尹立言。
湖南武冈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曾任国民革命军华中剿总新编第八军军长。1949年6月底。其所谓“西南民主联军”3000余人的主力在凤凰仑被湖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姜亚勋)湘中第一支队全歼。
5、萧作霖(1908.11.15—1987.5.23)。
中将。号克念。湖南邵阳(涟源)人。毕业于湖南宝庆县立师范。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因不满国民党右派“清党”。于1927年离校到汉口。入张发奎部教导团。任连指导员。逾年入南京中央军校黄埔系军官研究班。
其他观点:
俗话说。无湘不成军。国民革命军中自然也有很多湖南将领及湖南士兵。数量之多可能甚至要超过绝大多数省份。
国民革命军。最初是指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麾下部队的统称。后指国民政府的所有部队。
北伐前夕。国民革命军也即是北伐军总计有八个军。其中谭延闿第二军、程潜第六军、唐生智第八军都是原本意义上的湘军。从将领到士兵。基本以湖南人为主。
廖耀湘在缅甸战场
一期北伐八个军。湘军足足占了三席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他当军长的第二军中。副军长鲁涤平长沙人。参谋长岳森邵阳人。三个师长张辉瓒、谭道源、戴岳分别出自长沙、湘乡、邵阳。
程潜。湖南醴陵人。他当军长的第六军中。所辖三个师番号为17、18、19师。师长长分别为杨杰、张轸(后为程潜女婿段沄。衡阳人)、杨源浚(湖南新化人)。
至于唐生智的第八军以及之后扩编的部队中。高级将领除李品仙、廖磊、叶琪等三位广西人外。也基本以湖南人为主:唐生智本人为永州人。何健为醴陵人、刘兴为衡阳人。刘建绪醴陵人。
唐生智
国民革命军湖南将领之所以较多。还与两所军校有关
程潜曾以中山先生大本营军政部长的身份在广州长洲岛办过大本营陆军讲武堂。其中有大约150名来自湖南特别是醴陵的学生。其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陈赓、宋希濂、左权等人。
1924年黄埔军校开办后。陆军讲武堂的这一百多名湖南籍学生大部分都转入了黄埔军校。大本营陆军讲武堂已经名存实亡。
一方面因大本营陆军讲武堂的关系。另一方面因湖南距离广州相对其他省份并不算远。于是大量湖南籍青年进入了以盛产高级将领著称的黄埔军校。
黄埔1-6期不但是培养高级将领的摇篮。这前六期毕业生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黄埔毕业生。他们的学业都是在广州黄埔的长洲岛完成的。
从第7期开始。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已经迁到南京。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宋希濂(左一)
我们不妨大致列举一下黄埔系的湖南将领
黄埔一期:
刘戡。桃源人。中将加上将衔;黄杰。长沙人。大陆期间的中将。1960年在台晋升一级上将;李默庵。长沙人。陆军中将。“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郑洞国。石门人;陈明仁。醴陵人;宋希濂。湘乡人;霍揆彰。酃县人;夏楚中。出自桃江;李文。出自邵阳新邵县。等等不一而足。
黄埔其他期知名将领:
邵阳人廖耀湘、李涛(新6军军长)。芷江人杨伯涛(18军军长)。祁阳人蒋伏生、廖龄奇。浏阳人潘裕昆(新1军军长)。湘阴人李鸿(新38师师长)。湘潭人沈醉等等。
沈醉
从1925年到1949年。国民革命军的名号存在了二十四年。
在此期间。出现了众多湖南籍高级将领:虽然没给出具体数字。但也许已经能位列全国之冠了。
还有哪些湖南籍高级将领。欢迎补充。谢谢。
我是@司马砸光。感谢关注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河北邯郸,3000年未改名字的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怎么样?
- 请问地球有多重?
- 是放弃一个爱的人难过还是被爱的人放弃难过?
- 宝玑,宝珀,积家,芝柏,卡地亚哪个档次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469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湖南,国民革命军,军长,黄埔军校,司令官,将领,醴陵,中将,兵团,湘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国民革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籍将领比重非常之大。除去“无湘不成军”的善战民风之外。有三个历史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个结果。第一是北伐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