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家族:鲁迅与周作人闹翻大打出手,他的亲侄为何饮弹自尽?
原创

撕裂的家族:鲁迅与周作人闹翻大打出手,他的亲侄为何饮弹自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虽然鲁迅是一代文豪。但是鲁迅自己的家事其实也挺多的。人无完人。鲁迅在自己的家事的处理上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都面临了正常家庭遇到的各种矛盾现象。摆脱不了现实中的许多俗事的困扰。

周家兄弟失和。一种说法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爱慕虚荣。生活挥霍。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家中常常入不敷出。使得两兄弟产生嫌隙。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鲁迅和羽太信子有私情。因此引发兄弟不和。第三种说法则是周家众人都对羽太信子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紧张。不管怎样。鲁迅一家的矛盾大多出自一个日本女人: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鲁迅把家庭关系过于理想化。试图大公无私就能收获感恩。 有点不切实际

鲁迅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里。幼年生活优渥。但是父亲生病去世。家道开始中落。看尽了世势炎凉。他一直把维护家庭。照顾弟妹当做自己的职责。周氏三兄弟从小感情也非常深厚。在几兄弟成年后。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也是因为鲁迅认为兄弟不能分家、赚钱大家花。快快乐乐一起生活。刚搬到北京时。几兄弟甚至约定住在一起。誓死不离。

1902年。21岁的鲁迅考中日本官费留学生。到东京学医。四年后他的二弟周作人也考上了官费生。到东京学习海军技术。兄弟二人本就感情甚笃。何况异国相逢。便与许寿裳、朱谋宣、钱均夫一起合租了大宅。雇佣了18岁的羽太信子为女佣清洁打扫大宅。还洗衣做饭。

羽太信子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倍加珍惜。表现得很是恭谨麻利。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她和涉世不深的周作人谈起了恋爱。1909年两人结婚生子。婚后羽太信子偷拿钱贴补父母。周作人不让。她就闹。而周作人当时还只是一个穷学生。性格怯弱。依赖性又重。只能跟大哥鲁迅拿钱。

鲁迅虽然文章言辞犀利但为人却很心软。自己生为长子。一心照顾寡母弱弟。所以他比较理解羽太信子资助贫苦父母。反而还觉得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女子。为了帮弟弟养家。他回国到浙江找到两份教职。还兼职日语翻译。支持周作人在日本开销。而周作人夫妇却心安理得。他们认为鲁迅掌管周家产业。理应支付他们的日常开支。

周作人学成回国后。鲁迅又忙着张罗周作人的工作问题。在鲁迅的牵线搭桥下。周作人去了北京大学工作。

两兄弟自小就手足情深。相依为命。鲁迅也一直秉持着长兄如父的理念。对周作人照顾有加。连鲁迅家中都说。家里的老二周作人是一个有福之人。

但是好友许寿裳不看好羽太信子这个贫苦女佣和软弱可欺的周作人的婚姻。对鲁迅那种过于善良的照顾有过异议。他认为鲁迅终有一天会被辜负。甚至升米恩担米仇。绝对落不到好。没想到。一语中的。在鲁迅以白话文小说闻名于世。提携周作人和周建人兄弟后。很快他们兄弟间就爆发了冲突。

周作人是非不分、恩怨不明、怯懦又软弱

1911年周作人夫妻回国。周作人作了教员。而此时已成名的鲁迅受邀往北京在教育部任职。鲁迅一离开。在绍兴老家的羽太信子就开始“兴风作浪”。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与夫人朱安属于包办婚姻。名存实亡。朱安女士老实懦弱。只知奉养婆母。羽太信子性格要强泼辣。所以周家由她当家做主。她捏紧一家财政大权。以帮忙照顾孩子为由。把弟弟妹妹也接来中国。

周作人夫妇间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愣。而他的小舅子、小姨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得罪’。羽太信子在日本攻占东三省后变得仗势凌人。甚至用日侨的身份把周作人拉到日本使馆去训话。但她同时对于周作人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家务活从来没让周作人插过手。就连带孩子也丝毫不用操心。周作人生活上离不开信子的照顾。性格怯懦又软弱。怕信子撒泼胡闹。事事迁就。慢慢的畏妻如虎。被信子整得服服帖帖。

尤其是她的妹妹羽太芳子来到中国。羽太芳子当时正是十五岁的妙龄少女。时年二十四岁的周建人与兄嫂生活在一处。久而久之两个年轻人便产生了感情。1914年2月28日两人结婚。两姐妹变成了妯娌。更是完全控制了周家。对周作人的影响更大。周作人最后堕落成汉奸文人。他的日本妻子起了很大作用。

经济纠分是兄弟失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鲁迅先生自己说“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小康人家”。其实是谦词。鲁迅出生于“书香世家”。从他的六世祖中举人。家中出过举人、秀才一大帮。有的还中了进士。点了翰林。据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恒训》中的记述。周家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是富裕之家。最富有时曾经拥有土地一万多亩。

周家之“阔”。从住宅就可以看到。鲁迅出生新台门是一座五进院落。当地乡间的农家院只有一进。而北京的皇家宅院故宫是九进。曲阜的孔庙也是九进。《红楼梦》中荣国公的荣国府。也只是五进。

1919年。周家卖掉绍兴老宅。花三千大洋在北京八道湾买了一幢四合院。三兄弟一起搬进去。约定誓死不离。当时住在里面的有鲁迅的母亲、妻子朱安。周作人夫妻及其一儿一女。周建人夫妻及二儿一女。表面上的和睦并没有维持多久。羽太信子认为这套房子是老宅子换的。应当有周作人的一份。对鲁迅作为大家长心存不满。

鲁迅和朱安没有子女。但对侄儿侄女视同已出。鲁迅成名后。收入不菲。当时的工人一月工资二块大洋。清华大学的一年学费一块大洋。而鲁迅1924年一共收入8085元等等。月收入竟达近七百元大洋。他与周作人每月共交六百元家用。这么一大笔钱都是交给羽太芳子管理。但是不久。鲁迅和周建人很快与羽太姐妹发生矛盾。

首先是羽太姐妹生活上十分奢侈。穷人乍富。把自己包装成贵族。一下子用十几个仆人。讲究吃喝穿戴。贪图安逸享乐。花钱大手大脚。不合意的饭菜衣物。随手就赏给下人。出门必从轿。派头十足。羽太还把自己的兄弟父母。甚至舅父。接来一起住。在羽太信子眼中。日本本土的东西要比中国货好。她常常不计成本托亲戚朋友从日本捎来。一切吃穿用度完全日本化。花销就更大。这样一个大家庭寄生在周家。鲁迅虽不说。心里自然不满。

为了保证自己写作、教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鲁迅的收入中的有一部分购置各类图书。同时他还爱好收集古书画文物。资助朋友学生。开支也是很大的。有时甚至还要找人借钱。搬出八道湾后。鲁迅甚至说。幸亏搬出来。生活才能有一点预算。

周建人去上海工作另娶。是兄弟三人关系转变的转折点

周建人原来在绍兴做文员。小地方开销不大。加上有鲁迅支持。经济无忧。两口子感情非常好。但是举家迁到了北京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成了周建人的一个心理负担。虽然两位兄长待他不薄。可是钱都在羽太信子那里。即使有需求。周建人也不会开口。

相形之下。周作人和信子一家花钱随意大方。周建人和芳子一家则拮据许多。而更为糟糕的是。芳子是信子的胞妹。见到姐姐一家生活宽裕。引起了她心理上的极大不平衡。原本周建人和芳子感情还算和睦。现在有了比较。芳子就经常抱怨丈夫无能。初时是冷眼冷语。后来发展到大吵大闹。当着众人给他难堪。

北京是个大都会。自然非绍兴可比。芳子习惯了这里的奢侈生活。越来越瞧不起没有工作的周建人。嫌弃他没用。周作人于是托胡适。在上海出版社为周建人找了份工作。但是八道湾有羽太芳子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富裕的生活。这是周建人一个小职员不能给的。她不愿去上海。只想留在北京享乐。所以周建人只好只身前往。这一去让整个家族彻底破碎。

两人两地分居。关系越来越冷淡。周建人在上海另外娶了一个妻子。每月只寄几十元家用。再不回北京。这让在北京的羽太芳子伤心不已。想找家里的长辈鲁迅讨个说法。希望鲁迅可以帮自己教训一下周建人。但是鲁迅对周建人的感情生活并不想介入。这引起了羽太信子的强烈不满。公开指责鲁迅作为家族大家长。没有约束周建人在外面找女人。处事不公正。对羽太芳子不公平。在她的唆使下。周作人对鲁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了

但是鲁迅毕竟是鲁迅。他和周作人的反目也是在文明的前提下进行的。鲁迅日记里出现与二弟的反目。是1923年7月14日。鲁迅开始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子里吃饭。不再跟周作人夫妻在一起用餐。鲁迅是这样记载的: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很大的矛盾。在鲁迅的日记里。好像十分平淡和平常。而7月19号鲁迅收到了一封来自周作人的信。信中写到。请鲁迅今后不要到周作人一家居住的后院来。鲁迅感到很诧异。想找周作人问个明白。但周作人不肯相见。

不久后。鲁迅和周作人突然正式决裂。具体原因并不清楚。有传闻羽太信子造谣鲁迅调戏她。这种野史不足为信。大致经过是。鲁迅去四合院取书。羽太信子竟拿起一本书扔向鲁迅。双方发生面对面的激烈争吵。甚至动手了。鲁迅和周作人两个当事人对失和这件事保持了高度的沉默。都不主动发出声明和给出解释。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当时在场劝架的两位友人对此事也闭口不言。从不发表看法。由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

鲁迅于是带着妻子和母亲搬出八道湾。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这里只剩下一个中国人了。而他走后。羽太信子甚至在八道湾住宅挂上了羽太寓的牌子。

周家的悲剧到此并未结束。鲁迅的侄子周丰三自杀

周建人去上海工作。最小的儿子周丰三还在娘肚子里。可以说一出生就被父亲抛弃。在周母80寿辰的时候(这时候鲁迅已经去世)周建人携他在上海的妻子及孩子们去北京。为母亲拜寿。这是周丰三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父亲。芳子、信子包括周作人以及周母都强烈反对周建人再娶。以至于大吵一场。芳子养大的孩子自然偏向自己的母亲。芳子的长子激愤之下甚至抽出了日本军刀。

经过这场大吵。周建人对前妻及几个孩子彻底不再过问了。连书信都不再寄了。也不再给芳子母子四人汇一文钱。更公开声明与前妻芳子“脱离关系”。不再认这三个子女为亲生孩子。这对14岁的周丰三而言。无疑是最重大的打击:国家日渐沦灭、大伯父鲁迅去世、二伯父堕为汉奸、父亲不再认他一家弱母孤幼、周家一门彻底分崩离析。这种家国的变故是双重的。也是其时的周丰三所难以承受的。

随着抗战的全国爆发。全国上下一派抗日之声。而他的母亲、伯母都是日本人。他本人拥有半个日本血统。使得他极其苦闷。同学对他远离。挖苦。讥讽。让本来就孤僻他更加痛苦。无人加以倾诉。他的伯父也是知名汉奸。他的生活却要依赖汉奸。周丰三多次劝说周作人。毫无效果。

1941年3月24日。他竟然想不开找到周作人警卫的手枪饮弹自尽。死时不过19岁。也相当有才华。当时还在名校辅仁大学上学。

而周作人周建人兄弟虽然都是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去世。但是解放后也很少来往。

其他观点:

作为家里的老大。鲁迅承担着家庭的重担。面对叔叔们不公平的分家。他抗争无用。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当年分家时。鲁迅16岁。二弟周作人12岁。三弟周建人9岁。四弟于6岁时夭折。一屋妇孺。负债累累。鲁迅别无选择。为了家。只能不辞劳苦。东西奔忙。

在鲁迅的努力下。一家人终于有了固定团聚的居所。北京八道湾。

但是。好景不长。家庭爆发了矛盾。原因是得到鲁迅照顾最多的二弟周作人。受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的挑拨。写了一封绝交信给鲁迅。并逼迫鲁迅离开八道湾。此时鲁迅心里是伤感的。他接连写了三篇小说。表达这种心情。小说分别是《伤逝》。《弟兄》和《铸剑》。鲁迅离开家时。周作人还拿着一个家伙向鲁迅砸去。

分别后。鲁迅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而周作人则走进了汉奸的阵营。

至于他们的亲侄子周丰三为什么饮弹自尽。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周丰三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日本妻子羽太芳子所生。羽太芳子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亲妹。结婚后。一直住在姐姐家里。后来周建人去了上海。她不愿意随夫一起走。选择了留下。周建人到上海后。与学生王蕴如结婚。生下三个孩子。

周建人带着第二任妻子堂而皇之回到北京。不但不感谢含辛茹苦带着孩子的妻子。反而要羽太芳子离开周家。周建人的所作所为。在周丰三的心灵中。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在他看来。周作人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儿子。因此。变得十分自卑。这是他想自杀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面对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人民群众以日本汉奸为耻。而叔父周作人不听劝告。依然成为日本汉奸。作为半个日本血统的周丰三。整日面对同学对他的远离。挖苦。嘲讽。本来性格孤独的他。如雪上加霜。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把结束生命。当作解脱自己的最好方式。因此。当发现家里的枪时。他毫不犹豫。拿起枪对准了自己最要害的部位。

(图片选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其他观点: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跳蚤。

对于鲁迅这样体面的家庭来说。让人无奈和糟心的就是家族的矛盾和纷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家庭会这样四分五裂。千疮百孔。成为一生的遗憾和痛楚!

鲁迅三兄弟。皆为赫赫有名人物。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自不必说。二弟周作人精通多国语言。是有名的翻译家。文学家。三弟周建人没有像两个哥哥留洋日本。但自学成才。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平步青云。做了大官。

可是这样体面的家庭。也有让人糟心的一面。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大打出手。到鲁迅死。兄弟的怨结还没解开。

周建人与儿子形同陌路。 小儿子周丰三19岁的时候。在二伯父家里开枪自杀。

这个家族的撕裂与痛苦。即使搁在普通家庭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但对于有名的周家。鲁迅的婚姻。兄弟绝交。父子的不睦。小辈自杀。都成为众人议论不止的素材。

而这样的局面。都与一个日本女人有关。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鲁迅兄弟反目始末

鲁迅遵母命娶了传统、老式的朱安。结婚当夜睡书房。婚后三天便再度赴日。

鲁迅与周作人在日本的时候。与其他好友租房住。羽太信子是帮着料理家务的女佣。在平时对周作人格外的关切和照顾。两人情愫渐生。

周作人要娶羽太信子。 娶一个日本女人。原本以为会阻力重重。但没想到母亲鲁瑞竟丝毫没有反对。

当年鲁迅在日本。只是传闻他爱上日本姑娘。才着急忙慌催他回国结婚。母亲包办婚姻娶了朱安。没想到这成了两人一生的纠结与痛苦。朱安无性无爱在周家待了42年。鲁迅为这段错误的婚姻分外神伤。也因为与许广平的这段婚姻被人诟病被人辱骂。

所以这一次。她没有反对。而是由着儿子。

羽太信子嫁给周作人。羽太信子的妹妹羽太芳子嫁给周建人。可谓亲上加亲。

羽太信子生了一儿两女。羽太芳子与周建人生了四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名冲。一岁夭折。小儿子周丰三后来自杀。

这一大家子人丁兴旺。热热闹闹。儿子们事业有成。子孙承欢膝下。鲁母很是欣喜。

鲁迅、周作人在北京谋职。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大兼职讲师。周作人在北大做文学教授。自然是要将家眷都接到北京。

周家在绍兴的祖宅被卖了。鲁迅兄弟买下了北京八道湾81号的一处大宅子。1920年三兄弟及家眷欢欢喜喜搬进来。热热闹闹过了个团圆年。

但是矛盾也慢慢铺陈开来。

鲁迅是长子。从小家道中落看过不少世态炎凉。早早担起了兄长如父的养家之责。他每个月 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交出来养家。

男主外女主内。这一大家子的吃喝自然要有一个主事之人。鲁母年事已高。作为长嫂的朱安。鲁迅不睬。两个人虽同一屋檐下。却无话可说。连换洗衣裳都是分两个箱子装。一个放脱下来的脏衣。一个放浆洗好的干净衣服。只为避免说话。

朱安自己又懦弱胆小。管家的事自然是由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掌管。

鲁迅主外。弟媳羽太信子主内。大伯子与弟媳这种不正常的管家模式。也为日后兄弟们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一来日常交接事宜处理多有不便。二来。赋予羽太信子管家的权利却没办法制约。若她挥霍铺张。必定嫌隙矛盾丛生。

果然。这对原本相亲的兄弟。逐渐失和。甚至闹到了反目。至死心结难解。

周建人在八道湾住了一年零八个月。在北京谋职不顺。之后去了上海谋生。

周建人搬走了。剩下了鲁迅与周作人这一对兄弟。但没多久。这一对兄弟却走向了决裂。

1923年7月18日。这天。周作人给鲁迅一封信。上写: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色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鲁迅派人请周作人当面说清楚。但是周作人拒绝见面。

周作人后来解释。他写这封信起初并不是想和哥哥决裂。

但是这封含蓄的信。可怜的人间。虚幻的蔷薇色的梦。重新生活。这些词无一不是 在说哥哥做了什么让他怀疑人生的事。

有人说是鲁迅窥浴风波。也有人说是经济问题引发的矛盾。

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连住在一起的鲁母都一脸懵。更何况外人。

她眼见这兄弟倆前一日还同出同入地抱着书商讨文章。第二日竟闹起来。而且闹得不可开交。

周建人也是不闻其详。

那年的8月2日。鲁迅带着母亲和妻子朱安搬离了八道湾。住进了砖塔胡同61号。

此时的八道湾。鲁迅曾这样说:八道湾此时就只剩一个中国人了。

他把八道湾形容成一个盗窟。他是被一个日本女人驱逐出来的。

自己十多年来收藏的不少拓本及器件。他还未悉数取出。

八道湾里鲁迅遗留的物品。周作人捎信说到时他会派人送去。但鲁迅还是坚持自己回去取。

鲁迅回八道湾取一些书籍及其他物品。兄弟之间竟然大打出手。

鲁迅在日记里如是记载: 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终取书、器而出。”

那是怎样一个场景:羽太信子如泼妇骂街。罗列鲁迅种种罪名。各种污言秽语骂鲁迅。而周作人也同样气势汹汹。愤慨不已。

羽太信子撒泼一样地骂。周作人也是各种帮腔。甚至动手殴打。场面混乱而尴尬。

愤怒的周作人竟然把一个尺把高的狮状铜香炉朝兄长头上砸去。亏得当时有人在场。接着了香炉。鲁迅才免去了一场血光之灾。

两个为人师表的大学者。这一场闹剧。把两个人的关系推至冰点。形成了一个死结。终生再没有解开。

鲁迅周作人反目原因剖析

郁达夫有篇文章《回忆鲁迅》这样剖析周家两兄弟的反目: 据凤举他们的判断。以为他们弟兄间的不睦。完全是两人的误解。 周作人氏的那位夫人。甚至说鲁迅对她有失敬之处。但有时候鲁迅对我说:我对启明。总老规劝他的。教他用钱应该节省点。我们不得不想将来。但他对于经济。总是有一个花一个。尤其他那位夫人。

作为闹剧的目击者。张凤举认为兄弟失和的原因。可能是鲁迅对信子的失敬。以及双方的经济问题。

鲁迅的好友台静农说起兄弟失和。说起一件事。周作人在西山养病的时候。鲁迅忙着四处筹措医药费。他替周作人卖的一部书稿。稿费到了。鲁迅很高兴。想着信子也着急。连夜到后院去通知信子。

谁知信子却告诉周作人。说鲁迅连夜进来。意图非礼。周作人也信了。

信子还对鲁迅和周作人都有密切交往的章川岛说:鲁迅在他们的卧室下听窗。

章川岛也表示怀疑: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窗前种满了花木。

究竟是什么样隐秘的事情。使得原本感情深厚的兄弟。结下如此深厚的怨怼?

要知道周作人病月余。鲁迅特别挂怀。筹钱。探病。带书给兄弟解闷。

周作人只说是隐秘的事情。鲁迅也没有细说是非曲直。也许有些事情本就说不清。

兄弟如参商。一辈子形同陌路。

对于1923年7月17的事情。鲁迅的日记是: 改在自室。自具一肴。

周作人也有十个字左右的日记记载。不过后来竟用剪子剪去了。

他因为经济紧张把1934年前的日记卖给了鲁迅博物馆。

剪去的文字。很可能就是兄弟反目的原因。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有这样一段话:

大凡要说明我的不错。势必先说对方的错。不然也总要举出些隐秘的事情来作材料。这都是不容易说得好。或者不大想说的。那么即使辩解有效。但是说了这些寒碜话。也就够好笑。岂不是前门驱虎而后门进了狼吗?

关于那个事件。我一向没有公开的说过。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

鲁迅兄弟失和的原因竟成了一个谜团。

但是不管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闹到这一步。这与三人的性情都有关系。

鲁迅总是不苟言笑。沉默而寡言。却也个性鲜明。最是受不得别人对他的冤枉和污蔑。

少年时邻居衍太太诬他偷家里的钱。他远走他乡求学以避流言。留日时。成绩及格的他被同学怀疑是作弊。他内心很是不平。

而羽太信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周建人曾说。日本妇女素有温顺节俭的美称。却不料二哥周作人碰到的却是个例外。

羽太信子是个悍妇。又有点歇斯底里的底子。

信子总会动辄情绪失控。然后昏厥。周作人不知所措。便会事事依她。几乎完全被拿捏住了。

周建人曾说:“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周作人)携带家眷回国居住在绍兴时。他们夫妇间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愣。而他的郞舅、小姨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得罪’。相反。他却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到日本使馆去讲话。”

1934年。周作人夫妇同游日本。信子怀疑周作人有外遇。又如疯妇般大闹。闹得周作人无力招架。

周作人的日记。也有不少记载自己苦于发妻的癔症发作。

另外。信子对鲁迅也有莫名的偏见和敌意。

鲁迅常给周作人的孩子买糖果。羽太信子不让孩子们接受。甚至把糖果扔掉。鲁迅曾为此感慨:好像穷人买来的东西也是肮脏的。

她也不许孩子们到大伯房里来。说是就要让他冷清。冷清到死。

信子管家。就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羽太信子本是贫苦人家出身。结识鲁迅及兄弟。也是因为做女佣。

在日本。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羽太信子可以说是一种附属一般的存在。

嫁入周家。搬进八道湾之后。一跃成为当家女主人。她的自私、狭隘、爱慕虚荣的一面开始暴露。

羽太信子接济娘家不说。还把父母、弟弟、妹妹、甚至舅舅接来同住。这样不分界限。不明事理的人主持一个大家庭。注定是一团糟。

没有人能约束信子。靠嫁人改变命运的信子。内心的欲望无限膨胀。她处处摆阔。家里仆妇佣人七八个。吃穿用度极其讲究。各种挥霍。

一桌子饭菜都上了桌。她却改口要吃饺子。于是下人又连忙撤了另做。被褥用了一段时间。还算新。她却不要了。赏给佣人。再去置办。

鲁迅说:“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罢。在八道湾的时候。我的薪水。全行交给二太太。连周作人的在内。每月约有六百元。然而大小病都要请日本医生来。过日子又不节约。所以总是不够用。要四处向朋友借。有时借到手连忙持回家。就看见医生的汽车从家里开出来了。我就想:‘我用黄包车运来。怎敌得过用汽车带走的呢?’”

自己讲课。写稿。辛苦挣钱。别人花起来如此奢侈。自己还得举债供养。鲁迅难免心里不痛快。

鲁迅也曾让周作人劝内人节约些。这也加剧了信子对他的敌意。

生活里的摩擦和碰撞。经济上的暗生嫌隙。这些都是水底的污垢。遇着一个时机。总会搅得池水浑浊不堪。

信子造谣鲁迅调戏他。偏偏周作人也信。

周建人说二哥周作人是意志薄弱、性情和顺。却不辨是非。

鲁迅对周作人的评价是“昏”。

周作人学识渊博。温文尔雅。但在大节和家事上就是个糊涂虫。

兄弟闹到如此不堪。鲁迅搬走。八道湾偌大的宅子。实际上就是周作人的宅子。

这之后。周作人落水。出任伪职。背上汉奸骂名。这与他的性情。与他的日本老婆信子又莫大的关系。

兄弟决裂后。余生如陌路。怨结至死不休

决裂之后。周作人在《京报》的副刊上。以丙丁的笔名发表了一篇小诗《伤逝》

诗的内容如下:

我走尽迢递的长途。

渡过苍茫的大海。

兄弟呵。我来到你的墓前。

献给你一些祭品。

作最后的供献。

对你沉默的灰土。

作徒然的话别。

因为她那运命的女神。

忽而给予又忽而收回。

已经把你带走了。

我照了古旧的遗风。

将这些悲哀的祭品。

来陈列在你的墓上;

兄弟。你收了这些东西吧。

都沁透了我的眼泪。

从此永隔幽明。兄弟。

只嘱咐你一声珍重!

9天以后。鲁迅也以《伤逝》为题。写了一篇小说。收在《彷徨》。

鲁迅的《伤逝》。是对子君和涓生爱情的祭奠。但在周作人看来。这不是爱情的悲歌。而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断义绝的。

《伤逝》不是普通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因为我以不知为不知。声明自己不懂文学。不敢插嘴来批评。但是对于鲁迅写作这些小说的动机。却是能够懂得。我也痛惜这种断绝。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总只有人的力量。

鲁迅和周作人同为《语丝》的核心人物。并为其撰稿。每次语丝社中聚会。鲁迅总借故不出席。只为避免兄弟相见尴尬。

1936年。文学斗士鲁迅病逝。鲁迅遗言留下7条叮嘱。最后一条是这样的: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与许广平)

这是不是暗指周作人不好说。但对于兄弟之怨。鲁迅至死也没有释怀吧。

哥哥去世。周作人没去上海参加亲哥哥的追悼会。而是在北大礼堂参加纪念会。

第二天。他还照常上课。不过那天。他是挟着一本《颜氏家训》走进教室的。讲的内容是家训里的《兄弟篇》。

铃声响起。周作人合上书。对学生们道歉:““对不起。下一堂课我不讲了。我要到鲁迅的老太太那里去。”

听了这话。大家抬头看他。发现他的脸色十分难看。

《兄弟》里有这么一段: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大意是兄弟根脉相通。同吃同学。又有高堂在上。虽有荒谬悖逆之人。也不会出现大偏差。但在成人以后。娶妻生子。各有妻室。即便是诚实厚道者。在情感上也难免不发生变化。而妯娌。没有血缘关系。自然疏远。如果受她们的蛊惑。兄弟之间必然发生龃龉乃至裂隙。这就犹如在方形底座上硬加一个圆盖子。无论如何是合不拢的。兄弟情深。定要勉记不能为他人改变撼动。

周作人在鲁迅逝世当口讲《兄弟》。是怨是悔。还是爱恨交织?说不清。说不清。

鲁迅逝世后。周作人撰文两篇。之后便声明。不愿再写此类文章。但是后来却打脸了。鲁迅被推上神坛。周作人却以鲁迅挣稿费。

在《知堂回想录》不辩解说(下)中。周写有这样一段话:“我很自信能够不俗。对于鲁迅研究供给了两种资料。也可以说是对得起他的了。”

不过周作人。对于笔下的鲁迅。客观而尊重。并无抹黑泄愤。

但对于这一对兄弟。本是手足。却如参商不复相见。怎能不让人唏嘘。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狱后住在八道湾的周作人。送一位上门约稿的编辑时。他出他指着院内一株硕茂的丁香说:“这是家兄种的树。”

不知道他说此话时。是感慨岁月流失。还是怀念曾经的手足温情?

周建人的家庭悲剧

羽太信子把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搅得一团乱。而她也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周建人。

信子的妹妹芳子。十五岁便来到周家。在姐姐的影响下。变得自私。虚荣。狭隘。

后来她嫁给了周建人。一开始还算夫妇和顺。

但是周建人仅仅是个小学教员。薪资不比两个哥哥。她对丈夫满是嫌弃。儿子夭折对她精神更是一种刺激。

周建人后来去上海谋生。几次三番要妻子携子同去。但芳子过惯了八道湾奢侈的生活。她更享受亲人包围的感觉。死活不肯去上海。

连婆婆都看不下去。“哪有不跟丈夫走。而跟着姐姐的道理”

周建人后来与王蕴茹同居。生下三朵金花。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照例往八道湾寄钱。哪怕自己日子拮据。

从1923年搬出来。周建人的三个孩子。大儿子周丰二。女儿鞠子。小儿子周丰三。便于父亲如同陌生人。

1936年。鲁迅逝世后不久。又逢老太太80生辰。周建人为让母亲宽心。携王蕴茹及孩子们同去拜寿。

(周建人与王蕴如)

没想到寿宴又变闹剧。 在家宴上。芳子带儿子将周建人痛打一顿。长子丰二甚至要拿剑杀了父亲。

此后。丰二还写信攻击父亲。连鞠子都责备丰二过分。

连周作人也来补刀。他直接写信攻击。说周建人看中的王女士。与姘头无异。与蓄妾无异。

周建人。这下彻底与这边断绝关系。连儿子他也不认了。

芳子的孩子。从小缺少父爱。长到少年又遇这样的尴尬与难堪。内心定如大石压心。

八道湾就只剩周作人一个男主人了。周丰三自小跟着二伯父。对二伯父也有浓厚感情。

但是周作人却落水成了汉奸。这又是一重刺激。刺激到了年轻的周丰三。

1939年元旦。有个自称是周作人的学生求见。可谁知。周作人一出现。这人就拔枪朝他射去。子弹击中铜扣。周作人只是受了轻伤而已。

周作人认为这次谋杀是日本军方的阴谋。日方则说是国民党特务所为。

这次刺杀之后。日本宪兵借保护周作人的名义进驻周家。更加速了周作人的落水。

周作人任伪职时。鲁迅已辞世。倘若作为民族脊梁的鲁迅地下有知。知道原本志同道合的二弟成了汉奸。他会发出怎样喟叹!

1941年3月24日。19岁的周丰三。在家里。夺过周作人警卫队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枪自杀了。

这个年轻人。背负的心理压力太大。自小父亲的缺席。父子十几年后相见却是闹剧收场。父亲不认自己。而自己敬重的二伯父又成了人所不齿的汉奸走狗。

这个家早已千疮百孔。没有遮羞布而言。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悲剧。他与许广平的师生恋。鲁迅与周作人的反目。周作人的落水。周建人的抛妻弃子。周丰三的自杀。这个赫赫有名的周家。更像是一个枷锁。一个桎梏。

这个家族的撕裂与痛苦。真的让人分外唏嘘和感慨。

一个家族的不幸。归咎到一个女人身上。实在不公。

但有时真的。选错一个伴侣。对人生的杀伤力不是一般的小。

现在才知道。除掉名人的光环。鲁迅的彷徨和苦闷。除了为国为民的忧虑之外。还有被家务所侵扰的心累。

治家真的是一门大大的学问。

我是花岸。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与你一起分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41:17

    鲁迅,周作人,兄弟,日本,八道,周家,自己的,北京,汉奸,妻子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41:17

    没想到大家都对撕裂的家族:鲁迅与周作人闹翻大打出手,他的亲侄为何饮弹自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41:17

    虽然鲁迅是一代文豪。但是鲁迅自己的家事其实也挺多的。人无完人。鲁迅在自己的家事的处理上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都面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