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姬妾上百,是真的吗?
原创

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姬妾上百,是真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晚年的白居易最喜欢15岁的小女孩。姬妾养到18岁就要换一批。到了70岁的时候。折腾不动了。将樊素和小蛮放还。

年少时。白居易是个痴情人。与邻家女孩青梅竹马。却没有结果;中年时。娶了同事的妹妹。却还在惦记着心头的白月光;到了晚年。白居易更是放浪形骸。不断纳妾。成了后人眼中的好色老头。

这个写出《长恨歌》的男人。了解了他那场烂俗且虐心的初恋。也许会改变你对他的认知。

01初恋湘灵

白居易。公元772年出生于河南新郑。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彼时。离世人眼中的盛唐已经过去了20年之久。白居易出生没多久。家乡就发生了战乱。

2岁时。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一直在外任职。二人鲜少见面。白居易的童年是与母亲陈氏相伴度过的。直到长大些。白居易才跟随母亲。投奔了在徐州任职的父亲。

虽然世道艰难。但是陈氏对白居易是寄予厚望。从小悉心教导。年幼的白居易从小就聪颖过人。展露出了文学天赋。

三岁会认字。五岁学作诗。九岁通声韵。

凭着天赋与后天的努力。白居易10岁就开始写诗。并且很快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但是。相比于做个文人。白居易似乎更想要入朝为官。

在大唐璀璨如星河的诗坛中。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都曾对那个繁华的长安眷恋不舍。如今。少年的心中。也悄然埋下了一个“长安梦”。

11岁时。徐州发生战乱。为了躲避战乱。白季庚将家人送去了宿州符离安顿。自白居易记事起。他总是跟随父亲到处奔波。如今到了符离。有了难得的安稳。

母亲陈氏对白居易非常严格。她每日都教导白居易要好好念书。不要与农家的孩子一样。日日只知道玩耍。也不要和他们过多的接触。

母亲的期望与自己的梦想重合。少年心中。入仕。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目标。

12岁。在符离读书。

13岁。在符离读书。

14岁。在符离读书。

15岁。在符离读书。

公元788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他的梦想。第一次踏入了长安。

当时的长安。虽不如盛唐时那般繁华。但是文人墨客也是汇集于此。想要一朝成名。入仕为官。没有名家的提携。绝非易事。

于是。白居易寻找机会。结识了宰相好友顾况。希望能得到他的举荐。

那一日。白居易带着他的诗集拜访了顾况。当时。顾况在诗坛颇具盛名。生性高傲的他对眼前的这个愣头前丝毫没放在眼里。他瞥了一眼诗集上的名字。白居易!

顾况露出一丝嘲讽。调侃道:“白居易?这个名字不对。长安房价如此之贵。想要在这里白居可不容易。”

白居易连忙说道:“老师。您还是先看看我的诗作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细细品读完白居易的诗。感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那一年。16岁的白居易名动长安城。成为了诗坛闪耀的新星。文人们争相结识。权贵们将他奉为座上宾。但是。白居易没有获得举荐。他是清醒的。他没有留恋长安的繁华。

于是。贞元六年。19岁的白居易回到了符离。有了顾况的支持。白居易像打了鸡血一样。日日苦读。从不懈怠。

常年用功。读到口舌生疮。写到手心生茧。甚至少年白头。终换一身文采绝代。

母亲陈氏对白居易寄予厚望。她说。白居易是属于长安的。爷爷与父亲的路他也同样要走。白居易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也从来不敢违背。

但是。少年心思懵懂。偶尔也会向往窗外的自由生活。读书时。他总会偷偷望向窗外。看着同龄人在水中嬉戏。田间打闹。山间唱歌。好不快活。

直到一日。他偷偷望向窗外时。一抹身影闯入眼帘。女孩出落得亭亭玉立。巧笑倩兮。少年的心瞬间被击中了。他急忙放下书本。跨门而出。拦下了女孩。

他说:“你好。我叫白居易。我想认识你!”

那一年。少年19岁。女孩15岁。一段爱恋。终是开了花。

女孩名叫湘灵。出生于贫寒的农家。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大家‬闺秀的端庄。整日在田间劳作。跑跑跳跳。天真烂漫。

湘灵性格活泼。有着皎皎月光般的明亮笑容。有着百灵鸟般婉转动听的歌声。这一切在白居易眼中尤为美好。他为湘灵做了一首诗。希望湘灵能懂他的心。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湘灵是农家女。不认识字。他便用最朴素的语言。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湘灵日日从白居易窗前经过。目光触及时。又羞涩躲开。

胆子大了一些后。湘灵便会托着脑袋。伏在窗前。看着白居易摇头晃脑地读着那些他不懂的诗。这是白居易最美好的日子。曾经只知读书的少年。如今懂得了爱情。

一日。白居易送给了湘灵一面明镜。他说:“诗人刘希夷曾给心爱的女孩写过一首诗'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他。想娶湘灵为妻!

湘灵羞涩地接过镜子。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从此。二人情根深种。渐渐长成了彼此缠绕的花。

爱情虽然美好。但是现实终究残酷。很快。母亲陈氏发现了白居易与湘灵的感情。于是。他们的爱情有了最烂俗的情节。棒打鸳鸯!

母亲陈氏出生于颍川陈氏。是名门望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她认为。白居易的妻子即便不是官宦世家的女子。也会是书香门第。但绝不是湘灵这样的农妇!

但是。这一次。白居易没有再听从母亲的话。他说。此生非湘灵不娶。陈氏听闻此言。勃然大怒。为了斩断白居易的情思。陈氏带着白居易再次离开了符离。

贞元九年。父亲白季庚迁任襄阳别驾。母亲陈氏带着家人一起去襄阳与父亲团聚。临别时。湘灵将明镜还给了白居易。说:“我等你回来。若想我了。就看看这面镜子。”

白居易握着手中的匣子。郑重地点了点头。车轮渐渐启动。白居易渐渐模糊了双眼。湘灵的身影也渐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见。

一路上。白居易频频回眸。期待能看见湘灵的身影。他跨过高山。路过湖水。总是不经意间就想起湘灵。每次思念都是泪眼滂沱!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在襄阳的日子里。白居易又回到了苦读的状态。因着父亲官职不低。白居易的生活也渐渐富足起来。但是。他仍想起在符离的清贫日子。因为那里有他的湘灵。

夜深人静时。他总是无法入睡。寸寸相思。刻入骨髓。他相思成疾。无声哭泣。而母亲陈氏对此一无所知。她天真地认为。白居易终究会忘记的。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白居易只想回到符离。再看一眼湘灵。

贞元十年。父亲白季庚去世。23岁的白居易扶柩回到符离。为父亲守孝三年。他再一次见到湘灵。可是这次。因为礼法。他不敢与湘灵亲近。

贞元十二年。守孝期满。白居易已经25岁了。而湘灵也已经21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为人父母了。但是白居易和湘灵还是单身。

白居易再一次跪倒在母亲面前。请求陈氏同意。他能够迎娶湘灵。这次。母亲陈氏仍旧决绝地拒绝了。除非她死。否则湘灵别想进门。

母亲的门第观念。让白居易痛苦。也让湘灵绝望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了白居易与湘灵无法跨越的鸿沟。白居易无法说服母亲。也没办法放弃湘灵。在深受相思之苦时。他写下了《长相思》。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湘灵。我愿化作山间的乔木。与你枝枝连理;我愿成为原型的走兽。日日跟随。并肩前行。

白居易不甘心。他想。如果他能向母亲证明。不靠联姻。一样可以入朝为官。母亲兴许就能答应他娶湘灵了。他手中握住了这颗救命稻草。苦苦挣扎。却不知结局早已注定。

贞元十五年。白居易参加了乡试。第二年。他入京参加了会试。那一年。他一路高歌猛进。高中进士及第。他意气风发。挥笔写下: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那一年。白居易28岁。回到符离。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谁知。母亲拒绝得更加彻底。

“进士算什么。你还没有做官。曾经你是布衣。湘灵配不上你。现在你是进士。她更加配不上你!”

白居易想。是不是只要做官了。母亲就不会反对了。于是。他重返长安。贞元二十年。白居易通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的职位。定居长安。

这一年。白居易32岁。湘灵也已经28岁了。他们想用彼此的坚持。撼动母亲心中那座门第的大山。但是。母亲仍然不愿松口。

这次。白居易真的绝望了。他不再挣扎。他对湘灵说:“我要去长安了。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湘灵无话。只是将手中的鞋子送给了白居易。她等了这些年。这就是答案。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段年少时的懵懂情感。在白居易32岁时。终于画上了句号。

有人说。《长相思》有《长恨歌》的影子。连理枝、比翼鸟。是白居易源源不断的爱意。最后却化成了绵绵无绝期的恨意。

白居易恨吗?他是恨的。他恨自己的懦弱。也恨母亲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强加在自己的身上。父亲造就了母亲的不幸。而母亲想要强留白居易一起承担起不幸。

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父亲白季庚相差26岁。母亲其实是父亲的外甥女。有了这一层的关系。陈氏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陈氏15岁嫁给白季庚生下白居易。此后。二人两地分居。陈氏一直过着丧偶式的生活。她的心也在日渐的磨砺中。变得坚硬无比。

这样的母亲。白居易不忍心伤害她。但是。心中的恨却无法消减。从此。白居易的人生仿佛是颠倒了一般。从温柔浪漫的少年郎。变成了现实主义的中年人。

02现实青年

元和元年。34岁的白居易终日和元稹饮酒作乐。在一次酒醒后。白居易仿佛参悟般。辞去了校书郎的职位。请求调任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县尉。

他逃离了长安。成为了一名亲近百姓的父母官。他想。长安的浪漫终究是粉饰太平。他想要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想要更加贴近现实。

这一年。是白居易开挂的一年。

这一年。白居易去仙游寺游览。写下了《长恨歌》。他批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着写着。白居易想起了远在符离的湘灵。旁人都道他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唯有他自己明白。这其中只有他与湘灵漫漫无绝期的恨。是为《长恨歌》!

这一年。白居易和好兄弟元稹终于搞起来大动作。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吹响号角。这是民生凋敝的中唐。盛唐早已远去。李白的浪漫也早就不适合当下了。

他眼中的大唐民生凋敝。但是上位者眼中的大唐却繁华如旧。这一切都是粉饰中的大唐。他要将这虚假的盛世砸个粉碎。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元和二年。一日。烈日当空。白居易来到田间。想要向农夫们收税。话还未出口。他就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怀里抱着瘦弱的孩子。另外一只手抓着几根麦穗。

见众人都看着她。她急忙解释道:“我不是来偷麦穗的。只是来捡一些给孩子吃。这些年官府收税。家里承担不起。只能把地卖了。”

众人听着。纷纷叹气。拿了一个馍馍给妇人道:“这个给孩子吃。我们这些麦穗收了。也不知道够不够。也许也要卖地了。”

白居易听着。心里生出无限的愧疚。想他不用劳作。一年就能获得300石粮食。而这些辛辛苦苦耕种的农夫们。却没有粮食吃。收税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颓然离去。

回到家中。他心里的沉闷感久久不能消散。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将底层百姓挣扎的生活牢牢记在心里。他愧疚不已。他想。这民间的疾苦。必须要让上位者看见。

这一年。白居易因为《长恨歌》被唐宪宗赏识。调回京城。任职左拾遗。根据《新唐书·百官志二》记载:

门下省有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上任后。白居易一直秉持着“有阕必规,有违必谏”的原则。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畅所欲言。将百姓的苦难化成诗篇。献给唐宪宗。希望他能看到当下社会的现状。

他不顾世俗的眼光。猛烈地抨击朝廷。抨击不作为的官员。他将新乐府运动推向了高潮。也将他的快意恩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伤大宅》

谁谁谁。贪污腐败。为官十载却坐拥数间百万房产。家里有吃不完的肉。花不完的钱!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皇宫里的太监和他的手下。只给了人家半匹红纱一丈绫。就将老人的千余斤炭买走了。完全看不到老人家衣不蔽体的惨状。实在是丧心病狂!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民间物价飞涨。老百姓连一束花都买不起。这花的价格有多高。竟然比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税收。简直就是天价!

白居易不仅怼同僚。怼下属。怼太监。连皇上犯了错。也毫不客气地怼上去。气得唐宪宗直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元和三年。37岁的白居易结婚了。娶得是同事杨虞卿的妹妹。杨氏出生名门。母亲陈氏很是满意。但是白居易却不开心。

妻子端庄持重。孝顺父母。友爱弟妹。但是唯独不是白居易心里的那个人。他又想起符离那个活泼灵动的湘灵。夜深人静时。他拿出湘灵还给他的那面镜子。回忆往昔。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元和六年。母亲陈氏坠井身亡。白居易给母亲丁忧守孝。此时。横亘在他与湘灵之间的障碍没有了。但是。白居易明白。已经回不去了。

但是。对湘灵的思念与日俱增。在某个独居的夜晚。他写下了《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得不到的爱人。让白居易更加投身于火热的事业中。工作中。他更加卖力地抨击着这黑暗的官场。吃人的社会。闲暇时。他与元稹饮酒同醉。醉后。他便借着酒劲抨击得更猛。

白居易做官太真实。太正直。他的为官作风。让他在官场上得罪了许多权贵。他们都想看着白居易跌入尘埃。

元和十年。一日清晨。长安城内一片肃杀。长安街头。大唐宰相武元衡竟被当街暗杀。其他人都明白要明哲保身。但是白居易却直接上书唐宪宗。要严查凶手。

然而。唐宪宗却勃然大怒。指责白居易越级上报。曾经的政敌们纷纷开始落井下石。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看花坠井身亡的。他却写了赏花诗和新井诗。简直是人神共愤。

这一年。白居易43岁。他被贬出京。成为了江州司马。他的内心是憋屈的。大概是。经历过繁华的人。很难再甘于平凡。

这一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杯酒间。忽然听见一阵断断续续的琵琶声。他邀请琵琶女上船同游。听她低低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曾经名动长安的白居易。被贬出长安后。长久以来压抑在心里的那份孤独感与不被理解的感觉。终于在琵琶女这里得到了共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终于。白居易豁然开朗。他想。这官场。这社会。他怒过骂过。但是他无力改变。也许归隐田园是他最终的结局。这样也好。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

从此。白居易放下了手中的“剑”。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他的诗也从暗喻讽刺的官场社会变成了轻快悠然的生活小事。

有人说。白居易是向命运低下了头。怨他没有坚持初心。不是的。白居易只是选择了一条“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他明白如果将一颗真心用在了错的地方。终将没有价值。

03游乐人间

那一年。在去江西九江的路上。白居易遇到了故人。湘灵!彼时。白居易44岁。湘灵也已经40岁了。这些年。湘灵没有嫁人。一直跟随父亲四处漂泊。

十几年未见。湘灵已经无法和记忆中的少女重合。彼此都有了岁月的痕迹。他们抱头痛哭。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隔了25年的岁月。再见时。只能感叹年少的情谊。物是人非。最后两人依依惜别。

在经历了官场的排挤。爱情的求而不得。曾经那个热血向上的少年再也不见了。白居易从执拗走向了圆融。他开始注重享乐。学着做起了一名隐者。寄情山水。游乐人间。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白居易放下了执拗。不再寻求改变。想要与世界同流合污时。他却被重新启用了。

元和十五年。一度实现“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因一心追求长生不老。长期服用丹药。暴病而亡。李恒登基称帝。史称唐穆宗。

唐穆宗因喜爱白居易的才华。将他召回长安。升为朝散大夫。官居五品。此后。白居易在官场一直顺风顺水。先后出任苏州、杭州刺史。最终做到刑部尚书退休。官居二品。

长庆四年。50岁的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回京途中。路过符离。他又见到了思念无比的湘灵。湘灵还是守着未嫁的诺言。

这次见面后。白居易离开了符离。而湘灵遁入了空门。

53岁时。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回洛阳途中再次路过符离。这次他没有见到湘灵。在符离。他见到了一个酷似湘灵的少女。不觉想起他初遇湘灵的场景。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

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他想起湘灵曾笑着说:“如果你不娶我。我就出家当尼姑去。”湘灵的容颜在他脑海里慢慢变得模糊。而这场35年的爱情也随着湘灵的出家落下帷幕。

仿佛是岁月打通了任督二脉。白居易的生活开始变得放浪形骸。他开始整日饮酒作乐。风流韵事不断。日日沉静在温柔场中。

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

白居易的家中妻妾成群。美女环绕。按照唐朝官制。白居易的官职最多只能养三个家伎。但是白居易却不管那么多。他一人就养了三十多个。

他尤其喜欢15岁左右的少女。等到她们年纪大了。就再换上一批。

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追欢偶作》

他放荡不羁。成为了世人眼中的浪荡子。好色之人。可是他不在乎。

他年岁大了。体力不支。常遭好友同事嘲笑。羞愤之余。他写道:

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

公然开车。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白居易的家伎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擅长唱歌的樊素与擅于跳舞的小蛮。他曾为两人写道: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有人说。这首诗暴露了白居易的好色。晚节不保。但是。我认为。这就是白居易的真实。他对待自己的欲望无比坦诚。

爱财也好。好色也罢。他都坦坦荡荡地写进了自己的诗中。他拥有极度的欲望。却又极度诚实。这也不失为一种魅力。

这样快活的日子也没过多久。70岁的白居易便散尽家财。病痛缠身。他再也养不起这些女孩了。于是他将樊素、小蛮都放了出去。

离别前夜。他与樊素低语话别。哭一阵笑一阵。到了明日。陪伴他五年的樊素就要离去了。此后这皎皎月光。绵绵春风还有何情趣。

白居易是一个多情的人。从江州到杭州再到苏州。最后到洛阳。在不同的时期里都有不同的女子陪伴。都是他挂念和放心不下的人。他为她们写诗。来纪念曾经风月无边的日子。

他爱湘灵吗?肯定是爱的。但他后来也爱上了樊素。爱上了小蛮。爱上了春草。爱过许许多多温暖他人生的女子。他的诗里还说着风流。可到最后究竟又是谁。负了风流啊!

04最后

晚年的白居易。没有了美人在侧。他还有兄弟陪伴。曾经的好兄弟元稹已经离去。他时常和刘禹锡担风袖月。游览名胜古迹。

他花甲之年的时候。也曾回到符离去找过湘灵。想与她共赴白首。可是遁入空门的湘灵拒绝了。白居易仍是那个记忆中的少年。却已不是湘灵的少年。

我想。曾经的深爱。已经随时间流逝。白居易和湘灵念念不舍的。终究只是。少年时。在符离的那一场相遇。懵懂而美好。

公元846年8月。白居易病逝于洛阳。葬于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不畏强权。抨击朝政。但是他没有落魄潦倒;他虽然政敌很多。但是依旧潇洒随性;他自符离而来。虽没有背景。却一生知己不少。受人赏识。

白居易是不枉此生的。湘灵为他终身未嫁。元稹、刘禹锡视他为知己。樊素小蛮忠心不二。就连天子也为他写赞歌。

他生在中唐。却像活在盛唐。这就是大唐。成就了李白的桀骜不驯。承载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亦能包容白居易的放荡不羁。

其他观点:

晚年的白居易确实姬妾成群。他尤其喜欢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超过十八岁的都要被他嫌弃。而且他经常是玩腻了就重新更换一批姬妾。一直到他七十多岁折腾不动了。这才将姬妾全都放走。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个著名的大文人。其实他的情史也很有看点。年轻时没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以至于他三十多岁才结婚;等到他年老之后又是各种失意。所以就开始放飞自我。一头扎进了美人堆。

一。初恋情人湘灵。白居易一生之痛。

白居易出生于772年。唐代宗大历年间生人。河南新郑人。

白居易祖上是个小官僚家族。其祖父白季庚只是县令级别的小官。其父白季庚因为立下战功。担任过徐州别驾这样的官职。但也不是很大的官。

尽管如此。白居易家也比普通人家强太多。起码属于官僚统治阶层。妥妥的社会中上层人士。

白居易刚出生不久。家乡就爆发了战乱。因此举家搬迁到父亲任职的宿州符离。他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也遇到了他人生中最爱的女人。

白居易稍稍长大之后。跟邻居家小四岁的农家女湘灵结识。他们不知道的是。未来他们之间将上演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

湘灵虽然家境贫困。但她活泼可爱。还懂一些音律。与白居易的关系特别好。两人因此成为青梅竹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到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的时候。两人就开始相恋了。白居易为湘灵动听的歌声和甜美的相融所倾倒。而湘灵则十分仰慕白居易的才学和人品。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两家阶级地位差距太大。所以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并不同意他与湘灵在一起。而是期望他能够参加科举考试。未来像父辈一样成为朝廷官员。然后再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结婚。

虽然陈氏不同意。但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是真挚的。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即便是两人都到了结婚的年纪。也都没有分开。而是选择彼此等待。

在后来很长一段日子里。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以至于他口生冻疮。手出老茧。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他也没有停止学习和进步的步伐。

白居易之所以这么刻苦。一是为了满足母亲对他的期望。二是他希望等到自己出人头地之后。拥有自我选择配偶的权力。从而迎娶湘灵。

然而。白居易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能考中。一直到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为了前途考虑。以及来自陈氏的不断催促。他最终离开符离。去江南投奔他的叔父。在叔父的帮助下继续学业。

在去江南的一路上。由于白居易对湘灵十分思念所以他写了三首著名的诗篇。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从白居易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与湘灵相处了十七年。相恋了八年。也曾考虑过结婚问题。但因为陈氏的阻挠而未能实现。因此他非常苦恼。也非常自责。毕竟湘灵为了等他而耽误了青春。当时已经是二十三岁的“老姑娘”了。还嫁不嫁得出去都是问题。

白居易二十九岁的时候。终于在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中进士及第。被朝廷授予盩庢县尉。正式进入官场。

在赴任之前。白居易特意回了一趟家。诚恳地请求陈氏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但再次被封建观念极重的陈氏拒绝。

白居易在家里住了十个月之后。就按照朝廷要求上任去了。湘灵依然留在家乡。等待着未来某一天白居易娶她。

白居易三十二岁的时候。终于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晋升。朝廷看重他的才华。升任他为校书郎(一种文职工作。校对公文之类的)。工作地点是长安。

校书郎虽然只是个低级别文官。但却是个京官。这对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陈氏因此决定举家搬迁到长安居住。白居易因此于这一年再次返回家乡。见到了望眼欲穿的湘灵。

在湘灵的苦苦恳求下。白居易再次向陈氏提出要娶湘灵为妻。但陈氏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不但不答应这桩婚事。还在举家离开符离的时候不让二人见面。

尽管白居易和湘灵的婚事迟迟无法得到陈氏的允诺。但二人的感情并未就此终结。

来到长安之后。白居易无一日不思念湘灵。为此他写作了大量诗篇。用以表达自己对湘灵真挚的感情;而湘灵对白居易依然充满爱意。她一直苦苦等待着白居易。一直到她三十多岁也还是如此。

到白居易三十七岁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压力所迫。尤其是母亲陈氏的逼迫。他终于结婚了。对方是白居易同事杨汝士的妹妹杨氏。两家虽然门当户对。但彼此之间没有感情。

而就在白居易结婚后不久。他的母亲陈氏不幸坠井身亡了。虽然没了阻扰。但他需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并且他已经娶了杨氏妻了。所以很难再娶湘灵了。

白居易结婚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心中还深深爱着湘灵。为此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绝美诗句。来表达他内心的悲痛之感。

随后数年。每当白居易思念湘灵。他就会写下诗篇。而在白居易的所有诗篇当中。关于湘灵的诗是最多的。而且质量也非常高。由此可见他对湘灵的感情有多深。

白居易四十岁的时候。由于遭受政敌排挤。他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他与夫人杨氏一起去江州的路上。很巧合地偶遇了正在四处漂泊的湘灵父女。

时隔多年再次见到最爱之人。白居易感慨万千。当他得知当时四十岁的湘灵依然还没有结婚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与湘灵相拥而泣。但终究因为他已经与杨氏结婚了。所以不得不与湘灵再次分开。

白居易五十三岁的时候。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任职期满返回京城。途经符离的时候他特意回了一趟老家。目的是寻找湘灵。但湘灵早已不知去向。甚至有村民说湘灵早就去世了。白居易因此十分失落。彻底断了寻找湘灵的念头。

至此。白居易与湘灵长达三十五年的爱情悲剧。终于是画上了句号。

二。许多男人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当他没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事业上也遭遇诸多不顺的时候。就开始放浪形骸。白居易也是如此。

白居易因为文学出众。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底层锻炼了很短一段时间。就进入京城担任京官。仕途可以说是非常顺畅的。

尤其是在白居易在为母亲陈氏守孝期满之后。他被唐宪宗任命为任左拾遗。也就是唐朝时期的言官。负责专门挑皇帝的毛病。

白居易在任期间非常尽职尽责。他频繁上书言事。指出了唐宪宗的许多过错。导致唐宪宗经常在臣子面前抱怨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尽管如此。唐宪宗还是非常信任白居易的。对他也十分礼遇。

白居易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发表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为此他也相处朝廷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朝廷开始出现动荡。白居易被政敌以莫须有的罪名贬黜到外地任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返回京城。

在外地任职期间。白居易交了很多朋友。这些人之中有文人学士。也有草根僧侣。更有红颜知己。

比如说。有一次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突然听到了一阵阵琵琶声。他朝琵琶身所在方向望去。发现一个绝色女子正在弹奏琵琶。他便邀请琵琶女登船为自己演奏。

啪啪女弹奏的琵琶声凄凄惨惨。让白居易突然想起了湘灵。忍不住又哭了起来。于是写下了著名诗篇《琵琶行》。

琵琶女才艺卓越。白居易诗作上佳。两人因此结为知己。

后来。白居易又辗转多地任职。在情场和官场双重失意的打击下。他开始放浪形骸。用美酒佳人麻痹自己。尤其是他在家乡未能找到湘灵之后。更是日日沉浸在温柔乡中。

据记载。白居易晚年除了妻子杨氏之外。还有家伎百人。可以说是非常“性福”了。

实际上。唐朝允许官员豢养家伎。但数量有限制。以白居易的级别。上百人是有点过分了。他最多只能豢养三名家伎。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他有钱就可以任性。朝廷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更过分的是。白居易最喜欢年轻美貌的女子。十五岁以下的少女是他的最爱。十八岁的女子就要被他嫌弃了。

因此。每过一段时间。白居易都要将换一批家伎。将超过十八岁的女子放走。再收一批十五岁以下的女子。

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久而久之。曾经那个上为国家下为黎民百姓的白居易不见了。世上从此多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好色老头。很多人指责他太过荒唐。但他毫不在乎。因为他只有这样才能忘记初恋情人湘灵。以及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

在白居易豢养的家伎之中。名气最大的两个人当属樊素和小蛮了。她们是自湘灵之后白居易最喜爱的两个女子。

樊素有一张樱桃小嘴。非常善于唱歌;而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非常擅长跳舞。

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有了樊素和小蛮的陪伴。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多了许多乐趣。尤其是此二人还很有文采。更是让白居易难以割舍。

白居易六十多岁的时候中风了。导致他半身麻痹。走路都走不了。他便决定将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樊素和小蛮放走。让她们在容颜还未摧残的时候找个人嫁了。

为此。白居易特意将自己最心爱的一匹好马给卖了。并将得来的钱交给樊素和小蛮当做盘缠。

在离别之时。白居易对樊素和小蛮依依不舍。正当马车即将远去的时候。樊素和小蛮又折返回来了。原来她们也对白居易非常不舍。决定继续陪伴他、照顾他。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年轻时情场失意。但年老之后却很有女人缘。甚至在他半身不遂的时候。还有美女愿意陪伴在他左右。

就这样。樊素和小蛮在白居易身边又待了好几个年头。直到白居易六十八岁的时候。由于疾病加重以及俸禄被朝廷停了。他无法再继续豢养家伎了。就将包括樊素和小蛮在内的所有人给遣散了。

没有了樊素和小蛮陪伴。家中又没有美女相伴。白居易晚年的生活非常孤寂。他时常想念以前的快活日子。但终究只能在病痛中风烛残年。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白居易七十岁的时候。朝廷让白居易以刑部尚书的职务退休。并让他领取一半俸禄作为养老金。他的生活这才得以改善。

当时白居易居住在洛阳。因为身边没有美女相伴。他开始寄情山水。甚至掏钱开凿了龙门一带的石滩。只是为了让船可以通行。从而方便他出游。

在人生最后一年。白居易主要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相互唱和。组织由文人组成的七老会。并笃信佛教。与僧侣为伍。过起了清心寡欲的生活。直到他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三。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之所以姬妾成群。除了是为了麻痹自己之外。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

据记载。白居易与妻子杨氏生育了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其中一儿一女早逝。另外一个女儿长大后婚姻不幸。丈夫早早去世。就返回白居易身边生活。

虽然白居易过继了哥哥白幼文之子白景受当养子。但他没有亲生儿子这件事。一直是他心中之痛。

或许是为了要个儿子。白居易从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疯狂造人了。他将大量年轻貌美的女子豢养起来。日日沉浸在温柔乡中。希望这些女子为自己生下一个儿子。

但是。由于白居易年纪实在太大了。他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包括他最宠爱的樊素和小蛮在内的任何一个女子。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说起这件事的根源。其实还在于白居易早年为了跟湘灵在一起。结果在三十七岁的时候才结婚生子。等到他晚年再想要孩子的时候。年龄就成了大问题。

相比于白居易。更加可怜的湘灵。唐朝女子十三四岁结婚都是正常。但湘灵为了白居易竟然一生未婚。实在是个痴情女子。尤其难能可贵。

而在彻底失去湘灵之后。白居易内心的痛苦也达到顶点。这也导致他晚年将自己扎进女人堆里。以此来麻痹自己。但好在他遇到了樊素和小蛮。也算是一种安慰。

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白居易早年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之人。对苦难中的国家和百姓有深深的责任感。尤其对诸如卖炭翁这样的底层人物充满同情心。到他晚年竟然因为感情和官场失意而过起了闲适生活。不再关心任何国事了。反而是安于享乐。将钱全部花在了豢养家伎这件事上。前后表现差距实在太大了。

究其原因。或许跟白居易崇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有关。他认为自己只有在显达的时候才能为国家效力。但在他失意的时候。也只能替自己着想了。其他事跟他没关系。

总结一下:白居易晚年确实是个好色的老头。家中姬妾上百。并且毫无节制。完全没有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之人该有的样子。但我们读完他的感情故事之后就会明白。他其实也有自己的痛苦和诸多不得已。并且这在封建时代也未必是什么大的过错。所以不用过于指摘。

其他观点:

白居易的晚年。何止好色?简直就是“海王”。家里的姬妾每三年换一批。并且只要超过18岁的统统不要。

提到白居易。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同时。他与诗人元稹之间维系一生的友情。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但人都是有多面性的。白居易也同样如此。除了是一名著名诗人之外。白居易还是一个典型的浪荡公子。从他11岁遇到初恋湘灵开始。就开启了他多情的一生。

而到了他的晚年。更是将“放浪形骸”演绎到了极致。他的家里不仅姬妾众多。并且这些姬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年轻漂亮。没有一个超过十八岁的。因为超过十八的。都已经被换掉了。

那么说。白居易为何会在晚年如此放浪不羁呢?实际上。他的“好色”。其实正应了那句话。叫“我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曾为情所伤的白居易

怀念那段美好的记忆,渴望时光能够倒流,即使你依然不属于我。正如每个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白月光一样。白居易也曾有过令他刻骨铭心的初恋。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根红苗正的干部家庭。他的祖上世代为官。只不过只是当一些基层的小官。到了他父亲白季庚这一代。由于立了功。因此在白居易两岁时。升任徐州别驾。这已经算是白家近几代人中官职最高的了。

童年时期的白居易。可以说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据记载。他不仅从小就十分聪明。并且还特别用功。读起书来那是相当刻苦。刻苦到什么程度呢?为了学习。嘴里生了疮。手上磨出了茧。小小年纪头发都花白一片。

白居易的刻苦。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更得益于他母亲陈氏的严厉。但也是因为这种严厉。让情窦初开的白居易痛失所爱。

在白居易十几岁的时候。由于战乱。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不得不将妻子和儿子送往宿州符离。正是在符离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白居易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他的初恋湘灵。

湘灵是白居易邻居家的女儿。年纪要比白居易小四岁。不仅人长得十分可爱。并且身上有一股属于乡村少女的那种天真活泼。同时还略通音律。唱起歌来音调也十分优美。

对于初来乍到的白居易来说。湘灵的出现。无疑是让他沉闷的读书生活出现了一抹亮色。因此两人不出意外的。就开始逐渐熟络起来。

而在熟络之后。少年的白居易更是深深地被湘灵身上那种质朴天真的性格所吸引。而作为少女的湘灵。同样也为温润如玉、出口成章的白居易所倾倒。

与日俱增之下。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快速升温。终于。在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那年。两人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一个翩翩少年。一个温柔少女。成为了你侬我侬的恋人。

那一段时光。应该是白居易一生中最快乐和最幸福的时刻。有道是情人眼中出西施。在白居易的眼里。他的湘灵。就如同天上的仙女一般。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白居易《邻女》

然而。正如所有的爱情故事里。都会有一个极为世俗的妈一样。白居易同样也遇到这种事情。他的母亲陈氏。在得知儿子陷入热恋中之后。果断迅速的出手进行了阻止。

白妈陈氏在没有嫁给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前。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并且还是出身官宦的那种大家闺秀。陈氏的父亲是当时坊州鄜城县令陈润。家里也是世代为官。因此。陈氏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陈氏。对门阀观念极为看重。尤其是在婚姻上。更注重门当户对。因此。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她是绝对不会同意儿子白居易和一个乡野村姑在一起的。

当然。每一个少年都有叛逆的时期。当时的白居易也没有马上就按照母亲的指示离开湘灵。而是进行了相当剧烈的反抗。并言之凿凿的说非湘灵不娶。只不过。这种反抗。最终以陈氏强硬的带着白居易离开符离而宣告失败。

不过。陈氏的强硬。并没有让白居易知难而退。反而让他更加的思念湘灵。在离开的那段时间里。白居易创作出不少怀念湘灵的诗词。其中。一篇《长相思》更是将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展露的淋漓尽致。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长相思》

带着这份思念。白居易离开了湘灵。期间。他曾多次请求母亲答应他和湘灵在一起。但均遭到了母亲的严厉拒绝。

贞元十六年(公元 800年)。此时的白居易已经29岁。但他仍然是孑然一身。虽说在这一年里考中了进士。但心里始终还是放不下初恋湘灵。并且。湘灵也在苦苦的等着她的诗人哥哥能将她娶走。因此。在这一年。白居易趁着回符离小住的机会。再次向母亲提出与湘灵结婚的请求。

但这一次。门户观念极重的母亲。还是拒绝了白居易的请求。并且。在四年后。趁着白居易需要前往长安担任校书郎的机会。将全家迁走。还在临行前。坚持不让白居易和湘灵见最后一面。

这一次。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算是基本上没什么希望了。白居易自己也知道。这一去山高路远。此生都不会和湘灵在一起了。

毕竟古时候的孝道要大于一切。白居易不可能。也不敢违背母亲的遗愿。也因此。他带着对湘灵的思念。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而再次见到湘灵。已经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元和十年。已然是44岁的白居易。因直言进谏遭到排挤。最终被贬往江州(今江西九江)。在去往江州的路上。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同僚杨汝士的妹妹)。遇到了正在四处漂泊的湘灵。此时的湘灵。依然没有结婚。

这次见面。以相顾无言而结束。但白居易的心底再次泛起了波澜。但可惜的是。他此时已是人夫。再也没有机会给湘灵一个完整的爱情了。

数年后。白居易53岁。某次因事路过符离时。看到样貌大改的旧村落。又得知湘灵已经不知流落在何处后。这一段曾让白居易刻骨铭心的爱情。才算是画上了句点。

自此。两人江湖作别。终生再无相见。

逐渐开始放纵的白居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在一夜之间。白居易可能是想开了。他开始转变。变得放纵。变得放浪不羁。

因此。在他的家里。貌美如花的姬妾越来越多。环肥燕瘦各种类型的都有。而这些姬妾共同的特征就是年轻漂亮。

由于白居易先后担任过不少地方的官员。在加上他名气也大。因此。他也就有不少好友。这些好友最喜欢的。就是去白居易家拜访他。

为什么呢?因为白居易家里的美姬多。

据记载。当时白居易只要在家见客。都会让自己的姬妾军团全部出来站成一排。任由客人挑选喜欢的。寻常人哪里见过这阵势?什么叫做乱花迷人眼。去老白家就知道了。

挑选完毕后。白居易就会和客人们一人搂一个或者几个。开始吟诗作对。喝酒谈天。什么?喝醉了怎么办?老白通常就会说“城外马滑霜浓人又少。不如就此休去”。

最后。在老白的盛情邀请下。客人们便在红袖温柔中。倒在软款醉乡里了。

“不得当年有。尤胜到老无。今夜还先醉。应须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

到了后来。白居易自己也越来越疯狂。家里的姬妾人数越来越多。并且。这些姬妾年龄还有直线下降的趋势。但在颜值上。却越来越高。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白居易这种行为。难道就没人管吗?事实上还真没人管。在当时。朝廷官员喝花酒十分正常。但凡手里稍有钱的。对此均趋之若鹜。因此。白居易的这种爱好。至少在当时无可厚非。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白居易的诗风。逐渐开始了转变。内容大多都是一些花天酒地之类。

比如。在当时。白居易和同僚们一起喝花酒后。各自带着姬妾就寝。但毕竟老白年事已高。身体跟不上。因此就在事后遭到了同僚们的取笑。为此。老白还写下了一首自嘲的诗。

“春黛双娥嫩。秋蓬两鬓侵。谋欢身太晚。恨老意弥深。薄解灯前舞。尤能酒后吟。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白居易《赠同座》

而为了找回面子。不再被同僚嘲笑。白居易在当时没少想办法。据说他有个同僚。叫做牛僧孺。是当时的宰相。白居易得知他有一个被称之为“钟乳”的秘方。能够大大改善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因此。白居易不惜的拉下老脸。找到牛僧孺。让他送给自己一些“钟乳”。

不过。按照白居易关于此事所做的诗。这个“钟乳”他最终没有得到。可能是当时牛僧孺忙于党争。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老白是空手而回。为此。白居易还恨恨的写了一首诗。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白居易《酬思黯戏赠》。注:思黯是牛僧孺的字。

到了后来。白居易自己也服老了。知道自己毕竟年龄在那儿放着。不可能会像年轻人一样。即便是有“钟乳”这样的秘方。自己的身体也受不了。因此。他的爱好就有了一些转变。

什么转变呢?当时的白居易。最喜欢的就是。在冬天暖阳中。脱掉衣服裸着身体。搭一个毛茸茸的真皮毯子。让家里貌美的姬妾围在他身边。捶腿的捶腿。捏肩的捏肩。软香环侧之际。无比的惬意。

用白居易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叫做“外物内心相会”。是一个旁人无法体会的自在境界。

除此之外。白居易还有一个爱好。叫做“怀拥少艾”。简单来说。就是喜欢那些年轻的少女。并且是越年轻越好。

之所以喜欢年轻的。白居易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在他看来。年轻意味着可塑性强。日后学习能力也高。毕竟白居易自己是一个大诗人。他可不像普通人那样随便弄几个庸脂俗粉到家里。他要的是拥有个各种才艺的姬妾。

因此。在他挑选姬妾时。除了年轻。还要歌喉要好。这样一来。他就能在家里好好的教导这些年轻的女子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佳人了。

只不过。白居易当时还有个特别但又奇怪的规矩。就是家里的姬妾。只要到了十八岁。就会被换掉。因此。不少经他手培养出来的才艺佳人。最终都被别人买走享受了。

家财散尽、孤独终老的白居易

虽说美人儿环侧确实是一种享受。但是这是靠着金钱堆起来的。要知道在古代。买一个姬妾可不是相当不便宜。何况白居易还如此风流。因此。在折腾的几年后。白居易的那点积蓄和退休金。还是逐渐见底。他也濒临破产了。

到了开成四年(公元839年)。白居易已经67岁。此时的他。家财几乎散尽。而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也逐一离他而去。

而当时始终守在他身边的。是一个叫做樊素的姬妾。

樊素是白居易十分宠爱的姬妾之一。她与另外一位姬妾小蛮。可以说是白居易的心头肉。著名的诗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就是形容这二人的风姿绰约。

据记载。樊素在很早的时候。就跟随白居易。前后大约有十年的时间。而到了白居易六十七岁的时候。一来是因为经济上的制约。二来是白居易自己身染疾病。因此。他就决定放樊素离开。

为了给樊素筹集遣散费。白居易不惜卖掉了自己最后一匹好马。把得来的钱财交给樊素。让她离开后嫁人。但当时的樊素也是情深义重。坚持不愿离开自己的这个旧主。

“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此人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樊素《不能忘情吟》

但最终。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恐命不久矣。并且家中也极为贫困。已经没有能力继续让樊素留在身边。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樊素。已经二十多岁。如果继续侍奉自己。那么将来自己去世之后。樊素的年龄恐怕嫁人都成问题。那样的话。就会耽误樊素一生。

还不如趁现在。趁樊素正值美貌。让她离自己而去。找一个好人家嫁了。这样将来自己的良心上。也会心安。

因此。最终白居易还是决定放樊素离去。主仆二人在离别的前一晚。一边哭一边喝酒。在离别的愁绪之下。度过的人生中最后一次温存。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白居易《别柳枝》

在樊素离去数年后。白居易在孤独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此时的他。不断写诗。来纪念那些曾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美丽精灵们。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白居易病逝于洛阳。享年75岁。在他死后。唐宣宗李忱为他上谥号为“文”。并赠尚书右仆射。将其葬于洛阳香山。至此。白居易结束了他前半生专情。后半生多情的一生。

小结:

白居易的晚年。确实姬妾成群。在他的家里。各种类型的年轻貌美女子比比皆是。而晚年的白居易也乐在其中。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白居易晚年时的多情。也是因为一生未得挚爱。并最终相忘于江湖后。他所刻意表现出来的放浪形骸和“好色”背后。是一个为情所伤的脆弱男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41:41

    白居易,母亲,陈氏,长安,自己的,在他,晚年,父亲,的是,两人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41:41

    没想到大家都对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姬妾上百,是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41:41

    晚年的白居易最喜欢15岁的小女孩。姬妾养到18岁就要换一批。到了70岁的时候。折腾不动了。将樊素和小蛮放还。年少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