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
原创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

好文

热门回答:

《野狗》是蒲松龄创作的一篇仅280字的小说。收录在《聊斋志异》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节也很简单。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过了著名的《画皮》。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篇披着鬼神外衣的纪实文字。真实的再现了几百年前清军对山东地区的一场大屠杀。

最恐怖的故事。剧情往往最简单。《野狗》的开头用八个字就交代了故事时代背景: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

山东刚刚发生了战乱。被杀的人不计其数。尸横遍野。一个叫李化龙的乡民为了避免战乱。逃窜到深山中。结果遇到了“大兵”队伍从这里走过。李化龙怕被“大兵”杀死。连忙倒在死人堆中装死。等到“大兵”队伍都走掉了。仍然不敢冒然爬起来。

一个躲避死亡的人卧在遍地的死人堆中。还有随时会取自己性命的“大兵”。蒲公用极其精简的笔墨便描绘出了主人公在战乱中面临的孤独和恐惧。令读者细思之后仿佛置身其中。顿时涌起无限的惶恐和绝望。

然而。故事高潮还在后面。正当李化龙躺在死人堆中装死的时候。那些缺胳膊少腿或者被砍掉脑袋的死尸纷纷站起来了!一个脑袋没有全砍断。歪挂在脖子上的尸体开口说话:“野狗子如果来了。咱们可怎么办呢?”于是群尸都纷纷叹息道:“是啊!野狗子来了怎么办啊!”尸体们叹了一会气。仿佛无可奈何一般轰然倒地。

这里的描写仿佛是电影画面一般:一个活人装死躺在地上。他身边死状惨烈的尸体却纷纷站起来。而是大家都担心“野狗子”会来。“野狗子”是什么东西?为何连死去的人都如此惧怕?在带给读者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后。又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不得不佩服蒲公的文笔。

故事到这里已经将恐怖气氛营造到了顶点。李化龙颤巍巍的想要站起来离开。正在这时刻。更恐怖的地方来了——“野狗子”出现了!

这是一个兽头人身的怪物。它来到尸身旁边。趴下身子咬碎尸体的头颅。吸取脑髓。装死的李化龙看的一清二楚。连忙把自己的头埋在其他尸体之下。这个被称为“野狗子”的怪物依次吸尽尸体的脑髓。终于来到了李化龙的身边。扒拉他的肩膀。李化龙用力将头藏在尸体的下面。怪物见拔不动。便把遮住李化龙头部的尸体移开。

李化龙大为惊恐。忽然摸到一块大石头。于是便将石头捏在手中。当怪物趴下身子准备咬碎他脑袋的时候。李化龙用石头猛击怪物的脑袋。碗口大的石头砸在怪物的嘴上。怪物负痛逃走。并在路上吐出了鲜血。

李化龙在鲜血中捡到两颗四寸多长的獠牙。他好忙逃回家中。并拿着那两颗獠牙向人打听到底“野狗子”是什么东西。但没有人知道。

这段情节可谓险象环生。怪物一步步的逼近并准备咬碎自己的头颅。幸好抓到一个石头打掉了怪物的牙齿。逃得一条性命。然而怪物到底是何种野兽。却无人能知。在恐怖之余又引发读者关于“野狗”的思考。到底是什么东西连死人都要敲骨吸髓呢?最后的结局故事主题得到了升华。

《野狗》的描写恐怖但引人入胜。蒲松龄用简练的文字深深抓住了读者的目光。即便恐怖。也还想看下去。而最后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达到了“讽刺骂世”的艺术效果。《野狗》并没有拍成过影视。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黑山老妖吸取人精气那段明显是借用了《野狗》的情节。

蒲松龄生于动荡不安明末。他的青年时代目睹了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后普通民众所承受的苦难。而是这位老先生一生坎坷。自己就是底层民众之一。

他同情百姓的遭遇。憎恨强权。故此将这些情绪都借《聊斋志异》的三百多个故事发泄出来。由于清朝文字狱严重。为了躲避朝廷的迫害。故此借着花妖狐鬼的外衣。以谈神说鬼的荒诞笔法将自己一生的见闻和不平写成故事。从这一角度来说。《聊斋志异》其实是明末清初的一部历史。《野狗》真正的恐怖的地方就在于文中尸横遍野的屠杀是真实发生过的。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紧接着兵发北京。李自成大顺军败退。满清贵族连忙开始了镇压各地反清起义和消灭明朝残余势力的战争。

山东栖霞人于七。父亲于进表是前明军官。在崇祯二年抵抗后金的战争中阵亡。他的外公正是赫赫有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

于七在崇祯朝考取武进士。可谓世受明恩。与清朝有着国仇家恨。面对明清鼎革的大变局以及清初的各种暴政。于七暗中招兵买马。于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胶东锯齿山揭竿而起。打出了“反清复明”旗帜。成为清初众多反清组织中的一支。

这便是《野狗》开篇所说的“于七之乱”。

起义军很快攻占宁海州。杀死了清朝官员。并开始攻打文登。栖霞两县城池。清朝政府由于各地抗清组织众多。便对于七起义军实行招安政策。于七在劝降中动摇了抗清的决心。便投降了清朝。被授予栖霞把总之职。

于七投降后。并没有得到清朝官员的尊重。仍然备受打压和猜疑。而且作为明朝的武进士。父亲又死于满人之手。居然向满人投降。亲友们纷纷斥责他忘记了“君父之仇”。于七也为此懊悔不已。

于是在顺治十八年秋天。于七再次发动抗清起义。山东各地百姓纷纷加入。战火迅速遍及山东大地。清朝派八旗军和绿旗兵三万多人围攻锯齿山。义军与之对抗三个月。清军无法取胜。连忙从河南调来红衣大炮对锯齿山猛烈轰击。清朝军队在赶往栖霞县的路途上。大肆烧杀抢掠。无数无辜百姓遭到杀戮。这便是小说中的“大兵”。

起义军被围困数月。渐渐弹尽粮绝。此时清军又在义军内部奸细的带领下攻占了锯齿山的几个山头。义军仍然坚持战斗。但损失巨大。康熙元年春。于七率义军突围。双方又是一场大战。义军死伤殆尽。尸积如山。将领们在最后关头纷纷拔剑自刎。或是与清军拼死战斗。最终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于七成功突围而出。从此隐姓埋名。到华严庵落发为僧。法号“善和”。一直活到了七十多岁。

由于一直找不到首领于七。清军对栖霞。莱阳的平民百姓展开了血腥的报复性屠杀。而蒲松龄为避文字狱的风险。只在于“七之乱”后紧接着写了四个字“杀人如麻”。让人看不出到底是谁杀人如麻。而在另一篇故事《公孙九娘》里。蒲老先生则明白的写到当时的惨状:

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

正因为清军的大肆屠杀。才导致李化龙躲入深山。又藏在尸堆中。引出了一段《野狗》的故事。

经历了于七之乱后。清朝对山东百姓的盘剥和压迫更加变本加厉。幸存的百姓生不如死。已经死去的则受到株连开棺戮尸。官吏们如同吸人脑髓的“野狗子”一般。不仅要从活人身上盘剥。更要刮下地皮三尺。连死人也不放过。俗话说:“一死百了”。然而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的普通百姓。确实连死了都不能逃避封建朝廷的敲骨吸髓。

饱受苦难的蒲松龄老先生。在清朝的高压统治下。只得编造出一个大家都不知道是何物的“野狗子”来委婉的表述这段历史。并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野狗者。如狼似虎之封建官吏也!

世人大多被蒲松龄的障眼法所迷惑。陶醉于《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各种花妖狐鬼的故事之中。然而若是用心去读《聊斋志异》的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故事。就会发现这部谈狐说鬼的小说集。其实就是明清之际社会各阶层人的一副“众生像”。

或许几百年前的蒲老先生怕后世的人不明白他的苦心。所以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到:“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野狗》之所以恐怖。不仅是因为故事情节的毛骨悚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故事背后隐藏着发生于几百年前的一次真实的历史事件。任何的恐怖故事一旦与真实挂钩。便会将恐怖无限放大。令人惊心动魄。

其他观点:

一篇《野狗》。全文不足500字。却被说是《聊斋志异》中最恐怖的故事。它不同于《画皮》等故事。读来虽令人骇然。但纯粹的妖魔鬼怪。毕竟离生活很远。而《野狗》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黑暗时代的缩影。

《野狗》的故事实际上很简单。你想啊。500字能难到哪里去?

故事发生在清朝初年。天下还未稳定。故事主人公是个叫做李化龙的村民。行夜路至城外。却遇上了夜行的官兵。因为怕被官兵滥杀无辜。就躺在死人堆里装死。待到官兵走远了。却看到了更加恐怖的事情——一只野狗。正在啃食人的尸体:

“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

李化龙吓得赶紧把头扎进了死人堆里。为什么?因为这狗不光吃人。还专爱吃人脑。死人脑都吃。活人脑那新鲜劲儿。岂不是更加美味!

讲真。以前吃火锅吃烧烤。我最爱点一份脑花。自从看了这个故事。我戒了。

李化龙这就叫鸵鸟心态。你把头藏起来。看不见。就不会被吃了么?对于野狗来说。那是无差别吃人。一个一个来。总会吃到你的。最后李化龙实在躲不过了。摸到一块碗大的石头趁野狗沉迷于美食。突然暴起伤狗。朝着狗脑洞DuangDuang一顿砸。砸得狗嘴吐血。成功反杀。留住了自己的姓名。

“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

蒲松龄先生向来惜字如金。就这一段反杀。要拍电影。起码是20分钟以上的戏份。但是蒲松龄只用20多个字。却写得生动传神。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问题来了。我开头说这是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这什么野狗明显就是假的啊。而且也没有那么恐怖嘛。

那是因为。我只给你讲了故事的结尾。却没有讲故事的开头。

于七之乱

《野狗》这篇故事。最恐怖在于故事开头八个字: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恐怖的篇目。如《画皮》、《尸变》……但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不去追究其思想。也无非是当成鬼故事听罢了。但《野狗》不一样。“于七之乱”是真正的历史事件。是真正给社会和百姓带来过恐怖的一次叛乱。

只简单说一下“于七之乱”:于七这位老哥拉起大旗。要反抗清廷。由于声势太过浩大。清政府当时还没有完全稳定局势。只能招安。并授予于七栖霞总把一职。可没几天于七又觉得当朝廷走狗没有自己当土皇帝好玩。于是又叛变了。这次的队伍势力比上次呈倍数增长。这场叛乱。前后历经十五年之久。当然。最终于七失败了。

《野狗》的恐怖之处

《野狗》的恐怖之处。不在于于七之乱本身。而在于叛乱失败后。清廷对于七叛乱地区的无差别报复。什么叫无差别报复?你只要是生活在于七叛乱地区范围内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为叛党。都得死。

所以故事开头为什么主人公李化龙要走夜路。因为白天你根本不敢出门。当时像李化龙这样的老百姓。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都是躲在深山老林里面的。

还有一点前面说了。为什么李化龙看到官兵就要躲。而且那么合适。随便往地上一躺。周围就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因为当时整个叛乱地区。几乎已经没有活口了。那是真正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野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黑暗恐怖。

故事中还有个细节。说野狗的叫声如“鸱(chī)”。鸱是《山海经》中记录的一种怪兽。是猫头鹰的一种。在民间。素有猫头鹰是不祥之鸟的说法。谁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一定会倒霉。

所以这个“野狗”。代表着不祥。代表着噩运。在那个黑暗恐怖的时期。怪兽“野狗”是什么?世上当然不可能真有这样的怪兽。它代表的就是杀人如麻的叛党和官兵啊。

对于老百姓来说。 无论是于七叛乱。还是清廷出兵围剿。无论谁胜谁负。倒霉的都是老百姓。不是吗?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后。你说《野狗》恐怖在何处?

野狗就在每个普通老百姓的身边。百姓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是战乱带来的悲哀。是最深层的恐怖。说来也讽刺。官兵。本来是守护国家保卫百姓的。却和叛军的疯狂行径没有什么两样。


其他观点:

先讲一下这个故事。

明末清初之际。在胶东地区爆发了一场持续很久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的领袖叫于七。所以这场起义被称为于七之乱。

正值武力巅峰的清军。当然不允许起义愈演愈烈。真实的历史鲜有什么怀柔招安。多是高效率的暴力屠杀。所以。清军对于七之乱的手段就是暴力屠杀。

于是。清廷派重兵扑灭于七之乱。在胶东地区。大兴连坐族诛。凡是跟起义军有一丁点儿关系的人。直接物理消灭。往往一天之中。就在演武场公开砍死几百人。很多村镇、甚至城市。都遭到了血腥屠戮。据当时故事描述。“碧血满地。白骨撑天”。甚至在大白天都能见到鬼。

这是故事的背景。即于七之乱。

故事的主角叫李化龙。为了躲避清兵的屠杀。于是跑到了山里。到了深夜。他才敢从山里走出来。但还是赶上了正在杀戮行军的清兵。于是躲进了死人堆里。

清军见人就杀。满地都是砍杀倒地的百姓和起义军。等清军杀完人、走光了。李化龙还是不敢起来。继续在死人堆里趴着不动。

就在这时候。一个个断胳膊、断腿和断脑袋的尸首。突然立了起来。这就是僵尸啊。集体起立复活了。还不是一个。而是僵尸如林。

其中一个僵尸。脖子被砍断大半、脑袋挂在肩膀上。哀叹着说:咱们可怎么办啊?野狗子就要来了。不仅僵尸复活林立了。而且还有带头说话的。这节奏吓不吓人。

而其他僵尸也参差哀嚎了起来:怎么办啊?

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

然后。如林立起的僵尸们。突然又倒在了地上。不动了。四周静得可怕。

估计李化龙都吓傻了。于是趁这个档口。准备赶紧溜之大吉。但是。已经晚了。僵尸们念叨的野狗子已经来了。

不远处。一个兽首人身的怪物出现了。挨个扒弄这些尸首。然后伏下身、吸食人脑。李化龙是真心不敢看了。于是又爬到死人堆里。不敢出声。

但。怪物野狗子还是到了李化龙跟前。拨开李化龙的肩膀。想要啃噬他的脑子。李化龙吓得不敢看。只能把脑袋往死尸堆里猛扎。

但。野狗子锲而不舍。把周边尸体都推开了。就认准李化龙的脑袋了。

推开尸体后。李化龙的脑袋终于露了出来。野狗子准备饕餮一番。

期间。李化龙已经吓得手足无措了。双手四处摸索。在腰间处摸到了一块碗口大的石头。

就在野狗子张口欲食之时。李化龙爆发了最后的求生本能。突然一跃而起、大喝一声。然后手起石落。砸中了野狗子的血盆大口。

野狗子哀嚎一声。撒腿就跑了。血吐了一地。李化龙大着胆子查看满地的血迹。从中捡到了两颗四寸长的獠牙。拿着两颗獠牙回到乡里。给乡人们看。但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怪物身上的东西。

蒲松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狐仙鬼怪。于是处处风月无边。但这一篇《野狗》就真得没有风月。而只有恐怖了。

清兵杀人盈野。恐怖;僵尸林立复活。更恐怖;野狗子吸人脑髓。恐怖到了极限。所以。整部《聊斋志异》中。当属这篇的恐怖指数最高。

而且。在当时人读来。可能更感恐怖。因为蒲松龄的老家。就是于七之乱的活动之地。而于七之乱的时候。蒲松龄也就八九岁。所以。清兵杀人、四处鬼火。当地百姓心有余悸。成了他们抹不去的民间记忆。

故事总要隐喻一些东西。即便是荒诞的故事。我们也会强加某种隐喻。其实。我们可以认为故事的隐喻就是:屠人性命的清兵。与食人脑髓的野狗。是一样的恐怖。而在这种恐怖之中。再会浪漫手法的蒲松龄也幻化不出风月无边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20

    野狗,恐怖,于七,故事,聊斋志异,栖霞,之乱,怪物,清朝,尸体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2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20

    《野狗》是蒲松龄创作的一篇仅280字的小说。收录在《聊斋志异》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