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汉无好妻,懒汉娶仙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创

俗话说:“好汉无好妻,懒汉娶仙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好文

热门回答:

所谓俗话。都是源于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观察事物和社会现象的经验之谈。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前提是具有一定的参照物。有其局限性。并不是\"真理″。

\"好汉无好妻。懒汉娶仙妻″这句俗话。它的参照物并不是真正的\"好汉″。而是\"老实巴交、埋头苦干″的意思;\"懒汉″也不是真正的\"懒汉″。要是真正的懒汉。成天坐着不动的人。他能够娶到妻子就怪了。更别提\"仙妻″了。这里的\"懒汉″是相对于\"老实巴交、埋头苦干″而言的。实际上就是\"心思活泛、善于赚钱″的那些人。

不管在哪。\"老实巴交″、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总是没有那些\"懒汉″们活得滋润。所以那些\"懒汉″们反而娶到了漂亮的老婆。因为\"懒汉″们之所以\"懒″。是比\"好汉\"们多掌握了更多的本领。比如学历。特长。等等。

其他观点:

这句俗话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口头语。並非现代才有。农夫在很小的时侯就曾听村里老人常这么说。

农夫认为这句俗语。是非常适合旧中国以前和解放初期的实际情况。而现在由于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的大大提高。及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等。新《婚姻法》的实施。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

在旧中国及解放初期。很多穷苦人家的男孩子。虽然身体条件很好。长得五官端正。勤劳能干。可是由于家里无钱。娶不下媳妇是常事。临到年岁大了。只好凑合着找一个人家挑捡剩下来的长相差的。甚止有一点残疾的女娃过活。这种现象也就是如题主所说的\"好汉无好妻\"。

另一方面。在旧中国及解放初期。新《婚姻法》实施之前。青年男女的婚姻不是自已作主。而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决定。而且在婚前是不见面的。所以很多长得漂亮。聪明伶俐的姑娘。经常会因自已父母的贪财。而嫁给有钱人家稍有残疾。或其它方面有缺限的儿子。因为是包办婚姻。双方是未见过面的。而等婚后发现。为时已晚。这种现象就是题主所说的\"懒汉娶仙妻。(笔者所在的村子。就有好几对年老的夫妻是这种情况)。不过说法略有不同。我们这儿经常这么说:\"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仙女\"。其实意思是相近的。

综上所述。农夫认为。\"好汉无好妻。懒汉娶仙妻“。这句自古流传下来的俗语已经过时。在当今社会。虽未绝迹。但少之又少了。



其他观点:

这是篮里选瓜。越选越差的结果。

先说“好汉无好妻”。一对优秀的男女相遇。各抱着自己的骄傲心理。因此他们最终是很难走到一起的。优秀的女孩通常会认为:我条件这么好。什么样的好男人找不到?因此傲气。男人若有本事。必然心高气傲。越是心雄志远则越是心高气傲。他可能更多地关注学习和工作。一心想把自己塑造得更强更完美。不太在意女孩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给女人的感觉。或许也认为你是爱她的。但不太把她当回事。缺乏她所期望的热度。因此往往与良缘失之交臂。如果一个男人一心要讨女人喜欢。他就很难成好汉。不一心讨女人喜欢。他就很难有好妻。优秀的女孩高傲。不出色的女孩不高傲。因其没有高傲的资本。能够承受好汉的漠视。很可能会不懈地追求。这时好汉也会被她的至诚所感动。于是不问她条件如何。原意接受这份情谊。这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其条件来讲。是穷人革命比较容易成功。而富人革命总是犹豫不决。条件好的是富人。条件差的就是穷人。

再说“懒汉娶仙妻”。一个年轻小伙子。胸无大志。没有事业追求。他的心思就会很自然地集中在心仪的姑娘身上。整天琢磨。投其所好。其表现必然地比忙于事业追求的男人要热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对我很好。”好汉给姑娘们一种心有旁骛。用情不深的感觉。懒汉给人造成的感觉恰恰相反。好象知冷知热。关怀备至。让人觉得可以依靠。至于依靠他什么。姑娘们往往很少思考。越没有本事的男人。就越是死皮赖脸。越是死皮赖脸。女人就越是觉得你爱她。反正一切的坏处。姑娘只有在嫁给他之后才能慢慢体会。但为时已晚。

世上的事大抵如此。会投资的不一定有本钱。有本钱的可能只会吃喝玩乐。资源丰富的地方可能技术落后。技术先进的地方可能资源枯竭。很少有最佳配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独一人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56

    懒汉,好汉,条件,旧中国,老实巴交,这句,很难,现象,埋头苦干,的人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56

    没想到大家都对俗话说:“好汉无好妻,懒汉娶仙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56

    所谓俗话。都是源于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观察事物和社会现象的经验之谈。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前提是具有一定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