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量发行的宝钞是导致大明朝最终崩溃灭亡的主要原因吗?
原创

明朝大量发行的宝钞是导致大明朝最终崩溃灭亡的主要原因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另外皇权、文官集团和阉党权力之争如火如荼。好不容易文官集团把阉党消灭。自己又闹东林党。搞的整个明朝跟着遭殃。最后崇祯皇帝硬气一把。跟东林党分庭抗礼。最后却被东林党拆台。彻底架空。崇祯皇帝又没有银子。说话也不硬气。只能眼看大明江山一寸寸倒塌。最后上吊之前。痛骂文官集团。但也无济于事。反而让东林党把南明也搞垮了。

至于干旱、蝗灾、水灾从万历末期就开始轮流折磨大明。天启年间北京还发声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爆炸。这样的折腾下。千疮百孔的大明才终于倒下了。

其他观点:

大明通行宝钞的的设立。虽然在一段时间里造成了物价飞涨。宝钞犹如废纸。出现“钱不值钱”的情况。但这也并不是导致大明朝最终奔溃灭亡的主要原因。因为大概在正统、景泰时期。宝钞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民间贩卖用的是铜钱、银子。而官员的俸禄也是按照铜钱一银子九的比例来发放的。

要说因发行纸币而导致亡国的。不是大明。而是元朝

自有了社会制度起。古代一直都是以物品、矿产为金融本位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唐朝。号称“飞钱”。是宋朝时期“交子”、“会子”的雏形。到了元朝后期。由于用钱的地方多了。政府就想出了以“纸钞”的形式来稳定物价和剥夺百姓。

由于元朝赐予宗室的支出巨大。加上政府机构臃肿。天灾人祸等等。曾经强盛的元王朝早已是入不敷出了。而元朝统治者们也没想过任何关于经济改革的办法。而是大肆印刷纸币。造成了通货膨胀。加上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终于把元朝给拖垮了。

自成吉思汗时期起。蒙古就重开宋朝的纸币金融。以丝绸、银为本位印刷了大量的纸币。规定官营矿业。民间交税、买卖、收付一律用宝钞。起初由于元朝国库充盈。所以纸币在最开始还能稳定经济。方便贸易。还制定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条例;

可元朝廷自建立后又忙着内斗和外扩。没有把精神放在民生建设上。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据后世计算:单忽必烈在位的一年。国家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比一。如此收支不平衡的局势下。元朝依旧靠着铁腕手段和印刷纸币来稳定物价;

自忽必烈到元亡。大元朝廷的纸币政策就没有变过。历代皇帝都是靠缝缝补补来度日的。到最后还将各州县的库银全部调到首都。填饱统治者们的腰包。在失去了白银本位的支持后。各地百姓对于手上那些水浇则破、火烧则损的纸张已经失去了信心。大元朝靠着纸币来铸造的虚假金融。终于在1355年的红巾军起义中被彻底击碎了;

修河的民工、受灾的百姓、供料的商人。在收到一大堆“废纸”之后的感受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后来《明实录》里就记载着元顺帝时期一首很流行的民谣:“开河变钞祸根源。官制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可见元朝毫无节制的宝钞制度。才是其最后灭亡崩溃的主要原因。

到了明朝。朱元璋在继位初期也实行过宝钞制度。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禄米五百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

其余公主、郡王及其后代的禄饷以等级减少。但无一例外的。禄饷中唯一有购买力的只有宝钞。不赐金银而以宝钞代之。就算宗室们要把物件拿出卖。拿到手的也还是宝钞。至于功臣勋贵和文武百官。也都是以宝钞为工资发送的。

当然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虽然有一点剥削百姓的嫌疑。但对确立宝钞地位、稳定物价这一块。朱元璋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可惜事与愿违。在经过了元朝宝钞阴影后。百姓和官员都已经不太敢相信宝钞了。加上朱元璋又犯了元朝的错误。继续靠印发宝钞来救急。到洪武二十七年。宝钞的价值已经跌到了一贯只值一百多文铜钱。比原先的一千文跌了近九成之多。

朱元璋之后。大明宝钞又断断续续地实行了一段时间。为了确定宝钞的地位。大明皇帝们都下了死命令。可依旧保护不了宝钞的地位

永乐皇帝继位后。又是征蒙古、又是修紫禁城的。大明财政再次陷入困境。于是又是一场大型印刷钞票的活动。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一石米就价值三十贯宝钞。所幸的是。朱棣有个超级理财高手——时任户部尚书的夏元吉。他将宝钞和食盐的价值挂钩。规定宝钞可以用来买卖食盐。一石盐价值一贯宝钞。可向官府购买。食盐是人类日常不可或缺之物。将两者结合。既保证了宝钞的地位。又提高了宝钞的经济价值。于是永乐一朝的宝钞问题。比起朱元璋时期有所缓和。

朱棣死后。大明王朝的政策由外扩改为内缩。又得充实国库、控制经济了。开始禁止商人买卖盐。将盐继续收归国有。于是自夏元吉死后。“严盐法”逐渐荒废。宣德年间民间流行的依旧还是金银。朝廷所印发的宝钞价值继续下跌。米价飞速上涨。虽然宣德、正统、景泰诸帝严格要求民间使用宝钞和不准伪造。严重者处于凌迟、灭族等极刑。可依旧制不住宝钞的没落。

到了正统年间。逐渐放宽了宝钞的使用严令。景泰年间开始将官员的部分俸禄。由宝钞改为银两。可此口子一开。宝钞的价值持续下跌。仅成化年间。一贯宝钞的价值只值四文铜钱了。最后朝廷不得已。只能下令。以五百贯一两银子的价格收回民间宝钞。而宝钞只用于发放给官员和边境的士兵。民间交易回归正常。可使用铜钱、银两。大明的宝钞制度自从脱离了民间。只在上层社会流传。

总结:大明之亡并不在于宝钞。而在于土地兼并引起的税收减少、天灾不断无力救助、军费开支过大而入不敷出、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矛盾等等原因。反倒是元朝。它才是因为宝钞而亡的

朱元璋时期以绝对权威制度的宝钞制度尚且不能让百姓接受。何况是手段不如他的大明诸帝。民间对宝钞的抗拒。使得大明宝钞制度时断时续。根本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大明的金融中心还是以钱银为主的。宝钞只是一个调味剂而已。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其他观点:

宝钞这种东西虽说是纸钞。打不死说到底还是一种货币。而货币的购买力和政府的公信力息息相关。比如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乱改制度。导致民宗对政府信任度大大降低。货币购买力一落千丈。一文不值。这可是金属货币。金属货币都会因为政府信誉不足而崩溃。何况纸钞。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国民党政府时期蒋介石发行的金圆券。在当时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黑暗导致人民群众压根不信国民政府。金圆券和废纸的价值是一样。万元钞票当墙纸用。满大街都是“亿万富翁”。

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是货币发行会导致国家崩溃。而是国家崩溃了导致货币失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24:34

    大明,元朝,纸币,东林党,价值,景泰,铜钱,朱元璋,民间,货币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24:34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大量发行的宝钞是导致大明朝最终崩溃灭亡的主要原因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24:34

    另外皇权、文官集团和阉党权力之争如火如荼。好不容易文官集团把阉党消灭。自己又闹东林党。搞的整个明朝跟着遭殃。最后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