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原创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面对八国联军。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根本不顶用。当时清朝最强大的一支陆军。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原武毅军)。聂士成军的战斗力是袁世凯军的4倍以上。最后全军覆没。

1。慈禧太后仰仗的武卫军

慈禧太后之所以敢跟万国开战。依靠的就是荣禄统帅的武卫军。

武卫军是新军化还不彻底的军队。当时的总兵力大约6万人。

1899年6月。武卫军整编成军:

武卫前军是聂士成的淮军武毅军。驻军芦台。兵力2万。整编德械师。其中战斗人员1.5万。后勤人员5千;

武卫右军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驻天津小站。兵力7千4百人。乙种师编制;

武卫后军是董福祥的甘军为后军。驻蓟州。约1万多人;

武卫左军是宋庆的毅军。驻山海关。约1万;

武卫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1万多人。主要是抽调八旗和绿营兵组成的。战斗力最差。

1900年春。荣禄将江苏的武卫先锋左右军各扩编为10营。袁世凯指挥的武卫右军先锋队扩编为20营。武卫军扩充到8万人。

这些武卫军战斗力最强的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其次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

其他的几路武卫军要么主管人军事思想不行。要么士兵不行。要么武器不行。

当时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被安排在山东。监视防备山东胶州湾的德军和威海卫的英军。

武卫左军驻扎山海关。防备辽东的日军(甲午战争后。日本在辽东有驻军)。只派马玉昆率3千人支援天津清军。

所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军作战的主力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

2。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是李鸿章淮军的后起之秀

其实教科书里面提到的廊坊大捷。主要是聂士成的功劳。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在廊坊打垮了八国联军的先头部队。

现在教科书把廊坊大捷说成是义和团的功劳。其实义和团在廊坊的功劳主要是扒铁路和充当炮灰。

1900年6月11日至18日。八国联军先头部队共两千人进攻廊坊。死伤近400人。其中战死62人。负伤332人。大部分是被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消灭的。其中有7个八国联军先头部队的士兵在撤退时。被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和义和团袭击打死。

聂士成与义和团早就在河北和天津结下了梁子。聂士成曾为了保护铁路枪杀了一批义和团。

在廊坊。聂士成又驱使义和团充当炮灰冲锋陷阵。被八国联军的机枪打退。聂士成说。你们不是刀枪不入么。不准逃跑。聂士成下令用机枪扫射义和团逃兵。逼迫他们继续冲锋。义和团对他恨之入骨。

廊坊大捷后。聂士成围攻天津租界。并杀了一批到处放火的义和团。义和团对他已经恨之入髓了。

7月初。聂士成正与八国联军作战。义和团却去抓害聂士成的母亲妻子及家人。聂士成带兵去救。被军队中参加义和团的士兵开枪射中聂士成。身中数弹。

7月9日。聂士成在天津城西八里台中炮阵亡。

八国联军称赞聂士成“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

聂士成军的装备:

七生半(生是厘米。75mm)的十二磅克虏伯火炮16尊;

六生的七磅后装克虏伯炮32尊;

五生七的六磅格鲁森速射炮32尊;

三生七的两磅克虏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后装炮若干。

共计约90门大炮。

两挺马克沁机关枪。

德国最新的GEW98步枪数百支;

奥匈帝国斯太尔-曼利夏骑兵步枪1400支;

奥匈帝国斯太尔-曼利夏M1895步枪1万支。武卫前军的制式主力步枪;

德国旧毛瑟枪1万支。作训练用。

3。庚子年的袁世凯军队

袁世凯的大炮只有60尊。其中接应炮队领官张怀芝有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18尊。

1900年。荣禄的武卫中军没拿到天津武库的大炮。拿到了估计也不会开炮。袁世凯派张怀芝率领接应炮队和部分步兵共700多人去给荣禄的武卫中军帮忙。

攻打东交民巷使馆时。荣禄传授给张怀芝秘诀“横竖只要宫里听得见炮声就是了”。战后张怀芝的大炮完整归队袁世凯。

4。天津武库被八国联军缴获的大清军用物资报告单。应该是准备装备荣禄的武卫中军的。但荣禄对战和犹豫不决。还没拿到手。被八国联军抢到了。

(根据网上资料)  

36门克虏伯大炮。口径87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折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   

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折合2.75英寸。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折合2.24英寸。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口径47毫米或1.85英寸。   

42门大炮。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   

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   

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   

约值二百五十万英镑。

4。八国联军的大炮编制

英军只有28门大炮。后来从南非调来可怖号巡洋舰。拆了4门12磅的海军列低炮。采用苦味酸炸药。苦味酸炸药的威力是黑火药的几十倍。清军的克虏伯大炮都是黑火药。这几门列低炮是当时的攻坚利器。

日军人数是最多的。是第五师团。2万多人。大炮大约20门。

一直到1938年。日军的第五师团才装备到52门大炮。

我们再对比40多年后国军张灵甫的整编74师。3万人。共装备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36门。迫击炮有几百门(八国联军那时还没发明迫击炮。一战时才有真正的迫击炮)。

而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大炮是90门。力压40年后的日本第五师团的52门大炮。国军整编74师48门大炮啊!

人和制度要作死。谁也拦不住啊!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其他观点:

在那场八国联军肆虐京畿要地。晚清王朝一败涂地的“庚子国难”里。手握“小站新军”精锐的袁世凯。当时正是山东巡抚。不偏不倚“躲”过了这场国耻之战。

很负责任的说。倘若“庚子国难”里。袁世凯真扛起了这个保家卫国的重任。这场战争的结局。依然会要多耻辱有多耻辱。甚至“小站新军”。这笔支撑袁世凯接下来纵横捭阖的政治本钱。很可能会赔的一干二净。唯独会改变的。就是袁世凯的“政治生命”。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以及接下来“孵化”出的北洋军。常被各类历史剧大书特书的。就是其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水平。

八国联军在京津横冲直撞时。当时9300人规模的“小站新军”。不但享受“士兵每月四两五钱”的高工资。枪炮水准也登峰造极:步骑兵一律使用奥匈帝国的曼利夏枪械。炮兵全数配备德国克虏伯火炮。且和昔日装备杂七杂八的淮军不同。“小站新军”不惜血本。装备弹药一律标准化供应。俨然一支用钱砸出来劲旅。装备直追欧洲精锐等级。

但如此叫好些后人咋舌的装备水平。比比庚子国难战场上的参战清军。其实不算啥。

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里。清王朝不但动用了绝对优势的兵员。更展现出了焕然一新的装备水平。所谓“装备标准化”。不止是“小站新军”一家的事儿。参战的“武卫左军”“武卫前军”“武卫中军”等大清精锐。也都是清一色标准的德奥枪炮。“小站新军”有的硬家伙他们有。“小站新军”没有的克虏伯重炮与新式机关炮。他们也同样有。火力水平绝对优势。

可以说。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弹药储备。“小站新军”比起这几支前线清军。非但不是优势。相反劣势不少。

可就是那几支“绝对优势”的清军。自从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起。就是一路大败亏输。从天津一直败到北京。手里的“标准化先进装备”?那更是跑一路扔一路。全被八国联军捡了现成。仅在天津一地。八国联军就“白捡”了清军三万支枪械与数百门火炮。换成“小站新军”。这仗就能打的更好?

当然。好些后人看好“小站新军”。也不止因为装备。更因为“小站新军”(北洋军)那强得多的战斗素质。那到底有没有胜算?这更要看第二个问题:战斗力问题。

摊上这样的兵。手里有多硬的家伙。照样都是给人送菜。

同样是“用钱砸出来”的部队。比起其官鱼龙混杂的“大清精锐”来。“小站新军”的人员素质。确实要好得多:袁世凯的选兵标准极其严格。以其《募兵告示》的标准。每个士兵都是“力限平托一百斤”的“憨厚肌肉男”。军官们更是海归扎堆。段祺瑞等高层骨干。都是有留学经历的高材生。基层的将官们。也都接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纪律操练更十分严格。晚清大臣徐致靖曾形容说“行若奔涛。立如植木”。面貌焕然一新。

而在实战里。袁世凯麾下这支面貌一新的部队。漂亮仗也不少打。特别是辛亥革命炮声震撼天下时。火速赶到武汉三镇的北洋军。迅速开启了对革命军的吊打模式:两天就拿下汉口。九天就拿下汉阳。一度高涨的革命形势。几天就岌岌可危。也正是这碾压般的硬实力。才令袁世凯斜刺里杀出。顺风顺水坐上大总统宝座。

但这“硬实力”。到底有多硬?接下来的另一场战斗。就检验出了其真实成色:白朗起义。

而在白朗农民军横扫豫川陕数省的三年里。北洋军也是丑态百出:不但士兵战斗力低下。一碰硬仗就闪得快。而且战场上打不赢。吹牛倒“进步”快。一边挨打一边“报捷”。白朗在北洋军的电报里。常见“死”了几十次。每次都打脸。就连主帅段祺瑞。也是敞开了吹。硬说几万人的白朗军有一百多万。晚清军队常见的毛病。北洋军一样都没少。所谓“战斗素质强大”?也只是几个“菜鸡”互相比。

晚清民国之交。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仅看看几支军队的可笑表现。就知可笑背后。曾是怎样的绝望与耻辱。在那个耻辱年代里站出来。扛起中国自强重任的英雄们。又是以怎样不放弃的精神。艰难前行。

参考资料:李海鸣《鲜为人知的白朗起义》、馒头说《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米新夏《北洋军阀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他观点:

清末的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国待宰的肥羊。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兴起后。迅速的开始了和列强的斗争。这些列强迅速以保卫领事馆为名。发起了瓜分掠夺中国的战争。出兵攻打北京。

而此时袁世凯任山东巡抚。训练的新军也编入了荣禄的武卫右军。但是在整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袁世凯统领的武卫右军按兵不动。究其原因就是根本打不过八国联军。杯水车薪。丝毫的胜算也没有。

装备的代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前前后后的军队达到了5万人。而且联军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了在了2万人以上。这些军队虽然是杂牌军拼凑起来的。但是相对于落后的清朝。可以说是装备精良。

很多人根据清朝的海关提供的数据。声称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的购买了国外的先进装备。所以没有行成代差。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图为侵华中的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攻陷了天津的武库。共计缴获了价值250万英镑的新式武器。换算成白银相当于1600多万两。这些武器确实比八国联军的武器都要先进。但是他却是封存在了武库之中。当八国联军缴获时。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崭新的。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军队根本没有装备上这些先进的武器。袁世凯根本就没有可能在装备上赶上八国联军。

(图为八国联军缴获的评论炮弹↑↑↑)

袁世凯人员战力不足

很多人说袁世凯新军战力强悍。但那是相对于清朝的其他军队。实际上对抗八国联军根本不行。

袁世凯最初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只有4000多人。到了1899年调任山东巡抚之时也只有7000人。这些人被编入了武卫军。而武卫军拥有8万人。

这8万人的武卫军以武卫前军战力最强。有2万人。且每个营都装备有两部马克沁机枪。其次是武卫中军。再之后才能排的上袁世凯的武卫右军。

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武卫前军、中军和后军直接被打到了取消了番号。由此可见位于武卫军战力第三的袁世凯就算是去了也是白给。

综述;袁世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装备落后。人员不足。而且战力远高于袁世凯右军的前军和中军一败涂地。所以袁世凯获胜的希望为零。

经过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王朝最后的家底都被打光了。而留下的袁世凯虽然在此期间拒不奉诏。但是最终却保留了实力。成为了清末最强的军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6:28

    联军,义和团,八国,新军,大炮,小站,装备,天津,廊坊,万人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6:28

    没想到大家都对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6:28

    面对八国联军。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根本不顶用。当时清朝最强大的一支陆军。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原武毅军)。聂士成军的战斗力是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