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起李安大家都会想起他的一些代表作。比如《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他的上一部作品已经是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时这部影片就采用了全新的电影拍摄技术120帧。这部电影最终赢了口碑失了票房。豆瓣评分8.4。
最近李安的新作来了。《双子杀手》上映。同样是采用了120帧技术。但是这部电影有24帧、60帧、120帧3个版本。如果你想得到最佳的观影效果。那你需要选择120帧的场次观看。但是这部电影上映以后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想的口碑和票房。北美的电影烂番茄指数只有20%。豆瓣评分7.1。而且无论是北美票房还是国内票房都不如人意。
国内著名导演张纪中曾经评价《双子杀手》。表示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但是在人物角色塑造上出了问题。不符合观众的一些既定思维。也有其他的声音质疑。李安陷入了技术迷宫。为技术而技术。所以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待这部影片呢?我们跟李安一起去探索和思考一下。
为什么要使用120帧技术?
李安表示。从他开始拍摄3D电影的时候。发现观众的眼睛更尖了。电影的解析度跟电影的语言。需要与时俱进。李安形容这是一个新的东西在召唤他。一方面有新奇感。另外一个方面他想摸透这项技术。他觉得这种技术能让观众有更好的参与感。所以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他表示这种拍摄方式是对未来的探讨。未来拍其他电影也会用这项技术。
李安强调这种技术对人的脸的观察尤其细致。可以把人看得更通透。因为这种改变。导致所有的灯光背景都需要跟随调整和改变。很多过去的手法再也糊弄不过去了。这些挑战让他觉得很兴奋。
这部电影如果你不是看到导演写着李安。你不会觉得这是一部李安的电影。在李安以往拍摄的电影里。从来没有一部好莱坞味道这么重的动作片。远程狙击。越野电单车追逐。近身肉搏。爆破。几乎所有的动作片元素这里都有。
这些东西如果你刚好看的是24帧的版本。你真的会觉得非常的平庸。但是你如果去IMAX或者巨幕观看高帧版本。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真的会变成另外一部电影。所有的动作清晰可见。人物的表情。动作的细节无所遁形。这些解析度的提高。确实加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这应该也就是李安现在所追求的新技术的核心。同样一套动作。呈现出来的冲击力不再一样。精致化程度大大提升。
我想这是一把双刃剑。毕竟国内甚至北美的大屏都不会全部是60帧以上。更别说120帧了。可能有更多的观众看到的是24帧和60帧的版本。比如我在深圳。电影院的设备已经算好的了。但是120帧的选择还是不多。大部分都是60帧的版本。而且120帧的门票普遍都高达120元以上。部分超过150元。所以对于一般观众而言。导演李安在电影中准备的绝大部分有价值的细节。观众都是看不到的。可以说并没有看到真正的李安作品。
年轻版的亨利为什么要用数码虚拟
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在两人的激烈较量中。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年轻了30岁的自己。一场我与我的对决旋即展开。
在电影里大家看到的那个年轻版的亨利。其实也是威尔史密斯演的。但是整个脸部是虚拟技术。这次的效果真的可以说以假乱真。但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技术呢?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吗?
李安表示。如果光给人化个妆改个发型。就让人相信这是20多岁的亨利。在新技术下是看不通。所以他就选择了新的技术带到电影里。用数字手段重塑了亨利的脸。这样这个角色才能得到观众的信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实坦率地说。如果不是因为后期看资料知道那是虚拟人物。真的看不太出来。这是一个虚拟人物。真实度太高了。李安说他想发展新的美学。新的美感。未来还有很多的新的技术要去探索。
但是李安也很坦率地承认了。无论是120帧技术还是虚拟人物技术也不一定就是未来的趋势。只是他觉得数码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形态。
就这部电影的观感看来。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只是还是前面说的。你得去看120帧的版本。那才是真正的《双子杀手》。
3D电影有很多不一样的语法
3D电影是可以控制景深的。整个3D的量都可以控制。需要和观众交流的时候拉近。需要保持距离感的时候可以拉远。这些在2D电影里都不存在这些控制。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影语言。未来的电影可能还会有无限的可能性。现在的电影才100多年。未来还会变。说不定哪天摄影机都会消失。
所以李安是从电影的技术探讨去思考了很多东西。但是受制于我们的放映技术。可能他的很多想法和构想。其实大部分的观众是GET不到的。这一点其实比较可惜。先抛开整部作品的呈现效果。就单看李安目前还在电影的前沿技术上的学习和研究。这种精神是可敬的。
李安表示《双子杀手》和《绿巨人》都有差不多的母题。讲“自我”。但是拍摄《绿巨人》的时候他年轻20岁。现在能打动他的已经不再是愤怒。拍摄《双子杀手》是想表达对生命的回顾。如果我们面对年轻的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个是故事吸引他的点。
人在纯真年代的时候。他是一个什么心态。他对未来是什么样的想象。当你走过以后。你想对年轻的自己。说什么。你看到自己的未来以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思路。李安觉得是一个比较存在主义的东西。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克隆人。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他有没有感性。有没有灵魂?这是我们过去都没有体验的。
其实对于这个设定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当真的克隆出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类的时候。到底谁才是最纯真的自己呢?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所以这个克隆人的设定。他既是过去的自己。也代表着最干净的自己。他还没有经历人生。一切都还有无限的可能。
因为电影的成本很高。李安承认剧情的起伏跌宕还是比较主流的
说到这部电影的整个故事。坦率的说。烂番茄20%的新鲜度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中情局CIA。FBI。内部反水。被国家机器追杀。类似于黑水那样的踩着法律边缘的国际雇佣军等等。这些情节都太熟悉了。
李安强调了一点。电影那么贵。也就是高成本其实还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安排。考虑了一些主流观众的口味特点。有一点随大流。
但是他强调他最关心的还是本质问题。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人。跟克隆人比起来。如果克隆人是纯真的。我们是不是更像一个克隆人。我们就像这个社会克隆出来的符合它的规则的克隆人。
克隆人没有父母。他也要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这个就是李安想表达的议题。但是坦率的说。当第一遍看完电影的时候。真的完全没有想过这些深度问题。可能都被电影的动作画面吸引了。完全当成一部好莱坞无脑动作片来欣赏。
其实这也是一种尴尬。如果这不是一部动作片。可能这种内核的东西会表现得更充分和明显。但是如果要让观众在一部动作电影里看到这种东西。对观众的鉴赏力是个考验。
李安想表达的东方哲学思维。和好莱坞的团队还是需要谦让磨合
谈到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他就表达了自己有顺畅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我们对艺术的诠释跟西方有很大的差异。而《双子杀手》的表现形式是偏西方的。是通过比较剧烈的冲突来制造事情、情感的冲击、人性的激荡等等。
所以在好莱坞拍电影。在故事性和人物对应方面常常会遇到冲突。现在拍电影越来越贵了。全世界的接受能力也要考虑。要考虑全球市场。但是主导的还是美国好莱坞的思维。故事怎么叙述。好人怎么回事。坏人怎么回事。在几分钟的时候坏人干了什么事。情感怎么反转。泪点在哪里。笑点在哪里。故事的走向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方式。
我想《双子杀手》就是典型中的典型。主角为国家效力成为杀手。后来厌倦了杀人的日子。发现要杀的不是恐怖分子。想揭开真相却被追杀。原本监视他的特工反水帮他。坏人最后也有自己的一套理想逻辑。他要制造严格执行任务的没有良心的克隆战士。最终克隆人开始自己的全新人生。这就是典型的好莱坞思维。
我想李安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估计是受到了不少的好莱坞团队的影响。套路略微明显了。李安表示。他需要适应。也有很挣扎的时候。但是英文片需要随俗的东西还是比较多。
在讲述东方故事的时候。其实李安会比较坚持。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的结局。老虎上岸离去。派上岸以后感觉到自己的真神离去。痛哭了起来。这个在西方观众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觉得终于解救了。要开心欢呼才对。但是李安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美国观众就看了觉得很泄气。
拍摄《双子杀手》最初并不是李安的想法。故事最初也确实没有吸引他
《双子杀手》的剧本其实已经面世20多年了。只是2年前片方找到李安。说现在的技术应该可以实现它了。拍摄现在的自己和30年前的自己的故事。而且会请来一个大明星演。其实这些才是让李安动心的东西。
所以大家也就可以理解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有一些老套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在20年前直接拍出来。那绝对是大片中的大片。放在今天。也许技术上更加完美呈现。但是故事本身的魅力却已经不在。美国的影评人就曾经这样评价。《双子杀手》的故事不足以承载这些技术。
但是我想作为李安。能有一个投资者愿意让他去做这件事就已经很难得了。也许他能找到更有故事性的剧本。但是未必能找到愿意慷慨解囊的片方。有时候愿望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一些错位。没有办法之下。只能迁就了。
我觉得李安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是给足了诚意的。并不能说他是为技术而技术。也没有陷入所谓技术迷宫。他曾经回应过。他对技术完全没有兴趣。他只是想在这部电影中做更充分的探索。去学习新技术下的电影语言而已。这个对电影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至于电影本身。在故事性方面确实略微老套。但是整个画面在新技术下的呈现确实更加的具有冲击力和细腻感。就一部动作片而言。至少能打70分。
而电影的内核。想表现的人性思考。我觉得用的表达方式过于西方化。东方观众根本get不到这些东西。最多看到一些皮毛。这可能是需要二刷以后带着思考去看。才能看到的东西。
结语
坦率地说。李安其实有点贪心了。他希望看打斗片热闹场面的观众进场。也希望喜欢看有深度思想的影迷也进场。但是鱼儿熊掌都兼得的难度真的有点大。但是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探索意义的。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良心佳作。
其他观点:
双子杀手的噱头在于120帧/3D/4K。但可惜的是就目前来看。120帧带来的视觉体验。并不能讲好一个故事。李安自己表达:远离戏剧。用视觉讲故事。从这句话看。他并没有误入技术的迷宫。相反是他自愿进去的。他就是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拍这部电影。当然从结果上来看。光是凭借视觉似乎并不能让当下的观众爱上这部电影。[互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32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安,电影,技术,自己的,观众,好莱坞,杀手,这部电影,双子,亨利
没想到大家都对十个亿的《双子杀手》会换来不及格分数吗?华语电影之神李安也误入技术迷宫了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起李安大家都会想起他的一些代表作。比如《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他的上一部作品已经是2016年的《比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