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作品《双子杀手》为何让观众着魔?
原创

李安新作品《双子杀手》为何让观众着魔?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李安不安。让你着魔

电影技术派的先锋。中西文化融合者——李安。到目前为止在好莱坞能站稳脚跟的为数不多的华裔导演。尤其是吴宇森。徐克闯荡好莱坞失败后。

在电影节。有技术一派。还有艺术一派。玩技术。探索电影技术的导演也不少。徐克是一位。卡神——詹姆斯卡麦隆是电影技术的狂热派。李安也是一位。李安前期片子看重中西文化融合。也是能很好融合不生硬的一位。后期。他的重心慢慢转到技术上了。参考《浩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直到现在的《双子杀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我们中国观众领略到真正3D的魅力。不再是无良片商的只有字幕是3D的赝品。李安摸索玩3D。然后导演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运120帧的技术。使得影片的细腻程度更上一层楼。推进整个电影技术和市场的前进。贡献不小。后来的《双子杀手》更是在技术上推进。120帧+3D。李安不但在挑战自己。也在探索数码电影的新鲜美感。为电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更多的可能性。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李安一点都不安生。

李安本人一直自认为电影最大的魅力是“看”。通过声光效果展现的一个梦幻世界。电影不是戏剧。也不是哲学。他还说他还是看不懂《2001太空漫游记》。莫非暗讽斯坦利库布利斯可的电影沉闷或哲学味太浓?请大家指教!

威尔史密斯的加入。更是演技上的保证。李安说史密斯红30年。会演戏。在动作片里能演戏演好的好演员之一。不出一个巴掌。这几个演员是谁。大家不妨告知我一下。

《双子杀手》最大看点就是老年版的威尔史密斯被年轻25岁的威尔史密斯追杀。此创意很新颖。比较一人分饰二角的。比如李连杰的《宇宙追缉令》。老年到童年的《返老还童》。还有童年到老年的太多。但是《双子杀手》是一人分饰。但年龄不同。创意新颖。

要问为什么不找相似演员或替身来完成本部电影。李安的革新已告诉我们他不可能这样做。他要做CG动态捕捉技术。他是个技术探索者和前行者!

感谢李安在技术上的探索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最欣赏他的一句话:到那天我拍的电影没人看了就停。我想不安生的他不会停下来。停不下来。我们就会看。李安不安!



其他观点:

李安作为一名探索者。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直走在电影技术前沿。为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的全新观赏体验。

而在今年。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的李安。再次回归。且再次带来了一次技术革新。

新片《双子杀手》用60帧看。比预期的要好很多。

本以为一个“自己打自己”的故事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在李安的手下依然看到了他想表达的关于“人”的探讨。人的痛苦、困惑。都来自每一个人与自己“我”的关系。

以及他一直以来的“父子关系”这种家庭核心情感。基于这两点。这就不是一部普通的动作科幻片。

但李安的这次尝试又是一次对观众期待的考验。

影迷预期的是他之前高口碑剧情片的讲述如《饮食男女》《断背山》。普通观众预期的是他之前的视觉美学如《卧虎藏龙》《少年派》。《双子杀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就我个人而言。技术造活人(如何与另一个我相处)、60帧看超长动作戏依然能有刷新认识的爽快体验。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两个看点。

双子杀手 (2019)

暂无评分

2019 / 美国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科幻 / 李安 / 威尔·史密斯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安叔的《双子杀手》。从片名就可以直观感受得到。这是一部一人两角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再一次完成了从未有过的技术革新。

用技术手段“造人”。李安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

1 电影造人简史

以前我们看影视剧里的“一人两角”。大多是同一演员扮演两个角色。然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同框。

最典型的就是让演员在同样场景下演出两遍。期间机位、灯光、构图等都保持相同。然后演员换装。根据地上标记走位再演另一角色。最后通过后期实现同时出镜。

1992年成龙主演的《双龙会》。算是比较早的运用电脑画面合成技术。让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最终在一个画面下呈现。

GIF

《双龙会》里的成龙一个会打、一个不会打。一个斯文、一个鲁莽。有不少“自己跟自己”的对手戏。

下图出现两人互动的戏份。则采取了替身和替手。能发现在镜头中只出现一只手。

GIF

即便当初的技术还略显生硬(比如下图右侧的成龙。眼神明显没有对上左侧的成龙)。但在1992那个年代的香港。一部电影里看到两个成龙。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GIF

我们更熟悉的其实要属92年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最后几集里许仕林高中状元去见许仙的相认场景。也采用了同样的拍摄方式。

两个人都由叶童扮演。演出两遍。后期合成。必要镜头时采用替身和借位。小时候看的简直惊呆下巴。

GIF

另一部有代表性的是1998年的美国家庭爱情喜剧片《天生一对》。

电影让年仅12岁的琳赛·洛翰(Lindsay Lohan)一人扮演古灵精怪的双胞胎姐妹。

GIF

她在镜头下演出两个姐妹的不同戏份。惟妙惟肖。电影镜头真的如此神奇。

GIF

大卫·鲍伊之子邓肯·琼斯在2009年拍摄的《月球》。由山姆·洛克威尔饰演自己和自己的克隆人。

到底哪个是本体、哪个是克隆人。谁该返回地球、谁又该留在月球。在山姆·洛克威尔的演绎下真假难分。

GIF

上面这些都是采用的是同一演员出演两遍+后期合成的处理方式。同样拍摄原理的还有:

《草叶》里爱德华·诺顿饰演性格迥异的兄弟二人。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叛徒混子。多处同框。

GIF

《宿敌》里杰克·吉伦哈尔饰演两个身份、地位、个性截然不同。却长得极其相似的男子。他们决定互换身份一天却酿成了悲剧。

GIF

《传奇》里汤姆·哈迪一人分饰两角出演伦敦黑帮史上叱咤风云的克雷兄弟。西装汤老师不要帅炸。而且一次来俩。

GIF

最近几年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豆瓣9.0高分的网剧《白夜追凶》。

GIF

潘粤明分别饰演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被网友吐槽为潘粤明V.S.潘粤暗。

《白夜追凶》这部剧不仅剧情在线。它的绿幕合成特效也堪称一绝。

GIF

技术的进步。让电影实现用“数字造人”的梦一步步靠近。

演员和替身饰演两角+后期合成逐渐成为过去式。这其中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最开始“动作捕捉”只是实现小部分特效镜头。如1990年第一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全面回忆》。施瓦辛格经过X射线时的几秒镜头。

到了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

GIF

2001年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树立了一个新里程碑。

这部动画片着力于塑造角色的真实感。动作和真人一样自然。实现了全程都用动作捕捉。

GIF

同一年。彼德·杰克逊用《指环王》制造了著名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安迪·瑟金斯 饰)。

GIF

GIF

此后安迪·瑟金斯变成了“动作捕捉第一人”。包括之后的《金刚》和《猩球崛起》系列。

GIF

2004年。罗伯特·泽米吉斯启用汤姆·汉克斯为动画片《极地特快》进行动作捕捉。还成立了工作室专门研发动作捕捉技术。

于是诞生了2007年的《贝奥武夫》。导演同样是泽米吉斯。人物真实感和动作流畅度都达到了空前高度。

GIF

动画角色越来越像真人。导致观众观感也越来越奇怪…乍一看是安吉丽娜·朱莉。定睛一看还是个假人。

GIF

电影“造人”技术发展到此。到底能否真正造出一个看上去不假的真人呢?

2008年。大卫·芬奇用《本杰明·巴顿奇事》尝试了一个布拉德·皮特的老年版头部。

GIF

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进一步让动作捕捉技术走向成熟。

GIF

捕捉技术的成熟。却日趋满足不了“数字真人化“的需求。

于是2015年的《终结者5》通过CG实现了施瓦辛格年轻化。电影里出现过老年版自己跟年轻版自己的对打戏。但很短暂。

GIF

同年的《速度与激情7》。采用兄弟替身+动作捕捉和数字合成。已经可以让保罗·沃克“起死回生”。

GIF

GIF

2016年的《美国队长3》也让小罗伯特·唐尼返老还童回到了鲜肉年代。

GIF

虽然上面这些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真人复刻或复活”。但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往往只有短暂几分钟或个别片段。且无法跟现实中的演员进行长时间的互动。

2019年。《阿丽塔》打造了一个超级高仿的”虚拟人“。且以她为主角讲述正片故事。把她活生生置身于现实世界的演员当中。跟男主克里斯托弗·沃尔兹进行互动”演出“。

GIF

阿丽塔完全融入了现实。和真人演员在现实场景中一起出现。依然用到CG特效+动作表情捕捉等技术手段。来传达逼真感。

只是…”阿丽塔“再高级拟人化。究竟还是个虚拟的假人角色。

GIF

2 李安的数字造人

李安再往前一步。在最新作品《双子杀手》里制造了一个鲜活的数字版威尔·史密斯。让他跟真人威尔·史密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长时间的对戏。

”数字造人“的影像历史到李安这里已经登峰造极。真假难辨。

GIF

《双子杀手》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一个演员同时饰演年龄跨度大的两个角色。

完完全全实现了真实明星克隆版的全片数字化。

“这次能够跟威尔·史密斯来合作这部新片。是一个非常特殊和美妙的经验。因为要感谢最新的科技。能够让我不只是跟一位威尔·史密斯、而是跟两位同时地合作” —— 李安

GIF

电影里的两个威尔·史密斯。一个是50岁的老年版特工亨利。一个是只有23岁的青年版小克(Junior)。通过数字技术。让他整整年轻了27岁。

年轻的小克在片中被派来杀年老的亨利。“自己追杀自己”对于整个故事来说也成了一个有趣的概念。

所以。李安是怎么完成这次新技术挑战的呢?

创造一个数字化人物是视觉效果方面最难做的事情之一。这不是做“年轻化”。也不是“面部置换”。我们所看到的是对威尔·史密斯表演百分百的视觉捕捉。

GIF

这是凭借威尔自己的表演、动作和能力。去创造出的真正丰富的表演。

同时。维塔工作室(本片特效)在打造年轻版威尔·史密斯时。还参照了他20多岁时的生活影像视频。几乎找来了他年轻时候的所有视频素材。

GIF

1989年威尔·史密斯21岁时的录像视频

不是《绝地战警》(27岁)、《独立日》(28岁)、《黑衣人》(29岁)等电影镜头里的威尔。而是生活中的素颜视频。如家庭录像等。

《双子杀手》在拍摄时。威尔·史密斯只需带上下图的这个头部装具。在脸上布满摄影机跟踪的黑点。模具上的两台摄像机就可以记录他所有的面部表情。

GIF

特效师再通过模具校准脸上所有的跟踪点。

GIF

GIF

然后跟踪点通过电脑进行数字空间上的计算转换。在虚拟形象上重构整个面部和表情细节。

GIF

电影中。年轻版的小克因此才拥有了除了如假包换的皮囊外。还有了丰富和变化的表情、情绪。

数字人物呈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惊叹技术可以使影像以假乱真。

GIF

GIF

有人或许会问到。李安为什么启用威尔·史密斯这个演员。而不是其他人呢?

因为不是每个明星都能接受大银幕60帧/120帧的考验。“数字造人”也需要花更多技术手段来打磨。

GIF

23岁的小克

50岁的亨利

威尔·史密斯是一个无畏和敬业的演员。当他们共同接触到到这个构想时。便一拍即合了。

再来看看《双子杀手》里“数字人物”小克和真人威尔·史密斯的更多对手戏吧!

除了“数字造人”。李安在《双子杀手》的技术革新其实不满足于此。

我们都知道早在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就尝试了120帧。在今年的这部新片里。他希望把这些新技术能融合的更好。

120帧过于完美。所有演员、景别在电影镜头下纤毫毕现、展露无余。

到了《双子杀手》。李安继续尝试数字人物 + 高帧+3D的终极结合。全方位地呈现这部“自己追杀自己”的动作科幻片。

影片拍摄还是120帧。但为了照顾观众以及实际播放的银幕介质问题。同时做了60帧的版本(24帧的也会有。2D的也会有)。

用《比利·林恩》体会120帧的技术革新。在一部剧情片里。肉眼可见的体验其实不多。

高帧看《双子杀手》这样一部科幻动作片才叫过瘾。

我们用24帧和60帧看《双子杀手》动作戏份的对比图看下效果。就大概能明白为什么这次尽量要看60帧及以上版本。

电影片头部分。威尔·史密斯在两公里外射杀

年轻的小克出现后。两人在布达佩斯的摩托追杀戏。不仅动作劲爆。视角上第一和第三人称的不断切换也很有味道。

最主要的。镜头快速运转。车速不断提高。在60/120帧下观看酣畅淋漓。

即便是高速动作。中远景镜头里的周围建筑、路人也都一览无余。清晰入眼。

老年亨利被撞倒落地后。年轻小克直接用摩托撞向亨利肉身。这一回合的交手里。通过这些高速动作戏。小克显出年轻人的强悍和灵活。

之后几场贴身肉搏。真人与数字人扭打在一起。“数字造人”的技术呈现出最高难度的虚实结合。看不出任何不同。

最精彩的一场机枪扫射戏。把60/120帧+3D的技术做到了最大化。

肉眼可见的一地狼藉和子弹时间。这是只有走进影院才能切身体会到的绝妙之处。

爆破、追逐、打斗…动作片里应有的戏份。《双子杀手》样样不少。

这些都值得你走进影院前去体验。

4李安的技术理想

李安在《双子杀手》里创造了惊人的视觉奇观。科技的呈现令人叹为观止。

电影创造了一个由威尔·史密斯亲自表演的数字人类。“他”与人们希望看到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完全一致。

这一次。李安希望通过《双子杀手》实现三点技术理想:

1、数字人物

2、高帧

3、3D

把它们完美融合和包装。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全新观影体验。

如此来看。李安对于这部电影有着更宏大的愿景。

他一直在说。必须提升制作级别。因为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数字人类。我们将一个会呼吸、有生命力的年轻威尔·史密斯放在了画面里。

数字人物可以让观众体会两个角色矛盾点与共存体的微妙。

高帧下则可以看到更清晰的高速动作戏、更全的景别和更多的细节。

打斗的细节、情感的细节都一览无余。而在普通的电影格式下这些都被模糊了。

3D则更有沉浸感。并且这一次。《双子杀手》革命性地采用了超越以往的3D标准。观众可以在画面中获取更多信息。仿佛真实地置身其中。

李安坚信要把电影制作推进到21世纪。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得到的经验是。数字电影需要做到更真实、更沉浸、更加充满人性。

他是一个总能够打破视效界限的人。他竭尽所能地想为观众提供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

《双子杀手》不仅是一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好看”的动作科幻片。它依然饱含着李安对“人”的探讨。更深的内核东西也等待着你一起去发现。

5 《双子杀手》影厅选择

简单来说。看《双子杀手》这样一部技术革新的电影。如果没有选择60/120帧 +3D的影厅。基本很难体会到爽感。

电影将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在李安这次的技术理想下。有条件的话。优先选择 60/120帧 + 3D 的影院放映厅。才算顶级体验。

好消息是。不同于《比利·林恩》上映时全国才2块120帧技术规格的银幕(北京博纳悠唐影城+上海SFC上海影城)。绝大多数观众都未能接触到120帧的真正魅力。

本次《双子杀手》上映时。全国将有至少39300块的60帧银幕提供技术支持放映。不愁看不到。

当然。如果有机会看120帧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57

    李安,史密斯,威尔,双子,电影,技术,杀手,动作,数字,比利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57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安新作品《双子杀手》为何让观众着魔?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57

    李安不安。让你着魔电影技术派的先锋。中西文化融合者——李安。到目前为止在好莱坞能站稳脚跟的为数不多的华裔导演。尤其是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