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原创

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来聊聊趣事一件~

北宋真宗年间。有个宦官叫周怀政。并州(今属山西太原)人。早年是个孤儿。是宋太宗可怜他。把他从战场上捡回来。交给太监周绍宗抚养。最初服侍东宫太子赵受益。

赵受益是宋仁宗赵祯做太子时候叫的名字。那时小太监周怀政善于伪装。常常屁颠屁颠在太子宫门前跑来跑去。给大家一种和太子很亲近的假象。

周怀政仗与太子的“亲密”关系。结交了王旦、寇准等名臣。开始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有一天看到太子给老师题字。于是求太子给自己也写几个字。

十岁的太子对老师倒是恭恭敬敬。题写了“寅亮天地弼予一人”。接下来像开玩笑一样。给周怀政提笔写下“周家哥哥斩斩”几个字。

可能是提醒这家伙注意一点。少跟领导套近乎。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货色?

宋真宗封祀泰山。周怀政受命负责后勤工作。因建造行宫有功。被封为昭宣使。开始踏上仕途。

真宗病重期间。周怀政密召大臣杨崇勋、杨怀吉等人。阴谋策划诛杀宠臣丁谓。迎立皇太子赵受益。以寇准复任宰相主持朝政。从而剥夺刘太后的权力。

宫变尚未实施就流产了。其中参与策划的“二杨”事到临头害怕了。下边那东西还在的还不如割掉的硬气。于是反水投靠了丁谓。把谋杀计划和盘托出。

一屁沟子冷汗的丁谓大惊失色。立即夜访军方重要人物曹利用寻求庇护。

次日清晨。曹利用入宫觐见。宋真宗闻听奏报勃然大怒。迅速逮捕了周怀政等人。

周怀政倒是很仗义。也不乱咬。也不辩解。很快招供认罪。

宫变失败后。周怀政被斩首示众。监斩官在他临死之前痛斥他:“你一个太监。自持与皇太子关系亲密。四处炫耀。你特么不是找死吗?真是死有余辜啊!”

当年太子那句“周家哥哥斩斩”一语成谶。

周怀政党羽皆被抄家发配。其养父周绍忠早就看不惯养子的不自量力。曾经说过:“斫头竖子终累我!”——这挨千刀儿的逆子。早晚得连累我啊。

这话也应验了!周绍忠因为规劝养子。不要倒行逆施。因而得以免死。但活罪难饶。

宋真宗虽然知道太子没有参与宫变策划。但是暴怒之下。还是产生了废掉太子赵受益的想法。

幸好宰相李迪苦苦相劝:“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皇上您有几个儿子啊?咋能有这种想法呢?

太子赵受益有惊无险。最终在宋真宗驾崩后。成功登上皇位。更名赵祯。史称宋仁宗。

其他观点:

说到宋朝。很多人会立刻想到软弱窝囊。但对于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却另有一番评价。他是我国历史为数不多。庙号为“仁”的皇帝。而他的一生。也的的确确阐释了“仁”这个字的含义。

正因为如此。在宋仁宗去世的时候。不仅国内的人非常悲痛。就连一直与宋国敌对的辽国。他们的皇帝也为宋仁宗驾崩而大哭。甚至还为他立了一座衣冠冢。

那么。作为一位以“仁”著称的一代君主。宋仁宗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千辛万苦盼来的小皇子 年少却老成

宋代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基因问题。大多会面临子嗣的难题。

宋真宗到了43岁时。迎来了他的第六个皇子。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只不过刚出生时。他按照辈分排下来。叫赵受益。在赵受益之前。真宗有过5个皇子。但都早夭。

因为子嗣凋零。为了避免储君悬空带来的国本不稳。在皇五子早夭后。真宗甚至把弟弟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接到了皇宫内养。以备以后可以作为自己的孩子。

作为真宗的独子。赵受益被给予了厚望。7岁时在资善堂上学。真宗选派了多名大儒为他讲学;9岁时被确立为皇太子。也是在这时按照宋朝的制度。皇太子要用单字。以区别于其他宗室子。真宗赐名“祯”。赵受益改名为赵祯。

年幼的赵祯。很早就参与到了朝堂政治中。真宗皇帝后期身体常常不豫。后来他干脆下诏。由皇子赵祯在资善堂处理日常事务。虽然这不同于太子监国。一些军国大事还是要通过皇后。但他已经在政治实践中慢慢积累了成为一代明君的本领。

在当时。很多朝堂的士大夫们都给这位年幼的皇子很高的评价。说他虽然年幼却喜愠不形于色。虽贵为太子却非常懂礼仪。克制。在资善堂听政时。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听大臣们议论。辅臣参见时也从来都“跪受”。

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仁宗‍‍

“仁宗”的庙号不是白得的。在赵祯在位期间。大到施政。小到待人。处处都体现了他的“仁爱”。

先来说待人。无论是有才能的士大夫。还是普通的下人。宋仁宗待人都非常地亲和。

有一次宋仁宗在吃饭的时候。吃到了一粒沙子。在皇帝御膳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是要掉脑袋的。最轻的也得挨顿板子。但是宋仁宗却偷偷地吐掉了沙子。还特意告诉身边的宫女太监。不要说出去。要不御厨们肯定会遭难了。可以看到。即便是贵为高高在上的皇帝。仁宗对下人们依旧是非常仁爱的。不仅不会为难他们。甚至会为他们着想。

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仁宗皇帝更是会以礼相待。多几分包容。

在仁宗主政时期。涌现了很多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人。就是最好的证明: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欧阳修、包拯……他们或活跃在仁宗朝。或在此时崭露头角。

嘉佑六年。苏辙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考试环节。要求针对朝廷政事写策问。谁知苏辙大笔一挥。开始指责朝廷的种种行为。甚至大骂宋仁宗。他说宋仁宗沉迷于美色。只以饮酒作乐为生。指责他对西夏软弱无能。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气。交了卷子。考官看到后大吃一惊。他们以为宋仁宗一定会大怒。不会录取苏辙。但没想到。仁宗却说科举考试就是希望选拔出敢言之士。并认为他的做法没有错。最终。苏辙和苏轼都被录取了。

还有一次。宋仁宗宠爱张贵妃。想要提拔她的亲人。但为官刚正不阿的包拯却带头反对。仁宗靠近包拯。但包拯言辞非常激烈。吐沫星子就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非但没有怪罪他。还接受了他的意见。

不仅如此。赵祯在施政上也尽显“仁爱”。

在《宋史·仁宗本纪》中。记录了很多仁宗的善政。比如减少地方税赋、下诏赈济灾民。每当发生天灾时。仁宗更是会下“罪己诏”。甚至光着脚站在庭院里。向上天谢罪。而且仁宗对待死刑的案子。态度非常慎重。全国判处死刑的案子他都要复合。轻易不会判死刑。

也正是如此。仁宗在位的42年。虽然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并没有创造什么辉煌。但在平淡之中却体现了仁宗的伟大之处。很多时候后人会觉得。这是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好的四十年。

仁也有代价

当然。人无完人。仁宗皇帝亦是如此。

赵祯因为“仁”享受到了很多赞誉。但与此同时他也摆脱不了“仁”带给他的性格短板:缺乏果断。

比如。当西夏发难宋朝边境时。仁宗没有及时作出决断。朝堂上的扯皮。耽误了战机。从宝元元年。一直到康定二年。4年时间里。朝堂大臣们围绕着主战还是主和。争论不休。虽然说着背后。有宋朝“共议”制度带来的弊端。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皇帝缺乏果决。不能拍板。

事实上。在仁宗皇帝主政时期。不只一位大臣上书。希望他“简出睿断”。而且宋仁宗也会因为朝堂大臣们之间的战队。纷争因为担心陷入“朋党”危机。而处处提防。反而丧失了一些果决。

不过。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时。也不能把问题完全归咎到宋仁宗一个人头上。毕竟宋国是在五代纷争的混乱中建立的。“防范”是宋朝历代国君的主要任务。这种防御性的制度。也让君主在很多时候。势必要有所保留和限制。

其他观点:

其实原因就在一个“仁”字。子曰:“仁”。爱人也。仁。是儒家的核心要义。是君子的最高标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存慈悲。此所谓君子之仁。包容万象、匡扶天下、悲天悯人。此所谓天子之仁。

从这个意义上讲。赵祯当得起“仁宗”的谥号。

他是一位大度的皇帝。善于纳谏。听得进逆耳忠言。包拯、范仲淹都是当朝名臣。没有皇帝的宽厚包容。怎么会有犯颜直谏的贤臣。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这正是宋仁宗的高明之处。垂拱而治才是最高境界。“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终究略逊一筹。


他是一位节俭的皇帝。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一千。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又一次。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事情虽小。足见精神。仁宗宅心仁厚、朴素节俭由此可见一斑。

他是一位锐意进取的皇帝。仁宗当政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中期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仁宗深以为虑。重用名臣范仲淹等进行改革。这就是“庆历新政”。

人无完人。宋仁宗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是他宽厚包容、体恤民生的仁厚性格。使他成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里的完美君主。所以备受推崇。

对于中国善良的老百姓来说。皇帝能够心存悲悯、不折腾、不虐杀。让他们安安心心当奴才。便是天底下最好的皇帝了。夫复何求。

对于文人士大夫集团来说。皇帝能够听得进他们的劝说、容得下他们的过失、给得起他们富贵。便是天底下最好的皇帝了。吾皇万岁。

对于皇帝来说。他不需要有什么才华。只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就足够了。而这恰恰也是最难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6:14

    仁宗,真宗,皇帝,太子,宋朝,皇子,最好的,他是,的人,大臣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6:14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6:14

    来聊聊趣事一件~北宋真宗年间。有个宦官叫周怀政。并州(今属山西太原)人。早年是个孤儿。是宋太宗可怜他。把他从战场上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