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
原创

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题材广阔。几乎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爱国情怀到日常生活。甚至连戒酒这种事都能写入词中。辛弃疾也是两宋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作家之一。现存的六百多首作品。全部读一遍都要花费很长时间。

辛弃疾的词。不仅仅多。而且佳作频出。很多首都是人人能背的千古名作。要从这六百多首中选出十首有代表性的。说实话。10首的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有人做过统计。两宋词所涉及的题材有近四十种。而辛弃疾的六百余首作品可以被分成三十个大类!几乎涉及了方方面面。所以。即便每一类题材。选择一首。也能选出三十首之多!

另外。从风格上来说。词虽然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婉约”、“豪放”两类。但这一划分方法。却是大家普遍能够接受的。按照婉约、豪放来说。辛弃疾是豪放派大家。他的很多名作。风格也都是旷达豪迈的。但辛弃疾又绝不仅仅只能写“豪放”之作。他写起婉约词来。几乎不比秦观、李清照等人差。正如刘克庄所评价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可见。要从辛弃疾六百多首词作中优中选优。选出十首经典的代表作来。既要考虑风格。又要考虑题材。还要考虑到脍炙人口的程度。不同的人未免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我思考之后。为大家推荐的十首经典代表作(排名不分先后)。力求每一首都能代表辛弃疾的一种重要风格或题材。

第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个人身世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其实。我也纠结了半天。到底是选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是另一首同样千古绝佳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各有特色。抒发的情怀类似。都将典故运用得炉火纯青。无论哪首。都是杰作。但我觉得《永遇乐》更有历史沧桑感和悲怆感。因此选了这首。词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自古以来。英雄似乎总与怀才不遇相关。尤其是那些处处不得志的大才子们。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导致一生抑郁愤懑。辛弃疾无疑就是这样的才子。

辛弃疾一生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但无奈南宋朝廷的当权者们。被金人吓破了胆子。宁可偏安一隅。也不愿尝试北伐。辛弃疾因屡次上书陈述北伐策略。导致当权的主和派对他极其不满。一直打压他。致使他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赋闲近二十年之久。

时光匆匆。辛弃疾熬成了一位老人。也没有得到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长达几十年的沉闷悲愤。屡屡在他的词中体现出来。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杰出的一首。全词豪迈中有悲愤。壮阔中有感伤。让人一唱三叹。

第二首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一首。可以算是赠别或送别的代表作品。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送别之作不在少数。大多都写得非常好。而这首《破阵子》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之一。也是辛弃疾词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送别或赠别之作。很有特色。一般人写送别。多抒发离别的伤感或高昂的激励。但辛弃疾的送别词。却总是将那种报国无门的爱国情怀寄寓其中。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词人内心的苦闷。

《破阵子》写得激昂高亢。犹如一场规模大、节奏快的战争。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壮怀激烈的宏大场面。但是。结尾一个转折。“可怜白发生”。又充满了无限悲凉。词至此处。也戛然而止。留给人无限的余味。辛弃疾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送别之作《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也是一首壮阔中有悲凉的好词。“将军百战身名裂”、“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读之令人无限感慨。

第三首是《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可以看作辛弃疾爱情词中的代表。这首词除了本身的艺术之美外。还有王国维先生赋予的新内涵。将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作追求成功时的第三种境界。可以说带来了全新的解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妙在你说它有所寄托。就能体会到那种言外之意。但倘若只当成一首爱情词。也是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词人在元宵佳节的夜晚。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对她一见钟情。但随即这位女子不见了。词人到处寻找。就在他将要放弃的时候。突然一转头。看到女子就在灯火阑珊处。这种余味无穷的意境营造。细腻生动。充满了含蓄美感。

第四首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这首词。可以说是辛弃疾自白的代表作。也是表现辛弃疾潇洒狂放的作品。这首词前有一个序。词人说有一天他独自坐在亭子中。水光山色。白云飘飘。仿佛都来为他娱乐助兴。于是“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这首词中有几句。写得很自信。那种“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气概。抒发的淋漓尽致。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你看。词人虽然在开头感叹自己衰老无用。平生的知己也凋零殆尽。然而。词人能“一笑人间万事”。而且充满了自信和狂放。看到青山“妩媚”。便觉得青山见自己亦是如此。辛弃疾虽然从未实现过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虽然偶尔牢骚。但一直没有放弃。甚至六十多岁高龄。仍然愿意去前线效力。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或许辛弃疾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一定能流传青史的。这份“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气概。也是令人钦佩的。

第五首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是辛弃疾爱国情怀的小词代表。同时也是比兴手法的高明应用。辛弃疾词作中。抒发爱国愁情的作品占比很大。而且风格手法多样。长调、小令各有不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从全词来看。几乎全是写景。以景寓情。炉火纯青。倘若不结合辛弃疾所处的背景看。这首词很容易被理解成单纯抒发愁情的作品。但实际上。词中深藏了辛弃疾的无限爱国情怀。郁孤台下的江水中。有多少金人铁蹄下的泪水。远望中原。大好河山沦为异族人的手中。这种愁思。本就无处排解。然而傍晚愁意正浓的时候。又听到山中的鹧鸪声。那种愁情。更增百倍。

第六首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可以算是山水田园词的代表。辛弃疾在年富力强时。多次被赋闲。总时长近二十年之久。在赋闲的时期。辛弃疾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因为这个关系。辛弃疾写下了不少描绘农村生活的词作。这些词有些单纯的赞美农村风光。有些借助安静祥和的农村生活反衬和平的美好。有些以农村生活为载体表现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郁闷……总之。即便是田园词中。也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写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辛弃疾不愧是词中圣手。普普通通的一些农村事物。在辛弃疾笔下组合起来。却有这样绝佳的艺术魅力。明月、鹊、蝉、稻花、蛙声、星天、茅店、溪桥。这些景物。再普通不过。可是被辛弃疾写入词中。却令人悠然神往。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但其实。这看似随意的组合下。是词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

第七首是《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这首词是抒发贤者受妒、报国无门、无处排遣愁情的代表作。大有屈原香草美人式的凄美。而且。此词以柔婉为主。细细品味下却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外柔内热。是这首词的特点。而辛弃疾这样的作品。亦不在少数。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上片以惜春起笔。写暮春时的愁绪和凄美。风雨吹落花。天涯苦芳草。只有画檐上的蜘蛛。殷勤地结着蛛网。惹来无尽的飞絮。一如词人的愁绪。下片以司马相如、赵飞燕等人的典故。抒发“蛾眉曾有人妒”的愁情。批判了那些谄媚的宵小之辈。最终在“斜阳烟柳”的愁情中结束全词。

第八首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首词是单纯抒情的小词代表作。辛弃疾这首词。毫无不避讳地说愁言愁。整篇就是以愁为主线。写从“不识愁”到“识尽愁”的转变。精巧无比。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的时候。词人体会不到愁的真谛。所以总是学古人一样登高言愁。等到词人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之后。所有的愁都感受过了。现在想要说却说不出来了。然而。却又能平静地感叹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写出了大部分人的感受。年轻的时候。总是把愁挂在嘴边。但真经历了大起大落。就会发现。愁到深处。语言无法去表达。反而变得平静安稳。不再硬说自己愁苦了。这颇具哲理意味的小词。越是年纪大了。读起来越有味道。

第九首是《祝英台近·晚春》。

这首词。是辛弃疾婉约词中的典型代表。一般都认为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很多名篇也的确都是雄浑豪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辛弃疾不能写婉约作品。“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也就说辛弃疾写起婉约词来。不输晏几道、秦观等人。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辛弃疾的这首词。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全词读来清丽柔雅。妩媚风流。正如沈谦《填词杂说》中所评价的:“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这话。其实就说明了辛弃疾词风的多样。而且怎么写都能写出好词。这无疑是辛弃疾艺术功力的体现。

第十首是《西江月·遣兴》。

这首词。算是辛弃疾谐趣词的代表。也是辛弃疾对词境和题材开拓的代表。本来。词只是宴会上用来演唱的曲目。多写温柔旖旎的艳情。至北宋初年。在柳永、苏轼等人的开拓下。有了全新的发展。到了辛弃疾。又一次阔大了词境。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犹如一个电影镜头一般。写一个醉汉。喝多了。在松树边醉倒了。醉意朦胧中他还以为是松树要来扶他。所以便推了松树一把。让“他”一边去!当真是醉态可掬。这完全就是醉汉的行径。辛弃疾将其写入词中。生动有趣。令人莞尔。辛弃疾是个有趣的人。他从很多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写词。有笑看儿童偷枣的。有戒酒的。甚至还有骂儿子的。真正的嬉笑怒骂。皆可入词。

以上十首作品。几乎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让人读完就想背下来。同时。这些词也都是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很有代表性的。传唱度也很高。我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风格。各举了一首典型的作品。但难免挂一漏万。因为辛弃疾的好词。实在太多了。即便是同一主题下。往往有数首佳作。篇幅限制。只能抛砖引玉。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清平乐·村居》、《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词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阅读。

其他观点:

你让人家深度分析辛弃疾十首词?如果是我来对一首词的深度分析。那估计要写到万把字。十首词的深度分析文章估计得有十万字。哈哈。那可以出一本书了。可现在无论出书还是写文章。这方面的文字又有几个人会读呢?不要说十万个字。就算仅仅分析一首词。即便在拥有好几亿注册用户的头条。阅读量也少的可怜——你觉得会有人愿意做这种傻事吗?头条又不可能基于你的字数给钱。

当然、当然。我这可能是小人之心了。也许有什么优质创作者愿意做这种事。也未可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46:08

    辛弃疾,词人,一首,这首词,都是,作品,词中,口北,青山,婉约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46:08

    没想到大家都对辛弃疾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词应该是什么?请深度分析一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46:08

    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题材广阔。几乎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爱国情怀到日常生活。甚至连戒酒这种事都能写入词中。辛弃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