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庭暴力”,正在慢慢伤害着孩子, 如何杜绝?
原创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慢慢伤害着孩子, 如何杜绝?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新型家庭暴力”指的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种:

一、语言暴力

现在的孩子父母们比较溺爱。舍不得打。

犯错后皮肉之苦是少了。但是孩子承受了更多的语言攻击。

如果把打孩子比喻成是外伤的话。那么“语言暴力”就是内伤。

你是否因别人的一句话。久久不能平静呢?

这就是“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据哈佛大学教授。对童年长期造成语言暴力的年轻人分析得出:

他们大脑的前额叶区与韦尼克区之间的连接明显减少。而两者的连接越少。人越容易出现智力降低、认知迟缓、感觉迟钝以及语言和记忆能力发展缓慢等问题。

所以越骂越笨。是真的。除此之外。还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

容易自卑

容易叛逆

容易抑郁消极

嘲笑和谩骂。转换成一种心理暗示。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二、情感上的忽视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爱德华·特罗尼克博士曾做过一个实验:

当4个月的孩子。看到妈妈的笑脸时。会给予回应。当妈妈面无表情时。孩子起初试图用表情逗笑妈妈。但还是看到面无表情的妈妈。孩子开始烦躁不安。甚至哭闹。

听起来很残忍。但在家庭中却是我们父母常用的伎俩。

诚然。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父母们工作很忙。每天还要面对各种糟心事。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忽视孩子的需求。忽视孩子的情感。

正如临床心理学家Dr. Jonice Webb说的:\"情感忽视被忽略。因为它无影无形。是情感的'缺';和童年虐待或者创伤相比。它几乎没有谈资。\"忽视是一种\"缺\"。但这种缺实实在在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阴影。

情感上的忽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自尊心受损;

逃避心理;

依赖性人格;

前几天看到一个段子说:朋友懂我、同事懂我、甚至连陌生人都能体谅我的苦。但唯独父母看不到我的心。

虽然段子拍的比较伤感。但确实是当下家庭亲子关系的缩影。

也许“新型的家庭暴力”远不止于这两点。但这两点确实最无形。也最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不修改原件的话。还是没办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我是@萱萱妈xxm。关注我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其他观点: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慢慢伤害着孩子。如何杜绝?感谢提问。

网络里隔三岔五报道:孩子跳楼自杀、打架斗殴、杀亲自残事件。

每次有类似事情发生时。很多人都会断言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导致的。

如果孩子用生命的代价都没能让我们反思。真的有点让人惋惜。

其实。打骂早就不是父母“虐待”孩子的主要途径。“新型家庭暴力”不再虐待孩子的身体。而是对孩子进行精神摧残。那就是家长的冷暴力。

不打不骂。据之千里之外。

“新型家庭暴力”从外表看来。不伤孩子毫发。却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孤独和缺乏安全感的种子。一步步摧毁孩子的童年。危害程度不亚于打骂。

我们一起来看看新型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几种形式?

1.你很忙。当孩子呼唤你的时候。顾不上孩子

2.你正在生孩子的气的时候。孩子呼唤你的时候。你不想理他。想给他点颜色看。

3.当你因为婚姻矛盾和工作困难心情沮丧时。带着自己的冷漠情绪与孩子相处。对于孩子提出的建议响应不热情或者干脆拒绝

4.表面与与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其实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5.孩子犯错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跟爸爸妈妈道歉或者间接表达歉意的时候。爸爸妈妈直接拒绝或者冷漠对待

最容易出现新型家庭暴力的家庭:

1.家庭不和谐。夫妻关系不好。

2、溺爱家庭

3、子女教育问题出现分歧

4、离异家庭

5、留守家庭

心理学家刘吉吉博士通过对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四大城市两千多个家庭的调查。发现有93%的家庭对自己的婚姻质量不满意。70%以上的家庭有过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道理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才能杜绝对孩子的冷暴力呢?

首先。家长应该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

其次。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适当转移注意力。

最后。与孩子一起立规矩。

分享一个我家孩子的小事例:

哈巴谷今年11周岁。小学四年级。典型的内蒙古钢铁直男。当我们有矛盾时。他恨不得拍拍胸脯说:”来吧。妈妈。让我们痛快的打一架吧!“一副“缺心眼”样。

可最近。我发现晚上写作业。只要一看到时钟指到8:30。他就异常的小心翼翼。不停的给我道歉。解释。还不停的自言自语责备自己:“这么慢。磨磨蹭蹭。没有一天按时完成作业的。”昨天晚上。自言自语念叨完。直接扇了自己一个巴掌。

我意识到问题需要解决。晚上将完故事后。我问他为什么总是责备自己。哈巴谷说:“妈妈。你要求我必须8:30之前先完作业。我总是达不到。我害怕你不笑、不骂、不作声的没有表情的脸。特别害怕。”

虽然我一直在克制自己在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带任何负面的情绪。还是在不经意间让孩子心里有了一点点小恐惧。知错就该。我和哈巴谷约定:

1、只要作业认真写。时间不固定。

2、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无论爸爸妈妈还是孩子。有想法就要说出来。说出口的想法必须重视。

3、任何情况下不能拉着黑脸。高兴就哈哈大笑。伤心就呜呜的哭。生气也要表达。

如同心里学家形容那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经历着联结—断裂—重新联结的过程。并且不断循环重演。

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是形式。不便的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爱。

我是@妮格格80。在养娃育娃的路上。一路火花带闪电。愿与您分享育娃点滴。愿回答您的育儿问题。欢迎点击关注。

其他观点:

旧社会中。对待孩子的“家庭暴力”有很多。老人经常说的“三句好话不如一鞭子”、“棍棒下出孝子”等。都是旧社会里。长辈粗暴的用武力恐吓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思和目的。或者把孩子当成一个出气筒。用武力消解内心的郁闷。这样的“家庭暴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自卑。没有勇气大胆尝试新事物。生怕做错事受到批评和责骂。

新时代中。新型的“家庭暴力”不同程度地伤害孩子。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甚至让众多孩子走向不归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新型家庭暴力有哪些。

1.夫妻感情不和或者离婚是新型暴力最泛滥的原因。每次开家长会时。大家留意观察。很多问题学生。他们的家庭大部分都是感情不稳定的家庭。要么缺少父爱。要么缺少母爱。这样以来。孩子缺少了爱的拥抱。他们往往思维不集中。总想着以不同或者另类的方式引起别人的爱或者注意。久而久之。形成各种恶习。

2.“留守儿童”是这些年最突出的“家庭暴力”。接触过许多留守儿童。他们总是渴望着和父母多一次重逢的机会。但总是事与愿违。于是在极长的时间里。他们逃不出悲伤和落寞。真是很可怜。总在他们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永远是父母离别时的容貌。“留守儿童”往往有爷爷奶奶看管。娇生惯养和不听话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唯我独尊。自尊心越来越强。导致孩子融入不到班级和社会里。

3.手机游戏扼杀孩子的梦想。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小孩戴眼镜、越来越多的孩子沉湎网络。许多玩游戏的小孩丧失对未来的追求。许多小孩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手机游戏正在毁掉一群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孩子。让他们我行我素下去。将来定会有更多的啃老族。家庭没有指望。社会建设更没指望。

4.父母过分溺爱。网络名词“妈宝男”很好诠释溺爱二字。把孩子在一定年龄段要承担的责任。父母全扛在自己的肩上。生怕磕碰。但总有一天。孩子要走向社会。谁替他承担责任。所以。孩子该应该承担的就应该让他承担。孩子应该多受点挫折为好。这样。以后会独当一面。在你无力替他承担时。他才有力量站起来。

孩子是家庭未来的顶梁柱。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无论怎么伟大。建设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总有一天要交到他们的手中。如果我们现在不注重孩子的发展、孩子内心的成长。家庭和社会的未来我们怎能放心的交接与他们的手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36:04

    孩子,家庭暴力,家庭,父母,自己的,妈妈,他们的,社会,溺爱,语言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36:04

    没想到大家都对新型“家庭暴力”,正在慢慢伤害着孩子, 如何杜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36:04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新型家庭暴力”指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种:一、语言暴力现在的孩子父母们比较溺爱。舍不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