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何独留卫国不灭?
原创

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何独留卫国不灭?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附庸卫国

秦国打败联军后。蒙骜于公元前241年攻击魏国。占领了魏国二十多座城池。卫国作为魏国附庸也被秦国占领了濮阳。秦国设立东郡。废了卫国的卫元君。扶立卫君角。卫君角被迫迁到野王县。卫国也就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野王县祭祀先祖了。卫国从魏国附庸变为秦国附庸。

吕不韦的故国情怀


提防嫪毐

秦国没有彻底灭亡卫国。还有身为相国的吕不韦为确保自身地位稳固。提防政敌嫪毐的顾虑。

吕不韦和赵太后通奸。在秦始皇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吕不韦因为怕败露。将能够阳具转车轮的嫪毐引荐给赵太后。赵太后果然上钩。不再搭理吕不韦专宠嫪毐。嫪毐仗着赵太后的宠幸渐渐坐大。势力大的时候。光前来求官而成为他座下门客的就有一千多人。而嫪毐被处死后。朝中大臣牵连被处死的官僚也有二十人。被罚夺爵前往蜀地罚服役的就有四千多人。这么一大股势力偏偏和吕不韦对着干。吕不韦当然要提防。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废卫君角

秦始皇即位后。秦国内政变得稳定。没有了内部斗争。秦国这架战争机器再次开动。开始了真正的灭国大战。但从秦始皇掌政开始。一直到秦始皇去世。没有了和吕不韦一样顾虑的秦始皇也没有灭亡卫国。这其中也有一定的考量

一是卫君角仅仅有一城之地。况且已是秦国附庸。无碍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局;

二是树立卫君角这一范例。能够给各诸侯国的君主一个心理暗示。即秦国不一定要全部灭亡诸侯国宗室。只要投降诸侯国能够拥有少量地盘祭祀先祖。这个心理暗示在后来的魏王请降和降服越地君主的过程中不能说没有起到作用。

执掌秦国的吕不韦既有故国情感影响。也有迫于当时秦国政治情形的影响。选择留下卫君角。而秦始皇则是考虑卫君角的存在对秦国统一天下没有妨碍反而会有帮助才没有彻底灭亡卫国。

其他观点:

诸位看官。这里是陈大舍道古。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承蒙青眼。不胜荣幸。

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的记载。秦灭六国之后卫国独存。直到秦始皇驾崩之后。秦二世才将末代卫君角废位。至此周公东征时封建的诸侯国全部灭亡。

卫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也许是来自于殷商那种古老而堕落的文化过早的侵蚀甚至是诅咒了这个由少年勇士建立的邦国。手足相残、不伦之恋、进击的巨人、僭主政治……所有的不幸都被这个多灾多难的邦国碰上了。

秦始皇帝一向雄心辣手。对六国降王无论顺逆都是“毫无慈悲”的迫害至死。也就是后人所谓的“秦灭六王。良者饿死。”但却单单放过卫国?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秦始皇实际上是吕不韦之子。而吕不韦是卫人。所以秦始皇实际上也是卫国人。不忍心绝父母之邦的社稷云云。

还有人根据小说《大秦帝国》。说因为秦始皇帝念及商鞅对秦有功。所以对商鞅的故国网开一面如何如何……

但事实上这都是错误的解释。历史的实际情况是。在秦王扫六国时。卫国就已经灭亡了。

我们看看《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记载:

“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在秦灭六国之后的十二年。卫国才灭亡。 其实问题恰恰出在这。太史公在卫国纪年上的推算是错误的。但这个锅说到底还是要由秦人来负责。因为秦始皇帝焚书时首要任务就是: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也就是说焚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历史不能有另外一种说法。焚书活动进行的非常彻底。以至于到现在我们除了由儒家保存下来的少数史书之外。大部分诸侯国的史书都不得复见。比如《晋乘》、《楚梼杌》。当然也包括卫国的史书。而秦国的史书《秦记》又没有详细的纪年。这就造成了在司马迁编撰《史记》时在纪年方面因为资料缺失而难免要出些问题。比如根据青铜器铭文证明。田齐桓公午至少在位十四年。但由《史记·田世家》与《六国年 表》的记载, 桓公午在位只有六年。

再比如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时期的主流的纪年法是以新君继位之后的第二年为元年的逾年改元。但也有以新君继位当年为元年的当年改元纪年法。其实现代日本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1926A.D.为大正十五年。是年十二月二十五年大正帝崩。太子即位。号昭和帝。所以剩下的五天就以昭和元年来渡过。同样1989A.D.即是昭和六十四年。也是今上天皇平成元年。

此外东周时期一些邦国还有些非常规的诸侯纪年法。但基本上都是以逾年法或当年法为基础的。

历史上的卫懿公因托古改制失败而被污蔑为“好鹤亡国”的小丑。

而卫国使用的就是当年改元法。比如卫昭公六年就等于卫怀公元年。也就是426B.C.。因为各国诸侯史书不存。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便误认为卫国纪年法与鲁国一样。都是逾年改元。这就导致了卫国每改元一次。它的纪年就会多出。逐渐累积到最后卫国历史就跟其他国家对不上了。以至以此排下去。到了汉太祖高皇帝中六年卫国尚存。对此司马迁曾经一次删除过十年, 也就是楚汉相争的那段时期。但即使如此还仍旧有着十二年没法安排, 所以只得将卫君角被废之年估计为秦二世元年。这个所谓的“君角二十一年”并不是在秦二世的时候。而是在秦始皇称帝的时候或者再往前一点。更何况在《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曾经写过:

“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也就是说这时卫国的公族也只有“支属”存在。由此可见。其实早在秦灭六国之际。最有可能就是秦王政五年(242 B.C.)。秦将蒙骜攻取魏酸枣等二十城“初置东郡。治濮阳”之时。卫国就已经灭亡了。甚至那位不幸的卫君角恐怕就没有当过一天的诸侯。

战国后期中原地图

其实卫国的处境有点类似于列支敦士登公国。同为古老的诸侯国。在一个喧嚣躁动的乱世中证明着那个后会无期的美好时代。

列支敦士登国旗上就有着一顶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诸侯金步摇冠。

其他观点:

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卫国做为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原因有三:

二是卫国在那个时代可谓是人才辈出。商鞅、吕不韦、吴起、聂政、荆轲、子路、李悝等等。其中的商鞅和吕不韦对秦国是有过巨大贡献的。这是对卫国名士商鞅、吕不韦的一个尊重。

三是卫国的势力太过于薄弱。秦始皇在统一之前。就已经把卫国的国君贬为普通平民了。不用说卫国不想造反。就算它想造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的。根本不会对秦朝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因以上三点原因的考虑吧。秦始皇还是放过了卫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05

    秦国,始皇,吕不韦,纪年,魏国,史记,附庸,史书,诸侯,六国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05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何独留卫国不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05

    附庸卫国秦国打败联军后。蒙骜于公元前241年攻击魏国。占领了魏国二十多座城池。卫国作为魏国附庸也被秦国占领了濮阳。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