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孙绝非能力不济;第二孙绝非一路高升。
作为黄埔一期生。孙在抗战前已经身经百战。这才成为88师师长。
淞沪会战中。88师表现极为出色。但人员伤亡巨大。退到南京仍然有很大人员缺口。
蒋介石为了安抚这几个损失惨重的德械师。将他们提升为军。不过实际兵力只有1个师。孙由此成为军长。
但南京保卫战中。88师和敌人血战在雨花台等地。3个旅长牺牲2个。官兵仅有2000多人主要是伤员先期撤走。其余基本都死在城内。
孙自己躲进安全区。辗转回到部队。
这无非厚非。部队已经不存在了。设法突围是应该的。
不过。由于国内舆论原因。孙被暂时禁闭。直到1939年才恢复军长职务。
之后直到抗战结束。包括在独山增援中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孙是军长。没有再升职。
可以看到。孙的仕途并不顺利。
至于能力上。孙能够当时中央军精锐中精锐德械88师师长。就说明他绝非草包。
根据88师在淞沪和南京的战斗来说。战绩突出。歼灭大量日军。孙指挥得法。是难得的人才。
为什么我的知道的孙却是另外一个人。很简单。他被系统全面的黑了。
因孙特别长寿。他一度成为黄埔学生会的领头人物。孙这人性格耿直。毕生致力于澄清国军抗战的功绩。他有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战。天理难容。
为此。他曾经得罪过香港著名左派人物。也拆穿过名声极臭的台湾李敖。
李敖为了黑918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伪造所谓的铣电。被孙拆穿以后。李敖理屈词穷。改为对孙的历史进行曲解以人身攻击。
李敖的种种观点不是历史事实。甚至匪夷所思。比如孙在淞沪前线指挥部强奸女学生一样。稍有智商的人就知道不可能的。
李敖的这些东西。在台湾香港均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允许自由辩论。所谓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越清楚。
有意思的是。在有些地方。李敖和香港周姓学者这套谬论却广为流传。这就值得深思了。
其他观点:
《八佰》中第88师师长:陆军中将。第5绥靖区、第16兵团司令长官孙元良。
关于孙元良将军。很多人认为他好色、贪财。又以善于逃跑闻名。能媲美清末的逃跑总兵叶志超。是个草包将军。
孙元良年轻时投身革命、加入黄埔。作战勇猛。以战功一路升迁旅长。一二八战役中。率部在庙行镇击退日军。被誉为国军击败日军的第一次胜利。并荣获宝鼎勋章。
1937年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孙元良率德械第88师是第一批到达上海战场的部队。并最后撤退:以守卫四行仓库闻名天下。因此孙元良对抗日是有功的。
1948年孙元良任第16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其兵团在陈官庄首先被歼灭。孙元良单身成功出逃。战役还在进行。孙元良已经在南京受命重建16兵团了。
1949年孙元良到了台湾。弃军从商。在日本开过面馆、高雄某针织厂担任董事长。写了回忆里《亿万光年中的一瞬》。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去世。享年103岁。
孙元良(1904-2007年)。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父亲是晚清知县。早年在私塾就学。勤奋读书。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孙元良早年追求进步、投身革命。1924年受李大钊举荐。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他外形俊朗、风度翩翩。开学典礼被选中作了礼仪兵。引起蒋介石注意。便记住了他。
孙元良毕业后在第1军第1师任连长、营长、第1团团长。参加过东征、北伐。那时候孙元良作战勇敢。是靠战功升迁上来的。并非无能之辈。
1926年北伐。第1军贸然攻打南昌。得手后大肆寻欢作乐。孙元良亦在酒楼喝花酒。孙连芳部连夜反击。孙丢下防区牛行车站的部队率先逃跑。南昌门户洞开。
事后程潜令孙元良团向东警戒。掩护主力部队集结。但孙却拒不执行命令。继续逃跑。蒋介石闻讯勃然大怒。要依照革命军人连坐法将孙元良枪毙。
后在何应钦、薛岳等人劝说下。蒋介石念其忠心耿耿。最终法外开恩。孙元良拿着叔父孙震赠送的十万大洋。东渡日本留学镀金。就此因祸得福。
1928年。孙元良从日本回国。任第1师1旅旅长;1932年任259旅旅长。率部参加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战争。在庙行镇击退日军。被国际评论誉为国军对日作战第一次胜利。
孙元良因指挥有方。荣获宝鼎勋章、升任第88师副师长。1935年授陆军中将、88师师长。
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升迁算是很快了。除了胡宗南、关麟征等成为方面大员外。孙元良与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等军中地位相当。成为蒋介石爱将。
第88师由原国民警卫第2师改编。1936年12月换装德系装备及执行德军训练。由师直属部队。两个步兵旅。两个补充团组成。是当年国军中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
淞沪战场。88师战车2连最后幸存的一辆坦克。向日军发起自杀攻击。
1937年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孙元良率88师第一批进入上海。最后一批撤离战斗。
孙元良调任88师副师长时。驻军武昌。期间与上海人吴懿辉结婚。升任师长后。作为中央军嫡系。孙元良奉命借追击红军之名入川。驻军万县。
孙元良虽贪财好色、爱好打猎。但极其厌恶赌博。加上第88师是模范德械师。训练、管理严格。因此在四川时的军纪和口碑不错。
1937年8月。军委会决心进行淞沪会战。调集全国军队。孙元良第88师经船渡于12日第一批抵达上海。次日淞沪会战爆发。88师作为主力冲在了最前面。
孙元良指挥88师将士奋勇作战。表现出色。一度与36师配合打的日军躲入租界。由于整个战役战术的失误。迟迟未能攻下日军阵地。随着日军援兵源源不断运抵上海。88师不得不转入防御。
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国军有被合围危险。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各军撤退。并要求孙元良88师留守上海。以期待国际社会同情和关注。
孙元良据理力争。建议有一部留守四行仓库。其余不做无谓牺牲。顾祝同接受建议。孙元良要求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1营固守四行仓库。这就是著名的八百壮士。
孙元良因功升任第72军中将军长兼88师师长。撤出上海前。孙元良派兵到英国人扔下的仓库里。抢劫了大量面纱运走。在苏州无锡一带贩卖。可谓升官又发财。
12月10日。日第10军立功心切。扩大战火至南京。第88师未经修整即参加南京保卫战。负责守卫城南和制高点雨花台。
经过两天激烈抵抗。终因兵力、武器、补给差距。12日上午日军夺取外围阵地、攻入雨花台。88师262旅在中华门拼死抵抗之时。孙元良带部分部队意图从下关过江撤退。
不料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率督战队拦住去路。用机枪“劝阻”孙元良返回阵地。孙元良只得返回。中华门被日军突破后。他抛下部队。独自躲入某国使馆。
88师群龙无首。很多官兵无法过江。成了俘虏后被日军残杀。余部退往武汉。这次孙元良做的太过份了。88师残部在旅长廖龄奇带领下。联名上书要求将其枪毙。
孙元良知道不妙。拿出20万大洋上下打点。好在战乱之中众说纷纭、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没有受惩处。军委会只是将孙元良、宋希濂等一干将领撤职了事。
孙元良被安插到到孙殿英系统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兼29军军长。再也没有掌握中央军嫡系。被蒋介石凉在一边。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国军除了在长衡作战中顽强抵抗。其余部队一溃千里。日军兵锋直指离重庆700公里的贵州独山。一时重庆震动。
孙元良所部29军91师在严令下正火速驰援。11月30日夜。91师搜索部队与日军前锋遭遇。12月1日。91师在美机配合下。依托黑石关、白蜡坡等有利地形逐次阻击日军13师团104联队攻击。
日军104联队于是以第1大队迂回。次日进入独山。独山守军放弃了大量军用物资。四散溃逃。
日军占领独山后。认为战役目的达到。逐主动后撤。 1944年12月8日拂晓。孙元良率部“克复”独山。顺便在滇缅路上截留了几十辆商车。
以此“功绩”。孙元良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5年5月。日本已日暮西山。孙元良的29军在局部大反攻中。一路克复河池、德胜、宜山、中渡、永福等地。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奉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之命出任常镇地区警备司令。后任第三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为扩充力量。孙把周佛海、刘明夏等人所辖伪军改编成卫戍部队。担当治安任务。同时借收缴敌伪财产之名, 大肆搜刮。1946年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
1948年初。蒋介石认为川军孙震作战不力、保存实力。于是想撤换孙震。孙震推荐自己侄子孙元良。日后还能影响部队。
蒋介石认为孙元良是黄埔一期。就顺手推舟同意了。孙元良得以执掌兵权。出任16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前。孙元良16兵团第99军被配属在蚌埠布防。兵团主力奉调移师宿县。防守徐州后方。
是徐州剿总下辖的4个主力兵团之一(其余为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但属于战斗力最弱的一个。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所主任杜聿明。
淮海战役开始后。黄百韬兵团被围。孙元良兵团北上驻防徐州。掩护邱清泉、李弥兵团救援黄伯韬。结果宿县被中野三纵攻占。津浦线被彻底切断。
国防部命黄维12兵团向徐州行进。准备夺回宿县。却在双堆集陷入中野包围。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杜聿明被迫带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向西南撤退。企图依托淮河。会同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解黄维之围。
由于蒋介石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在永城地区陈官庄被华野包围。三个兵团中。孙元良兵团最早奔溃。其本人化装成低级军官。逃出了战场。
孙元良“飞将军”除了北伐南昌车站第一次逃跑。不杀反而因祸得福外。还有多次的临阵逃跑记录:
1937年11月9日。日军突破苏州河。国军除104、105、106等师比较镇静外。余部皆溃不成军。孙元良带着几个卫士丢下部队逃跑。直到苏州才将参谋部重新集结起来。
1937年12月12日。南京雨花台阵地陷落。日军居高临下。攻击中华门阵地。孙元良率师直属队和262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在挹江门内被36师师长宋希濂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返回中华广继续作战。中午中华门被突破。孙元良飞不通知部队。再次独自逃跑。躲入南京外馆。
1948年淮海大战。徐州剿总主力三个兵团被包围在陈官庄。杜聿明下令各兵团分三个方向突围。孙元良指令16兵团所部分散突围。为防杜聿明变卦。孙元良还命令截断电话线。嘱咐指挥部电报一律不收。结果邱清泉和李弥部果然奉杜聿明之命取消突围。孙元良部孤军突围, 一万多人在混乱中被歼。军长、师长大多被击毙。残部只得重返包围圈。
覆没碾庄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蒋介石为何重用多次战场逃跑的孙元良?
勇敢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孙元良多次在战场逃跑。为何还屡屡得到重用。不断升迁呢?最重要的原因。是蒋介石用人方式独特。
蒋介石用人是黄浙陆一。即黄埔军校毕业、浙江人或保定陆军大学毕业。尤其是黄埔一期生。蒋介石视为宝贝。而孙元良正符合标准。货真价实的黄埔一期生、浙江绍兴人。
孙元良作为中央军嫡系将领。对蒋忠心耿耿。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成员。
黄埔一期生本来就少。很多人战死、有相当多人投共。“黄埔三杰”中两个半是共产党员。剩下来的寥若晨星。蒋介石还指望他们挑大梁。打江山呢!
烟酒阁大学士原创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其他观点: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31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兵团,日军,蒋介石,独山,南京,部队,国军,雨花台,徐州,司令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第一。孙绝非能力不济;第二孙绝非一路高升。作为黄埔一期生。孙在抗战前已经身经百战。这才成为88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