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史书。由于它记载的内容过于“劲爆”。颠覆了人们对历史固有的印象。而被封禁1000多年。最后竟逐渐失传。
这本史书。就是《竹书纪年》。
它就像一枚重磅炮弹一样。轰塌了儒家文人心目中的“明君与圣贤”。千百年来。关于《竹书纪年》的讨论经久不衰。它到底是一部怎么样的史书?为什么至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与史学经典《史记》相比。到底哪个更靠谱?
我们先来讲一下。《竹书纪年》的传奇发现经历。
一个盗墓贼的新发现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北方的汲郡。有一个叫不准(fo biao)的盗墓贼挖开了郊区的一座古墓。
很明显。这里已经被无数摸金校尉们光顾过了。地上到处散落着没用的竹片。值钱的金银珠宝都已经被盗走一空了。为了给自己壮胆。不准拿起地上的一个竹片。把它点燃。又继续向深处走去。
天亮以后。当地的村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赶紧报告了官府。
在官府来之前。当地有大胆的村民已经悄悄地溜了进入。可惜。里面啥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只有一地的竹片。可能这玩意儿也不值钱。所以被盗墓贼们给扔到了地上。
官府的人过来以后。知道古墓中也没啥值钱东西了。也就草草的走了一个流程。准备打道回府。就在这时。有人发现。这地上的竹子上写有文字。弄不好就是古代记事的竹简。
要不说“没文化真可怕”呢。这些竹简的价值。那可比金银大多了。只是这时盗墓贼们不识货。随手扔在了地上。
经过一番整理后。居然整整装了10大车的竹简。全部运到了衙门里。
当时司马炎已经建立晋国15年了。又刚刚消灭了东吴。天下一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听说从古墓里发现了竹简。连忙组织朝廷里的史官们进行翻译和破解。
经过史官们的研究。这些竹简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这些竹简全部来自战国时期的魏国。而墓的主人身份也不简单。他是魏国第四任君主魏襄王。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统一了文字。因此。要想破解这些竹简中记载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经过史官们的多年研究。终于从里面整理出来了75篇古文献。合计超过了10万字。其中有《易经》、《国语》、《琐语》、《大历》、《纪年》等等。这些古籍都已经失传多年。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纪年》十三篇。这是魏国史官所写。内容按照年代记录。是当时最为权威。最为标准的官方正史。
因为它是记录在竹子上的。后人就称呼它为《竹书纪年》。
它从上古时期的黄帝开始记录。一直写到春秋战国时期。一共记录了89位帝王。跨越了1847年的历史。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史学材料。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在思想上控制天下的百姓。他把除了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全部都给烧掉了。而《竹书纪年》因为被魏襄王带到了陵墓里。因此躲过了秦始皇的一把大火。
也因为它是秦国以外。唯一保存下来他国史书。而显得弥足珍贵。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珍贵的史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统治者的封禁。被列为“异端邪说”。甚至到了唐末宋初的时候。竟然失传了。
到了明朝时期。这本书居然又神奇的在民间出现了。不过。据后人考证。这是明朝人伪造的。我们把它称为《今本 竹书纪年》。
清朝时期。历史学家朱右曾提出了一个想法。《竹书纪年》既然从西晋时期就已经发现。那么必定有不少的文人在写书的时候进行了引用。我们何不从这些文章中一一的寻找。也许能还原一部分内容。
于是。从朱右曾开始。经历王国维。范祥雍等多位史学家的接力研究。终于从浩瀚的文章中提取了一部分的《竹书纪年》的内容。最终编辑成书。我们把它称为《古本 竹书纪年》。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竹书纪年》只是当年的一部分只言片语。大量的内容还是失传了。
《竹书纪年》的颠覆性记载
即便是这些“只言片语”。也足以震撼了史学界。那么。它到底记载了什么样的内容。被列为千古禁书。被历代文人视为“异端邪说”。
从总体上来说。《竹书纪年》的记载和《史记》是保持一致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内容。不但与史记记载的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
其一:关于尧舜禅让的真相
根据《史记》的记载。尧舜禹三代相互禅让。成就了一段上古佳话。是后世千百代人奉为理想社会的楷模。是无数帝王学习的榜样。
但是。《竹书纪年》里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想见也。
看见没。一场典型的“宫廷政变”。
尧老了。控制能力不行了。于是舜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夺取了他的地位。并且把尧的儿子“丹朱”也给囚禁了起来。并且不允许他和尧见面。
三观是不是碎了一地。这怎么可能?
其实在另外两本古籍中。也透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只不过我们并没有留意。如果结合《竹书纪年》的说法。那就很耐人寻味了。
《韩非子 说疑》中记载: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按照韩非子的说法。舜。禹。商。周。是个开国君主。都是以臣子的身份造反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没有什么圣人。都是一样的手段。
在《山海经 海内西经》中记载:
帝丹朱葬于苍梧山之阴。
注意。这里称呼的是“帝”丹朱。也就意味着尧已经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但是又被舜给夺了去。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解释了《史记》中关于舜的身世的一些疑惑。
根据史记的记载。舜是黄帝的八世孙。但是。到了舜这一代已经沦为平民。在普通人家长大。而尧却是黄帝的四世孙。俩人差了足足四辈。到了禹的时代。禹反而也是皇帝的四世孙。
这一点。曾经困惑了很多人。
如果舜真的是政变的发动者。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舜根本就不是黄帝的后人。只是在政变成功后为自己找了一个祖宗。为了混淆视听。他只能找一个比较远的亲戚。而禹。又成功的从舜手中夺回帝位。延续了黄帝一脉。
其二:后羿夺位
在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后羿射日的故事。在《竹书纪年》中真的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不过他不是射日。而是夺位。
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之后。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建立起来了。不过。他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而是命运多舛。
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后。整日沉迷于酒色。于是。东夷部落的有穷氏首领后羿。就带领着军队攻打过去。夺取了王位。史称“太康失国”。
但是。后羿并没有自己当王。而是培植了一个傀儡“仲康”。后羿年老以后。被部落内部的人给杀掉了。后来。仲康的孙子少康发愤图强。又重新夺回了王位。史称“少康复国”。
这件事。在史记中没有记载。
其三:伊尹夺权
伊尹。被称为是中华第一帝师。他是商朝开国国君汤的老师。
汤建立商朝后。拜伊尹为国相。商汤去世后。伊尹又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三代商王。可谓是“四朝元老”。
根据史记的记载。太甲继位后。不遵守祖训。任性妄为。不把伊尹放在眼里。为了教育太甲。伊尹把他关到了“桐宫”。让他面壁思过。几年后。太甲终于改过自新。伊尹亲自把他迎接回来。继续让他做商王。
伊尹。也因此被歌颂为千古第一“贤相”。
可是。《竹书纪年》却给出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真相。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
这也是一场“宫廷政变”。大臣流放了国王。自己当了国王。7年后。太甲终于从流放地逃了出来。杀进皇宫。杀了仇人。
其四:共和执政
周厉王时代。因为种种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大家赶走了周厉王。但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当时周厉王的太子还小。于是。周公和召公两个人联合执政。
14年后。周厉王的太子长大了。周公和召公共同辅佐他继位。是为周宣王。这段时间。被称为“共和执政”。
这段历史。在《史记》中有记载。对周公和召公俩人也是多加赞美。可是。《竹书纪年》又给出了另外一个版本。
周朝有一个诸侯国叫“共国”。是一个“伯”爵。君主的名字叫“和”。他趁着周朝大乱。夺取了大权。这段历史。被称为是“共和”执政。
所谓的“共和”。其实是“共国的和”。
其五:二王并立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信褒姒。废了公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周幽王开了废嫡立庶的先例。也为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宜臼的姥爷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申国国君。为了给外孙出气。他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本来想教训一下周幽王。没想到事情搞大了。犬戎直接杀了周幽王。并在镐京内大肆掠夺。
申侯赶紧向各个诸侯国报信。卫国。秦国。晋国。郑国四国出兵赶走了犬戎。但是。在立谁为新王的问题上。却产生了不同意见。
以虢国为首的周朝大批贵族。都支持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新王。因为宜臼已经被废。从理论上讲。他已经没有继位的资格了。
以申国为首的人坚定的支持宜臼继位。持有这个意见的。还有郑国。秦国。晋国。
于是。在西周的历史上变出现了两个王。分别是周平王姬宜臼和周携王姬余臣。史称“二王并立”。
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整整持续了21年。直到晋国出手杀了周携王。才结束了这种局面。
周平王为什么要东迁。绝不仅仅是因为镐京变成了废墟那么简单。如果仅仅是宫殿被毁。重建就是了。周平王东迁。根本原因就是他在镐京待不下去。他的王位不被承认。
于是。公元前771年。在郑国。秦国。卫国的护送下。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如果历史真的是这样。那么也许就可以解开我们对《左传》和《春秋》的一个大疑问了。
我们知道。《左传》是从鲁隐公元年开始写。很多人想当然的就以为。这个时间就是周平王东迁的时间。也就是春秋开始的时间。
但是。周幽王被杀的时候是鲁孝公在位。之后又经历了鲁惠公在位的46年。而这46年在鲁国的历史上被一笔带过。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作为礼仪大国鲁国。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这4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猜测。鲁孝公和鲁惠公一定是支持周携王的。因为鲁国最注重宗法和礼法。他们是绝对不会支持一个废太子继位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周携王被晋国杀掉。并公开支持周平王。周平王成了大周朝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于是。鲁国删掉了支持周携王的那段历史。直接从鲁隐公元年开始纪年。
它和《史记》哪个更靠谱
《竹书纪年》。因为成书于战国时代。而且。是唯一没有经历“秦火”。而得以保存下来的他国史书。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他的权威性要远远大于《史记》。
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竹书纪年》是正儿八经的“官方史书”。司马迁写史记所参考的《春秋》、《左传》、《国语》等书并不是官方史书。中间不免掺杂有个人的见解。而且。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这些书都被项羽烧完了。是司马迁又从民间搜集出来的。难免会有不全。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那可都是硬骨头。历史是什么样。我就记录什么样。你让我修改历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砍头。我也不会改。国君也拿史官没办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晋国时期的一个例子。
晋国大臣赵盾在桃园向晋灵公谏言。结果晋灵公不听。反而要杀赵盾。赵盾只好逃了出去。半路上碰到弟弟赵穿。赵穿说:“你先不要走。等我的消息”。
赵穿把晋灵公给杀了以后。又迎接赵盾回来主持大局。结果。史官在写史书的时候。写上“赵盾弑君”。赵盾赶紧解释。是我弟弟杀的。不是我杀的。史官说:“你是晋国大臣。国君被杀。你不去捉拿凶手。就是同谋。说你弑君一点也没错”。
赵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史官就这样记入史册。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竹书纪年》显然是要比《史记》更权威的。但是。他的权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年西晋的那帮史官。是非常靠谱的。完全的还原了《纪年》十三篇的本意。
这句话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竹书纪年》也有可能被人为改动过。
我们知道。《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发现于西晋。中间隔着几百年的历史。而且。《竹书纪年》所用的文字。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西晋这帮老学究们。能不能准确的翻译。还值得商榷。
我们仔细观察上面说说的五大劲爆内容。总结下来一个核心词就是“夺权”。五个内容。全部都是围绕“夺权”展开的。
我们再回想一下西晋的历史。司马炎也是靠着夺取了曹魏的大权。才建立了西晋。那么。司马炎有没有可能篡改了古籍的内容。故意放大了古代的夺权故事。来向天下人证明。夺权。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古代先贤们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以此来粉饰他西晋政权的合法性。
探究历史的真相。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一两本史书。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只有配合大量的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历史。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竹书纪年》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儒家所推崇的明君帝舜和忠臣伊尹的形象。那么。《史记》真的欺骗了我们吗?
01 《竹书》的来源
《竹书纪年》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一个盗墓贼在偷盗汲郡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一座战国墓时。无意中找到了许多竹简。扔得满地都是。
02 《竹书》的内容和版本
《竹书纪年》内容非常简单。与《史记》无法相比。而且大部分内容相同。但是。就是这本简史却震撼了世人的心。
《竹书》的一些内容彻底颠覆了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形象。如舜囚尧、启杀益。伊尹放逐商王太甲等等。
可是《竹书》又分古本和今本两种。而上面的很多毁三观的真相有可能出自后人之手。
03 《竹书》为何在宋代亡佚?
《竹书》后来在宋代亡佚。因为那时儒学为正统国学。《竹书》被视为异端邪说。必然要被毁掉。清代朱右曾所著的《汲冢纪年存真》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者锢于所习。以与《太史公书》及汉世经师传说乖牾。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余岁而是书复亡。” 为什么会如此?
1)国君禅让
2)忠臣辅政
商朝的开国功臣伊尹。在儒家古籍里作为忠臣的表率。匡正幼主。因为太甲不守王道。被伊尹关在桐宫。后改邪归正。伊尹又把他迎回都城。
而《竹书》的记载却截然相反。伊尹放逐太甲自立。太甲两年后从桐宫逃回王都。杀了伊尹。恢复了王位。却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对待伊尹的两个儿子。
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说法的背后。是对儒道所推崇的仁政和礼治的挑战。无论是今本对禅让的颠覆。还是古本对伊尹忠臣形象的摧毁。将帝舜和伊尹一君一臣的儒家典范人物彻底否定。
而《竹书》想传达的是儒家那样的仁政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蛊惑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
04 就这两件事。我对《竹书》还是存疑的。
1)禅让的记载来自《竹书》今本。后人为何要伪造这段文字?
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於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
其次。五帝以身作则。常常身先士卒。他们废了那么大心思夺来的帝位。就为了去带头吃苦吗?这点我始终不敢苟同。
2)如果伊尹非贤臣。儒家完全可以以周公为忠臣的典范人物。将伊尹从儒家书籍中抹掉即可。何必大费周章给他人留下把柄?
另外。我发现《史记》有许多记载与《左传》有明显的出入。但却与《竹书》却意外吻合。所以。我个人认为司马迁可能看过或者参考过这些国家的史书。他根据手上的史料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即《史记》中的描述。可惜。后人意外获得了那段资料。便如获至宝。宣告天下。将其观点全部否认。
结语:
《竹书》和《史记》对了解先秦的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对儒家所推崇的仁政礼治的态度。
《竹书》颠覆了明君舜禹和忠臣伊尹的典范形象。动摇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何《今本》要通过造假来否定禅让制度?为何儒家不以《竹书》认同的周公作为忠臣的楷模。而偏偏要费尽心思去包装一个“篡权”的伊尹?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其他观点:
整体而言。我更相信《竹书纪年》。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而论。
《史记》一直被作为正史。其历史定位毋庸怀疑。但具体到一个具体的历史史料。就不可能绝对是真实的。
《竹书纪年》面世之后。所记载的许多史料与《史记》是很符合的。有力的佐证了《史记》的可信度。但也有一些史料与《史记》不同。而且截然相反。
对于这些不同的地方。大多数内容。我的观点认为《竹书纪年》更可信一些。但不是绝对的。有些地方则不如《史记》可信。
现存的《竹书纪年》有两个版本。分“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年)。有较为完整的体例。《竹书纪年》在宋代曾经亡佚过。这绝非偶然。
一般的推论。年代久远。无规整是一种自然状态。规整反倒是不自然;如果起事年代与终止年代有一处不同更符合自然状态。同时不符就显得不自然。
儒学一向被看作是国学。《竹书纪年》那些与《史记》不符的地方。彻底颠覆了思想学术界。被宋代崇尚儒学的理学家们看作是异端邪说。并不奇怪。无端消亡也就是自然地事。
等到“今本”再度面世的时候。就面目全非。其中的猫腻不言自明。这个就不去细说了。“今本”作为参考是可以的。就不以此说事了。
只说一点。“今本”与《史记》不同的地方。我宁愿相信《史记》。
就依照“古本”说一下与《史记》的不同之处。
“古本“《竹书纪年》共有十三篇(有说是十二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从时间节点上看。这正是中国断代史最珍贵的史料。是目前为止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大家清楚。孔子编纂春秋。已经对上古史料进行了一次清洗。始皇的焚书坑儒。又把六国的史料全部销毁。致使今天看到的史料。都是已经经过洗白、过滤、筛选。
《竹书》没有经过孔子的修订。也就躲过了秦火这一劫。
因此。《竹书纪年》这些原汁原味的史料更值得采信。但不可就此说《史记》所采用的的史料就是造假。起码是不全面、完整。
具体看一下。二者不同之处的历史记载。
尧舜禹禅让这是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理念。是儒家一直推崇的理想。
但《竹书纪年》在《五帝纪》中记载: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联想到。圣人周公旦流放成王的事。何其相似者也。
再联想一下历代历史上的老年政治。很多的帝王。在主政前期都是很有作为。但到了晚年荒淫无道。特别是在继承人问题上犯浑。
由此可知。《竹书纪年》更符合一般的历史规律。
相信《竹书》的记载。但并不能否定尧舜的伟大。圣人也是人。也会犯错。
同样的道理。孔子也会犯错。他也会说假话。把那些他不想看到的东西删除。也是很可能的。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诗经》流传到孔子的时候。本来还有三千多首。孔子做了大量的删减。仅仅保留了305篇。恐怕孔子删除的不仅仅是不符合韵律的那部分吧。
由此推论。孔子对留世的史料。做过手脚也不足为奇。
类似的情况。“太康失国”。“周幽王之后两王并立”等等。这是完全可能的事。
就因为不符合推崇仁德。教化社会的需要。做一些必要的修改。这是不是很可能的事哪?
从后世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这些记载更符合一般的历史规律。
像这些史实。我更相信《竹书纪年》。
再如《竹书纪年》中《周纪》记载的“共和行政”。与《史记》不同。
按照史记的记载。共和行政就是周厉王被国人赶走之后。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而《周纪》则说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诸侯国共国伯。名字叫和。摄行君位。这是不是更符合“共和行政”的说法哪?
把周公、召公共同执政。称作“共和行政”。今天看来是很穿越。但《史记》记载的。也差不了多少年间。
但我还是相信《竹书纪年》。
《殷纪》记载的第一贤相伊尹的形象与《史记》相差很大。记载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幼主被大臣欺压流放。这似乎是更符合历史真相。
但对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译。发现整个商代伊尹都是师权的象征。地位尊崇。而且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记载。
对于伊尹的史料。我更相信《史记》。这可以参考周公流放成王的故事。
对于历史史料的采信。忌讳的是孤证。也就是避免自说自话。没有佐证就不能绝对认可一种说法。但随着考古的发掘。很多历史秘密将会揭开。拭目以待。但愿不会太久。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350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史记,纪年,儒家,晋国,史书,历史,史官,史料,后羿,孔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史书。由于它记载的内容过于“劲爆”。颠覆了人们对历史固有的印象。而被封禁1000多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