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王并立,精明强干的周携王,为何敌不过懦弱无能的周平王?
原创

揭秘二王并立,精明强干的周携王,为何敌不过懦弱无能的周平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众所周知。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在申侯等诸侯的支持下建立了东周。而我们通常也将其列为正统。但是东周初期实际上是“二王并立”的局面。除了周平王之外。还有一个周天子。叫周携王。

不幸的是。10年后他却死在了晋文侯的刀下。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才没给他过多的笔墨。但是论能力周平王比周携王差远了。为何周携王却兵败身死。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蹊跷。值得我们仔细分析一番。

先来看看这两位周天子的身份对比。周平王叫姬宜臼。曾是周幽王钦定的太子。但由于周幽王宠爱褒姒。爱屋及乌。也顺便将褒姒之子姬伯服立为太子。

这一下。申后和儿子姬宜臼统统被废。所以。周平王登基之时他是作为前太子的身份的。再看周携王。他的身份史学界有好多猜测。有说他是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的。也有说他是周幽王同母弟弟的。也有说是周幽王异母弟弟的。

当然。更多资料证实周携王姬余臣应当是周幽王的异母弟弟。周平王的叔父。根据西周之初周公旦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周平王自然比周携王更具正统性。

但是周平王却是害死父亲周幽王的帮凶。同时。西周的灭亡也是由他而起。还是说回到他被废掉太子的那一刻。恼羞成怒的他跟母亲申后一同跑到母亲的娘家。去跟他的外公申侯哭诉。

申侯本就对周幽王重用奸臣虢石父有诸多不满。现在女儿和外孙都被废了。这便给了他报复的机会。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单凭申国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抗衡周师。

所以。恼怒的申侯也不管当不当什么“汉奸”了。直接联系西北方的犬戎。一起联合起来攻打周都镐京。就在此战中。周幽王死于骊山脚下。所以申侯这个主犯外加周平王这个从犯帮凶。他的正统性其实也无法站稳脚跟。

至此来看。仅从个人能力以及正统性上比较。周携王似乎比周平王更胜一筹。但当时周王室早已经没落了。他们二位周天子谁能坐稳江山。并不在他们自己手中。而是周边强大的诸侯所决定的。

比如西方的秦国。当任的嬴开本是周室的大夫。由于特别勇猛帮助击退了犬戎。从而获得了周平王的嘉奖。将其晋升为诸侯。称秦襄公。同晋国、齐国等平起平坐。

此举表明秦国从此可以光明正大争夺土地资源扩张势力了。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将丰镐之地空了出来。这才有秦襄公争取这片国土的可能。而尚在丰镐附近的周携王是万万不会将自己的根据地许诺给秦襄王的。这么一对比。秦襄公自然便支持周平王去了。

再比如郑武公。向他父亲郑桓公就曾定下一条国策。向东扩张。并且在任内已经向周幽王征得同意。并且在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取得了10座城池。但国民迁徙过程中。西周便灭亡了。

同年继任的郑武公。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既然要东扩。恰好周平王东迁。顺路的嘛。郑武公也就趁此机会先后灭了郐国和东虢国。甚至将国都迁到郐国旧都之上。鸠占鹊巢。所以。为了完成郑国东扩的目的。郑武公也支持了周平王。周携王也就此失去了郑国的支持。

还有晋文侯。他同样为了晋国的扩张。自然不愿意更为贤能的周携王上台。不然晋国扩张之路将变得更为艰难。

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晋文侯选择了无能懦弱的周平王。精明能干却成了周携王得不到支持的原因。你说他委屈不委屈。而晋文侯为了彻底杜绝周携王成功。甚至在二王并立的10年之后派兵灭了周携王。

综上。本来有能力有资格重振周室的周携王。却因为诸侯们为了自身利益转而支持懦弱无能的周平王。东周也就此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他观点:

都别抢。我来答。

二王并立。一段长久以来极为隐秘的历史。而这段历史的真相足以颠覆我们以往的历史常识。在这个真相之上是一个隐藏了几千年的历史大骗局。

一直以来。我们所接触的历史一直是这样的书写的。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无道。他不仅废除太子。而且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犬戎之乱。西周灭亡。

司马迁编著《史记》时已经是汉代。秦始皇焚书以后。导致六国保留下来的大量历史典籍遭到毁灭。以至于后人研究先秦时代的历史时面临着历史典籍稀缺的尴尬处境。

譬如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史记》中如是记载: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这是许多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桥段。后来发生犬戎之乱。周幽王再度点燃烽火时。诸侯们以为周天子是在戏耍自己。于是都不发兵相救。

西周由此灭亡。

我再继续说一个成语故事。“讳莫如深”。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其原文如是解释:

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它是指鲁庄公在位时间。鲁庄公的妻子哀姜和他的庶兄庆父私通。并且生下了孩子。哀姜的妹妹叔姜嫁给了鲁庄公。也生下了一个孩子。

另外鲁庄公的两个妻妾的后代也打算继承王位。由此展开了一场在鲁庄公死后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由于存在着乱伦、弑君等等敏感的词汇。

孔子在编纂《春秋》时也不愿记载这件事。而其它史书也抱着“讳莫如深”的态度不愿记载这件事。意思就是倘若如实记载这件事情的话。会伤害很多人。

但为什么叫“讳莫如深”。而不是叫“讳鲁如深”呢?

这就谈到我们的正题上来了。那就是关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年一段隐秘的历史。把这段历史说明白了。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叫“讳莫如深”了。

西周向东周的过渡。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此记载的:

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烽火戏诸侯以后。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平王被扶持为周天子。接着东迁洛阳。这是一直以来的历史顺序。

对于另一个周天子。周携惠王(或作周携王)。司马迁一字一句也没有提。但这并不代表周携惠王不存在。

周携惠王何许人也?

一直以来少有史书提及。最早在西晋咸宁五年(279年)魏襄王墓葬中发现的《竹书纪年》如是记载:

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是为携王。二王并立。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是周幽王的弟弟。

关于二王并立的历史。《竹书纪年》是如此完整记述的:

(幽王)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实。王师伐申。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是为携王。二王并立。

但《竹书纪年》记载的却是如此情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三言两语是不是给人以极大的震动感。几乎颠覆了我们的历史。在这里我对《竹书纪年》的真伪不做进一步的论述。

再来看看2008年捐赠给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是怎么记载二王并立这件事情的: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

以上文字是研究人员翻译过后的现代文字。被收录在《系年》中。通过比照《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的记叙。我们不难窥见到数千年前那段历史真相。

《史记》中记载的周幽王是被犬戎攻破都城杀死的。但是在这两个战国竹简中却记载了不一样的场景。

《竹书纪年》是如此记载的“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实。王师伐申”。

也就是说周幽王废除太子宜臼和王后申后(申候的女儿)。改立褒姒之子伯服(清华简作伯盘)为太子是历史事实。申后和废太子于是逃回了申候的封国。

《竹书纪年》中写申候很愤怒。打算联合犬戎攻打周王室。“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而周幽王也没有闲着。大会诸侯。准备进攻申国。《清华简》中也写“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

可见犬戎之乱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烽火戏诸侯”引发的。“烽火戏诸侯”桥段无疑是对周幽王的抹黑。

历史上是否存在着这件事也已经随着这批竹简的出土而真相大白。

周幽王率领诸侯盟军主攻进攻申国。但是申候联合犬戎击败了周幽王的军队。周幽王和伯服、还有郑桓公也在这场动乱中死去。

周幽王的妃子褒姒被犬戎掠夺俘虏。看来申候、鄫(同曾)以及犬戎之间的并不是联盟关系。而是缔结了某种利益交换。关于这些历史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周幽王死后。申候以及支持宜臼的诸侯(主要是晋国、秦国和郑国)扶持他为周平王。而支持周幽王之弟余臣的诸侯(虢(guo)国)则扶持他为周携惠王。“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也就是说。在一个叫做“携”的地方拥立余臣为另一个周天子。当时周携惠王的国都大致是在今天河北省望都县(汉称望都县)或任丘县(汉称鄚县)一带。以鄚阳城为王都。

由于周平王之前已经被周幽王废除。而且勾结敌对势力做出了弑君夺位的事情。已经不具备继承周王室的正统性。

但他毕竟还是由于某种目的被申侯还有其他诸侯拥立为周平王。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就出现了二王并立的事情。

后来。申侯和晋文侯可能达成某种交易。这些历史细节还有待考证。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尽管周携惠王已经死去。而周平王成为唯一的周天子。但是其他诸侯都不承认他的合法性。“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

也就是说。这些诸侯根本就不去朝见周平王。晋文侯强行把周平王拥立为周天子。过了三年。又把他迁往东边的洛阳。以便利于控制周平王。

周平王东迁以后。国家形势急剧变化。周天子成为名存实亡的傀儡。失去对各诸侯的控制和影响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实际上不难想象晋文侯为什么要扶持弑君夺位的周平王。而不是拥立周携惠王。说明这些诸侯也在试图摆脱周王室的控制。

这些野心勃勃的诸侯都打算在这场周室动荡中谋求某种利益和目的。无疑他们达到了。东周时期的周天子几乎就是一个傀儡。一个摆设。

这些诸侯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如《竹书纪年》记载“二年。秦作西畤。鲁孝公薨。赐秦、晋以邠、岐之田。”

这也符合《史记》中记载的“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但其中的细节之处可能有所不同。

郑国也从中得到了好处。那就是被封为诸侯“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

于是。双方的这种需求就不谋而合了。而关于周携惠王的历史也可能在周平王的施压下被各国隐去不记。

倘若说各国是为了照顾周王室的面子而自觉性的隐去这件事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这就造成我们长久以来都不知道有关于这段历史。

结果只有当时不太买周天子账的楚国记载了这件事。魏国也在《竹书纪年》中提及了这件事。

而孔子在编撰《春秋》时却刻意的隐去了这件事。由于当初周携惠王的国都在莫易之地。所以这就有了“讳莫如深”这个成语的来历。

但后来却被张冠李戴应用在鲁庄公的头上。可是细细追究起来。讳莫如深和鲁庄公却没有任何关系。

可见。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其实就是充满了政治黑暗的阴谋。而各诸侯国也都“讳莫如深”的没有记载这件事。相信将来随着更多的先秦古籍出土。我们还将见到更多的历史真相。

其他观点:

西周东周之际的二王并立。比的不仅仅是周天子的能力。更多比的是诸侯国联盟的实力

二王并立是指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和申、缯、犬戎三方联盟作战失败而死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袭杀虢国所里的周携王余臣这21年。由虢等东方诸侯国所拥立的周携王余臣和申缯拥立的周天王宜臼争夺周天子地位。

周携王余臣和周天王宜臼的争夺。导致丰镐成为废墟。在周平王宜臼建立东周后。为了避讳。就把丰镐成为废墟的责任推给了西戎。

对二王并立的记录文献有:

1、《春秋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

“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

2、《春秋左传》正义引用的《古本竹书纪年》:

“(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3、清华剑《系年》: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二十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春秋诸侯国疆域

周亡王九年——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741年这9年并无周天子

周亡王九年。说明一个事实:

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750年这21年时间里。不管是周天王。还是周携王都没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周平王是晋国扶立。得到郑国和卫国的支持。东周的典礼制度的恢复。依靠宋国的支持。

事实上。西周灭亡、东周重建就是一个新旧诸侯交替崛起的时期。西周在周平王击败东夷、淮夷后。西周的卿士基本上是被周公和召公后裔长期垄断。直到周厉王打破惯例。起用荣夷公为卿士实施专利改革。重振西周实力。

周幽王时。卿士用的是虢国的虢石父。周幽王晚期。崛起的诸侯国是虢国、申国、缯国和西戎。东周建立时。崛起的诸侯国是晋国、秦国、郑国、卫国。东周的建立。是虢、申、缯三国没落。晋、秦、郑、卫四国崛起的结果。

9年没有周天子。说明21年的二王并立。让在西周晚年崛起的虢、申、缯三国因为对立战争而被拖垮。虢国的衰落。崛起的晋文侯才得以袭杀周携王。周携王死后9年。没有周天子。说明周天王宜臼也在公元前750年去王号了。这才有周无王九年的记录。

虢、申、缯三国的没落。才是晋国扶立周平王的原因。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虢国和申、缯因为二王并立的战争而衰落。给了晋国崛起的空间。造就了东周卿士被郑国和晋国垄断的历史。

新诸侯国的崛起。让东迁的东周没有机会和空间去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春秋五霸更是架空了周天子的威权。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42

    诸侯,东周,晋国,西周,周天,历史,纪年,讳莫如深,二王,这件事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42

    没想到大家都对揭秘二王并立,精明强干的周携王,为何敌不过懦弱无能的周平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42

    众所周知。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在申侯等诸侯的支持下建立了东周。而我们通常也将其列为正统。但是东周初期实际上是“二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