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上官婉儿一生经历了很多故事。也见证了唐朝那段多事之秋的历史。她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性。浑身上下散发着热情奔放的大唐气质。
武则天爱惜人才。再听说了上官婉儿的事迹后。马上召见。并对其当面考核。果然。上官婉儿的才学让武则天倾心不已。随后就把她留在身边。做了贴身秘书。从此上官婉儿实现了从宫奴到正常人的转变。而且前途不可限量。论才学。上官婉儿就是女版的曹植。因此每遇宫中举办一些比诗斗赋的大会。她又当。又做评委。独领风骚。
公元705年。以八十岁的老宰相张谏之为首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统治的时代结束。随后。中宗李显复位。上官婉儿受宠。并晋升婕妤、昭仪。最终还进入了唐朝的权力中心。原来中宗皇帝太过软弱。复位后权力就由皇后韦氏掌握。而上官婉儿不仅在政治上支持韦皇后。而且为了巴结韦皇后。还将情夫武三思拱手相让。如此一来。上官婉儿与韦皇后真成了一条线上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坏了一帮男人。武则天天称帝。带坏了一帮女人。韦皇后就是武则天的忠实粉丝。所以篡位的野心呼之欲出。这样一来。韦皇后就与太子李重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初引发政变。李重俊率领300甲士杀入宫中。结果仅在在杀死武三思后。上官婉儿稳住局势。随后救兵赶到。李重俊兵败被杀。通过此次事件。上官婉儿在中宗与韦皇后心中的地位又得到提升。
公元710年。韦皇后及女儿安乐公主母女二人对皇位发起了最后的冲刺。中宗李显被毒身亡。此时韦皇后既想继位。但又底气不足。于是又把李重茂立为太子。打算从长计议。但是武则天的成功之路必须要复制。结果。韦皇后的如意算盘很快落空。因为临淄王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抢先一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宫中。韦氏母子双双毙命。上官婉儿也被诛杀。
总结:纵观上官婉儿一生。她从没停止过对权势的追逐。谁有权势就依附谁。至于公平正义。难分、她亦不想分。她只知道只有权势才能带来想要的一切。同时也才能俯视别人。所以。上官婉儿的一生很不幸。但又不失幸运。幸运的是虽然身世凄厉。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幸的是生命短暂。如惊鸿一瞥。始终都没有走出权力争斗的漩涡。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观点:
上官婉儿可以说是命运曲折、生前显赫而又不得善终的唐朝一代才女。
命运曲折: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由于为唐高宗李治起草了废除武则天皇后位的诏书。被武则天记恨。旋即遭到了满门抄斩。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虽然免死。但被罚作皇宫的奴婢。
上官氏来源。一种说法是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子兰为上官邑(河南滑县东南)大夫。这位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今为姓。称上官氏。有学者就直言《史记》中构陷屈原的小人。上官大夫就是子兰。但还是难免让人怀疑。《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中。明明白白就告诉我们屈原的政敌中。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是两个人。“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没法直接得出“上官大夫就是子兰的判断。”可能就是一桩公案了。
生前显赫:大周武则天时。就深得武皇欣赏。掌管宫中制诰(起草诏书)多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先被封为婕妤(唐制。代世妇之一。比武则天当年的“才人”高了两等)。后再被封为昭容(唐制。九嫔之一。比武则天当年的“昭仪”低了一等)。并担任内舍人。继续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一时操弄权柄。炙手可热。
一代才女:
上官婉儿也是才华出众的女诗人。对唐朝的文学发展有较大贡献。曾建议唐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受中宗委托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资治通鉴》“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现选取“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供大家欣赏。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这首诗描写的是上官婉儿随从中宗李显。出游新丰温泉的皇家威赫奢华景象。景龙是唐中宗在位时昏聩无能岁月最后三年的年号(公元707—710年)。辞藻华丽。铺陈恣意。为皇权歌功颂德。更希望“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然而历史总是会跟人开玩笑。不到三年。上官婉儿就被武则天的孙子李显的侄儿玄宗李隆基所杀。
顺便说一下。新丰是现在只是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镇子。临潼华清池温泉因白乐天的“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而为世人熟知。古代的新丰反倒是包括临潼大多数区域像“铁岭”那种大地方。相传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之后。其父刘太公因思念故里。每每闷闷不乐。为此。刘邦命令在国都长安附近的秦国故地骊邑(今西安市临潼区)。仿照家乡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的里弄布形式。重筑新城。并将故乡的父老故友连带鸡犬旧物悉数迁居于此。据说新丰城建造得跟与刘邦老家丰邑一模一样。甚至各家的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遂留下一句成语“鸡犬识新丰”。到了刘太公薨了。刘邦就正式下令将骊邑改名为新丰。意为新的丰邑(县)。
不得善终:
公元710年。唐中宗被皇后韦氏及其女安乐公主“相与合谋。于饼中进毒。……崩于神龙殿”。相王李隆基利用唐御林军——万骑发动政变。拥立自己的父亲武则天唯一在世的儿子相王李旦继位。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安乐公主一道被诛杀。唐中宗被毒死后。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上官婉儿自以为她有与太平公主曾拥护李唐道统。反对韦后专权的功劳。但是。还是被玄宗李隆基所杀。
李隆基诛杀上官婉儿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一般的观点认为李隆基是忌惮上官婉儿与自己姑母太平公主结党势力。上官婉儿又是同自己的祖母武则天、婶母韦后专权时的勋亲故旧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曹规萧随。日后难免再演出“牧鸡司晨”之祸。于是“斩于旗下”。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本来这段李唐旧事就此沉寂下去了。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一座唐墓。并判断墓的主人就是上官婉儿。同年11月。考古研究员表示葬墓遭到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并提出: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的行为。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又让1300年前。围绕上官婉儿的身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的事情。再次引人注目。一般认为。公元712年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次年。李隆基突然起事。赐死太平公主。下令铲平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上官婉儿被认为是太平公主一党。在铲平武攸暨坟墓时。上官婉儿墓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毁。据此。应该是李隆基下令进行的官方毁墓。
略评:权术不能与权谋相提并论。见风使舵能保一时富贵。难保一世平安。游走于唐王朝最高权力场。“一入红尘深似海”。上官婉儿确实很难置身事外了。
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宠臣、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闺蜜、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的嫔子。武则天的儿媳韦香儿的同谋、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XX(说不清道不明)。人物关系已经够错综复杂了。但要说到在强势母亲武则天阴影下软弱无能的中宗李显。也不逊色。他被好事之人称为史上最牛皇帝。因为他是皇帝。他老爸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儿子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他妈也是皇帝。网友称为“六味帝皇丸”。一笑!
文中多引用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官婉儿墓志铭中描述了她明丽不凡的一生。连她的死亡也表达的比较隐晦。也反映了不少与正史有出入的内容。然而还是野史。以待研究论证了。
正所谓:
追往事。刀光剑影;笑红尘。以史鉴今。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我曾有一篇《才华可比班婕妤的英奇女子:大唐昭容上官婉儿》。仅作参考而已。全文如下:
一、出身名门望族
上官婉儿的出身。可以追溯到西汉的上官桀【西汉外戚、大臣。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祖父。】。
上官婉儿的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
上官婉儿的曾祖父上官弘。曾任隋江都宫福监。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唐高宗(李治)时的宰相上官仪。
二、株连入宫为奴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李治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与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诛杀。
其时。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其母郑氏。一同被配没掖廷。
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教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她不仅能够吟诗著文。而且还明达吏事。其人聪敏异常。
三、幸得女皇垂青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时年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校。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成章。其文意旨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犹如夙构而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命令。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并让她掌管宫中的诏令。
据上官婉儿的墓志记载。她十三岁时为才人。有人推测。这大约是武则天为了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而给予她的名份。其实。她并无“十三为才人”之实。
后来。武则天称帝。大周朝廷的诏敕。多出上官婉儿之手。时人称其为“内舍人”。
不久之后。上官婉儿又违忤旨意。罪当死刑。但因武则天爱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不过。仍处其以黥面之罚。
事后。上官婉儿精心侍奉、曲意迎合。甚得女皇武则天欢心。
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武则天又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并参决政务。于是。其权势日盛。
四、晋封中宗昭容
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复辟。他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诏令起草。仍深被信任。又拜其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多有往来。她曾多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故事。
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才算成丁。至五十九岁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以收取人心民望。类似请求。李显都予以准许。
上官婉儿还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并将武三思领进宫中。随后。李显便与武三思商议政事。从此。张柬之等人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凭借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等五王。一时间。武三思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据传。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她在其所草拟的诏令之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室李氏。因为这样。以致于让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矫诏发动羽林军三百余人。在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将二人杀死。并诛灭其亲党十余人。随即。李重俊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
“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行弑皇后与陛下。”
李显和韦皇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并下令右羽林将军刘仁景率飞骑二千余人。臀肌在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很快。李重俊兵败被杀。
不过。据上官婉儿的墓志记载。事情大有不同。墓志说:
上官婉儿曾四次向李显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上官婉儿制止立皇太女的行动都没有得到李显的准许。最后。她还曾以死相谏:喝毒药后。因太医紧急救治。上官婉儿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其间。其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朝廷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追赠上官庭芝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此后。上官婉儿还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的词学之臣。欢宴游乐。赋诗唱和。每次宴乐。上官婉儿都会同时代替李显、韦皇后、安乐公主作诗数首。其诗语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于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金赐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上官婉儿还酷爱藏书。曾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
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去世后。被超朝廷追谥为节义夫人。上官婉儿还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婕妤。以示对母亲的哀悼。不久之后。她的品级又被恢复。
李显还派人在上官婉儿的居处穿池筑台。穷极雕饰。并常引大臣宴乐其中。
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并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人便借此而求得高官要职。
据传。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来遂被引为宰相。崔湜为相。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因罪被贬外州司马。因上官婉儿与安乐公主为崔湜申理。他仍官复原职。
五、政变终被诛杀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
本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成自己的党羽和族人。于是。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当时。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由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刑事。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遂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登基。
当晚。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自己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此来证明自己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
刘幽求拿着上官婉儿拟定的遗诏请求李隆基开恩。但未得许可。上官婉儿被李隆基诛杀於旗下。
上官婉儿死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对于上官婉儿之死。太平公主非常哀伤。她曾派人前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以办理丧葬之事。
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七月。复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并谥惠文。
据2013年9月出土的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可以确定。她被葬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有“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据此可知。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也即其被葬的时候。她就已经被恢复了昭容的称号。并不是史书所载其死去一年后的景云二年七月。
唐玄宗开元初年。李隆基还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张说作序。据张说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再结合其墓志。可以推知。应该是太平公主上表请求。李隆基才派人编集上官婉儿文集的 。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六、死后盖棺定论
(一)总体评论
上官婉儿的才华诗文不让须眉。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
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弃者亦有之。
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也让后人津津乐道。
《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偏重她的奉承权贵、淫乱宫闱。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这需从中国自古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着眼思考。)
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人。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
至近代以来。上官婉儿愈发被学者推崇。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唐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这对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上官婉儿私通武三思、崔湜的文字。最早见于五代刘昫的《旧唐书》。在当日唐代的文献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二)历代评价
《全唐文》卷十六《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
而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逾迈。清辉益远。
《景龙文馆记》:
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
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旧唐书·列传一》:
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新唐书·列传一》(王昱):
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
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非夫玄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资。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博涉经史。精研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
唐代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宋代许颉《许彦周诗话》:
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
袁枚《上官婉儿》:
论定诗人两首诗。簪花人作大宗师。至今头白衡文者。若个聪明似女儿?
(全文结束)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39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上官,婉儿,武则天,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婕妤,公元,新丰
没想到大家都对上官婉儿的一生是怎么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上官婉儿一生经历了很多故事。也见证了唐朝那段多事之秋的历史。她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性。浑身上下散发着热情奔放的大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