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原创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日本侵略朝鲜永远都不是只为了得到朝鲜。而是得到一个跳板。然后进攻中原。

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就放出话来。日本大搬家。天皇住北京。他本人住到宁波去。

丰臣秀吉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贫下中农。对造反天然来劲。小时候父亲死了。因为跟继父合不来所以离家出去。到处打工。当时做梦都想当一个武士。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战国时代。全日本分为上百个势力天天打架。好听点叫战国。其实就是一群大地主带着家丁搞群殴。家丁就是武士。

丰臣秀吉出身低。想当武士就得先给武士当跟班。丰臣秀吉先是跑到一个武士家里当差。主要工作是拎鞋。是真拎鞋。日本人不穿个木屐嘛。到哪都卡卡把鞋一脱。丰臣秀吉就负责把这鞋拎到地方放好。领导一出来。再拿过来给领导穿上。就相当于现在的代客泊车。丰臣秀吉是代客泊鞋。

就这个工作。丰臣秀吉也没干长。本来他干得不错。领导很喜欢。后来升他当出纳、管帐。但他跟同事关系搞得不好。大概同事都是看脸的。

同事老告秀吉的妆。最后老板说你换个地方吧。不是我不满意你。是你在这里没啥前途。小伙子。我看好你。你走吧。

后来。秀吉就跳槽到了另一个大地主家里。谁家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织田信长家。

一开始丰臣秀吉也是当一个杂役。主要工作依旧是拎鞋。但这个时候。丰臣秀吉拎鞋拎出水平了。大冬天的。先把鞋放怀里暖一阵才给织田信长穿。

这样一来。就得到了织田信长的信任。后面成为武士、武士头。打仗也很厉害。慢慢就是织田信长手下的一员大将。

这样一来。丰臣秀吉就取代了织田信长的地位。后面又跟特别能活的德川家康谈和。从而成为日本战国第一个大佬而统一了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给他的封号是关白。

关白这个词听耳生。那是因为咱们现在不学老祖宗的东西了。这个关白其实缘于中国。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事先跟霍光打招呼。然后再报告天子。日本人把关白这个词拿去当官职名。用得很神妙。为什么啊?大家想霍光是什么人啊。就是掌握朝政的人。他连皇帝都废了一个。所以日本关白的权利也很大。是实权者。日本天皇反而是个傀儡。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关白就是现在首相的意思。

上面就是丰臣秀吉牛皮的一生。到了这。就享受荣耀吧。可是这个丰臣秀臣决定进攻朝鲜跟中国。

为什么呢?

你想日本战国是快结束了。没什么仗打了啊。可这些日本武士别的什么都不会。只会打仗。不打仗就只好打架。所以严重影响社会的繁荣稳定。当时丰臣秀吉就采取刀狩令。让社会上的人把刀交上来。不要玩暴力了。但这是围堵的方法。一般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导。

你们不是爱打仗嘛。日本没得打。我带你们去朝鲜打。去中国打。

当时。丰臣秀吉有一个计划。就是打朝鲜。然后把朝鲜当成跳板再进攻中国。

顺便说一下。日本在唐朝时是服过中国的。因为唐朝太强大了。日本那时太落后了。所以在唐朝面前。日本就是小学生。天天派遣唐使来学东西。宋朝还行。宋朝有钱啊。日本人当时还有妇女喜欢跟宋朝商人同床共枕。借点种。

到了元朝。这是转折点。因为中原皇朝被元朝灭了。而元朝因为进攻日本本土。日本差点也亡国。但来了一阵什么鬼“神风”。日本侥幸存国。

当时日本就觉得中原亡于元朝。而我们没被灭。那我们后来居上了嘛。所以。到了丰臣秀吉的时候。胆子更肥了。要直接吞并中国。当时。丰臣秀吉发个文件。说我们打到中国。把日本天皇搬到北京去住。我丰臣秀吉搬到中国宁波去住。宁波是港口商业城市。丰臣秀吉看上了这。

这个想法很美啊。但现实总是买家秀。秀到商家都想吐。

有了这个伟大理想之后。丰臣秀臣积极备兵。准备发三十万大军先把朝鲜拿下。给朝鲜的战书也很有意思。说我们日本不是打朝鲜。是借道。你们给我让个道。我去把中国四百洲给征服了。最好。你们当带路党。给我们带个路。

朝鲜对大明确实是熟门熟路了。 一年去二次明国。每次带着高丽参去卖。然后拿着大明赏赐回国。发家致富全靠走亲戚了。

朝鲜肯定不干啊。朝鲜一直奉中国为宗主国。而且朝鲜的中国文化学得好。他们都知道假道灭虢故事。你先灭中国。然后顺道把我灭了?想得美!

这下。朝鲜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

哎呀。起不来。被日本按着打。

没办法。只好找大哥明朝来帮忙。

朝鲜国王李昖跑到鸭绿江边。向明朝发了SOS。

中国接到求援信后。一开始还怀疑朝鲜是不是跟日本人勾结。引我们明军入朝。然后消灭我们吧。

后来观察了一下。发现不是。朝鲜来求援的人哭得特别真诚。应该不是假的。

明朝其实也知道日本人的心思。日本人明着打朝鲜。其实最终是想侵略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1592年我们中国就开始反日本法西斯了。

当时。明朝大臣都有些不想打。劳民伤财。朝鲜关我们什么事呢?但明朝皇帝万历皇帝坚持要打。

这位万历皇帝大家可能了解。著名的旷工皇帝。他老师张居正在的时候。乖的很。老师一去世。他把老师打倒。然后开始旷工。不上班。

现在听说日本人打过来了。他破天荒上班开了个会。讨论怎么抗日援朝。

结果大臣们都说没钱。国库空的。当时明朝刚打完宁夏之役。平定蒙古人叛乱。确实没钱。万历皇帝说我有钱啊。我钱多的是。万历是真有钱。他这一生就攒钱了。私库存了几千万两。所以万历一掏腰包。钱的问题解决了。

最后明朝出兵。一出兵就吃了大亏。

七月份的时候。明军三千兵马过鸭绿江救朝鲜。进逼平壤。

开战时。下大雨。明军的火器没发挥作用。而且也没搞清楚日军的底细。所以大败。

只有领兵的祖承训逃了出来。

为啥会这样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都是朝鲜太坑爹了。朝鲜人打仗不行。但坑队友那是一个赛一个高明。

开始明朝问朝鲜人。日本鬼子到底有多少啊?朝鲜人说不多不多。然后带着明朝的观察员去看。果然就发现数百日本人在操练。这真的不多。明将特别放心:“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

进攻平壤。朝鲜人说平壤只有一千日本鬼子。祖承训放心了。一千鬼子。那我去三千。三比一还不消灭他们?实际上。平壤城有一万多日本兵。而且还不包括朝鲜伪军。当时明军一进攻。发现很多弓箭手放冷箭。射死我们不少人。

日本人要么是火器。要么就是武士刀。这弓箭就明军以及朝鲜人会使。而且当时交战时有一个情况。明军里有四百朝鲜兵。结果一开战。四百跑了三百人。另一百人干脆跑到日本那一边去了。我们退的时候。这一百人拿着弓箭射我们。

这比后来的抗美援朝时还坑哪。

这玩意没法打了。后来。明朝问朝鲜。到底有多少敌军。朝鲜瞒不住。说大概十来万吧。其实有多少呢?总共日本是派了十四万兵。国内还有十万的预备役。

明朝这时才知道这个事情是个大事情。当时朝鲜使臣天天在明朝军营前哭。搞得大家都于心不忍。明朝也确认了。日本是真的想打到中国。不然派这么多兵打朝鲜?所以也积极调兵。

明朝对朝鲜人说我们准备派七十万。其中十万精兵。六十万辅助兵马。帮你搞掂日本。把日本包个饺子。来个团灭。

但最后明朝是派了七万兵马入朝。

这倒不是忽悠朝鲜。实在是粮草跟不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就要吃饭。明朝能派七十万军队。但朝鲜没这么多粮草供应。

当时明朝问朝鲜。我们大军到了。你们能供应多久?朝鲜说一万大军我们可以管一个月饭。那十万大军三天就吃完了。

接下来呢?

朝鲜人说接下来我们打败日本人。吃日本人的饭。让他们无饭可吃。

这玩意。怎么打?而且当时。明朝还问朝鲜人。说我们准备了钱。到时跟你们买。你们有足够的粮卖吗?

明朝担心朝鲜穷。主动承但军费。不但如此。明军去了朝鲜。先拿几万银子给朝鲜国王。算赏赐。

朝鲜国王被打晕了。但没有转向。还知道向明朝求助。而且当时辽东的努尔哈赤也想掺和进来。说我建州有十八万精骑。搞掂日本鬼子是分分钟的事情。

朝鲜人也不笨啊。你赶跑了日本。谁来赶跑你?

想想。还是觉得明朝靠谱。所以朝鲜拒绝了努尔哈赤。万历皇帝觉得这朝鲜国王还行咧。知道谁是他的领导。好!发忠心奖。再说当时朝鲜国王都已经到中国境内流亡了。也确实缺生活费。

(这朝鲜国王挺忠心的。认为朝鲜国土其实就是大明国土。自己只是帮助守一下。)

当中国提出买粮时。朝鲜人十分尴尬。表示确实没粮。天朝军队只能自己带粮来。

要自己带粮。那自然就没办法七十万大军开拔了。最后只来了七万兵马。有的是明朝的辽东铁骑。有的是福建那边的。

七万兵马。大概是日军的一半左右。但这七万兵马也够了。为什么呢?因为日军是分散的。他们占领着朝鲜各地。需要分兵把守。明军则可以握成一个拳头。

七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之后。是直扑平壤。上一回。是辽东地方军出动。这一次是中央军。全国一盘棋。不但兵强马壮。而且有良将率领。

良将谁呢?李如松是也!

李如松是名将李成梁的长子。他们家是辽东铁岭卫人。也就是著名的大城市铁铃人。家族是从朝鲜迁过来的。但他们自称是唐末的时候因为战乱搬到了朝鲜。其实还是汉人。这个不深究了。朝鲜族汉族都是中国人嘛。

这位李如松打仗很厉害。而且这一年的年初刚在宁夏打过一场仗。明朝有万历三大征。第一征就是宁夏的鞑靼人造反。李如松给平定了。第二征就是这个万历朝鲜战争了。

驻守平壤的是日酋小西行长率领的一万八千人。这个小西行长以前是商人。到朝鲜来过。认识路。而且会朝鲜话。所以充当先锋。

平壤是很难攻的。首都之地嘛。都选这种易守难攻之地。当时李如松因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就先用兵将平壤围了起来。然后数路并攻。只留东面。

第一个攻进去的是攻城南的辽东军。领兵的正是前面吃了亏的祖承训。祖承训为什么这次这么快?一是有教训了嘛。从哪里跌掉就从哪里爬起来。二来。李明松做了一个巧妙的安排。他让祖承训伪装成朝鲜军队。日本一看。朝鲜军队没什么战斗力。就放松了防守。其实祖承训领的都是明军精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军有一支来自南方的军队。这支军队由明将吴惟忠率领。此人以前是戚继光的部下。他带的士兵就是用戚继光思想武装起来的戚家军。以前就专门打倭寇的。灭倭专业户。有意思的是。李如松安排他打牡丹峰。牡丹峰上的日军是平户大名松浦镇信的两个部下。具体是谁就不多介绍了。反正这个松浦家以前就是干倭寇的。

戚家军打倭寇。那太熟练了。戚家军的大竹杠扫过去。甭管你什么家传宝刀都使不上劲。很快。这二千日兵就仆街了。

当时。明军分南北两军。北军主要就是辽东军。南军就是浙江福建过来的这些戚家军。

交战中。南军最先登上城楼。北军杀敌最多。为什么呢?北军以骑兵为主啊。打到上风了。追着日寇砍脑袋去了。没顾得上登城。南军兵器厉害。火器。大长杆。一上日军就跪了。南军也不追。追也追不上。虽然日本人腿短。但人家频率高。抡起来不好追。干脆不追了。先把城头占了再说。

后面。因为争南北军谁功劳大。还发生了争议。本文宣扬正能量。这些就不表了。光说说领导的光辉事迹吧。

比如吴惟忠当时被大炮的碎片击中胸部。可重伤不下火线。依然冲在前面。还有李如松总指挥。马被炮击中。马战死。他从马上掉下来。换一匹马重新上。

城一破。日本人就开始逃跑了。一看。就东面没人。自然就往东面跑。

容易走的路其实坑都比较多。逃到半路。伏兵杀出。又弄死几百个日本兵。当时明朝军队的火器很先进。有火炮火枪。对着溃逃的日军就是一顿猛攻。尤其是火炮。当时日本兵只有火铳。大炮稍欠。所以火铳对上大炮。那只有听响的份。

朝鲜人欢天喜地的写: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就这样。平壤就收复了。

平壤收复是不是就打完收工了呢?不是的。朝鲜三都八道。平壤、汉城、开城。只收复了平壤。而且只打败了一部分日军。还有一大堆日军等着明军去消灭。可就在这个时候。朝鲜人又开始忽悠明军了。

当时。明军在朝鲜作战有很多困难。一是粮食跟不上。二来朝鲜有的军官还想要指挥权。好在朝鲜当时的皇帝宣宗比较明白事理。怒斥了一顿。让明朝派来的大将李如松全权指挥。

李如松相当给力。入朝半个月。收复平壤。接下来。明军在一个叫碧蹄馆的地方打了一仗。

碧蹄馆离汉城只十五里地。当时朝鲜人报告:“倭贼已退。京畿已空”。

李如松不笨。他相当了解朝鲜人。他本人就是朝鲜出来的嘛。所以他派了一个叫查大受的人率五百骑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去。查大受就碰到了一小股日军。不客气。冲上去一顿砍。明刀又大又沉。砍头如切菜。一下就砍下一百来个头。

当时。查大受把这个胜绩报回去。李如松第一个反应是增兵!

李如松不愧为大将。他知道打胜了反而是一个危机。因为胜兵易骄。所以又派人带了三千兵马过去。

一过去。正好派上了用场。

日军正在准备反扑。而且集结了五万大军。要没有这三千。就是五百对五万了。天兵天将也吃不消了啊。当然。三千多也够悬殊的。

一开始。查大受跟后援一共三千多的兵马在大雾中跟日本兵遭遇上了。当时对方也是三千多兵。查大受们的神机箭很厉害。日本兵的回忆录写明军放炮。吓死个亲娘。其实没有。火炮都在平壤城呢。明军放的只是神机箭。

明兵本来占上风。但因为大雾。而且发现日本兵跟马蜂窝似的层出不穷。怕受了埋伏。所以往后撤退。这时日本兵开始围拢上来。五万大军陆续到得差不多了。准备围歼这三千明军。

这个时候。李如松出现了。

李如松听到消息。带着家丁过来的。来不及调大军。当然不要小瞧家丁啊。当时的家丁都是特种兵。很历害的。

李如松一看。查大受们有点心弱。毕竟兵力差得太远了。李如松知道。这个时候你害怕就根本没有生机。只有拼死一搏。所以。李如松大喝一声。指挥三千多明兵对五万日本兵实施反攻!

明军都是骑兵精锐。所以冲起来。气势很足。唯一不足。就是地势不太有利。全是水稻田。不利于马战。所以渐渐就被优势的日本兵围了起来。

日本人打仗也不怕死啊。采用人海战术。往上填。李如松打了一天一夜。就是在屠宰场杀猪。砍了一天也有累的时候。所以。明军的士气渐渐不足。眼见日本的包围圈要合上的时候。援军来了。

一个叫杨元的明将带着一千骑兵来解围。人不多。但都是骑兵。大马一冲。日本兵就闪一边。只有呆着看的份。杨元报告后面还有四千我们的人。顺便带了一个炮营。我们还可以搞个反攻。把这五万人消灭了。李如松一看。算了。这日本人挺顽强。不是溃军之像。改天再弄他们。所以就打马回家了。

这一战。日军伤亡大概在八千。而且很多加强版武士被砍死了。很多人不知死活。要跟明朝军官单挑。这基本上不是个。一挑就死。还特执着。死了就上新的。所以什么左卫门。右卫门死了一大堆。咋一看。日本以后没门卫了。

而明将基本没什么事。明军的伤亡是个迷。多种说法。有二千说。有一千说。反正基本没有超二千的。阵亡人数大概是数百。

关于这一仗。很多人说明军输了。脑洞老师不识数。不知道一比四的伤亡比例都算输。而且李如松后面没怎么打了。就烧点日本的粮草。然后派人跟日本人谈。结果日本人就退出了汉城。

这要是日本人赢了。以日本人的性格。会把到手的汉城拱手让出来?

二战时期。我们跟日本人在淞沪打了一仗。中日伤亡比是六比一。所以日本号称一个日本兵顶七个中国兵。这不夸张。我们承认。但曾经我们也以一当过十。

李明松在陆地上虐日军。海上也没歇着。这个时期的海战主要就朝鲜人自己打了。率领朝鲜水师的是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

大家都看过《鸣梁海战》吧。韩国人的电影拍得不错。热血沸腾。中国人拍历史剧拍啥?一个大咪咪在马上震啊震。可谓咪咪一抖。票房到手。别怪那些电影人。要怪怪观众。他们敢这么缺心眼地捞钱都是观众惯的。

这个鸣梁海战就是这个抗日援朝的一部分。不过鸣梁海战是后期的战役了。在这之前。李舜臣也打过数场漂亮的海战。

李舜臣出身朝鲜没落贵族之后。长大后武科及第。后面成为水师节度使。操练海军。当时李舜臣造了一种叫“龟船”铁甲船。

这个铁甲船很厉害。大家看上面蒙有铁皮。而且还有铁钉。人根本没办法跳上去。前面这个龙头可不光是起装饰作用。龙头可以喷火。两边有很多炮眼。十条桨。开起来很快。当时这种船。朝鲜造了很多。是朝鲜海军的主力。

日本侵略朝鲜之后。朝鲜的陆军是一败涂地。唯有这个水师还保有很强的实力。

当时日本人也没有想到朝鲜还有水师。根本没把朝鲜的水师放在眼里。船一靠岸。赶紧咪西咪西的上岸抢东西去了。这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活话剧《鬼子进村》

日本人主要抢些啥呢?

朝鲜的历史书说。主要就是抢瓷器跟瓷器工人。因为朝鲜瓷器业发达嘛。做工精良。到了日本都是奢侈品。所以日本人专门抢这个。有的人干脆称这个战争叫瓷器战争。到底是不是。有待考证。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奇葩的事情。日本人专门奔老虎去了。打劫打虎。什么虎皮啊。虎瓜啊。虎骨虎肉啥的。有一个叫加藤清正的日本将领专门干这个。

为啥啊?

主要送给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加藤清正拍马屁。弄点虎骨回去熬汤。当时朝鲜老虎多。到处是人的尸体。老虎都下山吃人肉。加藤清正正好抓老虎。加藤清正有个外号叫:“虎退治”。老虎看了都要退。

加藤清正多厉害。畜生看了都怕。

话再说回来。在日本人抢东西时。李舜臣早就埋伏在附近了。一看日本人上了岸。那就帮你来个破釜沉舟吧。杀出来一战击沉日本四十多艘军船。击毙日军一千多人。朝鲜水师仅一个人受伤。这就是玉浦海战。是朝鲜人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后面。李舜臣又打了几仗。每次都是扮龟吃老虎。先是示弱。引日本水师进包围圈。然后用他的大龟船横冲直撞。搞得后面日本水师看到这种龟船掉头就走。

又有一次。李舜臣把日本水师围了起来。前面他已经两次全歼日本船队了。这一次。竟然有一条日本船杀出重围逃走了。逃走之后。日本人心哇凉哇凉的。赶紧靠岸接了自己人就跑。结果刚开到海面上。李舜臣又出现了。

咋这么巧呢?

当然不是这么巧。李舜臣是故意放出这条船。让他去接日本武士的。不接上来。到岸上一个个搜索太麻烦了。接上来。好一船打尽。

结果这一船人全被干掉。

这下日本人火了。日本自认海上强国。竟然屡败在朝鲜水师手里。颜面何在?所以调集所有大船准备跟李舜臣决一死战。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日军水师已经没有优势了。李舜臣又设了一个埋伏。在闲山岛直接将日军的61艘战舰全部歼灭。这就是著名的“闲山岛大捷”。

这一打。日本人彻底受不了了。没有水师做保障。在朝鲜的日军那就是瓮中之鳖。

最后日本人喊停。不打了。咱们谈判。明军也打累了。日本人主要特皮实。打起来特费劲。所以能谈就谈吧。结果这一谈。就谈出了一个国际笑话。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日本的谈判代表。此人是日本的将领小西行长。一个商人出身的武士。

小西行长在入侵朝鲜时。带着一万多近二万的兵马守平壤。结果被李如松打得只剩数千。他知道明军的厉害。所以心里很胆怯。

而中国这边的代表更不堪了。明朝代表叫沈惟敬。什么来头呢?街头小混混。

沈惟敬是浙江嘉兴人。自称少年从军。打过倭寇。后来被日本人抓去当过苦工。所以懂日语。对日本哪条道哪条街也特别熟悉。逃归国后基本就是混在社会。见人吹嘘一下自己的社会流浪史。骗饭吃。

那我大明没人了吗?这么重要的谈判派一个小混混去?

其实这个小混混是有关系的。他跟兵部尚书石星认识。

他是怎么结识石星这种高级别领导干部的呢?俗话说的好。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 这个沈惟敬后面也有一个女人。一个失足妇女。他跟一个妓女关系很好。而这个妓女跟石星的小老婆又是闺蜜。而闺蜜通道正是中国官场升迁重要秘密通道之一!

所以石星就把这个沈惟敬提拔起来。而且这个沈惟敬除了能吃。长得也特别有精神。七十来岁了。还精神抖擞。两眼有神。胡子又长得漂亮。这一看。就是外交人员的外表啊。石星就让他去跟日本谈。

(韩剧《惩毖录》里的沈惟敬。能说会道。号称自己一人就是百万大军)

后来。才知道这个沈惟敬是个坑爹的主。

到了日本。见了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就派小西行长跟他谈。

这两人一碰头。互相交换了看法。发现分歧很大。比如丰臣秀吉提了七点:一、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勘合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这个就太夸张了。跟以后日本人跟袁世凯谈的二十一条差不多了。

而明朝也提了三点。一、日军受大明册封。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这个也比较夸张。意思是让日本称臣。

分歧这么大根本没法谈。但这两位天才的外交官一商量。决定把这个事情谈成。怎么谈呢?各说各的。不求同只存异!

沈惟敬回去汇报。日本已经答应撤兵。并称臣了。降表都写下了。拿出来一看。果然是降表。当然这是沈大人的手笔。

(韩剧把万历演成一个昏君。至少有一点是错误的。万历是个胖子。没这么瘦。)

明朝也不验验真假。高兴啊。小日本称臣了。赶紧的。让小日本来拜码头吧。

小西行长也真行。他跑去跟丰臣秀吉说。明朝已经全盘答应了我们的日七条。明朝还同意我们称日本皇帝。到时。就会有文件过来。承认丰臣秀吉对日本的统治。

果然。第二年。明朝的使者来了。拿出诏书。卡卡一念。当时丰臣秀吉脸都青了。

为啥呢?

原来大明使者带来的是册封诏书。万历皇帝以为丰臣秀吉已经服了啊。所以发一个嘉奖令。说:丰臣秀吉在海外崛起了。还知道上尊中国。万里之遥。派使者到我这里朝贡。精神可嘉。朕很欣慰。所以封你为日本国王。赐你两件衣服 。小吉吉跪谢龙恩吧。

丰臣秀吉一听。气完了。我从拎鞋的到成为日本的关白。我容易嘛。我还要你来册封我?!有一个说法是丰臣秀吉当场把诏书撕成二半。另有说法是丰臣秀吉强忍一口乌龟气。回去就准备再次发兵。还把忽悠他的小西行长给关了起来。

丰臣秀吉这边兵马一动。明朝也知道使臣出问题了。肯定是沈代表欺骗人民欺骗皇帝。所以石星跟沈惟敬被关了起来。石星。大官出身。吃不了苦。没两天就死在了牢里。倒是混混出身的沈惟敬有丰富的坐牢经验。所以在狱中好吃好喝。直到战争结束。才想起这哥们在牢里养膘呢。赶紧拉出来杀了。

好了。这个谈判就等于彻底破裂了。朝鲜战争还没完。要接着打。日本人再次派出十多万大军。 朝鲜又发SOS(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看在党国分上。万历皇帝再次派兵。这一次带兵入朝的是另一位名将麻贵。

麻贵。大同右卫人。回族将领。跟李如松一样是将门之后。当时有东李西麻之称。就是东边铁岭李家。西边的右卫麻家。

因为李如松新任辽东总兵。要盯着同样危险的努尔哈赤。所以。只好麻烦麻贵了。

明朝先派了四万人。派多了没用。去了朝鲜不管饭。日本跟第一次一样。派了十四万左右的兵马。因为日本离得近。所以明军赶到的时候。日本就占据了有利地形。麻贵率领的大军发挥机动性。对日军实施分段抄袭。最后在朝鲜站稳了脚跟。朝鲜记录这个事情特别兴奋。说:天兵应炮突起。铁鞭之下。贼不措手。合战未几。贼兵败遁。

开始反攻的明军在蔚山跟日本大军发生了大战。当时把日本的一部分兵力围在了蔚山。围点打援。准备打一个歼灭战。

谁这么幸运被天兵围了起来呢。日本一个叫加藤清正的武将。此人在朝鲜天天打老虎给领导丰臣秀吉熬补品。

眼看这个加藤清正要为他杀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付出代价时。天下雨了。天一下雨。明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炮就发挥不了作用。日本人又开始增援。加藤清正趁机逃了出去。

这个蔚山之战可以说是吃了败仗。为什么呢?因为明朝军队跟日本军队伤亡比达到了一比三。明军据说死了三四千。为什么据说呢?因为各方统计不一样。死亡人数都不透明。日军确定是死了一万人。粗算是一比三吧。

这肯定吃亏了。前面的李如松打日本兵。都是一打十。伤亡比也是四比一。七比一。

万历一听。这还了得。日本人这么凶。赶紧全国大调兵。什么四川兵。两广兵。江浙兵都向朝鲜开拔。当然最后去的也不多。总共大概是凑了七万兵马。跟第一次出兵时差不多。但基本上跟日军保持了一个均势。

这个时候。关键要看海上了。

我们讲过。朝鲜的第一名将就是指挥水师的。叫李舜臣。

李舜臣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大放异彩。打败了日本的水师。那这时。这位李舜臣在干嘛呢?

正在洗甲板!

前不久。朝鲜国王中了丰臣秀吉的离间计。将李舜臣免了官。罢为普通的土兵。就跟明朝与袁崇焕一样。区别是朝鲜只是免了李舜臣的官。而明朝是直接杀了袁崇焕。

李舜臣当了两天水手。洗了两天甲板。又被叫了去。说你还是当水师老大吧。

李舜臣说行啊。到了码头一看。坑爹啊。啥船都没有。他来了就是一光杆司令。

我们知道。朝鲜一开始有一种龟船。特别历害。包铁皮的。能喷火。船板有铁钉。特别结实。横冲直撞。那这些龟船现在在哪呢?

全被日本水师击沉了!

日本调了四百多条大船。也包了铁皮。突然发起攻击。几乎全歼朝鲜水师。

李舜臣等于是一穷二白。后面东拼西凑。搞了十二条船。然后在鸣梁海峡设了个伏。弄沉了一些日本船。打了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个鸣梁海战这里就不多了。韩剧已经讲得够够地了。只说两点。一:这确是以少胜多的名仗。二:这不是决定性的海战。决定性的海战其实是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是一场狙击日军撤退大军的海战。下面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丰臣秀吉死了!

据说丰臣秀吉是气死的。他本来想去宁波安度晚年呢。结果被万历说成不远万里而来。给我叩头。这哪受得了。直接气死。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吃丹药吃死的。

吃丹药吃死这不是中国皇帝的专利吗?日本人也学会了?

这个还真是进口药物。明朝当时谈判 。派了一个口活特好的人过去。这个人叫沈惟敬。

关于他具体已经说过了。想了解的订阅一下脑洞历史观。住回翻翻。就是昨天发的。这个沈惟敬带了一些丹药过去。没事掏出来像吃黄豆一样咬两粒。丰臣秀吉看他吃得挺香。就要了二颗尝尝鲜。结果中国人吃不死。他日本人肠胃不好。直接吃死了。

如果这是真的。沈惟敬也算立功了。

大鬼子一死。小鬼子们就无心恋战了。再恋战就成黄昏恋了。赶紧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另一场著名的海战: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的主力是谁呢?不是李舜臣。而是大明水师。

明朝提督陈璘率数百条战船抵达朝鲜海域。准备彻底截断日军退路。给日本人包个饺子。

当时日本一看。派出来的兵要被包了饺子。连忙派了船队过来增援。这一来。又等于送大礼。陈璘马上安排伏击。

中朝水师数百船对上了日本的一千多条船。以装备论。日本水师差得比较远。日本船上火炮比较少。有也比明朝火炮差太远。明朝的船上有佛郎机、虎蹲炮。最远射程是三千米。日本的火炮只有二百米左右。唯一的优势。就是日本船多。数千条。杀过来。搞群狼战术。

交战中。十多条船就把当时明朝副将邓子龙的船围住了。邓子龙七十多了。老当益壮。一看被围 。干脆领着三百个人跳到对方的船上拼刺刀。

而李舜臣一看邓子龙被围了。也很讲义气。马上开过来救援。结果中了流弹牺牲。死之前。李舜臣告诉儿子不要声张。假装我还在。你们继续战斗。李舜臣是个了不起的人。

这场战斗 。邓子龙最后也是牺牲。不是被日本人杀死 的。而是被友军误伤的。老爷子跳到日本船上拼杀。别的船不知道。还往这船扔火药。结果就误伤了。

这场战斗最终打了一天一夜。日本人趁着大雾逃了一部分回去。但大部分被歼灭。仆街的舰船有450余艘。数万日军不是被杀。就是掉下海喂了鲨鱼。

这才是真正的消灭日军主力的一场海战。是中朝水师共同努力的果实。这也可以说是另一场甲午海战。这一次的胜利方是中国。

到了这里。抗倭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

另外。听说中韩要合拍露梁海战。到时看看拍成什么样。不会又拍成韩国主力。中国配全吧。

最后说点战争的后果。一个后果就是丰臣家族完蛋了。没事惹明朝。结果损失惨重。日本老滑头德川家康趁机起来。在“霞口之战”击败了丰臣家族。从而开启了日本的幕府时代。

从此。日本进入一个比较稳定但又比较保守。基本上封关闭国的时代。以后的二百多年。日本人没啥动静。都是被这一场战争打服了。

而明朝抓了几十个日本俘虏回到北京。万历这位旷工皇帝又露面了。升座午门。看了场斩首演出。然后说了一句特别牛气的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

几百万两私房钱没白花!

而朝鲜收复了全部国土。朝鲜皇帝特别感谢明朝。朝鲜李朝肃宗就说过:“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其他观点: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完成日本统一后。作为日本的大功臣丰臣秀吉。便把目光转向了邻国明朝。其实早在丰臣秀吉尚未完成统一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昭露出侵略中国的野心了。

至于为什么先要发动朝鲜战争。很简单。朝鲜接壤明朝。假途灭虢。这个在春秋时期的计谋。与日本借道朝鲜进攻明朝。如出一辙。朝鲜这方当然看得出来。于是严词拒绝了日本。而这自然引起了日本的进攻。没办法。朝鲜果断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其战争的结果。不用说。自然是大明帝国胜利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1:20

    朝鲜,日本,明朝,日本人,平壤,水师,日军,中国,都是,万历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1:2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1:20

    日本侵略朝鲜永远都不是只为了得到朝鲜。而是得到一个跳板。然后进攻中原。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就放出话来。日本大搬家。天皇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