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到底是左为大,还是右为大?有何依据?
原创

古代到底是左为大,还是右为大?有何依据?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陈平只好实话实说。他说。在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太尉周勃没有我的功劳高。可是现在他平定诸吕之乱。功劳比我高了。所以我想把我的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

汉文帝看陈平说的很诚恳。第二天。就下诏书。任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到了东汉隋唐时期。又出现“左“大的局面。在唐朝。宋朝朝廷有官职称“尚书左仆射(ye)”和“尚书右仆射”。而左仆射官职大于右仆射。到了南宋。又成了右丞相大了。

到了明朝和清朝又改过来了。官职里有左都督和右都督。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这时的左都督和左都御史。又比“右”的大了。

其他观点:

左大?右大?涉及到左右尊卑问题。

古代的左右尊卑问题集中体现在官职上。题目中说到“看电视有时候是左大。有时候是右大”。指的应该也是官职的左右尊卑。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不可一概而论。不同朝代有不同规定。以左为尊。则左大于右;以右为尊。则右大于左。

先秦。左右不一。尊卑各异

先秦时代。各国礼仪制度并不统一。有的以左为尊。有的以右为尊。如:

1、赵国以右为尊。故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秦国、楚国以左为尊。故而《左传·桓公八年》记载“楚人上左。”

秦朝。以左为尊。左大于右

秦朝中央的最高官职为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汉朝。以右为尊。右大于左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差别不大。但汉朝以左为尊。与秦朝相反。故右大于左。右相为正相。左相为副相。右相地位高于左相。如《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乃以绛侯勃(周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不过。汉朝很多时候只设一名丞相。此时就无所谓左右了。

武官方面。汉朝设有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同样是右中郎将的地位略高于左中郎将。但两者的秩禄是相同的。都是秩比两千石。

汉朝以右为尊。有一个典型例证:左迁。左迁。又叫“左转”。指的是降职。所以后世文人便以“左迁”一词指代“降职”、“贬官”。这在古代文章中经常可以见到。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就是被贬官的意思。

实际上。唐朝以左为尊。但“左迁”已成为表示贬谪的习惯用语。所以白居易才用“左迁”一词。后世文人也都用“左迁”表示贬官降职之意。

唐朝。以左为尊。左大于右

唐朝继承隋朝官制。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制。很多官职都有左、右之分。因唐朝以左为尊。故左大于右。同一官职前带左右者。均以左为上。左尊右卑。

1、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左右拾遗、左右补阙。都是左大于右。

2、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尚书左右丞。则左仆射高于左仆射。尚书左丞高于尚书右丞;设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都是左大于右。

3、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设侍郎一至两名。当设两名侍郎时。左侍郎高于右侍郎;六部各辖四司。每司设左右郎中、左右员外郎。也都是左大于右。

另外。唐朝三省中。门下省被称为“左省”。中书省被称为“右省”。右高于左。门下省的地位略高于中书省。当然实际权力上就未必了。

宋朝。以左为尊。左大于右

宋承唐制。以左为尊。故左大于右。同一官职前带左右者。均以左为上。左尊右卑。宋朝中央官制受唐朝后期官制影响。十分复杂乃至混乱。但以左为尊的规定始终未变。

北宋宋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相。左相为正相。左相为副相。故左相大于右相。由右相进拜左相。视为升迁。

南宋孝宗乾道年间改革官制。直接设左、右丞相。仍然是左丞相大于右丞相。

元朝。以右为尊。右大于左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官制却是汉制。以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设左、右丞相。但蒙古习俗尚右。他们把这个习俗也带到官制中。以右为尊。右丞相高于左丞相。所以右丞相照例都是蒙古人担任。色目人只能当左丞相。

中书省的办事机构是左、右司。仍然以右为尊。右司高于左司。

清人钱大昕说“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明清。以左为尊。左大于右

明清两朝。中央官制区别不大。由于废除了宰相。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六部地位和权力很大。明朝推翻元朝。回归唐宋正统。规定“令百官礼仪尚左”。即以左为尊。

1、六部

明清六部与唐朝相同。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因以左为尊。左大于右。故左侍郎大于右侍郎。

2、都察院

综合来看。左右孰尊孰卑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规定。即便在同一朝代。左右尊卑问题在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不同领域也有不同规定。若以我们最常见的官职尊卑来看。秦、唐、宋、明、清。以左为尊;汉、元。以右为尊。

最后补充一下:古代君主接受臣子朝见时。坐北朝南。面向南方。左为东。右为西;臣子北面而立。左为西。右为东。自宋朝以后。以文制武。文尊武卑。每逢上朝。都是左文右武的排班。即文官居左。武官居右。当然。这里的“左右”是从皇帝的视角出发。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观点:

在中国古代是\"左为大。还是右为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朝代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大。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在古代官场上座次也有尊卑有别。要求十分严格。按等级区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为民。至于在交际场合。其座次则以左为尊。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门上。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去迎接。

从东汉至隋唐。到两宋。我国古代又不止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五百多年。在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装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左\"的礼仪。

老子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圣人拿着\"左契“(借条的左半边)而不去逼人还债。另外还有乘车。经常出现\"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给别人)的说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4:18

    丞相,官制,侍郎,官职,高于,尚书,都是,尊卑,中书省,仆射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4:18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到底是左为大,还是右为大?有何依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4:18

    陈平只好实话实说。他说。在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太尉周勃没有我的功劳高。可是现在他平定诸吕之乱。功劳比我高了。所以我想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