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政变使李显离开皇位二十年后。又重新登上皇位。于是。张谏之被封汉阳王。敬晖被封平阳王。桓彦范被封扶阳王。袁恕己封南阳王。崔玄暉封博陵王。
而武三思因为其儿子娶了李显的女儿“裹儿”。更是经常出入后宫。与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关系密切。李显软弱。韦皇后掌权。而武三思实际上是“内行相事”。
其他观点:
这五位功臣分别是: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此外还有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右散骑常侍李湛、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举这些参与者的最终结局。
首先强调。这是武周、李唐宗室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一次政变。其最终是在外臣的干预下李唐宗室取得了胜利;同时这是一次不彻底的政变。在李唐宗室取得胜利后。并没有乘机对昔日的竞争者武周宗室进行彻底清理。如同武三思等武氏宗室依然与胜利者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然在新的政权之中掌握着实权。
五大功臣的结局
在皇室内部实现换血成功之后。朝中的主要矛盾也就随之转变。从之前李唐、武周两大宗室争夺继承权的矛盾。转变为皇室集权与这些曾经参与政变的权臣之间的矛盾。
就在皇后韦氏及武三思的操纵下。五大功臣被明升暗降。都被封为郡王。实际上宰相之权被架空;再到被贬流亡。凄惨收场。
张柬之。政变之前晋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凤阁侍郎。成为宰相。政变成功后。论功提拔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不到半年。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免除治理政事;不久。张柬之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李显下诏免的宰相职务。失权之后的张柬之便回到老家襄州养病。同时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但是紧跟着。被贬回乡的张柬之再次流放到泷州。最终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崔玄暐。政变之前升任鸾台侍郎、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政变成功后。因功擢升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博陵郡王。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京。出任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跟着再次被贬为均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白州司马。削去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古州。最终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崔玄暐被追复官爵。赐谥文献;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太子太师。
敬晖。政变之前被张柬之安排为左羽林军将军。执掌禁军。政变成功后。因功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升任侍中。赐爵平阳郡公。不久又进封齐国公。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平阳郡王。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朝廷。外放为滑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崖州司马。剥夺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琼州。禁锢终身;武三思乘机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追上凌迟处死。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敬晖被追复官爵。又赠秦州都督。赐谥肃愍;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太尉。
桓彦范。政变之前被张柬之安排为右羽林军将军。执掌禁军。政变成功后。因功被任命为纳言。封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谯郡公;不久改任侍中。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扶阳郡王。赐姓韦氏。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朝廷。外放为洺州刺史。后又为濠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泷州司马。并剥夺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瀼州。禁锢终身;武三思乘机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追上用乱棍打死。时年五十四岁。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追复桓彦范的官爵。赐谥忠烈。又赐实封二百户;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司徒。
袁恕己。政变之前任司刑寺少卿。兼相王府司马。政变之时。袁恕己随相王李旦统率南衙禁军。以防止不测。政变成功后。因功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加特进。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南阳郡王。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朝廷。外放为豫州刺史。不久又贬为郢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窦州司马。并剥夺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环州;武三思乘机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追上被虐死。
其他参与功臣的结局
李多祚。祖先世代为靺鞨酋长。后来归顺唐朝;因骁勇善射。屡立军功。累迁为右鹰扬大将军、右羽林军大将军。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政变之后。因功受封为辽阳郡王。食实封八百户。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册封第三子李重俊为太子。面对武三思与皇后韦氏、安乐公主等人的迫害。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与兵部尚书魏元忠通谋发动了兵变。史称景龙政变。这次政变诛杀武三思父子。之后攻打宫城。最终兵变。李多祚因参与兵变被斩首。终年五十四。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下诏平反昭雪。恢复官爵。
李湛。中书令李义府少子。政变之前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政变成功后。因功拜右羽林大将军。进封赵国公。加实封五百户;不久。复授左散骑常侍。转左领军大将军。
直到开元初年。卒于任。赠幽州都督。
王同皎。中宗李显三女定安郡主的驸马。官拜朝散大夫、典膳郎。政变之时。王同皎跟随李多祚、李湛率兵拥立李显复位。政变成功后。因功升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之后其妻定安郡主升为定安公主。实封至一千三百户;王同皎亦随之成为驸马都尉。升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面对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专权任势。王同皎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等人密谋除掉武三思。结果事情泄露。被武三思反以密谋废杀韦皇后进行弹劾;中宗以谋反罪将王同皎在都亭驿前处斩。
其他观点:
在这场政变中。真正的核心人物有李旦、太平公主、张柬之、姚崇等人。而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只能算是执行人。我们先看一下政变参与者的结局:
神龙政变主要参与人的结局
张柬之:
神龙政变发生在神龙元年正月。政变爆发前。张柬之已经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且年至八旬。
“中宗即位。以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未几。迁中书令。监修国史。月余。进封汉阳郡王。加授特进。令罢知政事。”
不久。李显又下旨。将神龙政变中的五王全部罢免宰相。张柬之被任命为襄州刺史。第二年又被流放新州。忧愤而死!
崔玄暐:
崔玄暐跟张柬之一样。政变前就位居宰相。政变后他被授予中书令。博陵郡王。
“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令朝朔望。寻又以玄暐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
没等走到流放地。崔玄暐就病逝于途中!
敬晖:
政变前。敬晖是左羽林将军。政变后“加金紫光禄大夫。擢拜侍中。赐爵平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侍中。即宰相。
走在流放途中的敬晖。又被周利贞假传圣旨。凌迟处死!
桓彦范:
政变前桓彦范是右羽林将军。政变后“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又改为侍中。从新令也。”不久。因得罪武三思。被明升暗降:
“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赐姓韦。同后属籍。锡金银、锦绣。皆以铁券恕十死。令朝朔望。”
第二年。桓彦范被贬出朝廷。出任州刺史。又因王同皎谋反事件牵连。变贬为泷州司马。夺封爵。
袁恕己:
政变前。袁恕己是司刑寺少卿。兼相王府司马。政变后他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加特进。
此后。袁恕己被罢相。封南阳郡王。第二年被贬出朝廷。出任豫州刺史。不久因王同皎谋反事件。被贬为窦州司马。并被夺爵。
不久。袁恕己被流放环州。途中被周利贞虐杀:“为周利贞所逼。恕己素饵黄金。至是饮野葛数升。不死。愤懑。抔土以食。爪甲尽。不能绝。乃击杀之。”
其他人物:
五王的下场背后有什么玄机
按理来说。这些人帮李显顺利登基。不应该受到这种待遇。为何出现这种结局呢?除了他们几位。其实还有两位一直处于极度危机中的人物:李旦和太平公主!
也就是说。神龙政变的功臣们。都成了李显一朝重点打击的对象!背后的玄机就是。以李旦为首的神龙政变参与人。他们形成的政治集团。严重影响了以韦后、武三思为首的政治集团利益!
如果按史书说。神龙政变是李显支持和默许。政变参与人应该以李显为核心。为何他们要团结在李旦身边。跟韦氏集团为敌呢?如果李旦真的就是史书所描述的那样。就是个淡薄名利的人。又为何不断介入政治是非呢?
只有一个解释:神龙政变原本就不是史书描述的那样。为了防止二张乱政。而是另有所图!
神龙政变的本质揭示
个人认为。李显复位太子后。在他身边形成了以韦后、武三思和李团儿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这股政治势力有明显的架空李显的迹象。大唐帝国很可能重蹈武则天称制的覆辙!从李显一辈子的作为来看。这个结果几乎不可避免!
假如李显四平八稳即位。李显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在韦氏的幕后操纵下。将韦氏一党悉数安插进朝廷中枢。那时候天下立马就是韦氏和武三思说了算。所以。必须抢班夺权。李旦就承担了这个使命。
神龙政变就是好机会。首先神龙政变没有难度。武则天不会想到政变会发生。二张兄弟其实是被冤枉的。他们也没有能力阻止政变。况且武则天身边还有李旦的内应: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通过一场没有必要的政变。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李旦集团控制未来朝局。事实上。李旦他们也达到了的目标。只是后期的政治斗争原比他们想象的要惨烈。在付出了五王等多人的性命之后。李旦集团再次发起二次政变——唐隆政变。一举消灭了韦氏集团!
神龙政变的两个猜测
因为史料的缺失。神龙政变还存在一些疑点。以下是个人两个大胆猜想:
一、神龙政变发端于谁?
一个以政变为目的的集团。其形成过程必然很艰难。充满凶险。李旦作为政治焦点人物。其实是不大容易做这样的事。他更多是以精神核心的价值出现。谁才是促成神龙政变的发端人物呢?
我认为是狄仁杰!
这几位人物跟狄仁杰交集颇多。张柬之和姚崇都是狄仁杰一手提拔重用的。姚崇还曾经出任相王李旦的长史。以狄仁杰的威望。将他们聚拢在一起不是难事。政变前。姚崇回京。张柬之高兴地说“事济也”。暴露了姚崇在政变中的作用。
所以。狄仁杰虽然没有参与政变。但是对未来的政治规划。很可能出自于他。正是在他的指导下。以防备韦氏集团篡权的政治团队才得以形成。
二、李旦有可能是神龙政变的核心吗?
很多人认为。李旦并不热衷于权术。如果想上位。当年为何主动放弃太子之位?政变之后为何不直接登基?
李旦后来禅位给李隆基。也不能证明这个时候他也是无心于政治。
即便李旦有谦让之意。但是面对李唐可能再次被女主篡夺的危机。李旦不会坐视不管。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女强人太平公主支持他。推着他!
至于政变后李旦为何不代替李显登基。就很好解释了。李显身边也有势力集团。神龙政变对付武则天不难。如果同时对付武则天和李显。那就不好说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821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神龙,郡王,刺史,宰相,司马,侍郎,明升暗降,中书令,驸马,宗室
没想到大家都对神龙政变的参与者后来怎么样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政变使李显离开皇位二十年后。又重新登上皇位。于是。张谏之被封汉阳王。敬晖被封平阳王。桓彦范被封扶阳王。袁恕己封南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