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阅读中,特殊句式这个知识点重要吗?考的多吗?
原创

在文言文阅读中,特殊句式这个知识点重要吗?考的多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特殊句式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老穆先让大家看一个简单句子。你会翻译吗?如下:

【例句】公非自信其心者耶?

【错误翻译】汤公不正是自己相信自己内心的人吗?

【正确翻译】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

【错误原因】学生不会特殊句式。这句话是否定句。在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自信”。我们初中时不就学过“忌不自信”吗?难道你忘了?



老穆觉得“倒装句”是重点。也是难点。咱们就从“倒装句”说起。如下: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三、状语后置

1、动词+以+宾语

2、动词+于(乎)+宾语

3、形容词+于+宾语

四、主谓倒装

注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同学们。文言文比较难。尤其是“特殊句式”。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哦!加油哦!

如果你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其他观点: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是常见现象。了解特殊句式对于我们理解文意置关重要。下面就特殊句式理解如下:

1.判断句:一般用“是”在主谓之间作判断动词。也有时用“为”做判断词;有时没有判断词。而是在主语后边用“者”。谓语后边用“也”表判断;另外。用副词“乃、即、则、皆、必”表示肯定的判断。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我们遇到不同的情况。就应该灵活的去理解。千万不要死板。

2.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谓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指的是把宾语提到动词或者介词前面。例如下文中的“何陋之有?”。“何陋”作为“有”的宾语。提到了前面。翻译时按正常语序即可。

定语后置句。一般句子结构为:中心词+之+定语+者。这种句式是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示的内容。所以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马”是中心词。“千里”作为定语后置了。

介词结构后置句:该句式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到了动词后边。例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如果按正常语序来说就应该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山溪之险固国。”

谓语前置句:该句式又可以称为主谓倒装句。这种句式一般情况下用于感叹句和疑问句。

3.被动句:即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句式特点一般在动词前用“见、受、为”等词表被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再如“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4.省略句:省略句中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短语。这样就能使句子特别精简。

(1)省略主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山之僧”前省略了主语;“见渔人。乃大惊。”。“见渔人”前省略了“桃花源人”。所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2)省略谓语:此句式多用于并列的句子。且两句用的动词相同。这时就可以省略。例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此句中“吴广”前省略了动词“封”。在翻译时要补充上。

(3) 省略宾语:我们常见的宾语省略。比较常见。例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弃”后省略了“龙”。在翻译时不难理解。

(4)省略介词短语:例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复投之”后省略了介词短语“以骨”。全句应该是“复投之以骨”。

了解了各种句式后。我们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否则则会有曲解的可能。所以对于各种句式。我们必须要熟记于心。



其他观点:

显然。前面的老师们已经回答了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不赘述。

要回答你这个问题。必然从源头来爬梳。换句话说它重不重要是相对谁而言?

1、如果单纯就爱好读古文的人而言。特殊句式它挺重要。助力你正向翻译文言句意。尤其涉及到省略、倒装句时。逻辑上可以衔接得了上下文。然而。更多人读古书。根本也不必在意古文的特殊句式。尤其对于省略句和倒装句。现代文的语感可以嫁接逻辑上的断层。所以它总体上不影响我们读完一篇古文。所以。综合而言来看。对于爱好读古书的你。刚开始不懂特殊句式。一点也不用担心。读到习惯成语感。最后你自己都能总结出个所以然。这样的结论。不知道你是否能接受?试一试就清楚了。

2、如果你是高考考生。特殊句式重不重要。归根结底是考题决定的。考题要考。就重要。考题不考。当然无关紧要。好比如:考题不考你历代官职名称。那么它对于你而言就不重要。

考题谁决定?请参考每年的高考考纲。

如果你是2019届考生。那么请看一下考纲里面:


文言文阅读共4题。除了第一题考实词虚词翻译第二题考常识第三题考通篇理解外。第4题就是靠翻译。2019年大纲给出2例文言文。第一例的翻译似乎中规中矩。除了省略句需要补充主语和宾语外。并没有太难为考生。而第二例的第4题。我们放大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5分)

译文: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5分)

译文:

一个“况。。乎?”一个“其。。!”

【解析】(1)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顾”,反问句式“况……乎”和副词“必”。“顾”可译为“顾惜”“回头”,“况……乎”可译为“何况……呢”,“必”可译为“一定、必定、肯定”。(2)这个句子关键抓住虚词“以”,实词“重”,虚词“其”。“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重”可译为“加重”,“其”语气副词,表委婉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评分标准】

(1)“顾”“况……乎”“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以”“重”“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所以特殊句式。它是高考复习的重难点!

3、如果你是中考考生。那么它的重要性还是得看各地的中考考纲。

近年来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喜欢进行对比阅读。课内课外各占一篇。

课内的文言文阅读部分。中考考倒装句较多。且基本比较简易。

而省略句可以根据上下文情境推导。只要课内文言文部分牢固掌握。基本不成问题。

所以。中考生关注平时的总结和训练。自然就能懂得特殊句式的考点考法。

以上。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我很小人地猜测一下。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内心是胆怯的甚至有点畏惧文言文特殊句式。这说明。你还没有摸到学文言文的路径。简单而有趣又有效的路径。

文言文。其实很有趣。从小学阶段我们就可以尝试多下点功夫。比如。不要简单的翻译成现代文就完事。还可以逆翻译。逆翻译完。再仿写。生活流水账不能写在作文里。我们可以写成文言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

如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爱文言文教育”。一线语文教师。总结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用一种有趣有效的方式。带领古文爱好者和学生共同进入《我的文言日记》+《阅微草堂笔记》。欢迎各位同行和老师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

文言文。我们一直走在理解你、亲近你的路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43:59

    句式,宾语,文言文,定语,倒装,中心词,动词,介词,谓语,主语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43:59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文言文阅读中,特殊句式这个知识点重要吗?考的多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43:59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特殊句式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