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原创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答:“江南可采莲”《江南》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它看起来简单。简洁。实际意境优美意象繁复。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咏鹅》诗。甚至可以说连一些现代成年人都只是明白表意。实际内函并不太懂。《江南》釆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釆莲人釆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她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釆莲俊男美女的歌声和笑语融成一片。看。许多小伙子和釆莲姑娘们正在调情说爱呢。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妙在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诗歌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时作者双眼所见之美景。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游动为引线。看呀鱼儿一会儿嬉戏在莲叶的东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在莲叶的西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南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北面。这即是眼前美景。又是釆莲′姑娘小伙子们口中所唱的歌声。全诗一气呵成。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如闻起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浮想联翩。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反复咏唱。余味无穷。极富“禅意”。全诗如下:《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釆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这里含“适宜”。“正好”的意思。

相比之下《咏鹅》诗表面看是复杂实际上意境就比较简单一些了。全诗如下:《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现在就可以明白了吧。把“江南可采莲”《江南》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这也就不奇怪了。主要是教材与时俱进。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诗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为启发式教学垒好首块垫基石而打基础。完毕。谢邀。


其他观点:

首先。面对“《江南》(江南可采莲)为何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这个问题。小徐要问问大家在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江南》(江南可采莲)真的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了吗?

其实。按教材内容的编排来看。《咏鹅》出现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栏目。在课本的第16页(如下图所示)。是一年级学生最早接触并让背诵的第一首诗。


那么。为什么一年级语文要对《咏鹅》和《江南》做这样的安排呢?

一、从诗词内容和传达的思想情感来看

二、从识字安排来看

部编新语文教材相比旧教材一方面加大了识字量。并且更侧重对生活中常用字的认知。另一方面按照从易到难的识字规律进行安排。《江南》这首诗中的字不但笔画简单。而且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因此既保证了识字量。也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三、从两首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

《江南》选自《汉乐府》。是汉代乐府机关专门从民间采集歌谣或文人的诗配乐而成。一方面因为诗歌源自民间。所以非常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且比《诗经》《楚辞》要好懂得多。是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的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作。因此。《汉乐府》代表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学成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四、从两首诗的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可模仿性来看

在诗坛上。《咏鹅》的艺术手法相当高。比如开篇先声夺人。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并结合动静、色彩等。将鹅的形神刻画的活灵活现。可以说。本诗虽然出自一个七岁孩子童之手。但是历年来被诗人大加推崇。可见艺术性之高。

《江南》因为出自民间。是劳动人民结合“采莲”时的情景。来表达人们愉快轻松的心情。其言辞和手法均浅显易懂。不饰雕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江南》更容易模仿。拉近了诗歌与孩子的认知及模仿的距离。

综上所述。正像部编语文教材的编者们所言。新编语文教材历时三年。修改了数次才编制而成。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选入和编排。都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力求既适应学生的学情。又能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学生。又能传达文学作品“立德树人”的作用。对《咏鹅》和《江南》而言。两篇小诗都特别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而一篇安排在《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栏目。一篇安排在第三单元第3课作为讲读课出现。都恰恰说明两首诗的重要性和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适合性。并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

其他观点:

《江南》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诗歌。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相信大部分朋友们对这首诗歌。并不是特别耳熟能详。诗歌的大概意思是:江南水乡又到了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形成美丽的景观。后五行反复咏唱。描写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非常适合小朋友学习。这也是在当前大语文学习环境下做出的改变。也就是说学生们以后语文很难考100分。国学知识会占到语文知识的30%。这样大家也看出了语文学习的大方向。

相反。相信《咏鹅》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甚至没有入学之前就已经会背这首诗。当然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也一定有所了解。

《咏鹅》这首诗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被《江南》取代成为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不是说《咏鹅》它不重要。也不是说它的意境不好。或者说不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他是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的。但是因为当前大语文学习环境下。用《江南》作为小学生的第一首启蒙古典文学。这就要提示。或者警示。我们大家以后在学习语文方面涉猎要广。要深。要有厚度。这是在打破以往的传统形式。重新拾起我国文化精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00:56

    江南,莲叶,语文,诗歌,意境,小学一年级,可采,会儿,鱼儿,孩子们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00:56

    没想到大家都对《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00:56

    答:“江南可采莲”《江南》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它看起来简单。简洁。实际意境优美意象繁复。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