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铁三角谁最有可能升为中将?
原创

《亮剑》铁三角谁最有可能升为中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都不可能晋升中将。如果一定要在三人中找一个出来。孔捷有一点点希望。前提也是他要会站队。

1955年第一次评衔时。有两条指导性意见。

“授予军官军衔时。一般不得高于编制军衔。但可低于编制军衔一级至两级”;

“一般以不低至其编制军衔三级为原则”。

这就导致了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脱节。实际军衔普遍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当时全国在编的军长和军政委一共有66人。但被授予中将军衔以上的只有8人。占比只有12%。李云龙、丁伟、孔捷的少将属于正常情况。

1956年11月。国防部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提拔干部的通知》的文件。

随即干部军衔的晋升基本停止。也就是说1955年授什么衔。以后基本就不晋升了。事实上也是确实是如此。1955年授少将军衔的人。截止到1965年取消军衔。没有一个晋升为中将!仅在1956年和1957年补授两名中将。注意是补授。不是晋升。

所以。不管李云龙、丁伟、孔捷有多大的能耐。截止到1965年取消军衔为止。他们都不可能授中将。因为这是国防部的政策。

原著中李云龙后来自杀。丁伟失踪。只有孔捷还在军长任上。孔捷升中将的唯一可能性就是熬到1988年复评军衔。仍然在现役服役。比如:

(张伯祥少将)

(张伯祥中将)

张伯祥中将。1964年授少将。1988年第二次评衔授中将;

还有李曼村中将。1955年授少将。1988年第二次评衔授中将。

1955年的少将。在1988年升中将以上军衔的有几个人。虽然不多。但是也有。而且。孔捷在129师混过。曾经是邓政委的人。只要他会站队。88年复衔有一点点希望。

最后说一点很现实的问题---年龄。

1988年第二次授衔。年纪最大的是洪学智上将。1913年出生。就算李云龙没死。丁伟没失踪。他俩也不可能熬到第二次评衔。因为年龄是他们俩最大的瓶颈!李云龙也说过。他当兵最早。孔捷当兵最晚。也就是说李云龙的年纪最大。孔捷年纪最小。

李云龙参加过1927年的黄麻起义。他最晚也是1910年左右出生的人。17岁参加革命。丁伟和他同岁。所以也是1910年左右的人。熬到1988年恢复军衔。他俩都已经78岁了!比洪学智上将的年纪还大!怎么可能还在现役服役?

所以他俩完全没可能授中将。因为年纪太大了!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1955年直接授中将和从少将再晋升中将;

先说第一种情况:1955年直接授中将军衔。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六位有4位是八路军主力团的团长或者参谋。

陈康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范朝利是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跟陈锡联团长一起夜袭阳明堡战斗;张天云任115师344旅687团团长;刘金轩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

在这六位面前。就李云龙。孔捷。丁伟“野鸡”团长的身份。怎么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三位任职团长的部队“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都是八路军自己扩编出来的团。跟八路军主力团不是一个级别。(说句夸张的话。他们算是八路军中的二流部队)。

所以。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个人。根本没有机会授予中将军衔!

再说第二种情况。从少将再晋升中将。

而到1988年。曾重新评级。可以晋升为中将。在小说中。此时李云龙已经自杀。丁伟也失踪了。只剩下孔捷。孔捷要是能活着。并在职。真有可能会被授予中将军衔。

抛开实际。我觉得丁伟最有机会授予中将军衔!

而丁伟不一样。他有文化。他写的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水平高于李云龙的《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和孔捷《 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尤其是。他指出“今后苏联很可能是对中国最构成威胁的国家”。就冲着孔捷的文化水平。和高远的战略眼光。三人中。丁伟最配的上中将军衔!

丁伟还有一个加分项。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天子脚下做官。那可不一般。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观点:

55年。我军决定进行授衔。当时。授衔有很多条条框框。既考虑军功。又平衡山头。当然还有一些个人感情因素。比如。萧克上将。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这可是与贺龙(120师师长)、聂荣臻(115师副师长)、徐向前(129师副师长)、罗荣桓(115师政训处主任)平起平坐的人物。55年授衔时。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师级干部除他之外都是元帅军衔。当时的旅级干部好几个也授予了大将军衔。如陈赓大将(129师386旅旅长)、徐海东大将(115师344旅旅长)、黄克诚大将(115师344旅副旅长)。旅长都授予大将。按萧克的资历。即使授不上元帅。最低也应该是大将吧。可他偏偏就授了个上将!这里面就不排除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了。

再来说说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个人55年都是授予少将军衔。他们都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团级干部。55年授衔时。很多抗战初期团级干部都是上将军衔。如115师的杨得志、杨成武、杨勇、韩先楚、李天佑、邓华(115师685团副团长)。120师的宋时轮、贺炳炎(120师716团副团长)、彭绍辉、张宗逊。129师的陈锡联、谢富治。连邓华和贺炳炎的副团级干部都是上将。李云龙、丁伟、孔捷。要么是上将。最低也应该是中将吧。可是他们偏偏授予少将!所以他们三个都愤愤不平。认为给自己评低了。最起码应该是中将才对。被刘帅(老师长)训了一顿才老实了。按资历和军功。他们三个授予中将绰绰有余。可是为什么才授予少将呢?这里面就有很多主持授衔人员的感情因素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所以他们才被低授。正如丁伟所说:“陈大麻子跟我一起提的纵队司令。他授个中将。我却是少将。给谁说理去呀”!

由此。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选一个升中将。谁最有可能呢?我认为孔捷可能性最大!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在1988年第二次授衔时仍在军队领导岗位!

回放一下88年授衔情况。当时共有17人授予上将军衔。除洪学智是1955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外。其他人都是升任上将。这17人中。张震、刘华清、秦基伟、尤太忠、向守志、李德生全部是原129师。以及后来的第二野战军刘邓的老部下。如果大家看过邓选就知道。邓有一次在军队高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说到:有人说我总是提拔二野的干部。没办法啊。因为我对二野的干部比较熟悉嘛。呵呵!

然后再来说说李、丁、孔三个人谁有升为中将的可能性!

一。首先。绝不可能是丁伟。《亮剑》中丁伟一出场。字幕介绍很清楚:八路军冀中军区三分区28团团长。冀中军区司令员是谁?吕正操!而吕正操解放后不久就离开军界做他的铁道部部长去了。所以。丁伟不是刘邓129师的老部下。剧中有一个细节。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团长职务。是老总亲自谈话。不像李云龙接管孔捷的独立团。是陈赓大将拿个鞭子把他轰去的。这说明丁伟是空降兵。属于外来干部。所以不是129师的嫡系。抗战结束后。丁伟被抽调到四野。开始隶属林罗麾下!即使丁伟熬到了1988年授衔。可是他没政治资源啊!老领导吕正操已不在军界。林(1973年)和罗(1963年)都已经逝去。刘帅解放后就交出兵权教书去了。邓是大权在握。可是邓对他不熟悉啊。所以。他肯定没戏!

二。其次。也不可能是李云龙。李云龙倒是原129师的老部下。这一点从刘帅对他的喜爱可见一斑。但是他有两大可惜之处。一是他的老领导陈赓大将去世较早(1961年)。这是失去的第一棵大树。二是中野挺进中原以后。他就从中野划归华野(也就是三野)序列。可惜他的三野领导陈和粟去世也比较早。陈是1972年。粟是1984年。这是他失去的第二棵大树。那时。刘帅也已经去世(1986年)。只有邓在。而且邓是军衔制度改革的决策者!但是。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隶属三野。就不再是二野的人了!好比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远不如张震、秦基伟、刘华清、尤太忠等可比啊!

三。最后。孔捷还有点希望。孔捷也是原129师刘邓的老部下。虽然孔捷在解放战争时期也隶属四野序列。但是孔捷此人比较老实厚道。执行领导命令不打折扣。应该会给邓留下不错的印象。更为关键的是。孔捷与洪学智有过两次交集。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同属第四野战军。二是。孔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洪学智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孔捷又在洪学智麾下。而洪学智在88年授衔时。一直是军委秘书长。而他又是我国军史上唯一一个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开国上将!有这么一个大树。再加上又是邓129师的老部下。所以。孔捷在1988年授予中将还是有可能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4:20

    军衔,中将,少将,上将,都是,干部,大将,解放战争,的人,八路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4:20

    没想到大家都对《亮剑》铁三角谁最有可能升为中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4:20

    都不可能晋升中将。如果一定要在三人中找一个出来。孔捷有一点点希望。前提也是他要会站队。1955年第一次评衔时。有两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