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起“天眼”。现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于我国贵州省的射电望远镜FAST。FAST射电望远镜由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这个射电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射电望远镜。其口径达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但在我国之前。实际上欧美一些国家早就建设了一些射电望远镜。其中全球最早的一个射电望远镜是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其直径达305米。于1963年建成投入使用。这个射电望远镜建成之后。在2016年之前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球面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建成为人类探索外太空提供了有力工具。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人类在外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果。比如1974年。泰勒和赫尔斯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现第一个射电脉冲双星系统PSR191316。泰勒教授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进行上千次的观测。获得这颗脉冲星20年的轨道周期值。证明观测结果与广义相对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终于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泰勒和赫尔斯一起荣获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再比如991年。天文学家沃斯赞和弗雷尔用这个望远镜发现毫秒脉冲星PSR125712的行星系统。又一次轰动科学界。
但除了上面我们所提到这两个事情之外。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没有取得太多的成绩。
而在2016年中国射电望远镜发射的正式投入使用之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开始逐渐被遗忘。甚至被抛弃。
目前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并不太乐观。从各种影像录像来看。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已经锈迹斑斑。很多地方都布满了灰尘。有些地方已经出现损坏。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人维护了。所以从远的地方看过去。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更像是一个垃圾场一样。
那为何曾经的世界第一射电望远镜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呢?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其他射电望远镜的出现
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之后。全球很多国家也建了其他射电望远镜。比如中国的FAST射电望远镜;比如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阵列(VLA);位于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RATAN-600;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伯德绿岸望远镜;位于德国波恩的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洛弗尔射电望远镜;位于上海的天马望射电望远镜。
这些射电望远镜建成时间比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射得更晚。而且分布在全球各地。这样全球各国的科学家就不用老远的跑到波多黎各去。这样就减少了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使用频率。
第二、阿雷西博士的望远镜技术比较落后
虽然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口径非常大。达到350米。但是因为它建的时间比较早。所以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而且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是一个固定望远镜。只能观察一个方向。这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而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之后。新建的很多射电望远镜技术和灵活性都要比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更好。
比如中国的FAST的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灵敏的探测器之一。中国天眼可以“听见”距离地球130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而据透露。天眼的先进程度至少是阿雷西博的20倍以上。
正因为中国天眼技术比较先进。所以它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喜人的。在试运营期间。中国天眼就新发现了6颗脉冲星。其后。在12月又新发现了3颗脉冲星。截至2020年3月23日。已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就已经达到了114颗。
再比如美国的甚大阵列(VLA)。它由27台25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排成Y字型。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人们可以通过铁轨移动单个望远镜。来改变望远镜间的距离。从而构成不同的阵型来满足不同的观测需要。
也正因为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观测方向存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被其他射电望远镜替代也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曾经全球第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维护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阿雷西博自建成后到2011年为止一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负责管理和运行。此后由中佛罗里达大学、杨企业和波多黎各城市大学根据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合作协议管理和营运。阿雷西博天文台每年运行费用大约为1200万美元。
这个经费之前主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负责支出。但在2016年5月23日。NSF发表了声明稿。称这座天文台可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然后开始停止拨款。也正因为经费短缺。没有人维护。所以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就开始慢慢被废弃了。
综合以上各项因素之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技术比较落后。成绩一般般。再加上维护费比较高。所以美国没有必要花大量的资金去维护这样一个射电望远镜。所以干脆就直接放弃了。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说起“天眼”。大家都很熟悉。位于我国贵州的“天眼”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一般来说。天文望远镜有两种。一是光学望远镜。如我们熟知的哈勃望远镜;另一种是射电望远镜。是通过接受太空的无线电波来进行观测的。
我们的“中国天眼”就是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在2016年中国的天眼建成之前。世界上最出名的射电望远镜是阿雷西射电望远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主角。虽然。现在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是阿雷西博的十倍以上。但是这个曾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也曾经辉煌过。而如今却已锈迹斑斑。成为了废旧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阿雷西博天文台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于1963年投入使用。直径是305米。采用38778块金属板拼接成了反射面。它是固定的望远镜。不能够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的馈源的位置来扫描天空中的带状区域。
盛极一时
在阿雷西博天文台刚建设的时候。全世界有上千名科学家都在使用它的数据。而且它也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从电影明星到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再到普通的科幻迷。
它曾经也发现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成果。比如1974年发现的射电脉冲双星系统。泰勒教授通过成千上万次监测数据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并且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永恒的荣光。
此外。阿雷西博望远镜也曾经是世界上最敏锐的雷达。探测着太阳系的空间和地外的文明。并向宇宙发射地球的信号。
走向衰败
2020年8月。有一个关于它的新闻就是由于支撑缆绳出现了断裂。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上裂出了一条30米的口子。而且镜面上的很多反射面板也被破坏掉了。整个天文台不得不停止了工作。
尽管阿雷西博望远镜为人类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的零部件也开始老化。它也开始走向破败。由于经费有限。年老失修。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有的人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政府或者科研机构不愿意出钱来进行维修呢?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在望远镜领域也是一样的。维修这种天文望远镜的费用是非常之高的。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原有的望远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科学家新的需求了。所以它也只能慢慢走向淘汰。这是望远镜界的“适者生存”。只是它没法主动去适应外部的环境罢了。
与其花费巨资去维修。还不如建造一个全新的望远镜呢。
中国的天眼会走向何处?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命运令人唏嘘。那么另一个天眼也会有这样的下场吗?
中国天眼和阿雷西博天文台构建的初衷是很不一样的。而且目前中国天眼的技术非常强大。非常多的眼睛都关注着它的产出。从目前来看。中国天眼在短短5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超过了阿雷西博所做出的贡献。但是未来是否会有技术更高的望远镜来取代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你认为50年后的中国天眼会是什么样呢?会有更厉害的望远镜出现吗?
小结:
大家对于“天眼”都非常的熟悉。世界上有两个天眼。而且它们目前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最早的天眼—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它辉煌的篇章。但是现今不仅锈迹斑斑。还直接被砸出了个大口子。直接无法使用。而另一个天眼。也就是中国的天眼。全球瞩目。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240颗脉冲星。
阿雷西博从盛极一时走向了衰败。50多年过去了。或许这就是一个望远镜的宿命吧!你认为在未来的50年里有可能会有更好的望远镜出现来替代中国的“天眼”吗?
关注麦克斯韦妖妖灵。带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学动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239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射电望远镜,天眼,望远镜,中国,脉冲,口径,泰勒,美国,波多黎各,会有
没想到大家都对当初的世界“天眼”射电望远镜,为何如今却像个“废弃垃圾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起“天眼”。现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于我国贵州省的射电望远镜FAST。FAST射电望远镜由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