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次大一统,两次以“关中”为基础,揭秘秦国如何完成一统?
原创

历史上三次大一统,两次以“关中”为基础,揭秘秦国如何完成一统?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张良曾经分析过关中的地利。大致如下:

1、天险可以固守。沃野足够耕种

关中有函谷关。是天险和天然门户。五国多次合纵攻打秦国。都被拒之在函谷关。而且陇蜀的沃野千里。可以供关中之民耕种。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鼓励农耕。秦国经济迅速发展。

2、三面防守。独挡一面

关中南边有巴蜀的富庶。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灭巴蜀。尽取其地。秦国更加富庶。

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巴蜀为秦军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保障了秦军的供给。

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秦惠文王灭义渠。设为郡。平定了秦国北方的边境。

关中可以在三面防守。单独留出东大门。向东方牵制诸侯。

3、渭水通运。顺流东出

关中之地。并非被封锁的死地。有渭水相通。只要紧紧把握住渭水。就可以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沿着渭水顺流而下。

所以。关中之地可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都霸之地。

秦统一六国。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占据了关中之地利。

其他观点: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国一统六国的八要素

1、地理:“秦地被山带黄河以为固”秦国孤立于其他各国之外。被黄河山脉包围。只有极少数的关隘可以通行。不易被其他国家攻打且可以在攻击他国之前蓄力在某个点上。

2、农业:公元前246年。郑国渠陆续开始修建。郑国渠的修建很大意义上加快了秦的历史进程。农业技术的发展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促进了秦综合国力的大幅提高。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九写道“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3、军事技术:秦国的军事工业中最具有实际价值的便是冶铁技术。早期中国冶炼技术中。多采用铸造法。而秦军较大规模地采用了与之相比更为先进的锻造法。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4、尚武精神:秦国人民以在战争中冷酷无情闻名。秦常年与接攘的游牧民族发生军事冲突。并取得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5:打破传统:大力采取激进的革新措施。没有旧传统道德的束缚(儒家)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6、任用外来人才:由于秦国文化的单一。秦国大力任用外来人才。秦国唯一能自给的人才是军事人才。

7、稳定的政治:秦国幸运地被几个能干、长寿的王统治。保持了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8、帝国的官吏:高效的行政效率。法令由上而下基本上做到了贯彻执行。儒家的荀卿在公元前264年前访秦。认为秦帝国的官吏。“不偏袒。不结党”很好的履行了职责。

正是因为秦国的历代王任用外来贤才。秦国的人民崇尚武德。秦国的官吏高效廉洁。秦国的战争机器才能一扫六合。结束两百多年的纷纷扰扰。

其他观点:

我个人觉得贾谊的过秦论总结的非常好。我就引用其中的几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49:44

    秦国,关中,诸侯,之地,通运,秦王,官吏,儒家,渭水,天险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49:44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三次大一统,两次以“关中”为基础,揭秘秦国如何完成一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49:44

    张良曾经分析过关中的地利。大致如下:1、天险可以固守。沃野足够耕种关中有函谷关。是天险和天然门户。五国多次合纵攻打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