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导语
自从爱上古诗词以后。李清照便是我心目中的女神和偶像。
因为她是诗词大家中少之又少的女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别具一格。是千古第一才女;更因为她的诗词如水似钢。至柔至坚。既可以把词填得柔情似水。愁绪万千。也可以把诗写得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如此两种上天入地的别样味道。古今没有几人能及。更何况她是一位古代的女子呢。
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我们一般只知她婉约词里所透出的女儿情长、相思之苦和忧国之愁。却很少了解她骨子里刻着的坚韧和刚毅。
今天我们就通过解读她的一首《夏日绝句》来看看女诗人究竟有多豪气、霸气。我们后人又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先看一下《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内容通俗易懂。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内涵深刻;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高开高走。义薄云天。气冲霄汉。
全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连用了三个典故:
诗中的‘ 人杰\"指人中的豪杰。出自汉高祖刘邦之口。他曾称赞开国功臣韩信、张良、萧何为“人杰”。
诗中的“鬼雄”指鬼中的英雄。出自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诗中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一场垓下之战中。因兵败“不肯过江东\"而自刎这个典故。
在李清照的人生字典里。人活着就应如同张良、萧何、韩信那样。用自己的文治武功为国家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成为世人眼中的真豪杰;死也要为国而死。为国去捐躯。死后则应成为像屈原所歌颂的为国捐躯的鬼魂中的枭雄。
对项羽的评价历史上是褒贬不一。负面和否定的占多数。什么骄兵必败、刚愎自用。心慈手软等。毛主席就有一句名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取得大胜利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这里主席对项羽也是给予否定的。
而在李清照眼里。项羽是个英雄好汉。真正的丈丈夫。虽为末路英雄。却宁死也要与汉军决战到底。纵然可以过江逃走。但在生死关头。项羽宁可自刎也不肯苟安活下去。称他为盖世英雄。
自古美女爱英雄。古今才女惜英雄。项羽就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大英雄、真英雄。项羽就是李清照认为的活着是人杰。死后是鬼雄的标准男。
解读一首诗。我们既要从诗句的字面上把握和了解。更要从诗的背后去捕捉和思考。
这要从其诗创作的环境和所处时代去解读诗人要鄙视谁。为谁呐喊?
这首诗在诗人心中第一个要鄙视的应该是她的丈夫赵明诚。虽然她们的婚姻一直美满幸福。彼此志趣相投。李清照写过许多思念夫君的诗词。但赵明诚所做的一件事。在她心中肯定打了一个死结。这就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时。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之事。
当逃兵。在一般妇人眼里也许可以原谅。但在李清照心里肯定不可以原谅。你想李清照是什么人?她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也是朝庭的中高级干部。母亲是状元的外孙女。知书达礼。她从小就受到正统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天生聪慧。一身傲骨。
据说这件事之后。她虽然没有言语指责。但一路南下基本没有说话。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感慨而发。创作此诗。据说赵明诚听了这首霸气十足的诗后。羞愧不已。当年便在逃难途中郁郁而终。可见此诗的威力之大。
这首诗在诗人心中第二个要鄙视的应该是南宋朝廷。从金兵南下进攻的那一刻起。发生了"靖康之难"。随即北宋灭亡。新建立的南宋朝廷。无心收复失地。偏安一隅。在金兵面前是节节败退。造成国破山河在。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面对乌江之水。诗人是在借古讽今。通过赞扬知耻的精神。为南宋的无力无心抵抗感到羞耻。
再一个这首诗是一声霹雳和呐喊。面对这样的窘迫危险的局面。看到人们悲观的情绪。这首诗犹如一声惊雷。她振聋发聩地打醒这些装睡而叫不醒的人。她催促不愿做忘国奴的人们赶紧起来。与敌人决战到底。这首诗犹如一把冲锋的号角。她在号召全民要奋起反击。唯有如此才有生的希望。活的可能。否则就会成为冤屈鬼。
《夏日绝句》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豪放诗中的经典名作。一经流传。人人称奇。代代称好。
古今之人。特别是当下自媒体时代。经常会议论评价哪位诗人、哪首诗最霸气、最豪放、最有血性胆魄。除了刘邦、李白、辛弃疾、毛主席等诗作外。肯定绕不开。也少不了李清照的这首名作。
正如有人所言"南宋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此话本质上是讲给清朝的奴才文化听的。虽然有些偏颇。也有争议。但也说明中华文化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根本是文人们的骨气和将士们的舍生忘死精神。
男子汉大丈夫就应顶天立地。舍生取义。这是共识和传承。人活一世。既要看生命的长度。更要看生命的广度和厚度。
《夏日绝句》其实提出了一个人生观和价值的问题。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歌舞升平之时可以注重养生。讲究长寿之道;民族危亡、国家有难之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势和豪迈。
其实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这些抛头颅洒的先烈和先辈们。就是当代的"人杰"和"鬼雄"。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这次武汉和全民战疫中。这些一声令下的逆行者或主动请战到抗疫一线的勇士。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也是新时代的"人杰"。牺牲的烈士就是新时代的"鬼雄"。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抗疫。有报道说。面对病毒。有的医生护士集体辞职。有的临阵脱逃。成为可悲的笑话。
李清照面对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用高超的手法借古讽今和鞭策人们。用独特的视角讴歌败王项羽的壮烈之举。用"不肯"这一诗眼点亮南宋这盏昏灯。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这也许才有之后南宋的岳飞、辛弃疾等继承和发扬光大者。
其诗境界可谓深远高大。意义非凡。让我们这些须眉们汗颜而又佩服!
@石润居原创诗词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评论!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人杰:人中的豪杰。《吏记.高祖本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运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2)亦:也。鬼雄: 鬼中的英雄。屈原《九歌.国殇》: “身既至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即楚霸王。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微和县)。自刎而死。
(4)江东: 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史记.项羽本记》记:项羽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谢谢系统通知!
谢谢系统!作品被推荐进头条首页!
其他观点:
非常欣赏李清照的诗词。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一个全能性的女词人。在豪放派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只所以留传百世。为后人称颂。除了词写得好外。更是写得妙。
仅用二十个字。连用三个典故写成了一首气势磅礴。而又有丰富意境的诗词。
‘ 人杰\":人中的豪杰。出于汉高祖刘邦。他曾称赞开国功臣韩信、张良、萧何为“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出于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而后又引用西楚霜王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个故事。用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朝庭的腐巧没落。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以雷霆之势。破空而起。将那种生死不愧的英雄气魄。将那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强力彰显。读之令人热血沸腾。肃然敬。“生”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死”也应当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爱国之情喷涌而出。直撼人心。气势夺人。境界崇高。不愧为千古名句。然后。诗人再次用典——至死不肯过江东的霸王项羽。用项羽悲壮之举讥讽南宋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不思进取。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这二句更是《夏日绝句》中的绝句。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附:夏日绝句
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481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项羽,人杰,李清照,南宋,乌江,绝句,屈原,这首诗,英雄,刘邦
没想到大家都对人们为什么喜欢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导语自从爱上古诗词以后。李清照便是我心目中的女神和偶像。因为她是诗词大家中少之又少的女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