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是个雄才大略加野心勃勃之人。他妄图侵略朝鲜半岛、再以此为跳板入侵明王朝的图谋由来已久。日本列岛最大的封建主织田信长死后。其部下丰臣秀吉成了日本最具权势的关白(摄政)太政大臣。他率军东征西讨。南攻北伐。终于逐次荡平群雄。于1590年完成了日本全国的统一。
战争初期。渡海而来的日军攻势犀利。朝鲜军猝不及防、丧师失地、节节败退。不到两个月。朝鲜国土大部分已经沦陷。此前。朝鲜曾经两次派使者赶赴北京向明神宗报告日本欲侵朝、侵明的企图。明神宗根本没当回事。不但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防御准备。甚至没有一句督促藩属国朝鲜整饬武备、警戒日军动向的叮嘱。
于是。当日军浩浩荡荡向朝鲜半岛开进时。不但大明歌舞升平。明神宗依旧醉生梦死。就连其小弟朝鲜也未感觉到危险即将降临。其朝野仍是一派太平无事的和谐景象。缺乏防范意识。忘战必危。自然不会采取任何有效的军事防御部署。当日军如“神兵天降”。朝军仍懵里懵懂。在其宗主国大明的庇护下。“两百年不知战事” 的朝军一触即溃、大败亏输自然是不难预料之事。
日军在朝鲜半岛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眼看大半个朝鲜就要失陷。朝鲜国王急吼吼派使臣赶赴北京求救。小弟遭难。引发明廷震动。万历帝总算是重视起来。他在第一时间召集大臣商议:出兵增援还是坐视不管。
史载。明明知道日军是空国来犯。明廷只派了一位级别不高的武官率两千人马赶往平壤设防。随后。再派三千将士渡过鸭绿江驰援。
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到12月。明军主力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声势浩大地开赴平壤参战。
日军早在4月14日就已在釜山登陆。随后横扫朝军如卷席。从南往北攻伐。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已危在旦夕。而犯有“拖延症”的明神宗到7月才做出反应。派少许军队入朝救援。足足拖了3个月。兵贵神速。碰到一个慢性子的皇帝。你只能抓狂。到12月。骁将李如松率大军东征。那么距日军捣入朝鲜已经过去了8个月之久。万历帝反应如此迟缓。决策如此艰难??让人为之咋舌。
好在李如松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入朝明军不负众望。战斗力与战斗意志亦可圈可点。总算为万历帝挽回了面子。
史载。1593年1月7日。经过周密部署与精心策划。明军相继抵达平壤。与日军精锐万人遭遇。两军随即展开激战。翻阅明史。没见到明军身穿朝军号衣入朝参战的记载。也没见明军脱去朝军战服露出明式衣甲后日军被吓破胆的描述。假如明军身穿朝军战服是为了迷惑日军。掩饰其战略意图的话。那么。战斗打响后。他们褪去朝军装束露出明军衣甲也是一种自信的炫耀。恐怕有震慑敌军。壮我声威的意思吧?日军为何见到明军衣甲会魂飞魄散?因没有见到过相关记载。 在此斗胆揣测一下:毕竟彼时的明军是一支装备精良、极富实战经验、实力不容小觑的强大存在。其战斗力绝非朝军可比。所以日军才会吓破胆吧?
经过惨烈血战。明、朝联军歼灭日军万余人。俘虏、溃逃者无数。重新夺回了平壤。从根本上扭转了一度不利的朝鲜战局。随后。明军乘势进击。并联合朝军发起大反攻。在两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朝鲜国土大部分被收复。得知李如松入朝后大获全胜。万历帝欣喜若狂。勉励他率军继续奋战。
之后。日本和明朝打打停停。万历帝在主和派的影响下。竟开始与日方和谈。这一谈就谈了4年。1593年5月。日本答应明朝。将盘踞半岛上的日军全部退缩到南部的釜山一带。万历再一次发生战略误判。下令数万明军精锐全部退回国内。只留1万人驻守。然而。丰臣秀吉却不断利用和谈时间补充兵力。运送大批作战物资入朝。积极筹备与明军再次争夺朝鲜...... 1597年正月,明军第二次入朝,这一次战争动用兵力远超第一次。比头次援朝打得更艰难也更惨烈 。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消息传到前线,日军士气大挫,阵脚大乱 。11月。日军大规模从海上撤退。明军联合朝军乘势追击。鸣梁海战爆发。日军无心恋战。明、朝军队斩获颇多......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平壤之战指的是万历朝鲜之役中于1592年至1593年发生在平壤附近的4次战斗。题主所指的是第4次夺城战。
1592年4月。日本太阁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配合攻明为由。正式发动对朝战争。
釜山镇殉节图(描绘日军登陆釜山的朝鲜画卷・原作成于1709年。重绘于1760年)
王京汉阳被日军攻陷之后。日军于五月十八发起临津江之战。并于六月初一乘胜突袭了松都(今开城)。偏安于平壤的朝鲜朝廷处于一片恐慌之中。朝鲜宣祖率大臣逃离平壤。前往义州。留下金命元、尹斗寿守城。另一方面。宣祖派人向明朝求救。
平壤战役的各次战斗
第一战:朝鲜军败
六月十三。小西行长率日军兵临平壤城下。尹斗寿、金命元、李元翼突袭日军。但战败。只得捣毁并撤离了平壤。翌日。日军进入平壤城。
与此同时。明朝的万历帝得知朝鲜遭受日本的入侵。决定派兵协助朝鲜抗击日军。为了能够迅速支援朝鲜。辽东巡抚郝杰拨出辽东士兵5000人。以辽阳副总兵祖承训为主将。前往朝鲜支援。当祖承训得知平壤被日军攻陷之后。便率军南下。准备协助朝鲜收复平壤。
第二战:明军败
七月十七日。祖承训率明军到达平壤城下。攻打平壤城。金命元得知明军的到来。也率军相助。明军骑兵作战英勇。攻入了平壤城。日军将狙击手埋伏在平壤城各处。明军骑兵进入平壤。便在街道上遭遇日军火绳枪的袭击。最终几乎全军覆没。祖承训等隻身逃回。这场战斗的战败震惊了明朝朝廷。明廷决定派遣大军支援朝鲜。
第三战:朝鲜军再败
虽然明军战败。但此时日军的补给线太长;在加上李舜臣、李亿祺、元均等率朝鲜水军不断攻击沿岸的日军。日军的补给出现不足。朝鲜决定趁此机会再度夺回平壤。八月初一。李镒、金景瑞、李元翼纠集各地朝鲜兵共四万人。对平壤城发起进攻。但被小西行长击退。
第四战:明朝联军胜(朝鲜军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十月廿六日。明朝派李如松率四万三千名援军进入朝鲜。试图突袭平壤。另一方面。明廷派遣沉惟敬前往平壤。与小西行长谈判。希望拖延时间。翌年正月初五。明军到达平壤城下。对于明兵的突然到来。小西行长措手不及。
初七日。李如松对平壤发起全面进攻。命吴惟忠、查大受率部攻打平壤城北的牡丹峰要塞;杨元、张世爵进攻西面的七星门;李如柏、李芳春则攻普通门。祖承训、骆尚志之部假扮朝鲜军。随朝鲜将领李镒、金应瑞攻打城南的芦门。唯独靠近大同江的城东不攻。
由于日军轻视进攻南城门的朝鲜军。祖承训则先以朝鲜军打头阵。然后率部卸装而进。露明盔甲。
日军大惊(但没有吓破胆)。急忙分兵增援南门。但明军已经攻上了城楼。
明兵相继攻破了城西、城南和城北。攻打牡丹峰的明军也在由休静和尚率领的僧兵的帮助下夺取了这座要塞。日军向东退却时。早已布置好的明兵大炮一起攻击。日军死伤惨重。
尾声:平壤之战震惊了日本。李如松乘胜南下。试图夺回汉城。最终明兵与日军在碧蹄馆遭遇。引发了碧蹄馆之战。
【关注历史。我是夜未央】
其他观点:
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打出了我大国风采。也是明朝最为风光的一次战争。作为宗主国的明朝。通过帮助朝鲜击退日本。让日本侵略世界的幻想。迟迟推后了三百年的时间才敢显露。
那么题目中所说的平壤战役是什么情况。又在整个援朝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还有就是。为什么脱掉朝鲜装束的明军能让日军吓破胆呢?下面请听小太阳一一道来。
丰臣秀吉发动战争
1592年。平定了日本内乱的丰臣秀吉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以及给因为分封不满的武士们一个交代。打算远征世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土地。在3月份组建九个军团共计14万人发起战争。
他看准了朝鲜当时李氏家族刚刚当家。但是羽翼未丰。朝鲜内部十分混乱的局势。以朝鲜不愿借道让日本攻打明朝为由发起了对朝鲜的战争。当时日军在釜山登登陆。仅仅两个月就攻克并占领平壤。
朝鲜求救
之后朝鲜国王来到明朝交界处。派出多批使臣前往大明。希望通过劝说明朝皇帝以及各个大臣。让明朝发兵支援朝鲜。最开始的皇帝和大臣们讨论认为是朝鲜和日本合谋想要攻打明朝。所以并不出兵。
后来朝鲜国王言辞诚恳并且愿意彻底依附明朝。明朝这才派兵。但是也并不是上来就把日本打败了。仅以平壤为例。明朝就和日本打了两次。双方各有胜负。
平壤第一战
当时在朝鲜使臣的多次请求下。明朝派辽宁副总兵祖承训率领5000骑兵渡过鸭绿江(为什么只派遣5000士兵呢。因为开始的时候平壤城内只有1000多人驻守)。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日本又多次派兵增援使得平壤城内的驻守日军达到了一万多人。
因为兵力差距悬殊。明朝还是攻城的一方。导致祖承训一日之内大败退到大定江。之后渡过鸭绿江回到明朝辽东境内。
回国之后的祖承训总结了一下失败的原因。认为有粮草不够;对敌兵力预估错误;指挥权不专一以及朝鲜士兵临阵脱逃等原因。
平壤第二战
^平壤战役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明军开始有战略性的组织兵力。而且对于进攻的时间和策略都有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次平壤战役因为兵力不够。再加上朝鲜官员的催促。出兵到达朝鲜仅仅一个月就开始攻打平壤。导致大败。但是第二次就不同了。是在万历二十年就开始驻守辽东。过了大半年才开始进攻。
本次攻打平壤的兵力也十分充足。前后共集结了3.52万人。步兵。骑兵。炮兵等各个兵种应有尽有;而日本只有小西行长率领的日本第一军团共计1.5万人驻守平壤城。
^虎蹲炮。能射出百枚铅弹
武器装备上。当时日军只有刀。火绳枪以及弓箭等武器。而明军不光带来了冷兵器轻火器等。还带来了几百门火炮。弗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
明军在开始攻打的时候。采取四面围城的战略。东南北三方是明朝的军队。西方虽然也是明朝部队。但是却佯装朝鲜军队进行进攻。
日军“吓破胆”
日军在抵御进攻的时候。也会观察敌军动向。发现只有西面进攻的是朝鲜军队。因为之前攻打朝鲜的时候。朝鲜军队溃不成军。所以日军对于他们十分的轻视。当是当明军脱下身上朝鲜军的伪装之后。日军才发现上当了。四面攻击的都是明朝部队。至于题目中说的吓破胆。可能是因为日军本来还认为就算打不过。还可以从西面突围逃跑。但是发现四周都是明军后。觉得后路没有了才会害怕吧。
二次战争大捷
当时战争情况十分复杂。明军虽然已经围城。但是后方还是有其他的日本军队在增援的路上。而城中的小西行长还拼死抵抗。很难攻下城池。但如果再不成功。很有可能被敌人来个反包围。所以负责人李如松让日本战俘写信给小西行长弃城投降。
小西行长回信要求李如松撤去包围。让他们出城。李如松明面上撤去包围。暗地里在日军后退的路上设下埋伏。在日军逃跑的路上伏击。成功让日本第一军团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通过平壤战役的胜利。重创日军第一军团。收复了平壤让日军撤退到汉城。而且朝鲜的半壁江山因为这次战争也快速收回。彻底击碎了日本想要征服朝鲜之后再攻打明朝的幻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壤战役。打出了明朝的威严。也让东南亚的和平时代延长了三百年。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515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平壤,朝鲜,日军,明朝,日本,万历,釜山,战争,神宗,行长
没想到大家都对万历援朝战争,为什么平壤战役一打响,褪去朝鲜装束露出明甲的明军能让日军吓破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是个雄才大略加野心勃勃之人。他妄图侵略朝鲜半岛、再以此为跳板入侵明王朝的图谋由来已久。日本列岛最大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