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木名凌霄》诗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原创

白居易《有木名凌霄》诗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认为:这首《有木名凌霄》的是对凌霄攀附、自谓得势。以及在树倒风催时委地为樵的生命过程。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而对诗的主体作者用直白的手法直接点出:"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这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走"依附"的立身之道。要走自立更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道路!不管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还是应对这场疫情都不能依靠别人。一切都要依靠自己!我们来分析白居易这首《有木名凌霄》。是不是有些现实意义?受白居易这首诗的启发。做一首:

《七绝~凌霄花》

柔蔓经风强自持。萦缠宛转上高枝。

一朝拟有凌云势。不计当初曲附时。



其他观点:

诗言志。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这首《有木名凌霄》。蕴含着对唐朝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揭露与讽刺。希望有志之士要引以为戒。

凌霄花是紫葳科。属攀援藤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有阳光的环境。稍耐荫。多生长于山谷、溪边、疏林下。或攀援于树上、石壁上。借助攀援它物向上生长。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喜欢排水良好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古代称之为陵苕。《诗经》里记载“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紫葳”项下记载:“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

白居易 的《有木名凌霄》: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赏析:有一种植物叫凌霄花。它出众的姿态并非是独立成就的。它偶然依附到一棵大树。马上就长出纸长的枝条。把根部紧紧靠在树身之上。枝头开花时必须要缠绕在树梢之上。凌霄自以为自己得势超群。不知道只是树没有动摇的缘故。一旦大树倾倒。凌霄花也飘摇而不能长久矗立。狂风从东方刮来时。不用到到晚上就能把它吹倒在地。你看这凌霄花在早上还是高耸入云。晚上就倾倒在地成为断枝、枯干了。提醒那些在世上要立身谋大事的人。不要学凌霄花这种柔弱无能之苗木啊。

这首《有木名凌霄》是《有木八首》中的第七首。

凌霄这一植物。只有在对其他高大树木依附才能生长、展现自己的风采。一旦离开所依附的对象。就会摧倒萎靡。无法存活。

全诗前十四句。全都是在说凌霄花通过依附其他高大树木才能成为“拂云花”。离开了对树木的依附就不能存活。

托物言志。讽刺唐朝攀附权势者。没有真才实学。只是虚张声势。没有当权者的庇护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最后两句”寄言立志者。勿学柔弱苗“观照现实。警醒世人不但要立下远大人生志向。也要独立自主、不能只做他人的附庸。

唐朝文人白居易曾经写了《有木》系列共八首诗。除了上面这首《有木名凌霄》之外。还有另外七首。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其一名弱柳。柳树制作手杖太柔软不可用。折条编樊圃又太脆容易折断。除了用来观赏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别的用处。可惜了在这黄金般珍贵的河堤。却栽种了弱柳这种无用之树。

其二名樱桃。樱桃在肥沃的土地里才得到滋养。长得枝繁叶茂。许多小鸟寄居其中。不但吵闹乱鸣。令人不得安生。鸟儿还啄食种子令果实难成。平时又招惹美女来去留连攀玩。外面看枝繁叶茂。里面的枝条却杂乱交错。本来只适合种在墙边以供观赏。并不是适合种在堂前的成材之树。这就是为什么萧颖士把樱桃树砍伐后又写了首《伐樱赋》。

其三名枳橘。有一种叫作洞庭橘的植物。看上去青翠喜人。所以移栽到家中。谁知道长熟之后。摘下食用却臭苦难吃。种植之人叹息感概。原来世间还有这种表面看上去美好。但内在却含有害毒之意。却仍然潜伏在众多绿植之间伪装自己。

其四名杜梨。有一种树木叫做杜梨的植物。阴森森覆盖在山坡沟壑。树干里面已经中空腐朽了。下面的树根深深入地、盘根错节。树洞中狐精鸟怪居住其内。占为巢穴。这些许多枯树盘根错节。互相傍生。为什么长久以来还能生长?只因为它们长在社坛之下。无人敢砍伐。野火也烧不着。

其五名野葛。山上有一种植物。气味芬芳。有人喜爱移裁到家中。采摘下来泡水饮用。结果饮用后十个人全部死亡。不但移栽的人后悔。采摘饮用的人更是后悔药。后来问了识药之人才知道这种植物叫做野葛。年久日长。已经长的庞杂繁多。用刀斧也无法清理干净。只有等待狂风到来。才能把这些野葛连根拔除。

其六名水柽。有一种植物叫水柽。外表长得象松柏一样清脆雄劲。谁知道却承受不了大雪迫。更无法抵抗狂风吹击。比柳树还柔软。比梧桐叶还落的早。这种树只有一种好处。就是树干中不会生虫。

其八名丹桂。有一种树叫做丹桂。一年四季香气宜人。夜晚开花的时候象雪团一样光洁。枝叶青翠欲滴。枝如冷如玉。树影似水。独占清远小山。不容纳平凡小鸟在枝头住宿。匠人喜爱他芳香挺直。用来做为建房之用。虽然树干细小。承担责任大。但是一片直心却始终不弯曲。纵然不能做主梁之材。仍然胜过寻常树木。

之所以在此把《有木八首》全部解析分享。是因为把这八首咏物言志诗放在一起。相信大家就会对《有木名凌霄》这首诗有更加系统、深入、全面的理解。

白居易曾说自己读书《汉书》时。看到一些奸佞之辈。惑上蛊下。交乱君亲。结党营私。见利忘义。或者名强中干。没有真才。或者惑众媚主。各种丑态。令人不齿。所以作《有木》八章。“不独讽前人。欲儆后代尔”。

《有木八首》。前六首假托弱柳、樱桃、枳橘、杜梨、野葛、水柽。用来讽刺唐代在位当权者。第七首则说''有木名凌霄\"。专门用来讽刺攀附权势者。第八首以“丹桂”用来赞美德高才厚之志士。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因此后世称之为“诗魔”和“诗王”。

白居易小时候刻苦读书。读书读到口生疮、手磨茧、头发白。他二十九岁中进士。然后就步入仕途。他早年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忠君爱国。勤政为民。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上书。因此得罪了皇帝和当权派。所以多次被贬官或外放。

35岁以后。被贬官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从此。他的思想从“兼济天下”慢慢转向了“独善其身”。

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在他为官早年。多写讽喻诗。在这《有木八首》系列里面。充满了对于前人或现实社会腐朽、官场黑暗的批判与讽刺。并希望以此影响人心。警醒世人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我们明白了诗人白居易这首讽喻诗的基本意思。也明白了诗人所要表达的理念。

做为个人。我们确实应该象诗中最后两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提醒我们人生在世。如果要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修身成德。自强自立。不能够做他人的附庸。什么事情都依靠他人。

做在单位里的一员。在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基础上。不但不能够只靠别人的帮助来完成工作。还要尽可能与他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毕竟团队的力量还是大于一个人的力量。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国家只有日益强大、独立自主。才不用依附于其他国家、不受其他国家的欺压。才能以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通过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讽喻诗。我们明白了生而为人。除了自立自强之外。还不要把别人的优秀拿来做为自己的炫耀资本。

一个人在平台上再怎么优秀。离开了平台就会失去光芒。不是自己成就了平台。而是平台成就了自己。

所以在单位、在企业、在组织里。个人退后、团队靠前。是应该明白的理念。

其他观点:

我是【漫条思理】。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01诗句出处

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一组诗——《有木十八首》中的一首。题主引用的是这组诗歌中的第七首。原文如下: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但树摧倒。独立暂飘摇。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02创作背景

白居易写这些诗的时候。正在编纂《汉书》。在这个编纂的过程中。作者觉得《汉书》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现实中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相似。于是他就通过仔细观察。对各种树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写下了这18首诗。

03诗歌大意

所有对诗歌的分析。都不能脱离对诗歌本意的分析。我们先弄清这首诗歌的大意。

有一种树木叫凌霄花。长得非常茂盛。却没有突出的顶端。【擢秀。是指草木茂盛;孤标:一般用来形容山。树突出的顶端。这里是说凌霄花因为看攀爬别的树木生长。树木有多高。它就能长多高。没有办法再高出它攀爬的树木】

它只能凭着偶然间依靠上一棵树。然后就能生长出上百尺长的藤条。

它藤条上长出的须根只能附着在树干上。它的花也只能在别的树梢上绽放。

它自认为自己得到了可以依附的势力。就无须再有所动摇。

有一天。它所依附的这棵树突然被风吹倒了。她也只能够暂时在风中摇摇欲坠。

突然一阵疾风从东边吹来。就把它的藤条吹断。它也坚持不到天亮。

早上它还是可以触碰到云端的花都。到了傍晚就成了贴附在地上的一根柴草。

我在这里告诉那些想要自力更生的人。千万不要学凌霄花这种柔弱的书苗。

03内涵分析

第一句。写了凌霄花没有突出顶端。也同时在象征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人。只能依靠别人的高度来抬高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有所突破。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我们可以依附别人的高度。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当成你炫耀的资本。就好比你有一个很厉害的爹。你不能只拿你爹的资本来炫耀。而应该在你爹给你的优势上。努力突破。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句。提醒了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附于别人给你的平台。而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突破。

第二句。用到了一个“偶”字。表现了凌霄花也只能抓住偶然的机会。才能得到攀附。这就类似于生活中的投机取巧。一旦看到可乘之机。就牢牢抓住。很会找机会。钻空子。且一旦得手。就一发不可收拾。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一旦突然发达。就要把自己所得的利益展现地淋漓尽致。凌霄花就是如此。一旦攀附上以后。就放肆地生长纸条。那种忘乎所以的姿态。和很多人一模一样。这一句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投机取巧。找到可乘之机。一旦得手。就忘乎所以。肆意妄为!

第三句。凌霄花如此的得意忘形。即使在向上发展。根基也是不稳的。你看看。自己长出的须根。自己开放的花。都是要依靠别人。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成就的取得。如果不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都是危险的。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做学问靠抄。生活靠偷。你即使侥幸成功了。这种没有根基的成功都是危险的。

第四句。凌霄花攀上了高枝。就觉得自己已经稳如泰山。不会再有动摇。这是典型的没有危机意识。本来根基就不牢固。侥幸得势后。还沉溺于这种虚伪的成功之中不可自拔。甚至忘了自己的危险。这种人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缺少危机感。满足于吃老本。

第五句。凌霄花一旦遇到危机。就原形毕露。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倒下。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一旦把自己的命运倚靠在别人身上。自己就慢慢缺少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一旦靠山崩塌。就很难再坚持下去。

第六句。描述了凌霄花在东风的吹拂下。坠落在地。这句话里有东风一词。一般意为春风。这里表示那种具有新气象。新风貌的东西。他们能够很快让凌霄花这种趋炎附势的生物消亡。不会给他们半点喘息的时间。所以当时代的春风的吹拂下。一切没有自主意识。一切虚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

第七句。描述了凌霄花悲惨的下场。命运的变化起伏很大。朝不保夕。让我想起了古代那些得宠的宦官。红极一时。一旦恩宠不再。也就跟着坠入深渊。时间之短。变化之快。似乎也说明:靠别人得势。终究会很快失势。只有自己独立成长。才能坚持更久。

第八句。作者的议论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能做像凌霄花这样的人。

04凌霄花的背景

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现实中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分布广泛。但是在诗歌里。诗人的笔下的凌霄花。有被赞美的。也有被批评的。在这里我也引用几首和白居易一样。批评凌霄花的诗歌。

(01)在现代诗中。舒婷有一首《致橡树》。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这一句很明确的表明了对凌霄花的唾弃。认为爱情是彼此独立的。不能靠依附对方来炫耀。可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还少吗?一味奢求入豪门。一旦实现。每天高调炫富。这不就是典型的凌霄花形象吗?

(02)宋代的杨绘也有一首《凌霄花》。内容如下:

直饶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

在这首诗里。作者在这首诗里。批评凌霄花不说自己的花朵是凭靠着别人的树枝开放。而非要强行攀上高指。还企图跟太阳比一下谁更灿烂。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痴心妄想。趋炎附势。强攀高指。显示自我。

05凌霄花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0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人的发展。不能太过于奢望去依靠别人。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成长。才会有牢靠的根基。一味地依附他人。只会是一身的软骨头。

(02)时刻警惕。保持清醒。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过分沉溺于安稳的环境之中。能够随时预见生活中的危机。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03)不忘根本。稳抓稳打。我们成长的再高。也不能忘本。忘记根本。就会很快迷失方向。

愿你像凌霄花一样活得灿烂!又不愿你像凌霄花一样没有根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3:10

    凌霄花,凌霄,自己的,的人,白居易,树木,这首,有一种,柔弱,现实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3:10

    没想到大家都对白居易《有木名凌霄》诗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3:10

    我认为:这首《有木名凌霄》的是对凌霄攀附、自谓得势。以及在树倒风催时委地为樵的生命过程。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而对诗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