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目前世界上主流轰炸机大概有这么几款。俄罗斯的:图160、图95;图22;美国的:B52、B1B。还有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隐形战略轰炸机B2了。
不过B2轰炸机由于价格实在是太高、维护费用实在是太大。美国人目前也仅仅持有21架左右。试想一下。连美国人都玩不起的装备。全世界又有几个国家能研发出来、装备起来、玩得转呢?
不过这款B2轰炸机确实有点猛。战力那是杠杠的。据说美国人要一次性出动21架的话。可以把全世界90%的国家打的灭了国。当年轰炸我们南联盟大使馆的也就是这款:B2隐形轰炸机了。
废话就不多说了。我们直接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战略轰炸机到底有哪些硬性标准呢?二是。为啥战略轰炸机就这么难造呢?
能够制造战略轰炸机绝对是:一个国家军工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强大表现
很多人也许觉得轰炸机有什么难造的。二战的时候好像几个参战大国都有这个东东了。例如:美国人当时就制造出了B29轰炸机了。
我想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目前世界上对战略轰炸机的参数标准是有共识的。不是说你造的是战略轰炸机就是战略轰炸机了。是有一个潜在的标准的。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B2的参数吧:
B2搭载了4台通用公司生产的F118-cE-100涡轮发动机。在不用二次加油的情况下可以飞奔12000公里。
B2轰炸机的载弹量堪称恐怖:达到了创记录的22680公斤。也就是说一架B2可以运载22.68吨的炸弹。B2还是一个核常兼备的轰炸机。它不光能搭载常规炸弹和导弹。还能搭载核武器的。
当然B2除了这些关键指标很猛以外还有一个核心指标——人家可以隐形。也就是雷达是很难探测到的。在隐身性能上。作为一个20*50*5(米)的一个大家伙。B2由于使用了最先进的磁性吸收涂料。在雷达上只有0.1平方米的大小。
我们除掉隐形这个指标不说的话。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两项核心指标:一是。航程要足够远。起码在不二次加油的情况下要达到5000公里以上;二是。载弹量要足够多。目前公认的应该在15吨以上。
要是按照这两项指标综合评判的话。目前世界上只有三款轰炸机达到了载弹量的标准。他们分别是:B-1(载弹量超过20吨),B-2(载弹量17吨)以及俄罗斯的图-160(载弹量超过20吨)。
如果再把条件放宽一点的话:还有B-52和图-95(载弹量不足15吨。但航程超过10000公里)两款老式战略轰炸机;我们家的轰6最大的问题就是载弹量不足。还不到10吨跟图22M系列差不多。
总之一句话。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标准应该是:载弹量超过15吨、不二次加油的情况下航程起步在5000公里以上。当然还要能做到核常兼备。也就是既能常规打击也能进行核打击。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战略轰炸机就这么难造呢?
多的不说了。看看世界上就两个国家真正造出了战略轰炸机。大家应该就知道:造这个玩意的难度了。有些事情不是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就是拿一架原型机过来。让你照葫芦画瓢估计也没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为啥战略轰炸机就这么难造呢?
前面已经说过了。战略轰炸机那是有指标的。仔细一看这指标也很简单:载弹量和航程了。不过要想达到这两个指标。难度基本和登天有得一拼了。
第一个问题:载弹量大的话。那就必须保证轰炸机的体积要足够大
战略轰炸机必然是个大飞机系列了。试想一下你造的飞机不够大的话。怎么保证载弹量达到15吨以上呢?大飞机有多难造就不用我多说吧!大家随便哪个机场去看看:航道上停的飞机都是哪个国家的就一清二楚了。
轰炸机这么大的家伙要上天。就必须要达到两个条件:
一是。这质量一定要做得足够的轻。要不然就飞不起来了;
二是。这机身还要非常牢固。要不然容易解体。由此就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复合金属与碳纤维材料。
首先在材料学这一块估计就淘汰了世界上95%以上的国家了。这种复合材料不是一撮而就搞出来的。是需要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以后才能研究成功的。这要花多少钱、这要花多少时间。一般的国家也就玩不起了。
你还不能光保证飞机能飞得起来、在空中不解体。你还要保证飞机能够顺利地降落。这样一来对飞机的轮胎、各部分、各部件的冲击力都要算得无比准确。
试想一下。200多吨、时速上千公里的大家伙直接着陆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全世界能够造出战略轰炸机机体的国家估计一定不超过五个。
第二个问题:战略轰炸机上天了以后不是搞运输的。那是要战斗的
战略轰炸机上天以后不是用来搞运输的、不是跟民航飞机一样运载游客的。战略轰炸机上天以后那是用来打仗的、用来攻击别国的。往往战略轰炸机到达的地方就是战场了。敌国的飞机那是一定会升空拦截的。
这样一来。战略轰炸机的操控系统就一定要灵活、一定要先进。要不然就成了别人的靶机了。不得不说的是。飞机越大、操控系统越复杂、稳定性越差。如何研发出超一流的操控系统估计又会难倒世界上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了。
目前战略轰炸机的主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看家本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飞得绝对快、另外一个就是要隐身。
这很好理解。飞得快那么敌人就追不上、或者投了弹就能跑;隐形就没啥好说的了。敌人发现不了那不就万事大吉了。
现在俄罗斯和美国有两款战略轰炸机就是走的不同的方向。例如:B2走的就是隐形套路、图160战略轰炸机走的是速度快的套路。他的速度达到了2马赫(时速2500公里左右)。
同样的问题。试想一下全世界又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得到呢?
第三个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制造那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这个制造发动机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别说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了。就是汽车发动机都有无数国家至今也没有造出来。
发动机被称为是工业之花。航空发动机估计就是工业之花王了。那么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估计应该叫:工业之花神了。
发动机有几个核心参数:一是。材料要耐高温;二是。各零部件的配合要天衣无缝;三是。使用寿命要靠谱;四是。推重比要高。也就是发动机自身重量与所产生推力的比值。
我就问大家一句:目前高精度、高精密的数控机床的制造难度有多大。大家应该都知道。如果大家要是在工厂上班。特别是高精度加工企业上班的话。看看数控机床的品牌和产地就一清二楚了。最后我想说。战略轰炸机的制造难度一点也不比光刻机简单多少。这款武器一定是超级大国才能够玩得起、玩得转的。不是某些国家想玩就能玩的。
其他观点: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小编只想说一句。中国人会的都不难。中国人不会的都难。
别的不说。当年圆珠笔笔芯那小钢球。折磨中国人耳朵和眼球多少年了。老茧一扣都能掉下一大块的节奏。
结果太钢一发怒。专心研发。也就一年的功夫。搞了那么一炉子。哎。靠着生产笔尖钢过日子的一家瑞士老企业崩塌一般的给倒闭了。
至此您再也听不到什么笔中原子弹啦。笔尖上的明珠啦等等。所以还是小编的那句老话。中国人会的都不难。中国人不会的都难。而且是难于上青天的超级难度。
所以今天这个问题。小编也不会从飞机的起落架啦。外壳的材质啦。甚至于搁到肚子里头的这呀哪呀的系统说事。
这些东西。很多人说了没一千遍。他也有八百遍了。再说下去索然无味。没劲。
今天。咱就从美国在轰炸机这个领域的发展过程。给大家伙说道说道。咱从侧面来回答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往下瞅瞅。
咋说呢?轰炸机的难点是在战略轰炸机的身上。这玩意是作为突破对手层层防御。给予对手轰炸。甚至是核弹攻击的一件武器。
战略轰炸机可以说没有啥防护手段。在突破对手防御的时候。这就要命了。
所以要想保护轰炸机本身。您这轰炸机必须比对手的各种武器更加的先进才成。
您比方说。对手的高射炮能打一千米(这个数据是小编打比方的一个数据。不是真的)。飞机最高能飞一千五百米。你这轰炸机咔嚓一下飞两千米的高度。
对手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法子。
当年美国人开着轰炸机去火烧东京的时候。就是这个原理。日本人干看着就是没辙。只能让美国人在他们的头上丢炸弹。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讲。作为一款轰炸机您这技术不够先进。别说轰炸别人了。走半道上就被人打下来了。
所以轰炸机本身就要有一个要求。飞的更高。飞的更快。
这两点的难度可想而知。毕竟轰炸机本身就是一个大块头。这要是在肚子里头再塞进去不少的炸弹。这么沉的一个物件。要飞的高。飞的快。确实不容易。那么难度显然就会上升。
而战略轰炸机再次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那还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和苏联人开始的冷战时期。
当时双方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在欧洲这块弄得灰头土脸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毕竟苏联和欧洲挨的就近。
但美国可就没有这样的地理优势。一个大西洋和一个太平洋就把双方隔开了。那么在这种地理环境中。逼着美国人发展战略轰炸机。尤其是发展远航程的战略轰炸机。
所以后来我们就看到了B—52。B—1。B—2这些个轰炸机的出现。
这其中B—52算是最老的型号。是刚刚上台的杜鲁门极力推行的一款战略轰炸机。
而战略轰炸机是当时美国向苏联本土投送核武器的唯一的一个平台。那会导弹啥的都不给力。所以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最大威胁其实就是高射炮。
当苏联人自己也造出了原子弹之后。美国人更加的慌了。他们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投入。那基本上可以说是用钱可劲的砸给砸出来的。
甚至于在最初B—52的改进的六个衍生型号。他平均下来是九个月出一款新的改进型。
一说这数据。您就知道了当时的战略轰炸机因为停留在飞的更高。飞的更快上。技术难度不是很大。主要的阻碍就是发动机。这东西好使的话。你咋也好说。
那么这事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时候。苏联的导弹核武器开始了蓬勃发展。这个点上。让美国人应对苏联的战略有了改变。
咋改变呢?从一开始的一旦发生战争。就要进行大规模报复的战略构想。变成了僵持。
也就是说美国人他不敢动用核武器了。面对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他也没法去打一个有限的战争。毕竟那个时候的钢铁洪流可不是说说的。
二战中苏联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您要知道二战时期。苏联可是独立硬抗了德国人80%的兵力。不仅抗住了。还进行了反击。一反击还打到了柏林。而美国人带着一帮人也就扛了20%。还是那种建制不全的部队。
当时对于德国人来说。和西线的美国人打那是最轻松的一件事。
所以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就开始推行所谓的灵活反应战略。
毕竟苏联人不仅有核武器。还有新式的超音速的导弹。面对这种超音速的导弹。一直追求更快更高为首要任务的美国轰炸机已经力不从心了。因为他们战略轰炸机也就突破了一个高空亚音速而已。
你看美国人就是欺软怕硬。自己有原子弹的时候到处吓唬人。一旦别人也有了。甚至有了对付他的武器。他也知道怕了。
那么最终美国人要怎么应对呢?
首先他们还是从战略轰炸机的身上下手。这就开始研制一种能在对手首次核打击下活下来的飞机。而且还能成功的实施低空高速突防。这就得上新手段变后掠翼才成。
啥是变后掠翼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改变机翼的一项技术。这东西一般人还真就来不了。
那么这个变后掠翼能干嘛呢?咋说呢?这和空气动力学有一定的关系。您想飞的更快突破亚音速。这飞机的机翼就必须选用大后掠角。小展弦的机翼。可这这种机翼他在亚音速阶段提供的升力小。阻力还大。
您说这个咋处理吗?飞机起飞不可能一下子就飞到超音速吧?而且飞机飞行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时刻保持这种超高音速飞行吧。所以在亚音速阶段巡航或者飞行的时候。装上这机翼那就是倒霉催的。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变后掠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他可以在不同的速度上改变机翼的形状。
但是问题来了。你就算是成功造出来了这种变后掠翼。你还要面对一个庞大的机械结构。来支持这个系统的变化。小一点的飞机弄这个还真就是一件麻烦事。
所以您感觉造一个轰炸机难吗?这又是一个技术。所以不管造什么东西。都要讲究个技术积累。
好了。咱接着说美国人。这种改变。最终就促使了B—1的诞生。
但这个B—1差点没难产了。
原因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因为导弹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洲际导弹。
苏联人是第一个搞出来。八千公里的射程。把美国人都吓的掉眼泪。
后来美国人用了两年时间才搞定。而美国人的洲际导弹的射程达到了恐怖一万公里。
您要知道地球的周长才四万公里。要是洲际导弹能打个两万公里。那么地球就没有这种洲际导弹的死角了。
所以在洲际导弹这种大杀器面前。美国人快乐的认为。有足够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面前。威慑力足够了。所以对于战略轰炸机的研发。美国人就开始忽视了。
美国人开始注重起了常规武器的装备。他们甚至打算用FB—111空海军通用型中程轰炸机来代替战略轰炸机。
快乐的美国人后来在咱隔壁小霸王家里撞了满脸的灰。此后尼克松又开始推行起战略轰炸机了。
因为越南战争。让美国人认清了打常规战的时候。很有可能导致出现战区核战争。
那么对于这种新出现的现象。美国人就要改进核弹头的精度。提高核打击力度。而鸡蛋搁到一个筐里放着显然是不成的。要均衡发展。
所以在1969年。尼克松政府就又把战略轰炸机提上了日程。
那么在1974年我们就看到了B—1的首飞成功。
而尼克松下台之后。继任的卡特政府认为。战略轰炸机要投资小。回报还要高。那么在装备B—1的时候。美国人居然还在搞隐形的B—2。
这在卡特看来。太浪费钱了。所以B—1虽然成功了。但被一脚踹出了计划。仅仅生产了四架原型机。搁在哪里继续实验。整点技术积累。
说道这里。小编就得插上一句嘴。您看一下这战略轰炸机都要上隐身了。您说难还是不难。这还没说因为是隐身的。这后边带来的连锁反应。造成的各种技术都要成为发展的拦路虎。
当然了。B—2这家伙存在的毛病。也是多的要命。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要说了:“战略轰炸机也不一定非要隐身!”
您这说的。小编不反驳。是不一定要隐身。但您要知道战略轰炸机将自己隐身。何尝不是一种自卫的手段。他的发展前途其实并没有被否定。这条路没有走到绝壁上。否定隐身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好了。咱接着说。
那么这事到了1981年的时候。里根上台了。而这个点上。苏联和美国的竞争还进一步的扩张了。
那么这个点上。美国人认为他们列装的B—52。老掉牙了。即便装上巡航导弹。对于像铁壳子一样的苏联防御。压根就不起任何的作用。
于是。美国人又想起了他们的B—1。好在B—1的东西都在哪里。没有丢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了B—1被改进。变成了B—1B。成为了此后九十年的主力突防轰炸机。为此美国人打算生产个一百架。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对这个时间产生疑问。1981年改进B—1。咋到了九十年代才成为主力呢?
首先改进需要时间。这B—1B是在1985年的十二月份开始的首飞。你生产也需要时间。到了1988年一百架的份额才生产完毕。
东西到手里。你还得进行适应性飞行。这也得需要时间。等到全部列装完成。可以组成战斗力之后。可不就到了九十年代了。
当然了作为隐形轰炸机B—2美国人也没有撒手。毕竟随着导弹技术的开发。苏联人不仅布置了先进的S—300防空反导系统。他们还有空中预警机。甚至于先进的地面大型远程雷达。
就B—1B那点子突防能力。在这些防御手段面前就有点不够看的了。
那么B—2隐形轰炸机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是在1988年十一月二十二号。美国人造出了原型机。美国人一听这消息。立马就采购了二十一架。
不过所有的一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都飞灰湮灭了。没法子苏联老大哥没顶住诱惑解体了。这也让二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变成给了美国一家独大。
相应的美国人的战略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保留维持威慑力量。突出常规能力建设。
于是B—2这款原定装备采购一百三十二架的打算。就被一度削减。最终这个数量定额在了二十一架。
而B—52作为老掉牙的战略轰炸机从最高峰的744架。也开始不断的缩减。到了1994年的年底也就剩下了八十五架。
克林顿执政的时候。他认为在2015年之前。全球范围内美国都缺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以后的十到十五年之内。用常规力量击败美国。这不可能。
所以在2006年美国人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B—2费用太大。开始采用F—22隐形战斗机联合攻击机进行作战。完全可以应付一切难题。
嗯!好吧。美国人确实在这段时间称霸一方。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不过时间可不会停下来。那也就是说发展也不会停下来。到了美国人该有决定的时候。已经是2011年的二月十六号。
这个点上。美国国防部宣布了。他要启动空军下一代轰炸机的研究项目了。
这离美国人在1988年B—2研制成功。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美国人过的很安逸啊!
那么美国人动了吗?
时间拨到2014年的三月五号。美国国防部又公布了一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他们明确提出了下一代轰炸机的目标。就是搞隐形搞远程。
而且美国人打算采购这种战略轰炸机一百架。要求出厂的单价不能超过五亿五千万美元。还预定了目标。要在2025年形成战斗力。
隐形似乎成了下一代轰炸机的重要目标。毕竟现在的导弹体系。只有更快更高更强。而轰炸机想要生存下去。显然和导弹比快。比高这貌似有点不现实的。
当然了老路也不见得走不通。俄罗斯的白天鹅也不白给。
所以一架合格的战略轰炸机。不仅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气动外壳。还要有一层将自己包裹起来达到隐形要求的涂料。当然一款强劲的让战略轰炸机有着更快更高更强能力的发动机。
这都是硬件要求。而软件要求各种系统的研发。还得来一遍。
这些不是说说就能出来的。
其实不管怎么说吧。我们中国人会一步步的攻克。到时候所谓的战略轰炸机很难。就不难了。白菜价也说不定。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其他观点:
轰炸机到底有多难?就算给你整套图纸你也造不出来。
也许很多人不信。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乌克兰的博物馆里就有一架图160。除了武器系统被拆除外。其他的都完好。
轰炸机制造的三大难题:
第一、机身制造难度高
轰炸机的机身非常的大。这么大的家伙要上天。必须要把它做得足够的轻。而且机身还要非常牢固。由此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复合金属与碳纤维材料。
复合金属与碳纤维材料不是那么好造的。都是通过一次次试验获得的结果。
这就决定了即使给你图纸。你也要一步步的去做实验研究。这需要花费非多的时间、精力与资金投入。一般国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搞这么多实验。
除了金属与碳纤维材料之外。还有起落架与轮胎、刹车片等等。都得慢慢的去研究探索。毕竟接近200吨的飞机。从空中高速下降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普通的起落架与轮胎根本承受不起。
不要小看机身制造。世界上能够制造出飞机机身的国家不超过10。能够制造出轰炸机机身的国家不会超过5。能够制造出战略轰炸机机身的国家不会超过3个。
主要是轰炸机的机身要作用很多高性能材料。而且还要经历各种大型风洞试验。才能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开发飞控系统太难
飞控系统是一套飞行控制件。是飞机在空中可以完成各种动作的系统。
飞机越大在空中做各动作时。掌控难度就越高。而良好的飞控系统则可以让飞行员轻松的完成各种动作。
飞机在空中能翻滚、侧飞、俯冲等动作都是通过控制机身外的各个可动部位实现。但是由于在空中飞行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气流情况。导致每次完成同一个动作操控各种部件移动的幅度都一样。
而飞控系统就是一套可以根据飞行状态。通过运算实现自我调整各个部位。在最小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动作。
飞控系统对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波音公司很多次飞行出事就是飞行系统在设计在存在问题。
但是由于世界上。每个国家掌握的飞行动力技术不同。所以每个国家的飞行系统都是不一样。这些飞行系统的开发都是各个国家在经过大量试验后开发出来的。花费想当巨大。
也因为每个国家掌控的飞机动力学不同。所以美国即得到了一架图160轰炸机。美国同样仿制不出来。主要是图160使用的垂尾机动。而美国的大部分飞机都不是用垂尾机动。在方面的技术有所欠缺。由此仿造不出来。
第三、发动机太难
航空发动机又称为工业之花。造航空发动机有多难。大家都心知肚明。
航空发动机要求材料要有非常耐高温的能力。还要求零件之间有非常高的精密度。这就要求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有非常强大的耐高温材料开发能力。还要求有非常先进的精密机床来加工这些零件。
假如一个国家没有耐高温材料的开发能力。那么造成出来的航空发动机的寿命会非常低。
假如一个国家没有高精密的加工机床。那么造出来的航空发动机推力就会小很多。零件之间的间隙相差0.5。推力都会少3吨。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742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轰炸机,战略,美国人,苏联,载弹量,美国,飞机,国家,世界上,系统
没想到大家都对轰炸机为什么难造?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目前世界上主流轰炸机大概有这么几款。俄罗斯的:图160、图95;图22;美国的:B52、B1B。还有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