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为何分别效力魏、蜀、吴三国?他们谁的结局最好?
原创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为何分别效力魏、蜀、吴三国?他们谁的结局最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

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

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

琅琊郡世族

据《诸葛亮传》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

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

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

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

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

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

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

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

诸葛亮

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

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

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

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

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

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

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

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

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

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

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

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

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

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

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

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

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

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

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

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

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

诸葛瑾

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

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

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

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

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

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

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

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

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

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

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

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

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

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

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

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

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

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

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

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

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

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

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

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

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

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

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

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

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

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

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

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

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

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

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

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

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其他观点:

琅琊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出了不少名门望族。最有名的当属“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老王家。

不可小觑的是。诸葛家族也是琅琊望族。曾在公元前40年风光过一把。

汉元帝时。诸葛丰任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部长。加授光禄大夫。妥妥的正部级高官。由于他刚正不阿。弹劾权贵。被一路贬谪。最后罢官赋闲。直到去世。

诸葛丰去世后。诸葛子孙隐迹琅琊。晴耕雨读。在两汉官场沉寂了两百多年。直到大汉王朝摇摇欲坠之时。诸葛子孙开始崭露头角。左右天下。

到了诸葛亮这一辈。诸葛家族的实力达到巅峰。三国时吴国人韦昭在《吴书》里写道:

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所以说《三国演义》里不只有桃园三兄弟。还有诸葛三兄弟。

诸葛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为何会分别投靠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呢?只能说是人各有志。时势所驱。且听我简单说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一个叫诸葛珪的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泰山郡郡丞。诸葛珪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叫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诸葛珪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本想大展拳脚。可惜时不我待。他英年早逝。

此时他的孩子们还小。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就担负起了抚养子侄们的任务。

诸葛玄当时是袁术的属官。官至豫章太守。不久被撸。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诸葛玄带领族人投奔荆州大佬刘表。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弥漫的硝烟中。18岁的诸葛瑾与诸葛玄等亲人走散。苦寻不着。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侄女到了荆州。在刘表的资助下。他们定居襄阳古隆中。

那一年。曹操自主创业略有成就。刘备还在东奔西走跑业务。而孙策正在袁术手底下打工。那时三国连影子都没有。但诸葛三兄弟却都已经在预定的地点等好了。也不知是天意使然。还是他诸葛先辈能掐会算。算好了时机。

诸葛三兄弟分仕魏、蜀、吴的说法。最早来自《世说新语》。原文如下: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一、蜀得其龙诸葛亮

诸葛亮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创业艰难的刘备瞄准了这个年轻人。不惜三顾茅庐。拉他入伙。

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26岁的诸葛亮终于出山了。

虽然没啥工作经验。但诸葛亮尽心尽力。和刘备一起艰苦创业。硬是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帮刘备集团由小做大。从荆州到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

诸葛亮也是凭借着杰出的管理能力。一跃成为蜀汉集团的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得美名千古传。

二、吴得其虎诸葛瑾

当年18岁的诸葛瑾与家人走散后。他误打误撞跑到了江东。而后凭借着本事加入东吴集团。成了孙权的首席智囊。随后凭功绩赐爵宛陵侯。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一生谨言慎行。靠德行闻名江东。作为兄长。诸葛瑾见二弟诸葛亮中年无子。不惜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他。没想到。诸葛瑾的这一德行。为自己保留了余脉。后面会说到。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厉害。孙权死后。诸葛恪是托孤大臣之首。掌管东吴军政大权。总督中外军事。最后成了东吴集团实际上的决策人。

三、魏得其狗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比诸葛亮小15岁左右。他的结局和成就也是诸葛三兄弟中最惨的。

但诸葛诞本人还是很牛的。陈寿评价他说:

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

诸葛诞幼年贫苦。为了混口饭吃。他很早就投身曹魏。做了曹魏集团的走卒。

一次巡访中。不幸遇到海难。他将生的希望给领导。自己被海浪卷走。飘到海岸边好几天才醒。

由于他的这种义举。加上他出众的能力。自然也是官运亨通。

诸葛诞投笔从戎。凭借军功。被擢升为魏国高平侯、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成为曹魏四大藩之一。

诸葛诞遭屠之日。手下八百壮士甘愿为他从容赴死。值得说道。

北洋三杰王士祯、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分别也被称作龙虎狗。所以说“魏国之狗”的诸葛诞跟“北洋之犬”的冯国璋一样。并非土狗。而是功狗、是藏獒。是与龙虎相媲美的祥兽。

综合来评判诸葛三兄弟。诸葛亮文韬武略。才华卓越。是蜀汉的不世功勋。无人可比;诸葛瑾智慧非凡。眼光长远。为东吴布局发展有突出贡献。其子诸葛恪更是东吴泰斗;诸葛诞白手起家。将佐之才。手握重兵。撼动曹魏政权。单凭驰骋沙场之威风。诸葛诞当属三兄弟之首。

诸葛三兄弟都曾是左右三国的大人物。然而结局却属实令人唏嘘。

诸葛亮志在北伐。六出祁山。不料病逝五丈原。其一子一孙为保卫成都。最后战死绵竹。蜀国灭亡后。诸葛亮子孙荣光不再。仅存孙辈诸葛京一脉。

诸葛瑾儿子诸葛恪因权柄滔天。得罪孙氏。被夷灭三族。诸葛恪被灭族后。他的次子诸葛乔因过继给诸葛亮。躲过一劫。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显成了诸葛瑾一脉唯一传人。

诸葛诞被逼无奈。举戈反叛司马家族。兵败被诛。夷三族。其少子诸葛靓逃奔东吴。成为东吴右将军。后投降西晋。诸葛靓子诸葛恢在东晋官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恢复诸葛荣耀。

更加有意思的是。诸葛诞和司马伷是亲家。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正是诸葛诞的曾外孙。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争去争来。三国既不归曹刘。也不归吴。却归了司马。司马家族的皇子。却有着诸葛家族的血缘。何其神奇。

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投三国。尽职尽责。各为其主。毫无疑问。诸葛亮的结局在三人中是最好的。但诸葛诞的后代的结局是三人中最好的。

纳兰容若《咏史》诗云:

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势浸淫。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事魏心。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他观点:

汉末乱世。诸葛家族的精于算计。堪称一代风流。然而。再怎么算计。也没能算透乱世无常。他们狡兔三窟。三国天下却三国布局。但是。再怎么布局。也没能赌出一个诸葛时代。最后。家族中的三个精英翘楚以及后续者。全成了司马家的垫脚石。

在乱世之中。诸葛家族是个努力的家族。却也是个悲剧的家族。

诸葛家族祖先。要追溯到西汉元帝时期的诸葛丰。诸葛丰从御史大夫属官做起。一路晋升到司隶校尉。这相当于首都中心区的最高监察长。这个职位有多厉害?

汉武帝时期。大侠朱安世一案。牵涉到了丞相公孙贺和两位公主。后来发展成为逼反太子的巫蛊之案。整个卫氏太子党。被杀得干干净净。但是。事涉丞相的案子。到底由谁来查呢?

按照法理。案件应该交由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和沟通政府与皇帝的御史中丞来查。但是。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是丞相的副手;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官。是御史大夫的下级。一旦案件牵涉到丞相。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就没法处理。官僚制低头走流程。流程却是:审查丞相的御史大夫。却要向被审查的丞相汇报工作。

于是。汉武帝专设司隶校尉处理此案。

这之后。司隶校尉成了常设官职。延续了下来。所以。司隶校尉虽然位在两千石。却能够以贱治贵。最初的时候。司隶校尉一手掌军队、一手掌符节。掌军队。则有力量抓人;掌符节。则有权力抓人。所以。推论下去。司隶校尉除了皇帝不能抓。其他人全能抓。

这个职位设计。连汉武帝都觉得过分了。于是。就把兵权给拿掉了。但是。司隶校尉仍然持节“督察三辅、三河、弘农”。相当于皇帝派在首都中心区的钦差大臣。

但是。这个职位肯定得罪人。干好了。皇帝满意、权贵不满;干不好。权贵满意、皇帝不满。而诸葛丰呢?他干得太“出色”了。不仅权贵不满。而且皇帝也不满。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

这就成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样版。一个“直”。在家天下的权力格局中。你就没法混。嫉恶如仇地抓权贵。诸葛丰抓得放飞自我。连汉元帝的外戚宠臣许章也要抓。所以。肯定抓出事了。“于是收丰节。司隶去节自丰始”。汉元帝直接收了诸葛丰的符节。而且以后的司隶校尉也没了符节。相当于给老虎去了牙齿。

再后。诸葛丰又被免官为民、老死家中。诸葛家族被打回原点。

到了东汉末年。诸葛家族开始崭露头角。诸葛珪和诸葛玄这对儿兄弟。算是再一次带领家族向上晋级。

诸葛珪拜为泰山郡丞。但死得太早。没法引领家族开创未来了。“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诸葛珪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和幼子诸葛均。后来。诸葛瑾成为东吴重臣、诸葛亮成为蜀汉丞相。诸葛均成为蜀汉的长水校尉。诸葛珪这一系贡献了两个翘楚精英。即诸葛瑾和诸葛亮。

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起先投靠刘表。所以带着三个侄子从北方来到了荆州。诸葛玄也有机会完成一次家族升级。他被刘表推荐为豫章太守。但是。朝廷却派大司农朱儁之子朱皓担任豫章太守。替掉了诸葛玄。

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诸葛玄这个豫章太守不仅没当成。反而在乱斗中丢了性命。于是。诸葛家族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诸葛瑾、诸葛亮一代。诸葛瑾通过孙权的姐夫弘咨。加入到了孙吴集团;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邀。加入到了蜀汉集团。而在北方堂兄弟诸葛诞。则加入了曹魏集团。

诸葛丰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最后免为庶人、老死家中。祖先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所以。要晋级。就不能只做事、不做人。而是要先做人、再做事。

才华是敲门砖。有了才华才有机会上赌桌。登堂入室要从才华开始。但才华也只是敲门砖。要晋级则必须结交权贵。而进入核心层则必须与主公建立直接关系。所以。从诸葛玄开始。诸葛家族走得就是这个路子。

诸葛玄是刘表的属官。所以通过刘表这个汉室宗亲。差一点儿当了豫章太守。这就是郡级诸侯。虽然朝堂权贵挡了路。但这只能说运气不好。而不能说攻略有问题。接下来的这一代人则完全采用了诸葛玄的攻略。以诸葛瑾最为典型:

第一步。诸葛瑾“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这是才华横溢。一块过硬的敲门砖。有了这块砖。才能登堂入室。

第二步。“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这是人脉资源。一架够硬的青云梯。有了这架梯子。才能步步高升。

第三步。“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这是直接与主公建立关系。一封够硬的邀请函。有了这封邀请函。才能跻身核心圈。

诸葛亮。直接从第一步跳到了第三步。在刘备集团死心塌地干了十几年。一直是刘备身边的首席谋臣。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所以。诸葛亮的第一步和第三步。走得非常顺利、也非常成功。

诸葛诞。要坎坷一些。他先从尚书郎这种小角色做起。第一步靠才华。第二步就要靠机缘。所以。坎坷主要是集中在第二步。先是从水里救起了仆射杜畿。得到了第一个贵人;再是交好夏侯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贵人;再是熬到曹爽掌权。夏侯玄得到重视。诸葛诞出任了扬州刺史。

但能不能进核心圈。必须跟主公建立关系。这就非常困难了。通过东兴之战和平叛毋丘俭。诸葛瑾终于跟潜在主公司马师搭上了关系。这算是贴近了核心圈。所以。诸葛诞这一路非常费力。但最后也只是贴近了核心圈。因为这家伙的梯子太多、个人历史太复杂。夏侯玄出事后。诸葛诞也就危险了。

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全面布局。可以说把那个时代的蓝筹股全给买了。关键是投注都很重。诸葛亮买在了创业期。算是原始股中的原始股。所以收益最大。诸葛瑾也算买在了A轮融资阶段。算个初创元老。所以收益也可以。诸葛诞一直想买。但曹魏当时已经成了顶级蓝筹。所以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地买。只能算个老员工。收益自然差点儿意思。

诸葛亮成了蜀汉的丞相;诸葛瑾成了东吴的大将军;诸葛诞成了曹魏的封疆。这个局面非常好。无论哪一家最后统一天下。诸葛家都有望跻身新帝国的顶级豪族。但是。他们全都失败了。而且。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是在给司马家族做嫁衣裳。

首先是诸葛亮。做了蜀汉丞相。却也只是益州一地的顶级风流。要继续晋级。就必须打进中原然后中原逐鹿。蜀汉从偏僻益州杀入中原天下。最后中原称霸、甚至统一三国了。诸葛亮才能成就绝代风流。因此。于公于私。诸葛亮都要北伐。

蜀汉的国力不如曹魏。所以诸葛亮只能攒点儿钱就出去打一仗、打完了再回家攒钱、攒够了再去打。诸葛丞相。生命不息、战斗不已。一连搞了五次北伐。但是。人改变不了局面、人算也不如天算。三国格局就是曹魏碾压蜀吴。而老天又没给蜀吴逆袭翻盘的机会。所以。诸葛亮这一系失败了。

但是。正是因为诸葛亮频繁北伐。所以曹魏的关中地区总不安稳。必须有一个大将镇守。而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因此。诸葛亮越是北伐。司马懿的权势就越重。可以说。司马懿这个曹魏第一权臣。就是诸葛亮给打出来的。没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的权力不可能那么大、位置也不可能那么稳。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终于成为曹魏的顶级风流。

其次是诸葛瑾。他做了吴国的大将军。最后老死于任上。得了善终。而经过诸葛瑾的经营。诸葛家族在东吴也成就了顶级风流。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在孙权死后。成为托孤大臣。后来当上丞相。

孙权刚一死。司马家族的二代掌门人司马师。就对孙吴用兵了。司马师攻吴。只是因为孙权死了吗?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前一年司马懿也死了。所以。司马师这个二代掌门。就要出去赚军功。有了军功才能坐稳位置。但是。遇到了诸葛恪。司马师偷鸡不成蚀把米。打了败仗。

然而。诸葛恪却发飘了。大权独揽之后。开始走叔叔诸葛亮的道路。一定要北伐中原。但转过年来的新城之战。司马师就狠狠地教训了一下诸葛恪和东吴。新城战败之后。诸葛恪在东吴遭遇危机。随后便被吴主孙亮夷灭三族。而司马师却因为新城大捷。坐稳了位置。所以。诸葛亮北伐给司马懿当了一回垫脚石。侄子诸葛恪北伐又给司马师当了一回垫脚石。

第三是诸葛诞。他虽然一直没进核心圈。却也成了封疆大吏的角色。但是。诸葛诞的上升之路太曲折。第二步的履历太复杂。为什么说人脉是个伪命题。因为人脉很难经营和设计。你想更高的人提携自己、更高的人也想找再高的人提携自己。最后就成了“无友不如己者”了。所以。在逻辑上。人脉就没法成立。因此。用带有一点儿宿命的“贵人”更合适。而贵人就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于是人脉等同运气。

但努力也是有用的。因为有些好运气是跑出来的。而诸葛诞就跑出了好运气。夏侯玄成为他最重要的贵人。然而。夏侯玄却被司马家干掉了。诸葛诞的局面立即危险。成也夏侯玄、败也夏侯玄。通约着说就是成也人脉、败也人脉。公元257年。诸葛诞勾结东吴。在寿春举兵造反了。但造反失败。诸葛诞被夷灭三族。

而此时的司马家族又换了一个掌门人。即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所以。诸葛诞造反失败、司马昭平叛成功。诸葛家族又给司马家族当了一回垫脚石。

但。诸葛家族当垫脚石的命运。还没走完。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灭蜀?有了灭国之功。司马昭才好意思逼着曹魏禅让。有的时候。战争就不是什么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蜀汉和曹魏有啥必须要打的政治矛盾?没有。但司马昭要篡位。这就够了。魏军突袭到了成都城下。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率军顽强抵抗。最后双双战死。诸葛家族的鲜血。再一次给司马家族当了一回垫脚石。

面对乱世博弈。诸葛家族可谓机关算尽。家族的精英翘楚。不仅个顶个的才华横溢。而且人人都是关系攻略的高手。最后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实现了顶级风流。而且。这个家族既讲战术。每个精英都是一把尖刀。又讲战略。三个精英三国布局。

但是。结果呢?结果却成了司马家族的垫脚石。他们都没能开创诸葛时代。而是帮着开创了司马时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5:14

    诸葛,司马,豫章,蜀汉,东吴,家族,太守,校尉,丞相,成了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5:14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为何分别效力魏、蜀、吴三国?他们谁的结局最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5:14

    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