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原创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热播剧。也是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嫡、庶展开的。在这部剧中。由赵丽颖扮演的女主角盛明兰。因为是家里不受宠的小妾生的孩子。所以从没受到过重视。从小到大只能收敛锋芒。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那么嫡、庶差别真的这么大吗?

一、从妻妾看嫡庶之别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其实不是!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以娶好几个小妾。

从礼法上说。妻和妾生的孩子都算是正妻的孩子。孩子们每天都要给父亲的正妻、也就是嫡母请安。而且必须称嫡母为母亲。叫自己的生母为姨娘。在剧中称为小娘。

妻子。必须要经过三媒六聘、明媒正娶。而且一定要身家清白、门当户对。要用大红花轿抬进门才行。这大红花轿抬进来的妻子才是这个家真正的女主人。是可以被写进族谱、进祠堂接受子孙后代祭拜的。

而小妾。只能算是有名分的小老婆。地位也就比家里的奴婢高一些。无论多得宠。她们的地位永远赶不上正妻。

正妻是家中的主母。凡是贵客登门必然得是主母出面应酬。小妾连说话的份儿也没有。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

最关键的是:小妾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主人要是看不顺眼。有权利惩罚或者卖掉。甚至打死都可以。

在古代。小妾再怎么受宠。那是死也不敢踩在正妻的头上往上爬的。因为要是敢这么干。绝对就是一个死!而且小妾无论生前多受宠。死后也不能和丈夫合葬。

二、嫡、庶之子的差别

1. 嫡子和庶子的差别

嫡子在家族中有着不容置疑的继承权和最高地位。无论是爵位功名还是家里的财产、祖产。嫡子都有着最大继承权;

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即便能继承一些。那也是父亲的一小部分的财产。而且必须在父亲去世后才可以分家。如果家里的老人还在。也是不能分家的。只能依附于嫡子生存。

所以庶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考取功名或者外出打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样才有机会让大家刮目相看。

2.嫡女和庶女的差别

一个家族中。嫡女的地位自然远远高于庶女。无论是待遇还是名声。庶女在各个方面绝对不能超过嫡女。

比如。在《知否》剧中的前半部分就有很好的体现:女主角明兰因为是庶女。所以一直要在家里装傻充愣。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太过显眼。免得招来嫡母和嫡女的注意。

出嫁时嫡庶之分就更明显了。在古代。嫡女出嫁自然是给别人家当正妻。而且嫡女出嫁一定要非常风光。娘家会用十里红妆相赠。到了婆家。那就是主母身份。

而庶出的女儿。嫁妆就是不能比的。家里没人给小妾撑腰。自然也不会给小妾的女儿准备太丰厚的陪嫁。

庶女要想过得好。首先得学会讨好嫡母和长辈。等到了婚嫁年龄。家里才有可能帮忙给寻个好夫婿。在《红楼梦》中聪明的贾探春就极力向王夫人靠拢。

所以。电视剧《知否知否》里。女主嫁男主这个情节就有点不靠谱了。

女主盛明兰是五品官员家的庶女。男主顾廷烨他家可是侯府。这要放在古代。明兰是绝不可能嫁到顾家当正妻的。如果真想嫁。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盛家先把嫡女嫁过去当正妻。明兰再过去当妾。

如果不想当妾。那就只能嫁给不如盛家的家族才有可能。或者找个门当户对的家族。嫁给人家的庶子。继续过看人眼色的生活。

三、庶出的孩子该如何逆袭?

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谭延闿。在民国时期的名声甚至不低于蒋介石。不过他因为是个庶子。小时候过得也是相当的憋屈。

谭延闿的生母原本是谭家的丫鬟。因为有几分姿色所以被谭延闿的父亲收为了小妾。她即使给谭家生了三个儿子。也改变不了出身的卑微。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必须站在桌旁。帮丈夫和正妻填饭夹菜。

所以每天吃饭也是谭延闿小时候最难过的时候。因为生母不能和他同桌吃饭。而且正室太太的心情稍微有点不好。也会拿谭延闿的生母出气。小谭看不过去。几次为了维护生母和嫡母顶嘴。最后都会被父亲教训。同时他的生母也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后来他明白了。只有自己有出息了。自己的亲娘才能在谭家才有地位。所以他一直努力读书。终于在二十多岁时参加会试考取了第一名。成为了湖南二百年历史上唯一的会元。

他的父亲高兴坏了。在家里公开宣布。从今以后。你的母亲不用在桌旁伺候了。可以上桌吃饭了!就这样。谭延闿终于靠自己的努力给母亲争来了在谭家的稳固地位。

不过即便如此。当谭延闿的母亲去世。按照礼制。她的棺材是不能从谭家的正门出去的。只能走偏门。

谭延闿很生气。都到民国了。还有这样的礼法!他索性直接扑到了棺材上。对大家哭喊道:“我谭延闿已经死了!抬我从正门出殡!”这话一出口。谭家人全傻了眼。谁都不说话了。最后。谭家长辈总算是同意将棺材从正门抬了出去。

这个例子也算是母凭子贵的典型了。只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故事确实不算太多。

其他观点:

嫡子和庶子的区别有多大。参考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贾环就知道了!

贾宝玉和贾环的父亲都是贾政。唯一的区别就是母亲!贾宝玉的母亲是贾政的正妻王夫人。而贾环的母亲是贾政的小妾赵姨娘。正妻所生便是嫡子。妾所生就是庶子。

嫡和庶一字之差。两人在家中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

贾宝玉。贾府中众星捧月般的存在。贾母、王熙凤、王夫人都围着贾宝玉转。。屋里还有一大堆的丫鬟伺候他。

而贾环呢?只是因为是妾所生。贾母等人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他。屋内没有几个像样的丫鬟。贾府内的丫鬟们有时候甚至还瞧不起他。

也就只有亲生父亲贾政会对贾宝玉和贾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了!“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贾政相中两个丫鬟。给宝玉一个。另一个给贾环。如果是贾母相中了两个丫头。我估计都会给宝玉。而不会分一个给贾环。

贾宝玉和贾环待遇上差别这么大。主要还是“嫡庶有别。尊卑有序”的观念在作祟!

嫡庶有别。嫡庶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呢?

区别一:

如果父亲有爵位。那必然是嫡子继承。若有多个嫡子。则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对于嫡长子而言。其余嫡子和庶子无异。

庶子就算比嫡长子年长。但嫡长子还是排在庶子之前。

区别二:

庶子是不能称呼自己的生母“母亲”。只能称呼“姨娘”。庶子只能认父亲的正妻为“嫡母”。庶子通常都由嫡母抚养。

就算庶子将来有出息了做了大官啥的。这一切都不会改变!就算是庶子死后。墓志铭中若有提及母亲。也只能提及嫡母。而不能提及生母。

区别三:

古代人婚嫁讲究个门当户对。庶子婚嫁之时。通常只能找同为庶出或是门第较低的对象。而且庶女比庶子更难找到好对象。因为在嫡出还是庶出这方面。女性更容易受到歧视。

区别四:

古代讲究的是长幼有序。然而庶子在见到嫡子后。需主动问好。哪怕庶子比嫡子年长很多!

区别五:

庶子的生母过世后。庶子无权料理生母丧事。只能由嫡子操办。

唐朝之时有个叫做丘行恭的大臣。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战功显赫。他的生母过世了。本来应该由他的嫡兄料理丧事。结果丘行恭自行埋葬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就因为这个。 丘行恭遭到了弹劾。丢掉了官职。

区别六:

说得夸张一点。庶子遭到区别对待都算好的了。有的家庭甚至不承认庶子的地位!哪怕嫡子死光了。宁可在墓志上写上“无嗣”二字。也不愿意让庶子来继承香火。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封先尽嫡长子孙,其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半分。”

到了明清时期。当时的法律对此做了规定了。除了在世袭爵位上嫡子有优先权外。在经济方面。嫡子和庶子享有相同的待遇。

说是这么说。在实际当中。家长们还是偏心于嫡子。而冷落庶子。古代的庶子。往往只能靠自己发愤图强考取功名。或是外出闯荡出一番事业。方才能够改善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其他观点:

就说古代最近的清朝吧。袁世凯都混到一品了。因为是庶出。葬母都受阻挠。

1902年夏,袁世凯的生母刘老夫人病故了。此时的袁世凯不仅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还又晋升为太子少保,赏双眼花翎。成了朝中的重臣。当然要为生母隆重办葬事。不想,为葬母竟闹了一场大风波。

刘老夫人是三年前被袁世凯从老家河南项城接到山东巡抚任上的。一年前随儿子来到天津。不想便殁在天津了。袁世凯当然要轰轰烈烈地把娘送回原籍河南项城去安葬。于是。这年秋天。长长的灵车便从天津出了发。三天后来到项城。

北洋大臣、太子少保回乡葬母。项城的县官忙活起来:又布置灵堂。又安排驿馆。以便迎接从京城到地方前来悼唁的官员人等。可是。袁世凯的心情却十分荒乱起来。天津动身之前。袁世凯曾派管家袁乃宽来项城袁家与长兄袁世敦商量葬母一事。袁世敦只说了一句“照祖制办事”。便不言语。最后加了一句:“让世凯回家商量。”袁世凯有些气怒:我堂堂朝廷大臣、太子少保。葬母还要与平民家人商量。岂有此理。灵堂在县诚设好之后。他以为大哥世敦会来致悼。谁知三天过去了。大哥影子也不见。袁世凯心急了。他决定回家去看看。

袁家是项城望族。耕读世家。袁世凯兄弟姐妹9人。除了大哥世敦是正出。其余8人全是庶出。袁世凯却当了大官。袁世敦是个看破红尘的人。虽熟读诗书。却不去做官。又对做了大官的这位弟弟冷眼看待。因而。听到要为这位庶母回家安葬时。便决定不能让她入祖莹正穴。

袁世凯虽然对长兄有意见。还是决定回家跟他商量葬事。觉得大哥不会太难为他。

那一天。袁世凯按乡俗穿长衫马褂。坐马车。带两位管家回袁家寨的。44岁的袁世凯己经17年没有回过袁家寨了。他的家和家人以及乡亲。在他心中都淡漠了。何况。他跟这位世敦大哥本来就似水火。若不是葬母。他是不想回这里来的。

袁家寨有300多户人家。寨子是被高高的围墙圈起来的。四面有寨门。门外有吊桥。岁月荒乱时。吊桥便晚上吊起。白天落下。现在岁月平和。吊桥便不吊起了。袁世凯来到寨门外吊桥头下了马车。徒步朝家中走去。

袁家是讲究诗礼的。袁世敦虽固守祖训。不让这位庶母入祖莹正穴。但袁家还是设起灵堂。挂起吊灯、素裹庭院。张起白幡。大办丧事的。听说弟弟世凯要回来了。世敦忙派子侄晚辈。恸哭远迎。世敦也迎至门外。病哭流涕。家仃佣人们更是跪倒院中。悲声恸地。

袁世敦领着弟弟世凯来到灵堂。双双跪倒。痛哭不止。人来劝止之后。袁世敦这才说:“日前你让人来家和我商量出殡的事。其实无须商量。该怎么办。都有祖训。按祖训办就是了。该让亡人早日入土。入土为安么。不要再久仃了。”

袁世敦的话颇含怨意:庶母病逝几个月了。为什么今天才安葬?

这话。袁世凯也听明白。晚安葬是有原因的。只是不好明说——老娘死时。袁世凯刚刚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领了个“太子少保”的红帽子。这可都是夺目的光环。不知有多少人在盼?如果此时袁世凯按例制辞官丁忧。三年丁忧完了。说不定这些位子早被别人抢占去了。所以。他不想匆匆葬母。他暗示直隶、山东乡绅纷纷报请朝廷。允许袁世凯“夺情应变。移孝作忠”。八国联军之患刚息。朝廷用人在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就免了袁世凯退职丁忧之事。为办这些事。老娘出殡的事也就拖了下来。袁世凯觉得拖得值。他对大哥世敦说:“国事纷乱。朝廷用人在急。我不得不移孝作忠。故而。葬母的事便拖了下来。”

袁世敦心里明白。什么“朝廷用人在急。移孝作忠”。还不是你怕丢了官。袁世敦只淡淡一笑。把话转入殡事。说、;“灵柩何时到家?来家了。便早早下葬吧。亡人入土为安。越早越好。咱们那片祖莹还是比较宽阔的。随便那个边上都可以。你去选定就是了。”

老大的话说得平平静静。仿佛这事是早己定下的。不必再改动了。袁世凯却大吃一谅:“我一个当朝重臣。怎么只能把生母葬在祖莹的地边上?”他重语问大 哥:“把母亲葬在祖莹地边上?”

“是地边上.”袁世敦说。“世俗、族规都是这样定的。”

袁世凯明白了。生母是庶人。算下人。但他认为自己是官。是朝廷重官。应该例外。便说:“母亲不能入正穴?”

袁世敦说:“不能.”

袁世凯亮官职了。说:“我是朝廷重臣。加爵太子少保。这样葬母。官场岂不大嘲;与咱们祖上也无光。大哥你是不是该多想想这些事?”

“我不谙官场上的事。”袁世敦说:“官场上怎么说。那是你们当官的事。我是平民百姓。只能按祖训办事。至于说到祖上有光无光?我这样做。正是为祖上的光彩。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说。大哥是不顾我在官场怎么做人了?”

“连家规。祖训都不顾的人。还谈什官场做人?”老大俨然以封建礼教卫道士自居起来。

刚刚还亲亲热热的兄弟俩。转眼气氛冷了:哥哥把寒脸向左转。弟弟把冷面向右倾;一个要想母以子贵。一个坚持嫡庶分明。互不相让。剑拔弩张!

庶出的袁家8兄弟姐妹原以为当官的世凯可以为生母争个名份。一见大哥如此牛劲。便纷纷退了出去。

袁世凯这些年一直顺风顺水。官运亨通。连慈禧老佛爷都高看二三。不想亲兄弟竟卡住了他。堂堂朝廷重臣。生母竟葬在祖莹的地边上。自己的脸面朝哪里放呢?袁世凯越想越气恼。他想立即返回京城。在老佛爷面前求一道圣旨。把老娘葬在祖莹正穴。那样。大哥就不会再为难了。可是他又想。朝廷会为一个普通的妇女的葬事发布圣旨吗?即便发下圣旨。大哥一个普通百姓不遵。又会怎么样呢?这么想想。袁世凯又感到无可奈何。

对于生母刘氏。袁世凯是怀着深恩大德的。袁世凯出生之后。生母无奶水。是生母恳请婶母牛氏代奍的。此时的牛氏。也生一婴儿。但不幸夭折了。是生毋再三恳求。牛氏才留下奶水的。牛氏深感刘氏盛情。待世凯如己出。牛氏是世凯叔父袁保庆的夫人。袁保庆在山东办团练。便把牛氏和世凯一起带到山东。袁世凯到8岁时。开始读书:读书不长进。开始习武。习武又不长进。十几岁了。还流流荡荡。刘氏知道后。倾其私囊。让他去京城捐官。他拿着母亲的心血。走到京城。竟在赌场输了个净光。刘氏又汗一把、泪一把为他攒钱。直到22岁在山东投奔了庆军吴长庆。袁世凯才开始走正道。可是。生母刘氏己经是心血熬干的人了。遗憾的是。袁世凯直到当了山东巡抚才把老娘接到身边。没享几年福便殁了。袁世凯总觉愧对了老娘。现在。老娘走了。连个正穴也进不去。他更感到不安。

袁世凯还想再在大哥面前求求情。希望大哥通融通融。

“大哥。你还是宽容一些吧。老娘葬在祖莹地边上。实在影响祖上声誉。

袁世敦还是铁青着脸膛说:“不行.我想了。想很久了。只能是这个办法。”

袁世凯绝望了。“这么说来。葬娘这件事只能按照你的意见去办了?”

袁世敦也不让步。他说:“你怎么说是我的意见呢?这不是我独出心裁。是祖训。是家砚。是礼仪!是袁家祖祖辈辈都要遵守的。不能在我们‘世’字辈坏了。我是长子孙。我不敢坏祖训。”

“我要是不按你的意见办呢?”袁世凯紧逼了。

“你自己愿意怎么办你就去怎么办。”袁世敦说:“祖莹正穴是万万不能入的。”

“难道我不是袁家子孙?难道你就不认这个毋亲为长辈?”

“我不敢不认这位长辈。”袁世敦仍不让步。“不认长辈宅院就不设灵堂。我就不穿孝服了。你没看见。全家哪个人不穿孝服。”

“难道我这个朝廷重臣今后死了也要葬在祖莹边上?”

“你以后死了葬在什么地方。我没有说过话。”袁世敦说:“无论你葬何处。都由你的儿孙们作主。”

“你这样做。不觉得太不仁了么?”

“祖训如此。”

“这么说。你也别怪我不义了。”袁世凯说:“那我就另立坟莹。我不相信。堂堂正正的朝廷大臣寻觅不到一片光光彩彩的葬母地!”说罢。便拂袖而去。

袁世凯有身份。位高势重。又有银钱。置地安林。隆重葬母。还不是说出就办到的事。何况又有地方官的尽心奉承。一片风水宝地很快便在项城县内定了下来。墓地有了。请风水先生定了穴位。重制棺椁。再扎纸幡。袁世凯出起了大殡。

出殡那天。从县城到袁家新坟地。道路重修。彩棚高搭。沿途村庄树木披麻戴素。五里有灵棚。三里设祭点。官民人等送葬队伍排成长龙。哀号声震云宵。袁世凯携子侄晚辈披麻戴孝。手持哀杖。在由士兵组成的卫队护送下。轰轰烈烈地把老娘送进南北坑!

刘氏出身卑下。半生垂首度日。归去如此风光。总算没有白白养这个儿子。

袁世凯把老娘送下地之后。仰面对天。痛哭发誓:“我袁世凯从今之后永不进袁家寨。永不见那个不仁不义的兄长。死后决不入祖莹!”

果然。袁世凯在河南北部的彰德(今属河南安阳)洹河边上的洹上村另建住宅。新安墓地。1916年6身。袁世凯82天皇帝梦死了之后。便葬在彰德洹河边上。

袁世凯墓葬豫北洹水边。而不是他的豫南袁家寨祖莹。曾一度成为史家之谜。并作出种种猜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5:24

    庶子,生母,项城,自己的,朝廷,大哥,母亲,老娘,父亲,区别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5:24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5:2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热播剧。也是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嫡、庶展开的。在这部剧中。由赵丽颖扮演的女主角盛明兰。因为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