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统帅杨镐为什么采取兵分四路合击的战术?
原创

萨尔浒之战,统帅杨镐为什么采取兵分四路合击的战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当时的祝耀祖是这样评价杨镐在辽东的所作所为的:

“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则英雄短气。”

不过。明朝的这些军队都受过战争的洗礼。有一定的作战经验。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尤其是火器方面要比努尔哈赤的军队强的多。火炮是骑兵的克星。有人评价说:

盖明之枪炮火药。金实无此利器;不以士马合围。藉壮敌忾。则烽烟之中。殊非矢石可比耳。


这种部署在我们看来无可厚非。即便是努尔哈赤去攻击其中的一路。其他的三路人马也会合击赫图阿拉。努尔哈赤依然会被击败。但是。事情的发展超出杨镐的意料。

努尔哈赤在沈阳乃至北京都安排下了坐探。而杨镐对军事保密工作毫不在乎。邸报和露布将作战计划和盘托出。这使得努尔哈赤对杨镐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这才定下“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方针。这使得杨镐的四路分兵。分进合击的计划。成了努尔哈赤各个击破的前因。

如果用现代军事学的理论来说。就是外线作战对内合击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利害变更线。在各路人马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这条线。这才有可能达成分进合击的目的。

如果不按照这条线作战。就会出现孤军深入。各不联系的情况。会很容易造成被内线敌军运用内线优势。各个击破。

就是因为杨镐没有设定利害变更线。又放弃了战场指导。使得明军各路人马前后不一。使得努尔哈赤有机可乘。因此。努尔哈赤得以先打突出之敌杜松军。然后割裂明军部署。对剩下的明军各个击破。

这一切。都是杨镐不知兵。乱指挥造成的。也是明朝君臣用人不明造成的恶果。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其他观点:

萨尔浒之战中。杨镐犯的错误很多。不过。分进合击倒未必一定是致命错误。

努尔哈赤最担忧的。正是分进合击

努尔哈赤最担忧的。正是多路进攻。

听说大明以47万大军来犯。后金诸位贝勒、大臣都显得有些担心。大贝勒代善问道:“大明倾天下之力。集结宿将猛士及叶赫、朝鲜精锐共47万人一起来打了!他们还把南边福建、浙江及西边四川、甘肃的粮饷通过海路、陆路一起运过了了。人多势众。我们怎么办?”

努尔哈赤答:47万?明辽东军原有9万。被我杀了3万!新招的2万多。多是被我们打散的逃兵!其他从各地来的军队。行军疲劳不堪。沿途又多逃亡。不足为虑!而且。我看也不过3、4万人!加上叶赫、朝鲜军。不过6、7万乌合之众!他们声势看起来吓人。其实不足畏惧!

努尔哈赤接着说到他的担心:现在我朝夕所忧虑的。是明军已在各处集结。究竟哪里是主力?会怎么来攻我们?因为我们正处于开原、沈阳、辽阳、宽甸四地之中!胜败之机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敌军四方合击之前。打破敌军主力!

看来。努尔哈赤非常清楚明军的实际兵力(适当说少明军数量。只是为属下打气)。他所担忧的。正是自己不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明军虚实难分的多路进攻!

大明宿将也多不反对多路进攻

开战前。在明军的战前会议上。各将也各抒己见。

其中。只有此前战功最不突出的马林主张集中大军一路进攻:王师当出万全。意并兵一路。鼓行而前。执取罪人。倾其巢穴。

此外。作战经验丰富的宿将们。都未反对分兵进击。

刘铤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地形不熟;而杜松担心的则是各部仓促集结。兵饷不足的问题。他们都认为:应推迟作战!

多路进攻的原因

1、后金地势。一路进攻。极易打成僵持

后金此时的地盘。西与辽东平原及松辽平原相接。南隔鸭绿江、图门江与朝鲜毗邻。东、北是女真族人繁衍之地。赫图阿拉在其西侧。而自此向西。地势降级而下。

同时。当时辽东地区尚未开发。大片原始森林。明军行军。仅仅能沿河而进。

因此。一旦明军采取一路进攻。虽然兵力集结。但是。以仰攻之势。很容易被后金阻击。打成僵持之势。

也许。正如马林所说。大军合兵而进。可以避免被歼。但难免劳而无功。打成僵持。

显然。打成僵局。并不符合大明发起此战的初衷!

2、过往经验

过去。面对“类似”局面。大明“分进合击”的打法。取得过不错的战绩。

今天。我们大可以说努尔哈赤不是杨应龙。后金八旗也不是播州军。但是。放在当时。诸位名将可未必看得如此清楚!

大明的计划原本不错

按照大明的计划。原本未必要担心被各个击破的。

1、泰山压顶

大明原本希望集结20余万大军(号称47万)。以泰山压顶之势。彻底扫除后金!

如果果真有20万大军。加上叶赫、朝鲜的军队。无论是主攻部队还是牵制部队。都不会显得兵力单薄。

2、虚实相济

一处是东南的宽甸。此路可以以海路入鸭绿江进行补给。可以支撑主力作战;

另一处是沈阳方向。此路经抚顺。也有河流可以补给。

其余两路:辽阳方向。虽然路途较近。但沿途都两侧都是山岭。进军困难、易遭埋伏;开原方向。则要翻越鸡冠山脉才能取道河流。补给不易。

这两路。适合用奇。不适合主力作战。

杨镐的计划。是制造东南路为进攻的假象。吸引努尔哈赤军。以沈阳方向为主攻。直取赫图阿拉!

好计划是怎么搞砸的

计划虽不错。但还看怎么执行。

大明显然搞砸了这个计划。

1、误判兵力。盲目开战!

大明原本计划用20多万人来打这一仗。可最后为何只搞了十来万人呢?

因为。大明朝廷以为自己有20多万人!

杨镐曾奏报:努尔哈赤有12万人。我只有7万多人。还不能打!(明实录.万历卷)

于是。大明连发红旗。催促决战!

2、虚实暴露!

其实。杨镐东南佯攻。东北主攻的计划。几乎骗过了后金。

由于前文所说。宽甸出发。海运、水运最方便。因此。后金一直很关注这个方向!

恰好。由于东南路远。刘铤先出发。后金众将一度认为这路是主攻。

可是。杨镐自己搞砸了!

首先。杨镐牛逼轰轰致书努尔哈赤。说自己几月几日来攻。准备怎么来打你!

虽然各处兵力的数字是假的。但基本的战役企图已经全部暴露!

接着。刻意隐瞒的各路兵力。也暴露了!

出兵之日。大雪纷飞。道路难行。各路大军为了依令抵达指定位置。晚上举火把行军!

如此。各路人马的规模。就在这一片红火中。彻底暴露!

3、无节制之军!

开战后。大明更是显示出:他们是一支无节制之军!

担任主攻的西路杜松。日行六、七十里。盲目过河。将本就不占优势的部队又一分为二。被努尔哈赤迅速击破!

李如柏。更是不支援力战的刘铤。仓促退兵。

至于叶赫、朝鲜。一个见势不妙开溜。一个临阵投降!

这些“宿将猛士”。果真表现得像努尔哈赤所说得“乌合之众”。

总的来说。我认为:萨尔浒之战中。外线进攻。分进合击的计划。本身并没有大问题。

但是。此战中。朝廷与统帅互相不信任(连实际总兵力都沟通不清楚)。各将之间互相不信任!

部队烂到了这样的地步。分进合击也好。集中一路也好。又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其他观点:

战争的胜负从来不仅仅在于人数。而在于战力。战力就是这支军队的整体素质。

当时杨镐兵分四路迎战努尔哈赤。固然有战略上的错误。但这不是主要的。

首先杨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军统帅。他是赶鸭子上架临时担任大军统帅。他只是个官僚。官僚打仗首先想的不是仗打不赢怎么办。而是仗打输了。我会有什么后果?因为这种统帅思想的不同。所以杨镐才会兵分四路。这样就算一两路败了。我还有1两路。我还有很多军队。不至于受大处罚。

其二。当时这号称的47万大军。实际上只有10万左右。可以参考《明清实录》。而且还是临时拼凑的。最要命的是的是。此时大明的后勤不足。为什么后勤不足呢。因为多年前刚打完援朝抗日之战。这时可想这支部队的军心战力有多强了。

其三。在辽东这个地带。那是努尔哈赤的老窝。天时地利人和占全。而且努尔哈赤的6万精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用6万精锐对杨镐的10万杂牌军。别说他分兵了。就算不分兵。面对经验老到的努尔哈赤。杨镐就能取胜了?

其四。满清战力一直有句话“满清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可见后金兵战力之强了。想想后来的熊廷弼。袁崇焕。孙成忠等辈。兵力远超杨镐。为什么不敢正面和满清兵决战。因为他们很清楚满清野战的实力。后来的洪承畴到时决战了。洪承畴用全军覆没证明了清兵的“满万不可敌”。

因此杨镐的萨尔浒之战大败。有各方面的原因。分兵只是一方面。最主要还是后勤不足。整体兵源素质不够强。协同作战的配合不到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54

    努尔哈赤,大明,分进合击,辽东,战力,作战,兵力,计划,朝鲜,人马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54

    没想到大家都对萨尔浒之战,统帅杨镐为什么采取兵分四路合击的战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54

    当时的祝耀祖是这样评价杨镐在辽东的所作所为的:“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