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什么被很多人热捧?
原创

《资治通鉴》为什么被很多人热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来晒晒我用了四年多用零碎的时间读完《通鉴》的记录吧!



我于2014年9月开始阅读此书。选读此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毕业以来即有读书习惯。常提醒自己要多读书;第二。对中国历史各朝代大事记还有许多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借此补充对中国历史的空白;第三。常听说毛泽东把此书读了十七遍。想窥视此书魅力之所在。第四。由于前几年常出差。乘车较多。乘车时间较长。碎片化时间较多。想合理利用这些时间。所以。就选择用手机阅读此书。方便快捷。

刚开始阅读《通鉴》时。必须要一段原文一段白话的对照着读。所以读起来进度非常慢。但是也饶有兴趣。记得有两次坐公交车的时候。因内容精彩看的过于专注。竟坐过了站台。由于《通鉴》原文生涩难懂。开始时候多看白话文。但是后来我发现只看白话会有两方面的缺点。一是原文中很多生僻字略过。不懂也不查。毛泽东看古书旁边必须放一本古汉语字典。不懂就查。这一点我未能做到;二是少了许多该动脑筋的地方。只看白话简单明了。不用思考就能懂。所以后期也多加改进。尽可能不看白话文了。不过。只看原文。不看白话仍然很慢。记得读到后期就不再看白话。内容大概能看懂八九成。在见到生字词就查并记录下来的情况下。看一卷也得需要八九十分钟的时间。工作不忙时一天也就能读三四卷。毕竟看古文消耗精力较大。我读《通鉴》开始之时只是空闲时间或者碎片化时间读之。较宽松的时间则会选择读别的书。并不特意找时间读。所以。一本《通鉴》迁延至今方读毕。有人问我从2014年9月到2018年9月。四年的时间你读了一百六七十卷。为什么后面用了半年时间就读了一百三十卷?可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再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不能毕一部。”读到此处时。我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因为我读《通鉴》恰恰就是他说的这种情况。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四年未能读完。深为惭愧和自责;第二。就是得益于宋太宗赵匡义说过的一句话:“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个开卷有益的典故。常激励着我。让我不会轻易放弃。所以。自2018年后半年。我下决心读毕之。每日日记抬头记录读的卷数。借以监督督促。古人读书常“焚油膏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我虽不至于此境界。但也做到了“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的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到今日总算是读完了。毛泽东曾经对他的替身秘书孟锦云说。《通鉴》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想从头到尾认真读上一遍。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我用了四年半。就我的古文功底而论还说得过去。没太拖延。古人常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事情的开始都是好的。但大都虎头蛇尾。结果总不尽如人意。今日读毕《通鉴》可谓是没应了这句话。做到了善始善终。《庄子》中有一文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件事情开始之时也显得不足为道。但是通过夜以继日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气质不期变而自变。德行不期成而自成”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真的令人大受裨益。一部《资治通鉴》。三百多万字。讲述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内容详尽精彩;一个人。四年半的坚持。努力及陪伴。春华秋实。沧海桑田。到此也不得不发一下感慨!感慨我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感慨我中华大地上英雄辈出的铁血丹心。像我们这样的民族为什么如此的卓尔不凡。熠熠生辉。我想。这一定与古人创作和学习如《资治通鉴》一样的皇皇巨著是分不开的。

《资治通鉴》作为关于古代政治的百科全书。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元世祖忽必烈常让儒臣将《通鉴》中的故事和道理讲给他听。并下令摘录其中的精华部分翻译成蒙文。作为蒙古贵族的教科书。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圣祖康熙都对此书倍加推崇。日日研读。毛泽东甚至将此书读了17遍。并且说:“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哦”而我读《通鉴》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触。

第一。通过读《通鉴》。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这1362年的历史。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学生时期也只能通过历史课本了解一些有时代代表性的大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全国。陈胜吴广起义。赤壁之战等等。而读《通鉴》则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当时事件的具体细节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比如:《通鉴》开篇三家分晋的故事。周威烈王分封三位大夫为诸侯。自乱了国法。降低了国家的威望。诸侯国从此各自为政。这件事情对后世影响极大。写的也极为精彩。逻辑严密。内容详细。同时。通过读《通鉴》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秦朝的大一统。两汉的外戚专权。魏晋南北朝的划江而治。五胡乱华的荼毒战乱。隋唐时期的兴盛。五代时期中国分裂造成的没落等等。发人深省。

第二。通过读《通鉴》。让我认识到写历史就是写伟人。毛泽东曾经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伟人。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其他人皆为其附庸而已。一个时代伟人的意志可以改变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生存与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后世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刘邦遗命“非刘姓为王。天下共击之”巩固了刘姓天下;唐太宗以“人为镜”的知明开贞观之治之盛世。历史上的伟人或英雄人物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而普通老百姓如果不能团结起来有所行动。那么根本不会让历史泛起任何波澜。所以。历史书中写一代伟人的命运起伏。就能呈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的生活情况。

第三。通过读《通鉴》让我认识到奋斗的人生多么的闪耀。苏轼有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个人生来就处在逆境之中。就要不断地奋斗。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奋斗就是修炼的过程。奋斗就是一种生存方式。《通鉴》中讲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与拼搏而成功的。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五代时期后唐李存勖等等。尤其是李世民。李存勖带兵打仗常常亲冒矢石。冲杀陷阵。自己的地位财富全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得来的。有拼搏才会有收获。人生才会更有价值。不然。人生几十年。倏忽而过。来此一趟又有何意呢?若想不虚度此生就应该时刻保持审慎的心态。彰显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德林法师有诗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试问自己。现在不努力奋斗。更向何时去努力奋斗呢?

四年多的时间。不惟看书。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几年风里来雨里去。江南江北的奔波。也到过一些地方。见过一些人。哭过也笑过。曾发过“风是无情术。花落绊君子。辞谢有尘缘。相覆一轻叹”的感叹;也曾写下“几经黄河渡。始知磨砺身。坐观东逝水。素酒慰风尘”这样彰显性格中浑厚、洒脱的诗句。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如今的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继往开来。将继续为前方崭新的未来生活不懈的奋斗拼搏!

其他观点:



古人用一句话浓缩过用四个字概括过他叫“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如果用白话文来解读的话。就是以历史作为借鉴。对于今天治理国家有所帮助。所以整部书里面他跟其他的史书体现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凡是和治国理政没有关系的内容。全部给它撇掉。拧成一股绳。让你读这部书。你就能够明白历代的兴衰成败。它的规律在哪里。这是这部书最大的特点。也是受到很多人热捧的原因。

其他观点: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不过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这部书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直至公元959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前一年。1362年的历史。

为编纂这部皇皇巨著。司马光耗费了无数心血。顺便说一下。司马光一生干了三件大事:砸缸、编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虽然砸缸的事儿名气最大、妇孺皆知。但是编辑通鉴无疑是最为费时费力的。花了十九年时间。借鉴了北宋之前的正史和野史笔记。但是又不是简单的摘抄删减。还有二次创作。很多事情有自己的分析。并且时不时的来点议论。“臣光曰”时不时出现。之所以自称为臣。是因为这部书编辑初衷就是为了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提供治国借鉴的。这个书名也是宋神宗所赐。

据说司马光编书的时候很辛苦。举个例子。夏天天气很热。那时候又没有空调和电扇。司马光大夏天编书怎么办呢。据说他在院子里阴凉处挖了一个大坑。他把各种资料和书搬到下面坑里。那里面凉快呀。汗流浃背乐此不疲。

本人早年曾断断续续读过一些片段。直到大前年才有时间和决心把这部经典史书通读了一遍。说实话。由于是文言文。有的地方还是读不大懂。许多地方查字典或者找度娘。感觉收获不小。但是觉得还有必要再读一遍。当然是否像伟人那样读十七遍就不好说了。先读第二遍再说呗。鲁迅曾经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也绝对当的起这句话。它不仅史料详实。而且可读性很强。有很多历史故事。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也毫无问题。特别建议有一定古文基础的最好读原文。原文不但表达了作者最初真实的意思。而且文言文更优美。不是说现代文不优美。而是很难有完美的译文。毕竟司马光既是大史学家又是大文学家。

《资治通鉴》很受追捧吗?我看说不上。因为如果一个史学专业的人不可能不读它。历史发烧友不读它恐怕成色也不够“发烧”。官员、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按说都应该一读。毕竟它对现代治理也有借鉴作用。而且还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事实上呢。且不说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读书。就算是读书人里。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么大部头且需要查字典才能基本读懂的历史著作呢?追捧二字言过其实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02:30

    通鉴,时间,四年,历史,此书,资治通鉴,这部,自己的,伟人,让我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02:30

    没想到大家都对《资治通鉴》为什么被很多人热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02:30

    我来晒晒我用了四年多用零碎的时间读完《通鉴》的记录吧!我于2014年9月开始阅读此书。选读此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