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章法的块面如何理解?
原创

书法中章法的块面如何理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书法中章法的块面处理有多种形式。

一。粘并笔画形成的字的块面感。如王珣《伯远帖》中第一行的\"珣″字和\"顿″字。有的笔画几手粘并在一起形成字的块面。在整幅作品的字中。丰富了对比关系。(见下图。)

二。通过涂抹而形成的点、线、面对比关系。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涂抹的地方。(见下图)。

三。墨色的浓淡形成的块面感。如王铎《听颖师琴歌》。浓淡有致。燥润相宜。(见下图。)

四。空白处形成的块面感。如下图米芾行书作品中的第二行和第四行。有大片的空白。和后面写满行的几行字形成虚实、黑白的块面对比。使作品有透气感。

五。大小字群形成章法中的块面感。如苏东坡《寒食诗帖》前三行右下角与后几行左上角形成的大小字群块面对比强烈。使作品更有生气。(见下图。)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你将块面当作放大的单字、单字当作缩小的块面。就容易理解了。

生活中。我们希望尽量减少矛质。但在书法的章法中。却要人为地制造各种矛盾与冲突。并让它们和谐地统一在一件作品中。而块面之间疏密、浓淡、枯润等所带来的视觉冲突。正是书法章法中制造矛盾的手法之一。

在书法经典作品中。处处可见块面的冲突。以“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为例。就存在多处的块面冲突。如下图。

我们知道。一件作品中。字与字之间除了相互呼应外。还要大小错落、轻重有别、疾徐相间。而如果我们将这种原则加以引申。将其扩大至周围几个字。那就变成对块面的要求了。

块面冲突的制造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疏密对比

我们常说“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书法中这种方法运用较多。如下图。一个块面笔画紧密而连绵。密密麻麻透不过气来。而另一块却稀稀疏疏。二者形成强烈对比。

2、轻重对比

相比硬笔。毛笔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笔可轻可重。写出的笔画或粗或细。书法家将其运用到块面中。就形成了块面之间轻重、粗细的对比。

3、墨色对比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明代的王铎。在他之间。墨法的使用还只是书法家不自觉的行为。但他却创造性地将水运用到创作中。运用水与墨在宣纸上移动速度的不同。创造了涨墨法。这样形成了墨分五色、墨色淋漓的效果(如下图第二行)。

4、大片留白

在一件作品中。特意留出大片空白。既为作品“透了气”。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如下图。这可视作一种特殊的块面冲突制造方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0:51

    作品,冲突,章法,如下图,笔画,书法,下图,墨色,浓淡,形成了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0:51

    没想到大家都对书法中章法的块面如何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0:51

    书法中章法的块面处理有多种形式。一。粘并笔画形成的字的块面感。如王珣《伯远帖》中第一行的\"珣″字和\"顿″字。有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