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之后,曹植的结局是什么?
原创

《七步诗》之后,曹植的结局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曹植七步成诗之后。得以保全性命。这个结局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也不用多做讲解。今天着重谈一下这首被奉为神作的《七步诗》。它真的就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就一吟而就的吗?

曹植是个文才。这点不用置疑。但在政治上。他被排挤打压。未有作为。一个文才很高。而又没有从事什么正经工作的人。应该是曹植当时的基本生活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被人敬赞文才绝伦。应该是曹植心灵上的重要慰藉。种种史料表明。曹植对文学诗赋几乎是沉溺的。因为在这上面他才能找到与之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存在感。我们不难想像。作为一个面对飘雨落花都会引发诗兴的文艺青年。曹植平时郁郁不得志。几杯酒下肚。想起自己的处境。感慨之余。肯定也会酝酿一些诗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

于是魏晋某年某月某日。当曹丕召见曹植时。从外地赶往魏都的曹植自知凶多吉少。一路上惶恐难过。古时候没有高铁飞机。行程较慢。他于车马颠簸的行程中。预想着和自己兄弟见面后。反目为仇时的情景。心里苦闷纠结。浑浑噩噩中不由自主在腹内赋诗一首。以消解忐忑不安的焦虑心情:“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至于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来看《七步诗》这段典故的描述。曹丕令曹植七步之内做诗一首。否则性命不保。在如此生死攸关的超强重压之下。曹植几乎是不假思索。于七步内脱口诵出这首立意深刻的诗篇。这情景。像不像是考场上那些事先知道了标准答案的作弊考生?

当然。曹植没有作弊。他是《七步诗》的原创作者。他这首诗做的这么快这么绝。只因他早就有了腹稿放在心里。而曹丕。只是碰巧让他读出来的那个人罢了。

曹植才高八斗。这个赞誉有点过了。他父亲曹操权倾天下。他的地位也随着尊崇不凡。说这话的人有点巴结他的嫌疑。一石独占八斗。在古人中能担此称赞的只有一个。那人不叫曹植。叫苏东坡。

个人之见。贻笑大方。谢谢邀答!

其他观点:

这首诗出自于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伪作。陈寿的《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倒是讲了一个“七步成诗”的故事。大意是说:曹丕成为皇帝后。对曹植当年跟自己争夺世子的历史耿耿于怀。逼迫着曹植在起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将曹植杀害。曹植文才很高。在七步之内。做成了诗。避免了危难。

《七步诗》的真伪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大权在握的曹丕想要整治曹植有的是办法。不需要使用这样低劣的手段。而曹丕的地位已经巩固。也不需要非得把曹植除去。极有可能。这也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后人有意编织出来的故事。

当然地。不管有没有这个故事。曹植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按照故事的说法。曹植做《七步诗》的年份。大约是在黄初元年(220年)。即曹丕称帝的年份。那么之后。曹植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曹丕称帝后。不仅是对曹植。对其他的兄弟们也是不怎么放心的。也就对他们采取了多次徙封的方式。将他们放在封地上严加看管起来。并且还不时地对他们打压下。

黄初四年(223年)。曹植“又”又搬家了。这次被徙封为雍丘王。似乎是为了表示兄弟间的“友爱”。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回来途中。路过雍丘时。还去看望了曹植。并且还增加了他的封邑五百户。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再次被改封为陈王。所谓的政治上的野望越加变得遥遥无期。当年11月。曹植在落寞中病。时年为41岁。按照他的遗愿。他被安葬在了东阿鱼山。

再来谈谈曹植的婚姻。如果真按史实来说。曹植与传说中的《洛神赋》原型甄氏其实没有多大的瓜葛。他先前娶的是大名士崔琰哥哥的女儿崔氏。后因穿的过于华丽。为曹操下令赐死。曹植的继妻为谢氏。他一直陪伴着曹植。寿命倒不短。直到晋朝时期还活着。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其他观点:

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经用“才高八斗”来形容曹植。可见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风流绝代的诗人。尤其体现在这首《七步诗》上。一步算它三秒。七步成诗。也就短短的二十一秒。

古人七步成诗难度并不算很大。但曹植的这首《七步诗》。却是用来赌命的。在短短的二十一秒之间。能让兄弟曹丕改变想弄死他的想法。以一首诗来扭转自己的命运。

我们就先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所熟知的“三曹”——曹操、曹植、曹丕。他们无论是政治上的成就还是文学上的建树。对当时的文坛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曹操想寻觅接班人的时候。因为曹冲早年夭折。所以就倾向于内定选曹植做接班人。但因曹丕是长子。古代有嫡长子继位一说。但自己没有被曹操选中。很是不服。而曹植文学素养好。却很少懂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最终在这场兄弟的权力争夺中。曹丕在司马懿的辅助下。完胜曹植。

这首诗是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间做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处以极刑。但是我们知道。做一首诗对于曹植来说不难。难就难在用一首诗来改变曹丕想处死他的想法。用这首诗来赎命。

可见在《七步诗》的背后。魏初的王权交锋、兄弟相残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句感人肺腑。实实在在道出了兄弟手足之情。何必互残杀戮?

这首诗之后。曹丕确实没有继续杀害曹植。但是一代诗人。才华横溢也只活了40岁。着实可惜!

作者:梦归秦淮(多平台签约作者。历史硕士。知识管理达人 公众号:史觉一梦)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链接有趣的人。相约在字里行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1:31

    曹植,七步,曹丕,这首诗,自己的,的人,文才,兄弟,一首诗,东阿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1:3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七步诗》之后,曹植的结局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1:31

    曹植七步成诗之后。得以保全性命。这个结局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也不用多做讲解。今天着重谈一下这首被奉为神作的《七步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