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后人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评价极高?称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中罕见?
原创

为何后人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评价极高?称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中罕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时。让我想起清代诗人赵翼的一句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清照就是这样不幸中的幸运者。

纵观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以及其所遭受的种种磨难我们不难发现。女词人优秀的文学基因(其父母在当时就是文化名人)。优越开放的家庭教育(父母"男女平等"的理念和在朝为官)。少女时期生活于安宁繁荣的社会环境等。为其后来的诗词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特殊的基因。特殊的培养。特殊的才华与后来所发生的特别的婚姻、特别的遭遇、特别的国家动荡相碰撞。"千古第一才女"也就自然产生。

作为婉约派代表、女词人。其绝大多数作品也确实如此。用诗词把情字写到了绝唱。用诗词把悲字写到了绝望。用诗词把愁字写到了绝笔。如此这般古今女子无人能比。古今男人又有几人能敌?

一个女子把词写到婉约派代表人物也算与身份相符。也够让无数后人叹服了。但李清照这还不够。在豪放上也完全不让须眉。你看她的"一首诗一阕词"。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和诗仙诗圣也没有几人能与之匹敌。不信我们这次来看看她的《渔家傲》词:

天接雲涛连晓雾。星河欲展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

词意内容应该比较好理解。这里就不赘述。其胆气、境界和仙骨确实在宋词中罕见。

我们知道在封建时代。就是普通人见了皇帝。也要三叩九拜。还不敢抬眼多看一眼。而所有九五至尊的皇帝。在天公面前。还只能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即天子。就是毛主席写的词也只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而女词人却敢在天帝的住所。高高在上。天帝还得"殷勤"讨好地问她如何如何。如此"不敬神、不敬天"的胆气。魄力。除了女词人李清照外。我认为无人敢写。也无人能写。

词一开句便将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景象描绘的无限阔广壮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画卷。这是"一高"。"二高"就是紧接着以梦载情。人神共通的笔法。展现词人超人的性格和个性。下片一改词的一般先景后情、触景生情或情景交融的手法。而是紧接上片的问而答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如此写法有新意。此乃"三高"。这"四高"就是词人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

词人希望像大鹏展翅那样。借东风高飞九万里。离开那无奈、无助、无序、无望的社会。让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让其过上自由自在、没有烦忧的生活。

古诗词中描写梦境的应该不少。但描写仙境和人神对话的不是太多。最有名的应该是诗仙李太白了。但纵观两宋之词。好像真的不多。《渔家傲》就是词人的神来之笔。除了胆气和意境。那还有一个我认为应该是十足的"仙气"。

词人借助对梦境的描述。借用宇宙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世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和追求光明的天性。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词风豪迈奔放。所以才会被后来的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

综上所述。如此柔情似水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李清照。从这阕《渔家傲》词中不难发现其另一种性格和风格。也就是女词人的内心深处是坚强的。骨子里是豪放的。胸怀浪漫主义色彩!

这样的至高至远境界。如此的开阔大气。这般的奔放自由。确实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欢迎大家赏评赏赞!也欢迎师友批评指正!@诗词中国

其他观点:

李清照。一直被誉为婉约派词人的著名代表之一。她“凄凄惨惨戚戚”的幽怨凄恻的词风已经广为人知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清照写诗豪放。写词委婉。是故意为之。从这首《渔家傲》我们就能知道真相。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诗词。不仅是自身诗词造诣的体现。也与她动荡的身世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息息相关。我们先来聊聊李清照的身世与社会关系。

1、李清照动荡的身世与复杂的社会关系

李清照的社会关系网非常复杂。

首先。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又和丈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交好。于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也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妻。十分恩爱。

但两位父亲的官路也大不相同。李格非作为苏轼的门生。直接被打上了“元佑党人”的标签。仕途自然黯淡无光。反观赵挺之却一路扶摇直上。

在夹缝中生存的李清照。还曾经给她的公公赵挺之写信求助。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何况人间父子情”就由此而来。

后来。赵挺之和蔡京又陷入相互争权的反复斗争中。大受打击的赵挺之甚至直接被罢官了。随后不久就去世了。

这些发生在父辈身上的官场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使得赵明诚开始了动荡的仕途生涯。

其次。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而这位宰相则直接推动了打压苏轼的乌台诗案。

与此同时。王珪交的朋友也大有玄机。

王珪和王安石关系很好。而王安石是苏轼的死对头。

王珪的一个孙女嫁给了蔡京。蔡京也是苏轼的死对头。

以王珪这个家族为中心。直接将李清照与赵明诚两大家族的关系串联起来。这也就使得王珪与苏轼门生李格非。直接站在了对立面。

因此。李清照和赵明诚虽然两厢情悦。非常恩爱。但在生活上确实格外动荡和复杂。在仕途上也不免有些糟心。在了解这些背景之后。我们会对《渔家傲》有更深的理解。

2、《渔家傲》诗词解读

从全词来看。似乎一直在写梦境。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云、雾相连。星河盘旋。成千上万的帆船仿佛正在跳舞。

这里是以一个俯视的角度去看。“仿佛梦魂归帝所”。仿佛回到了天帝的住处。

然后天帝就开始和“我”对话。还殷勤地问“我”:要去往何处?这里的“归何处”。其实为下文深深地埋下了伏笔。

于是。“我”回答天帝:路很长。现在已经是日暮时分了。虽然学诗的时候有很多惊人之句。却没有什么用。

而此时。正值“九万里风鹏正举”。“我”接着感慨地说。“风啊。不要停。把我这一艘小小的蓬舟。吹到海外三座仙山之处吧!”

这里的日暮。其实是在形容的人生的日暮。诗人在感慨人生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感慨命运的动荡与迷惘。这里应该描述的是。她和赵明诚在中年颠沛流离之时惘然的心绪。

整首词构建了极大的框架。最后两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就被称之为气势磅礴之作。

整体来看。这首词也确实写得豪迈。与她的其它词作有很大不同。这与李清照所践行的关于词创作的理念有关。

李清照曾在《词论》中明确提出:与诗相比。词“别是一家”。并且极大地肯定了音律的重要性。

李清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词创作体系。所以在写诗时和写词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写诗豪放。写词委婉。非常注重乐律。这也是《渔家傲》的罕见所在。

其他观点:

李清照(1084一1157?)号易安居士。著名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大学生赵明诚。夫妇二人志同道合。从事古物碑铭的收集研究。曾为夫妇二人收集的《石金录》作序。有《漱玉词》成绩斐然。

靖康之乱夫妇避地江南。建炎三年(1129)。明诚病卒。李清照孤身飘泊于江浙等地。备尝乱离之苦。她的词。南渡前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笔调清新明丽:南渡后则多于身世凄凉的感慨中寄寓亡国之恸。风格也变得低沉凄切。在语言艺术上。她能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语言优美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其创造力使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惊叹:"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无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了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早晨薄雾笼罩着海涛。一望无际。海天相接。银河欲转。海上千帆飞舞。在梦中我来到了天帝所居之处。天帝殷勤地问我欲归何处。

我回答道。现在已是日暮。我在学诗的路上还没有写出多少惊人之句。大鹏飞到九万里高空。风不要停下。将我这小船吹到蓬来上。

此词丶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李清照南下时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写梦境。但也与其海上经历有关。李清照擅写婉约词。但此词境界壮阔。意境阔大。尤近苏辛一派。

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善于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国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理。她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且有时还采用口语入词。故常常写得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具有清新流利、明净自然的风格。词著《濑玉集》(后人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3:17

    李清照,词人,天帝,诗词,自己的,星河,动荡,渔家傲,日暮,豪放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3:1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何后人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评价极高?称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为宋词中罕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13:17

    回答这个问题时。让我想起清代诗人赵翼的一句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清照就是这样不幸中的幸运者。纵观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