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为什么总得志呢?
原创

小人为什么总得志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包含很多隐性的内容。包括逻辑、哲学以及心理学的内容。当我们把它完整的展开。答案就比较清晰了。

下面展开:

1、逻辑关系

首先。这句话是这是一个(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主观评价;

然后。因为被评价者已得志。可以得出:通过获得财富或者权利。他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最后。通常评价者所拥有的财富或者社会地位。不如被评价者。

这里要说明的还有“得志”。以及“小人”的概念。我们姑且认为“得志”是指获得个人成功;小人指的是人格、品行低下的人。

2、评价者的心理活动

如果一个人活的充实、精彩。明白何为真正的成功。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或许他没有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但他肯定是快乐的。他对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多意见。

只有一个内心空荡荡的人。才会通过贬低别人以此换取别人的共鸣。这其实是一种嫉妒心理。我认为评价者或许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不得志找一个借口。以此来补偿因为他人得志而带来的挫败感。

3、存在必有其意义

不管怎样。如果把一个人定义为“小人”是很严重的。这是比道德审判更致命的语言暴力。我不仅要问:他真的是“小人”吗?即使他真的是“小人”。难道就一无是处了么?很显然不是。即使你不愿承认。但任何人总有一点是你所不能及的。你定能学到东西。比如你遇到一个小人。就知道了怎样去做一个好人。

结语

以上可以看出。小人得志这句话。多数是由内心的嫉妒产生的主观抱怨。当我们说出这样的话时。其实在别人眼中已经输了一役。

说句不愿意听的。这个世界。没有多少小人。也没有多少正人君子。大部分人都是伪君子。与其抱怨。不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原创。欢迎关注。

思想粗粮。分享有洞察、有见解的生活。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意思。我们想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小人得志是真的吗?是不是一种认知偏差?

2、为什么有一些也许真的是属于小人的人他们却得志了呢?

玫瑰心态

认知偏差

像类似上面的这些说法在逻辑学里面都是一种认知偏差。它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会去有意识地看到某一种我们关注的东西。而且把这种东西我们进行了放大。把他当成是全部。那么大家想一想。你穿白衬衣的时候。你说你总是会染上污者。那么你想想有没有可能你穿黑色的时候。其实也会染上。只不过你没注意呢?还有就是。因为你穿着白衬衣你就特别小心翼翼。由于特别想反而使得更容易被染上。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也是有的吧。所以并不是说穿上白衬衣一定会染上污渍。而是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他本来在概率上是均等的。只不过当你穿白色的时候你更看重这一点而已。那么当你穿白衬衣时候。你的注意力焦点在这个地方。而且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放大。在生活中可能你穿了无论是白衬衣、黑衬衣。其实染上脏东西的概率是一样的。但是你往往只会记住穿白衬衣染上脏东西的那一次。这些都叫做认知偏差。

如果你手上有一个锤子。那么你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其实并不是小人更容易得志。如果我们真的拿出统计学来对全世界所有得志之人都做一次分析、统计。你觉得。难道真的是小人占的比例会更高吗?比如说你看有一个人写了个巨婴论。巨婴论里面就说中国人特别爱扔东西、不讲究秩序。并且把这个说是中国文化的毛病。说中国文化就有病。然后造成中国人都这个样子。


有时候看到某一个也许我们不喜欢的人小人得志了。我们就会放大

这都属于认知偏差。同样。我们有时候看到某一个也许我们不喜欢的人。也许他真的是一个小人他得志了。我们就会放大。我们看到这一点。然后就会得出一个有偏差的结论。那就是。认为小人总是得志实际上这是源于一种认知偏差。就如同我们经常会说中国人总是不守规矩。中国人总是不守秩序。中国人总是喜欢乱扔东西。这些都属于一种认知偏差。其实外国人他也有这个问题。不是东西方之间的区别而是现代文明和过去传统社会。国家概念国家社会组织之间的差异性。任何国家只要它进入到现代文明发展的经济水平阶段。人们的安全意识。人们的文明意识到一定水平都可以到达这一步。它和这个国家过去到底是非洲的文明还是东亚的文明还是西亚的文明还是欧洲的文明其实并没有关系。

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其实并不完全相等


那么综上两点我们就能了解到了。关于小人得志的问题。

1、第一个回答实际上他是个伪命题。2、第二就是真小人也有他的长处。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到处看一看他所具有的而我们没有的是什么。我记得在看历史剧康熙大帝时候里面就说过。康熙用人的时候。以前在康熙年轻时候。有一个人替他办点事儿。那个人叫明珠。有你给他说这个人是个小人。当时康熙就说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君子有君子的用处。而且事实上。民族曾经有一段时间全清整个朝野。那是宰相的位置啊。事实上。在历史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人品可能并不好。但是在朝野中、在政治中他反而做出了历史中的某些重大贡献。也有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不要太简单的把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的要求、个人品德的要求与职业发展完全做一个对应和联系。那样的话最终还是产生的是认知偏差。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20:51

    的是,小人,的人,偏差,评价者,认知,小人得志,东西,这个问题,就会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20:51

    没想到大家都对小人为什么总得志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20:5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包含很多隐性的内容。包括逻辑、哲学以及心理学的内容。当我们把它完整的展开。答案就比较清晰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