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导读:刘墉、纪晓岚的故事在影视剧里多有演绎。在嬉笑怒骂中看到了他们当时的生活。刘墉、纪晓岚是一个时代的人物。甚至连大贪官和珅都是一个时代人。非要聊刘墉、纪晓岚谁厉害。这有点牵强。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刘墉出生名门。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政治上圆滑世故。爱好书法。也是饱读诗书之人。
首先来说一下刘墉。出生名门望族。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刘墉的祖上数代都是进士出身。他爹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一家子都是乾隆帝的股肱之臣。刘墉走上仕途之路。那也是有深厚的背景的。也就是说。刘墉的起点高。家世渊源在那里摆着呢。乾隆十六年(1751年)。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二甲第二名进士。不得不说。虽然靠了一点关系。刘墉的才华还是有的。一个庸碌之人也不会平步青云的。后来他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一路升级打怪。走入仕途正轨。
刘墉与纪昀(纪晓岚)、和珅是乾隆朝的三大台柱子。可以说各有千秋。也都是满腹经纶的人。特别是影视剧里被丑化演绎的大贪官和珅。当然这个问题没有问和珅怎么样。我们也暂且不聊他。刘墉比和珅强。至少是寿终正寝。而且官路很顺。除了被他爹牵连过一次外。也算是平稳的过了一生。一直从主管教育文化的江苏学政一直到太原知府。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为官期间。官声极好。还博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名。
在政治上。刘墉圆滑世故。善始善终。在书法成就上。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可以说成就极高。刘墉书法特点。用墨厚重。浑厚敦实。别具面目。是深得魏晋小楷之风骨。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
刘墉仿颜真卿行草
从这些特点来看。刘墉其实就是一个文人。一个好好生活。热爱生活的文人。有自己的爱好。而且爱好也做到了极致。要把他拔高到什么高度好像也没有。
至于传说他是罗锅。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曾经中过状元这事。也是子虚乌有。他做官完全是因为恩荫。也就是说。他是妥妥的官二代。要比出身。刘墉还是极为不错的。但是有传闻说他本该是第一。但是乾隆皇帝避讳他的官家子弟出身。而提拔了另一位寒门学子。这也好像没有明确记载。
纪昀。字纪晓岚。一生博览群书。编撰过《四库全书》。在晚年写了一部神鬼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再来看看乾隆朝的另一位传奇人物。纪晓岚。
晓岚其实是纪昀的字。其实严格来说。他应该叫纪昀。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纪昀一生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这一点和刘墉挺像的。都是认真学习知识文化的人。都算得上是文人。
他曾经有一件牛闪闪的事情。那就是编撰《四库全书》。在这件事上。他比刘墉更牛。因为至少是有一部书流传了下来。而且现在大家都因此而受益。一个人对于后世的贡献也是很重要的。纪晓岚在这件事上。值得称颂。
纪昀在晚年时曾著《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说人们向善。邪恶必须得到惩处。虽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因果报应在里面。但是通过种种细微的描述。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此书流传极广。后世也多有夸赞。连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都称纪晓岚“处世贵宽。论人欲恕”。
纪晓岚在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卷入文字狱。也是九死一生。这点和刘墉父亲案子很像。刘墉也因为父亲的牵连。差点连累了性命。官场浮沉。如秋风吹落叶。谁还不会遇到一点事情呢。就算是纪晓岚也不例外。
这两个没有什么可比性。都是同朝为官。而且刘墉为官是极其圆滑的。影视剧里说他“勇斗”和珅。那纯属为了电视好看。
就刘墉这圆滑的性格。怎么会和皇上面前的红人斗呢。他奉承还来不及呢。不要被影视剧所蒙蔽。特别是刘墉的后期生涯。也许是学乖了很多。当时的棱角已经被后来的人世给磨平了。后期为官处事风格。由峻厉刚急转为平和舒缓。但是性格里的认真负责还是一而贯之。
纪晓岚与刘墉的渊源还是颇深的。但是要比出身。纪晓岚肯定比不过刘墉。但是就才华来说。两人应该不相上下吧。但是要说后世流传。那还是纪晓岚更强一点吧。毕竟他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
纪晓岚和刘墉的关系。是起于刘统勋的。纪晓岚是他的得意门生。纪晓岚的出身。只能以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当时他也是满腹经纶。当然他也遇到了一生的贵人。那就是刘墉他爹——刘统勋。可以说没有这个人。纪晓岚将籍籍无名一辈子。就连修撰《四库全书》都是他的老师举荐的。再好的千里马。还是需要伯乐的嘛。
两人唯一相同点在于。都比较长寿。都熬到了嘉庆年间。而和他们同朝为官的乾隆三台柱之一的——和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两个人唯一可比的。可能就是大家都活得比较长吧。至少比和大人长寿。
刘墉在扳倒和大人这一方面没有少出力。暂且不论他是不是真的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在打击和大人这方面。他可以说是很积极的。他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功劳不小。嘉庆帝看完这些奏报。立刻下令处死和珅。这一点来说。刘大人的为官之道还是极其圆滑世故的。他知道对上要怎么做才能讨好。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他这一生高寿了。在乾隆朝得到重用。在嘉庆朝也被皇帝看重。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纪晓岚和刘墉一样。很长寿。活到了八十一岁。虽然他与和大人没有什么大的交集。也没有在和珅即倒时。做过什么。这个人总体来说。有才华。也只是想平安的渡日。并没有什么大的抱负。他死后。嘉庆帝赐白金五百治丧。亲作祭文、碑文。因其“敏而好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予谥“文达”。
这两人同朝为官。而且渊源颇深。都是敏而好学之人。刘墉出身更加显达一点。纪昀出身平民。只有靠科举获得前途。刘墉仕途顺利。纪晓岚经历过“文字狱”。从才华方面。其实两人不相上下。但是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流传千古。他们两人。没有谁比谁厉害之说。
其他观点:
刘墉和纪昀。因为在现今的影视剧中。都和清朝历史上的大贪官、乾隆朝权臣——钮祜禄·和珅扯上了关系。而广为人知。清朝历史上的“纪大烟袋”和“刘罗锅”。年龄相差4岁;进入仕途的时间相差3年;去世的时间。仅仅相差两月;在乾隆、嘉庆两朝官场。这两位赫赫有名的文臣。几乎同时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可谓是“同生共死”。
那么。同样广为后世传播的乾隆、嘉庆两朝名臣。清朝历史上的刘墉和纪晓岚到底谁更牛?
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加封太子少保。增谥号文达。
除此之外。“三殿三阁”大学士之下还设有“协办大学士”。为大学士之副职。其品级比大学士稍低。为从一品。由六部尚书或总督中选任。可递升大学士。
也就是说。协办大学士基本相当于殿阁大学士的副手。按照现今公务员等级对比。基本相当于副国级干部。
从最高官职对比来看。纪晓岚较之刘墉。低了两个等级。
然后。我们从两人的实际官职进行对比:
乾隆十六年进入仕途的刘墉。历任翰林院编修、学政、知府、按察使、巡抚、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内阁学士、内阁大学士等拥有实权的官职。
文学造诣方面。纪晓岚虽然被称为政治家、文学家。但较之被誉为“浓墨宰相”的刘墉。在文坛上的地位也是明显不如。
那么。赫赫有名的“纪大烟袋”。就果真处处不如刘墉吗?
当然不是!就男性生理机能而言。刘墉较之纪晓岚就远远不如。
《虫鸣漫录》有载:
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但。无论如何。纪晓岚作为几乎和刘墉同名的乾隆、嘉庆两朝名臣。也只能在男性生理技能上超过刘墉;其余方面。刘墉都明显的远超纪晓岚!
参考文献:《清史稿》、《啸亭杂录》、《虫鸣漫录》
其他观点:
刘墉与纪晓岚是同一时期的人。刘墉在朝庭做官方面他比纪晓岚厉害。纪晓岚在文学方面比刘墉厉害。(具体情况下面接着说)而且他们关系特别是好。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参加乡试的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昀一直是感激涕零。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统勋大人。刘墉。刘统勋长子。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此二人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先说个小故事
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八十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刘墉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大学士。位极人臣。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刘墉画像)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
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刘墉书画)
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纪晓岚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纪昀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昀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一生悉付《四库全书》。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也流传下来。
在政治上。纪昀关注民间疾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夏。北京附近遭受水灾。饥民拥入京师就食。纪昀急忙向皇帝上疏陈情。奏请截留南漕官粮万石。到灾区设粥放赈。京师饥民不驱自退。社会秩序安定下来。虽然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但在客观上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不能不说是一宗善政。
在政治上。纪昀提倡“酌乎事势”。因势利导。在理论上批判宋儒之苛察。纪昀对道学家的迂腐和虚伪十分痛恨。其冷嘲热讽。措词也相当尖刻。在《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故事中。就烈女范畴问题向程朱理学展开了一场挑战。有司规定。妇女守节被杀的是烈女。官方予以表彰。而对“捆绑受侮辱而不屈被杀”的人。不以烈女看之。例不表彰。纪昀不这样认为。认为这纯属于道学家不情的理论。他公然郑重上表称:“捍刀捐弃生命。其志向与节操没有区别。像忠臣烈士。发誓不从贼。虽然捆绑迫使其跪拜。又怎能说他屈膝予贼有悖朝廷呢?”经他慷慨陈词。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大致甄别。予以表彰。
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赵孟頫、董其昌书法。当代大部分书法家也是受这氛围所影响。纪昀也跟随着当代的潮流。也在当代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书写 流利。有着圆融的特点。有着雍容华贵气质。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以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纪昀在文化上。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在他们两个为官之道。为人处事。文采方面作了对比。都是朝庭的栋梁干大事的人。非要比个高低还真不好比。只能从单方面比较了。对此你们怎么看。在评论区下留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23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墉,乾隆,纪晓岚,大学士,都是,嘉庆,书法,出身,两人,的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墉与纪晓岚是同一时期的人吗,哪个厉害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导读:刘墉、纪晓岚的故事在影视剧里多有演绎。在嬉笑怒骂中看到了他们当时的生活。刘墉、纪晓岚是一个时代的人物。甚至连大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