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美地区的3A游戏大作处在崩溃的边缘么?
原创

目前欧美地区的3A游戏大作处在崩溃的边缘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哇。我朱有才来回答问题咯。

我个人认为是否处于崩溃边缘还是不要看业绩、裁员等行为。

第一点:欧美3a大作是不是要崩。还是看跟哪里比。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跟咱国产游戏比的话。人家哪里崩溃了?是技术储备崩溃还是资金崩溃还是ip崩溃又或者是赚钱能力崩溃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顶尖的游戏引擎基本都是欧美产的。能带动游戏发展的硬件设备也基本都是欧美产的。能给玩家带来完美体验的游戏装备还是欧美产的。不是我有才崇洋媚外。而是在游戏领域咱国产还是要多学习欧美。

第二点:确实相比于之前欧美的3a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业绩来说有些下滑。因为欧美能出品3a的游戏大厂基本都是流水作业。他们不敢冒险随便去发挥。举个例子。刺客信条。有才从第三代接触到刺客信条。也是第一款通关的单机游戏。相比于第三代的三部曲近期的奥德赛和稍远一点的起源。简直策划团队放空了自我好嘛。有才第一次拿到起源的碟子放进4姑娘玩了开头就惊为天人了。原来刺客信条还能这么刚。原来这么刚之后还能这么爽。原来这么爽之后还得这么肝。(奥德赛更肝)

但是吹归吹。相比于起源奥德赛除了画质进度。ui进步了些其他变化不大。他们确实是在一个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没有了当初第三三部曲的精雕细琢。

其实话又说回来。换成哪个公司不怕做砸呢?还不是在成功的基础上持续打磨

第三点:裁员等等行为确实有利空的信号。但有才认为这其实也跟媒体对这些公司的关注有关。前些年一台爽玩孤岛危机的电脑哪里是一般家庭买的起的。而现在畅玩3a大作的硬件才多少钱呢?更大的受众群体带来了更大的关注。所以一举一动也会造成草木皆兵的情况。或许人家只是暂时调整呢?

说了这么多。游戏嘛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就知道了。管他崩不崩。咱只看玩的爽不爽!


其他观点:

近日国外的游戏媒体gamingbolt就欧美地区的3A大作展开了一定的探讨。他们认为目前的中端游戏市场已经完全崩溃。而3A游戏市场也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那么目前的中高端游戏行业为何会陷入这种困局呢?这就得从上个世纪日本游戏横扫欧美市场开始说起。

“幕府将军”任天堂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雅达利大崩溃以后。欧美地区的所有游戏行业几乎一夜间销声匿迹。没有任何投资人愿意在为游戏投资一分钱。可以说游戏行业瞬间回到解放前。

而远离欧美市场的日本虽然受到的直接影响没有那么大。但国内的投资者同样对于游戏行业报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在所有人都看衰的情况下。山内溥开始一手打造任天堂的“幕府”统治。

当时山内溥对雅达利崩溃的分析是太多的垃圾游戏损害了这个行业的名声。连累了家用游戏机在玩家心目中的看法。因此解决的办法就是只允许好公司来做游戏。而且每年做的游戏数量也有限。

面对如此霸道的条款。其他的游戏制作公司凭什么听你的呢?然而任天堂真的成功逼迫那些游戏厂商乖乖就范。任天堂新发售的FC通过便宜的价格。强大的硬件以及首发护航的是3个热门街机游戏的移植版。头一年全是自家的精品游戏。瞬间让FC席卷全日本。

其他软件商看了眼红。纷纷希望为FC制作游戏。这时候任天堂就开始他的“铁腕统治”。

任天堂对那些游戏厂商想要在FC上开发游戏进行了这么几点的要求:

1只限大厂;

2限定每年每个公司制作的游戏数量。而且游戏要交任天堂审查。不是好游戏就必须返工;

3每个游戏任天堂要抽税——就是平台授权费;

4卡带的制造由任天堂统一代理。制造费不透明;

5税和制造费用在生产前先结清。概不赊账;

6游戏批发交由任天堂下属的批发体系“初心会”进行;

任天堂依靠这几条铁律。提高了游戏质量。控制了厂商的销售。同时还能手握大量现金流。当年FC上出现的精品游戏要远远比现在多得多。任天堂也一度成为了当时说一不二的“幕府将军”。哪个厂商敢造反。分分钟灭了你。

任天堂的FC强大是由于其对于游戏制作厂商控制的强大。到了欧美就被世嘉钻了空子。拉拢了当时在做PC的EA进入MD一下让世嘉占领了美国一半的市场。

之后索尼依靠PS后来居上。由于任天堂为了保持盈利。一直坚守卡带式的媒体方式导致后期被索尼的PS2全面反超。短短几年间索尼就抢夺了任天堂一大半的市场份额。

微软开启“撒币”模式

在整个1980年代到2001年。几乎整个游戏主机行业就是被日本人所把控。先是任天堂的FC再来是SFC接着是索尼的PS。和PS2。美国玩家对于自己的游戏厂商也是恨铁不成钢。

直到PC行业的大佬微软站了出来。比尔盖茨在退休前决定再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一笔。不得不说比尔盖茨的眼光真的是不错。他敏锐的发现在雅达利崩溃以后的这几十年。日本厂商正逐渐修复好游戏行业的信心。这时候是微软入局的最佳时机。

虽然微软缺乏游戏开发经验。但是他有钱呀!于是财大气粗的微软毫不犹豫的开启“撒币”模式。

哪家公司技术好直接收购。哪个人才营销强直接来微软上班。第三方游戏厂商不愿意给我们的主机做游戏?直接给他们一张空白支票让他们自己填。听说主机刚开始一般都是赔本赚吆喝?那xbox按照赔本50%来卖够了吧。不够再加!

于是乎微软几乎是用钱硬生生砸出了主机市场。当年xbox第一代刚发售的时候。其机智的性能几乎是PS2的1.5倍!再加上《光环》为新主机保驾护航。可以说xbox终于让欧美的游戏产业有了一线生机。虽然后来xbox360的三红问题将微软先前打下来的江山几乎拱手相让。但最重要的欧美的投资者们对于游戏行业已经开始重拾信心。后续的几年中欧美的游戏从画质还是内容上都不断赶超日本的游戏。直到全面超越日本的游戏只能屈居二线。

不过有趣的事。欧美和日本他们对于对方的游戏都极其排斥。日本人看不起美国的车枪球。美国人玩不惯日本的RPG。在日本国民游戏从来就不是《战神》或者《怪物猎人》这样的动作游戏。而是《勇者斗恶龙》这种的。

后续欧美游戏行业尝到了甜头。为了全面超越日本开始在画质上不断的堆叠。美国背靠好莱坞这种巨型人才库。通过成熟的电影产业不断给游戏行业输血。各种资本大佬们对于游戏的投资也是逐年增加。从1000万美元逐年翻番。到现在一部使命召唤的制作成本都是上亿美元的。不少欧美的特效大片也没有这种投资手笔。但这也为如今的欧美游戏产业设下了一个困局。

市场停滞。3A游戏出现困局

从PS2时代开始。其实主机游戏市场就已经饱和了。当年微软所获得的新用户也只不过是从索尼和任天堂手里夺过来的。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人口增长速度已经跟不上3A游戏的开发成本。于是乎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卖起游戏DLC。牢牢的将玩家锁住。玩家先花60美元购买游戏本体。后续的DLC才是厂商主要挣钱的地方。

这样做法一方面是为了减小损失二是能够让游戏为厂商持续带来收益。因此现在厂商开始不断在游戏中堆叠素材。其实本质玩法已经许久没有改变。

例如育碧的孤岛惊魂系列。刺客信条系列。全境封锁系列。本质上来说游戏的核心模式已经几年没有改变。还有EA的战地1和战地5。动视的使命召唤系列。

人们现在对于3A游戏最大的担心就是目前不断高涨的研发费用对于游戏行业就像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他让大厂通杀市场份额。而中小厂商最终只能黯然退场。如果有朝一日市场不再有其他的竞争者。那么会不会让这些资本家又回到雅达利大崩溃事件之前的状态。

而大厂自己也进退两难。他们对于游戏的投资只能年复一年的增加。但市场就只有那些。当他们选择缩减成本时就会找到玩家们的反对。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暴雪宣布进军手游。看当时被骂成什么样了。

不过欧美游戏产业也希望通过媒体的努力改变现状。2018年的TGA大会上就放出了这样的信息。当年的TGP游戏大奖颁给的是《新战神》而不是靠无限的时间和金钱堆出来的《大表哥2》。

《大表哥2》这种游戏或许他是一款精品游戏。但是他却不能为未来的游戏行业提供什么比较有价值的贡献。毕竟不是所有厂商都能像R星那样无预算上限无dead line的来制作一款游戏。

因此选择新战神获得年度大奖也算是给了业界一个明确指引方向吧。

最后的总结

总的来说。其实不论是3A游戏的困局还是手游的困局。归根结底就是市场饱和的问题。当市场继续扩大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因此未来对于厂商来说最主要的方向还是继续扩大市场。那至于如何扩大市场这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问题了。

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对社会大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培养他们的习惯。这才能慢慢的创造未来的市场。有朝一日在技术突破的时刻量变引发质变。才能算是游戏行业的一次“工业革命”吧。

其他观点: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回答。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崩溃边缘还是不去看业绩、裁员等行为。

第一点:欧洲和美国的3a大公司不是要倒闭。还是要看看在哪里比较。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与我们的国产游戏相比。也就是。其他人在哪里崩溃了?是技术储备、资本、知识产权的崩溃。还是赚钱能力的崩溃?

采取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游戏引擎基本上是在欧洲和美国,和硬件设备,可以推动游戏的开发基本上是在欧洲和美国,和游戏设备,可以给玩家带来完美体验仍在欧洲和美国。并不是说我有能力崇拜国外的东西。而是在我们国内的游戏领域或学习更多欧美的东西。

第二点:与之前欧美3a产品相比。确实在质量和性能上有所下降。因为欧美能生产3a级游戏基本上都是流水线。他们不敢冒险去玩。例如《刺客信条》便是从第三代开始接触《刺客信条》的第一款单人游戏。与最近的《奥德赛》和第三代《奥德赛》的起源有些遥远相比。《幕后操纵者》的制作团队简直是大出风头。只有第一次把本垒盘弄成4个女生玩的始发惊喜。事实证明《刺客信条》可以这么艰难。可以这么艰难。可以这么艰难。可以这么艰难。可以这么艰难。可以这么艰难。(奥德赛更肝)

然而。与《奥德赛之源》相比。UI除了画面质量的提升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在没有原三部曲的润色下。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事实上。哪家公司不怕把工作做得不好?它不是建立在成功之上

第三点:裁员等确实是积极和消极的迹象。但也有人认为这与媒体对这些公司的关注有关。几年前一台酷玩岛危机电脑一般在哪里买。现在玩3a大硬件才多少钱?更多的观众带来更多的关注。所以每一个动作也会引起恐慌的情况。也许人们只是暂时调整一下呢?

上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个人理解和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帮助到每个人。同时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喜欢我的分享。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答案。请分享你的评论。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在此我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天天开心。万事如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0:14

    游戏,欧美,都是,日本,厂商,微软,市场,行业,美国,是在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0:14

    没想到大家都对目前欧美地区的3A游戏大作处在崩溃的边缘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0:14

    哇。我朱有才来回答问题咯。我个人认为是否处于崩溃边缘还是不要看业绩、裁员等行为。第一点:欧美3a大作是不是要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