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机会大不大?
原创

挂职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机会大不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挂职干部留任时有出现。不过比例并不高。之所以由挂到任的人不多。源于很多主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与地方的领导岗位职数名额有限相关。挂职分上挂、下挂和平挂。上挂即下级单位或部门派员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下挂即上级机关领导到下级单位挂职;平挂顾名思义即平级单位的挂职交流。无论是哪种挂职形式。挂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干部、增加履历和阅历。而不是为了留任。挂职的初衷和目的首先决定了挂职干部留任有限。另外一个方面。挂职干部之所以多数无法留任也与地方或单位的领导岗位职数有限相关。众所周知。不管地方还是部门领导岗位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日常出缺的概率非常小。有也马上会从本地或本部门选拔干部填补位子。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良性循环。这是地方和部门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使用干部的基本共识。换言之。如果不是上级有领导或部门强势介入。地方或部门根本不会考虑将挂职干部留任。让挂职干部有机会挤占地方干部的晋升空间。毕竟。挂职干部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待遇都在原单位。目的也只是为了锻炼。因此地方不可能过多地把挂职干部放到选用的视野。诸如此类的客观环境一定程度限制了挂职干部的留任。

主观因素与挂职干部自身考虑有关。有些挂职干部比如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挂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基层履历。也就是我们说的镀金。以便为日后的提拔晋升铺平道路。类似的干部从内心里就没想过留在地方任职。毕竟他们所处的平台机会更多、空间也更大。而地方的成长空间太受限。不是迫不得已或者有长远打算。你让他们留任他们都不会同意。

举例。中央部委的副司长到地市可以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一般周期是两年。两年期满后回到部委。很多都可以顺理成章解决司长或其他正厅级职务。而如果留在地方任职常委副市长。虽然享受的实惠更大。可下一步要从副市长提拔正职将面临很大的竞争。难度比在部委竞争司长有过之无不及。即便能解决也不知道猴年马月。变数太大。因此出于稳妥考虑。多半副司长挂职期满后都会考虑回去。而不是留下。这既是基于个人发展前途权衡。也有家庭等很多因素的考虑。

综上。挂职干部要留任并不容易。现实中的我比例多半不会超过10%。

其他观点:

体制内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交流锻炼。分为“上挂”和“下派”。机构改革前。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均有专门的“上挂下派”工作办公室。一般而言。上挂。是下级部门、低职务干部选派到上级部门或平级部门挂职“深造”;下派。是上级部门或高职务干部选派到下级部门或基层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挂职“练兵”。

上挂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机会微乎其微。比较罕见。这是因为。一是干部管理权限不同。如某个县的发改局副局长到省发改委挂职。该副局长为县管干部。人事关系由县委组织部管理;而省发改委中县级和科级干部人事关系由单位人事处管理。县委组织部和省发改委人事处不相隶属。二是挂职大都流于形式。虚大于实。三是跨区域调动干部难度非常大。除非上挂干部有相当深厚的政治资源或超级卓越的业绩让上挂单位领导青睐。

下派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可能性较小。不多见。这是因为。一是下派干部基本都是母单位的中层干部或核心骨干。是单位重用或提拔对象。他们下基层大多是为了镀金。捞取一定的政治资本。二是下派干部的政治资源大都在原单位。如没有肯定的发展前景。他们不会舍弃在母单位当前的有利局面。三是干部管理权限不同。如。市直单位科级干部到市辖县县直部门挂职。他们的人事由单位管理。而县直部门科级干部由县委组织部管理。

因此。当上挂下派干部所在单位和挂职单位处于同一行政区域时。如某个县行政区域内。县委办某个科员到群团部门挂职。县直部门股级干部到县辖乡镇党委、政府挂职。留在挂职单位的可能性较大。而留下的形式有提拔、调动。偶有借调。

其他观点:

挂职都是个好的事。没有说挂职没有不好。只是通过挂职能够得到锻炼。能否留在挂职单位要看个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2:04

    干部,单位,部门,地方,上挂,组织部,上级,县委,目的,下级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2:04

    没想到大家都对挂职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机会大不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2:04

    挂职干部留任时有出现。不过比例并不高。之所以由挂到任的人不多。源于很多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与地方的领导岗位职数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