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孝经在隶书中的地位如何?
原创

石台孝经在隶书中的地位如何?

好文

热门回答:

感谢邀请!石台孝经在隶书的领域内不是特别高。也不算低。个人觉的应属于中端。其字雍容华贵。气度堂堂。而且刻工精湛。字迹清晰。确是不错!

但是唐隶有一个缺点。楷化的太历害。众所周知。隶书是从篆书和汗简中转化而来。所以带有很多篆意。如加入过多楷书的元素。便失去了高古。

所以若学隶书。还是写汉隶。更加容易得法。再值的一提的是清隶。其面目繁多。风格迥异!(当然也包括篆书。)又把隶书推向了高潮。如果朋友们学隶。那也是绕不过的高峰。一定要刻苦努力一番。



其他观点:

是统领的地位

其他观点: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李亨篆额。书法工整。字迹清新。秀美多姿。此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方额、盖石、顶上等均做了非常艺术化的处理。碑下有三层石台阶。

中文名

石台孝经碑

文物信息

石台孝经碑(国宝级文物)。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高 620厘米。共 4面。每面宽 120厘米。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央的石台孝经碑雕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留下了两位帝王的四种字体。记录了唐时期盛行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千古爱情佳话拉开了序幕。

“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第一碑。这不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于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昨日上午。站在石台孝经碑前。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段志凌指着高大的碑石说。石台孝经碑造型极富特色。称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气派的一方顶天立地碑。

历史记载

公元713年。临淄王李隆基以两次兵变。杀伯母韦皇后。诛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后又黄袍加身。史称唐玄宗。为避“名不正言难顺”之讳。以确保帝位。他宣布以“孝”治天下。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部。让子弟精读勤学。并于第二年亲自书写《孝经》。刻碑以示天下。

据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爱上亲儿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以致日思夜想。茶饭不思。高力士灵机一动。劝李隆基令各位皇子研读《孝经》。以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李隆基欣然采纳。并对诸皇子解释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希望寿王有所感悟。同时。高力士进一步谋划。令杨玉环自荐为道士。免去寿王妃的身份。天宝四年。玄宗立孝经碑后。诏玉环还俗。册封贵妃。

文物故事

《石台孝经碑》是收藏在陕西省西安碑林的一座石碑。它的内容是“文帝”孔子撰写的《孝经》;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亲自抄写的;碑额上还有其太子唐肃宗李亨题写的文字。这块《石台孝经碑》集“三帝”于一身。可谓来头不小。而围绕着它的故事更加离奇。那么。《石台孝经碑》是怎么被建立起来的?围绕着它又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石台孝经碑》。立于西安碑林整个建筑的中心。它并没有像其它的石碑一样放在展室中陈列。而是专门为它建了一个壮观的碑亭。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两个大字赫然于碑亭之上。这座碑与碑亭成为西安碑林的标志性建筑。由此足以显示出这块国宝石碑的地位与分量。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745年。它的造型相当精美。碑头上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高贵典雅;碑身由四块青石相合而成。华丽大方;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碑》呈长方柱体。四面刻字。它最显贵之处是集两位帝王的四种书体于一身。碑身的正文是孔子《孝经》的原文。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抄录。为隶书。用笔丰腴华丽、大气磅礴。结构庄严恢弘。充分显现了开元盛世的堂皇和大唐基业的雄风。

《石台孝经碑》的碑额之上。是“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16个字。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为这方碑石所撰写的。字体为秦小篆。字迹清秀。

在碑侧之上。刻有唐玄宗亲自写下的批注。为行书。飘逸灵动。自然流畅。

碑身上最小的字体是当时参与镌刻这方名碑的人员以及机构的名字。用唐楷隶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0:44

    孝经,石台,碑林,隶书,玄宗,西安,天宝,碑额,开元,四年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0:44

    没想到大家都对石台孝经在隶书中的地位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0:44

    感谢邀请!石台孝经在隶书的领域内不是特别高。也不算低。个人觉的应属于中端。其字雍容华贵。气度堂堂。而且刻工精湛。字迹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