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原创

《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所谓孝经。就是讨论教道真义的书。内容为记载孔子对弟子曾参论孝的情形。全书也只不过一千八百余字。全书十六章。自古即备受推崇。视为封建道德伦理的主体。书中内容有。开宗明义章。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人章。庶民章等。不过。传说。孝经。是孔子自己作的或曾参和他门下弟子作的。但事实上。却是到了战国时期。由曾子学派的人们编著的。这本书虽然不包括在儒家基本文献的。五经。之内。但如同孝经纬上所说的。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一般。它和。五经。同样受重视。历代皇帝都把它当作治国。教化的要具。而唐玄宗更是将两种版本。文孝经和古孝经。的优劣。拿来让各家学者加以议论。以今文为中心。采用古文的解释。亲自加以注释。使其广为流传。这就是被包括在十三经注疏里的御注孝经。后来曾有一些迷信的传说。就是唐玄宗受难于安禄山之乱时。一般人更认为这是他排斥古文孝经的结果。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在农民起义时。地方官只要当众宣诵。孝经。即可镇压住。虽然只是一种流言。却正显示出。孝经。被当作治乱根本所受到的尊祟!



其他观点:

当前国学很热。一些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而国学里面孝是很重要的一课。那么古人是怎么讲孝的呢。你知道《孝经》吗?《孝经》又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是怎么流传的呢?

据说真正的《古文孝经》孤本曾经到了日本。你信吗?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与曾子的问答。

那《古文孝经》是怎么出现的呢?

古文与今文孝经的流传。

日本《古文孝经》的传入与版本。

那为什么日本会有古本呢?这反映了什么呢?

日本考古。发现了中国唐朝的《古文孝经》。是怎么回事?

日本有一个地方叫胆泽城。1983年考古发掘出了中国的《古文孝经》。震惊了世界。那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现呢?日本学者就说。胆泽城是一个镇守府。古代各国府都要举行释奠。什么释奠呢?释奠就是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当时要轮流讲《七经》。于是。《古文孝经》就传到了这里。

写在最后

《孝经》是一本什么书。他是我国的国粹。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粹。一直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积淀。我们从清雍正年间的日本《古文孝经》的传入就可以看出。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他都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他将永远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

其他观点:

一、《孝经》主要内容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全书一共18章。将社会各阶层人士。上自天子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分5个阶层。根据地位与职业的不同。分别阐述他们践行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二、作者与成书背景

关于《孝经》的作者呢。学术上一直有些争议。宋代大儒邢昺认为《孝经》是孔子作的。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作这部《孝经》呢?

我们知道。孔子所处的那个时期是春秋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时期。 当时。周天子权力名存实亡。基本没有能力统御那些被它分封的诸侯国。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拿周天子也不当回事儿。不再去朝见周天子。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势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发生以臣弑君的事儿。

据《太史公自序》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总之。当时社会秩序非常混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人伦颠倒。不讲伦理纲常。所谓礼崩乐坏。

六经编完后。孔子还是有些担心。汉代大儒郑康成《六艺论》里面这样记载: “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 就是说。孔子认为六经所阐述义理不同。思想体系庞大精微。各有侧重。所以他担心后世学者智慧深浅不等。在学习领悟、传承过程中上有所偏失。离经叛道。背离了根本。

那怎么办呢?“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所以又作了《孝经》来总会六经义旨。让后世学者明了《孝经》是六经之根本。是六经义理的源头所在。

孔子自己也很重视这部经典。他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志在《春秋》。是指《春秋》这部书蕴含了孔子的全部政治理想。是用于分别善恶。辨定名分。彰显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的。所以历史上有“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

为什么说“行在《孝经》”呢?就是指《孝经》为力行六经的基础。让人们在学习“六经”、修学圣贤之道的时候。有一个方便践行的依据。也就是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

三、《孝经》影响与地位

两千多年来。《孝经》这部经典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很多皇帝热衷于讲孝经。比如:晋穆帝、晋武帝;宋武帝、宋文帝;梁武帝;北魏宣武帝、孝明帝等这些帝王都曾亲自宣讲《孝经》。

唐代也十分推崇这部经典。唐太宗亲自去国子学。听那里的主管官员孔颖达去讲这部经。宋代皇帝宋仁宗也在崇政殿听大臣讲《孝经》。

历史上。还有一些皇帝读完《孝经》后。按照自己的理解也做了不少注解。唐玄宗就亲自为《孝经》作注。还有比如:晋元帝、晋孝武帝、梁武帝、北魏孝明帝、包括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等皇帝。都为孝经做过注。

四、《孝经》传承与发扬

以德治国。以孝治国。不仅适用于封建社会制度。而且适用于各种社会形态。

处于现代社会。我认为宣讲《孝经》。教化公民行孝道。是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根本。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道德有了不同程度的滑坡。而且。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尊老孝亲的社会风尚。

我的头条号:每天学点儿国学。热爱传统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以上拙文。有不妥之处。欢迎方家指正。如感觉有所启发裨益。还清各位朋友交流点评。予赞转发。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0:45

    孝经,孔子,古文,日本,这部,儒家,春秋,大儒,是一种,皇帝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0:45

    没想到大家都对《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0:45

    所谓孝经。就是讨论教道真义的书。内容为记载孔子对弟子曾参论孝的情形。全书也只不过一千八百余字。全书十六章。自古即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