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我们大慨从小就都听说过。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三种行为都是不孝的。其中没有生养下一代为最大不孝。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翻译:孟子曾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
但有专家学者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无后”不能翻译为“没有子孙”。这样的翻译不正确。这不符合孟子的原意。
他们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的解释应该为:一个人不孝的行为有许多种。但是他没有尽到后代所应尽的责任才是最为不孝的行为。
但我认为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因为。这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来看。“无后”就是无子。
一、这符合中国人养老送终的传统思想
我们知道。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家庭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香火有没有人来继承。有没有人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来接替自己的衣钵。最害怕的是绝户。没有生养子孙。那简直是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住父母。是大不敬。最大的不孝。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有香火敬仰。他们认为自己死后。只能通过家里的男性子孙的引导。 才能回归自己祖先的灵堂。人生才会得到圆满。
这种说法对不对我无法考证。但中国的孝道里。就对传宗接代有很强的要求。为了生儿子。从皇的三宫六院。嫔妃三千。到民间男子的纳妾制。都是为了确保这一传宗的需要。
有后。有子孙也是为了自身的养老需求。中国人的养老都是家庭式的养老方式。生儿防老。养儿子就是将来为自己养老的。女儿出嫁后。就成了外姓人。不能继承财产。不参与父母的养老。这种男孩养老的传统。只能通过儿子。孙子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只有子孙才能给自己养老送终。所以。除了养老。还有送终。中国人害怕自己死了。没有子孙送终。上坟。这样。自己就成了孤魂野鬼。这是中国人最害怕的。
所以。如果自己没能有个儿子。想方设法也要过继一个。收养一个也可以。也管不了什么血脉了。只要答应将来为自养老送终就行了。
二、历史上。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对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特别是对无后。就是无子的说法。不是我们这一代这样认为的。可以说历史上。人们都是这样说。也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另据《十三经注疏》中古人注释的。它对“无后为大”的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对于礼法来说。有三件不孝的事情。这三件事就是:父母做错事却不去纠正。而是顺从他们。这会让父母陷入不义。是一不孝;家里贫穷。父母衰老。而不去赚钱或作官来赡养他们。是二不孝;不去娶妻生儿子。绝断了对祖先的祭祀。就是说以后没有后代去给祖先上坟了。是三不孝。而在这三不孝的事情中。无子的是最不孝的。
从古人的权威解释来看。无后为无子的这个解释应该是和中国人通常认为是一样的。
三。孟子的原意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认真读孟子这段话的原文。从它的谈话内容。逻辑。结果来看。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来读一读《孟子·离娄 上》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多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为什么会说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呢?这是因为。舜害怕陷入无后为大的不孝之中。虽然他没告诉父母就偷偷娶妻了。考虑到他娶妻就是为了生子。避免不孝。也应该原谅他了。他不禀告。也和禀告一样。说白了。就是只要是为了生子。说说都没关系。因为这点小事和无子大不孝比起来。不算什么。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孟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就是:不孝的情况有很多种。但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不孝。这才是正解。
其他观点:
人啊?贵在传承。如果沒有了传承。也就成了终结?这也就消灭了人道。所以。孔子才有此一说!也因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才流传至今哒!我也深以为然呢!
其他观点:
不孝有三。是出自《孟子》里面的《离娄篇上》。原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犹以为告也。”
孟子说这个话。有为舜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就娶妻辩护的意思。就是说舜不告而娶不是不孝。因为比起不告而娶来。没有后代。让祖先的祭祀断绝是更大的不孝。
孟子这个人。讲“权变”。
但是孟子并没有详细的说不孝有三。到底是那三种。这个要等到汉儒赵岐为《孟子章句》做注释的时候。才能得到一个详细的说法。
“于礼不孝有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但这个是不是就是孟子说的三不孝。也很难说。
赵岐所说的第一种不孝。是说孩子逼迫父母做不仁不义。违背其本人意愿的事。按这个说法。当今不孝的多了。那些“坑爹”的孩子。就是属于这一类。
赵岐说的第二种不孝。是指父母年纪大了。或者是重病缠身。但做孩子的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个仔细分析。我觉得是有二层的含义。因为不赡养。包括两种情况。第一。自己吃肉。不养父母。第二。自己都吃不上饭。不养父母。但是按赵岐的看法。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孝。自己混不好。本身就是不孝了。如果混得不错。但是自己吃肉。不给父母吃。那就有点禽兽了。
赵岐说的第三种不孝。是说不娶媳妇。不生孩子。导致祖先的祭祀断绝。赵岐这个人还是比较讲道理的。按我的理解。你娶亲了。也努力了。但是真的生不出来。那应该不算是不孝。这个时候中国古代解决的办法是收养或者过继一个。
孔子大概没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起码在《论语》里没说过。孔子讨论孝。重点放在敬和顺。至于能养。孔子认为那是野兽都能做到的事儿。所以让孔子来评价。赵岐说的第二种就不是不孝。而且禽兽。
我答这个题。重点是想说。其实中国的文化一直在变。至于变好。还是变得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变的原因很简单。社会发展了。人的思想肯定也会跟着变。
我妈经常和我说她也不指望我什么。就是让我把自己弄好。别给她添麻烦。别让她操心。那就是孝顺了。
我理解就是她很爱我。但是她说这个话的底气也是来源于社会的变化。因为古代的人种地活着。老了种不了了。就得需要孩子供养。现在不是那样。她将来退休。有不错的退休金。不靠我。她的生活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她生活虽然不会有问题。一样需要我照顾。只是照顾的内容会和古代有变化。比如总会有需要有人给她跑个腿儿的事。还不是得靠我。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孝。就是能给父母带去欢乐。多和他们聊聊天。教他们点新鲜事物。别嫌麻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487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不孝,孟子,为大,父母,都是,子孙,孔子,祖先,后代,中国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孟子为什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我们大慨从小就都听说过。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三种行为都是不孝的。其中没有生养下一代为最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