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产的标准。不仅包括收入水平。也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特征、自我认同。甚至也包括价值观念、消费理念、公德意识和公民精神。如果简单粗暴一点的话。我觉得至少也要看三项指标:收入水平、职业特征和生活方式。
先说收入水平。目前关于收入多少算是中产。可以说是莫衷一是。标准五花八门。
世界银行曾发布一个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 10~100 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为年收入 2.5 万~25 万元人民币。
艾瑞咨询2017年发布《中国中等收入人群金融需求报告》。将中等收入人群界定在月收入8000至50000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也发布过一个标准。说中等收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大概为9万元至45万元人民币。
由此看来。收入多少才算中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个人觉得。年收入10万算是一个比较折中的“起步价”。不过。单以收入来衡量中产与否。并不严谨。比如。年收入10万在北京和在一个三四线小城。生活水准肯定不同。
再说职业特征。很多社会学家对中产的研究。往往主要是从职业角度切入的。中产与白领常常是同义语。比如。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就曾简单地为中产画像——大学毕业、月入5000元以上、脑力劳动者。社会学家陆学艺也从职业角度对中产进行过分析。认为我国中产阶层主要由脑力劳动者构成。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以及私营企业主中的中小私营企业主。因此。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
也就是说。一般认为。中产首先应该是脑力劳动者。比如建筑工地的工人收入也挺高。但因为是体力劳动者。就不能被算作中产。一个办公楼的白领。可能只是月薪几千元的月光族。但因为职业关系。随着收入提高。还是有很大希望跻身中产行列的。
最后是生活方式。中产阶层还有个别名。叫有闲阶层。意指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长年“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显然不符合中产的本意。中产起码得工作稳定、收入体面且有稳定的预期。有忙碌有休闲。现在有种说法。长跑和马拉松。是中产的新宗教。成了一大时髦。但一个薪酬并不算低的搬砖工。是不大可能在下了班以后还去跑上几公里。去健身房来一番有氧运动的。但是中产会。这就是生活方式的差异。
一个人是不是中产。还可以看他是否具备以下生活方式的一项或者几项——自驾游、登山、度假、长跑、马拉松、读书会、听讲座……如果是上层中产。还要看是否热衷公益慈善。会所消费。私人沙龙之类。
其他观点:
个人感觉啊!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之外。中产阶级家庭咋地得有个两套房子吧?然后咋地得有个一台到两台车吧?再然后就是咋地得没事每个月可以下几次馆子吧?最后就是如果每年有时间的话。咋地得出去旅游一次吧?(别管有没有贷款。别管有没有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
当然说完中产。咱们就得说说小康之家了。小康之家的话也是非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首先咋地得有一套家里的房子。其次有没有车无所谓。反正没啥贷款。没啥事每个月总有几天下班可以往家里拎两三个买现成的小菜。
其他观点:
《2019胡润财富报告》家庭资产拥有300万的。属于中产家庭的标准是拥有300万。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536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中产,收入,生活方式,脑力劳动者,万元,标准,职业,阶层,年收入,小康之家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才算中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产的标准。不仅包括收入水平。也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特征、自我认同。甚至也包括价值观念、消费理念、公德意识和公民精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