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崇祯三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当时。除了袁崇焕积极回防外。还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将。带着她著名的“白杆兵”。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帮助守卫北京。这么女将是谁呢?
(秦良玉剧照)
她就是秦良玉。
出生于巴蜀大地的秦良玉。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明末女将军。她一生戎马倥偬。在平定土司叛乱。抗清勤王中功勋卓著。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巾帼英雄。
大文豪郭沫若曾赋诗一首咏赞这位奇女子:“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同名忌杀当时左。只解屠民意气高。”
那么。秦良玉究竟有哪些传奇之事。让后人对她如此推崇?
一、书香之家。能文能武。崭露头角。
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其父秦葵。是一位有着浓厚儒家思想的岁贡生。他自幼熟读兵书。能文能武。尤其精通阵法。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秦良玉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对排兵布阵。沙场指挥兴趣浓厚。同时。她饱读诗书。“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及至秦良玉长大成人后。她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自愿嫁到偏远蛮荒的地区石砫。和宣抚使马千乘成婚。
马千乘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也算“系出名门”。他为人正直。颇有将门之风。善骑射。有谋略。是一位忠勇豪杰。夫妻俩婚后相敬如宾。互相扶持。
身为宣抚使的马千乘旦夕不敢忘却自己的责任。他对妻子说:“今四海多故。石砫界楚、黔之交。不可亡备。”秦良玉十分赞同。夫妻俩便在乡里招募了一批勇士。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将这支部队打造成了一支血性之师。“行军发令, 戎伍肃然”。
这支队伍的武器最为奇特。皆手持一柄长矛。矛端有钩。矛尾有环。遇上险峻之路不易攀越时。士卒们就把矛端和矛尾相连。借此攀援而上。捷如猿猴。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因其矛杆为白木制成。而且没有任何的装饰。因此称其为“白杆军”。
(杨应龙剧照)
二、亲率部众。平乱土司。立下奇功。
这支“白杆军”在第一次平定土司之乱中便大显神威。立下奇功。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宣尉使杨应龙突然发动叛乱。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重庆、泸州等地。直至围困成都。巴蜀大地岌岌可危。明廷派出李化龙任督军。兵分八路讨伐杨应龙。马千乘率3000人马。担任南路先行军。秦良玉则亲率“白杆军”500人。自筹粮草。与副将周国柱在邓坎阻击叛军。
战斗中。秦良玉一马当先。率领手下奋勇杀敌。打得叛军节节败退。配合戡乱大军取得平乱战役的首胜。李化龙听闻秦良玉事迹后。异常感动。特地打造银牌一面。上书“女中丈夫”四字。对她的义举予以旌表。
万历二十八年春节。平叛大军齐聚一堂。欢庆新春佳节和平叛首胜。将士们推杯换盏。欢歌宴饮。马千乘也应邀前往。喝得酩酊大醉。唯独秦良玉高度警觉。反而吩咐手下的“白杆军”严加防备杨应龙部偷袭。果然。叛军在打听到明军放松警惕后。兵分数路前来劫营。宴席上的明军将士仓皇逃窜。唯有秦良玉率“白杆军”3000余人奋勇反击。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其后。秦良玉乘胜追击。连克叛军数个山寨。直抵桑木关下。桑木关山高林密。沟深崖悬。“白杆军”发挥了武器的优势。一举拿下桑木关。为大军其后的征剿扫清了障碍。
几个月后。明廷重新集结部队。攻入叛军老巢海龙囤。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不愿被官兵活捉。自缢谢罪。其手下士卒或被擒、或逃走、或被杀。播州平叛大获全胜。
在庆功会上。天启帝御赐“忠义可嘉”匾额一方。以表彰秦良玉的平叛之功。秦良玉和白杆兵也凭此一役。威名远扬。
(崇祯皇帝剧照)
三、不计前嫌。抵御后金。千里勤王。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遭人诬告。惨死狱中。年仅41岁。但秦良玉选择摈弃个人恩怨。按照“子幼则妻袭”的惯例。代领石砫宣抚使之职。继续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
就在秦良玉接任土司之印时。后金军也向苟延残喘的大明朝展开了进攻。在努尔哈赤的强大攻势下。明军溃不成军。先后遭遇几次大败。朝廷只得征调全国兵马。全力投入到对后金军的战斗中。秦良玉的“白杆军”也先后三次远赴辽东。抵御后金的入侵。
天启元年。秦良玉遣长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统率3000“白杆兵”奔赴辽东战场。以解沈阳之围。当秦邦屏等人赶到浑河时。沈阳已失守。兄弟二人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带着“白杆军”渡河决战。最后几乎全军覆没。“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
秦良玉闻听噩耗后。一边派人到前线抚恤生还士兵。一边亲率三千“白杆兵”赶赴前线。奉命扼守榆关。榆关也就是山海关。是清兵南下的必经要道。可见朝廷对秦良玉的倚重。秦良玉果然不负重托。在榆关打退清兵数次进攻。其子虽目中流矢。却依然顽强作战。终让清军不能逾越榆关半步。
崇祯三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明朝面临着亡国之虞。崇祯帝急诏天下兵马勤王。远在千里之外的秦良玉得知京师岌岌可危。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慷慨誓师。亲率“白杆兵”昼夜兼程赶赴北京。千里勤王。
秦良玉到京后。在孙承宗的统一指挥下。先后收复滦州四城。逼迫皇太极撤兵北归。崇祯亲自接见了秦良玉。不但对其大肆封赏。还作诗四首。以表其功。
四、抗拒义军。反清守节。美名千古。
秦良玉晚年期间。先后同罗汝才、张献忠进行过数场恶战。互有输赢。但由于明朝气数已尽。仅凭秦良玉一己之力。以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她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张献忠占领四川。但张献忠到死也都没能攻下石砫。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祯帝自缢身亡。秦良玉听闻消息后。披麻戴孝恸哭数日。并从此以明朝遗臣自居。拒绝与清廷合作。即便在她弥留之际。也不忘告诫后人。不得归顺清朝。
顺治五年。75岁的秦良玉病死在石砫。一代忠君爱国的巾帼英雄。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明史》《秦良玉轶事》)
其他观点:
小院认为。秦良玉如果称是历史上第一女将。也不过分。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秦良玉早在万历年间就已出场。万历二十七年。她随夫马千乘出征。在马千乘冤死后。为夫昭雪。代领马千乘石柱宣抚使的职位。
说到秦良玉。不得不提到明末一支特殊的军队—“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是指秦良玉训练的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手中的长矛。都用结实的白蜡树干做成枪杆。矛头带钩。有点类似于小戟。尾部有铁环。这是一件特种兵器。作战时。有刺、砍、钩、锤击多种功能。
除了辨识度极高的兵器。秦良玉的白杆兵以高超的战斗素养威震四川。在扫平播州杨应龙和永宁奢崇明的叛乱中表现出色。威震敌胆。
明末有几支著名的朝廷军队。比如关宁军、天雄军、白杆兵、秦军等。
不管是从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上来说。小院认为。白杆兵应该排名第一 。
大家津津乐道的关宁铁骑。名声很大。战斗力确实也有。但对清军的战绩却不大。最后反而投降了清朝。成为八旗的战力。
天雄军、秦军虽然也能打。但与白杆兵相比。战斗意志略显不足。在逆风仗时容易崩溃。并且过度依赖主帅一人的统帅力。卢象升。孙传庭一死。就宣告落幕。
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秦良玉的四川白杆兵。是出了名的凶悍。悍不畏死。在同后金的浑河血战中表现出来惊人的战斗素质和战斗勇气。震惊了努尔哈赤。
到处救火的白杆兵也损失惨重。天启元年(1621年)川军与浙军七千余人奉命救援被后金围攻的沈阳。兵还未到。沈阳已失陷。明军决定发动绝地反击。以少击多。这是一场自杀式的战役。这就是悲壮的浑河血战。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秦民屏侥幸突围。四千多精锐白杆兵在给后金造成重大杀伤后全军覆没。
此战中。八旗军中的红甲喇军、白旗军、连努尔哈赤最精锐的黄旗军都曾在坚强的川军面前败下阵来。八旗战亡将领见于史料的有: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颜、雅木布里、实尔泰、郎格、杜木布、大哈木布禄、旺格等共九人。战后。为了稳定军心士气。祷念在此役众多的阵亡者。努尔哈赤专门举行了祭奠亡灵的大会。
不过只要秦良玉还在。白杆兵就在。她与族人重新招募训练的白杆兵。在崇祯三年奉诏勤王。击败京师外围入寇的清军。连收复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这时候。秦良玉已经五十五岁。还亲自带兵出征。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这是其中一首: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在明末烽烟四起的天下大势下。秦良玉算的上是个异数。她以一介女流之身。从辽东到川北。驰骋全国为大明作战。手握强兵。却没有像吴三桂、左良玉等军阀一样。走上反叛或拥兵自重的道路。
崇祯七年起。秦良玉主要在国内战场对农民军作战。曾将张献忠赶出四川。大破罗汝才。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再次入川时。又统帅白杆兵对其作战。终因众寡悬殊失败。秦良玉仅以身免。退回老家石砫。
秦良玉并没有就此落幕。返回老家后。她拿出家财。招兵买马。准备抵抗。但已无力再出兵救援。只能为固守作打算。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就算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克蜀后。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始终不敢来石砫。在张献忠屠刀下。石砫人民得以保全。
《明史·秦良玉传》: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
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女将。从传说中商朝的妇好。到唐朝的平阳公主和南宋的梁红玉。都是赫赫有名。不过小院认为。单纯从战争角度看。她们都比不上秦良玉。
秦良玉是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军队编制的女将军。并且由于身处明朝。她的生平。更加切实可考。从二十五岁一直披挂上阵到七十岁。从开始的没有编制。到袭夫石柱宣抚使。随后封的官职。多得数不过来。在她墓碑铭文上的头衔。比《权力的游戏》中龙母的头衔还要长。
小院一字不减地摘抄如下: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
标点符号。根据文言文的惯例。本来就是没有的。诸位可以自己加上。
论资历、论军功。秦良玉应该被称为第一女将。
其他观点:
明未女将军、巾帼女英雄。也是唯一记录于史的红颜女将秦良玉。出身卜名门、官宦之女。既是书香门第、又是文武之家。从小善武艺、精骑射。性格忠诚坚强刚烈。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奇女子。后又嫁给明朝武将土司为妻。还与其丈夫共同组织了一支厉害又骁勇、战功赫赫、扬名天下的千人武装白杆兵。丈夫死后。继续效忠大明、辅佐儿子建功立业。结果一世忠臣。两门忠烈。兄长、儿子、媳妇全部战死沙场。以身殉国。弟弟重伤。所以明未女将秦良玉是实至名归的红颜英雄。中华奇女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557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崇祯,土司,明朝,努尔哈赤,叛军,女将,万历,辽东,北京,张献忠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末女将秦良玉到底有多传奇,是否实至名归?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崇祯三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当时。除了袁崇焕积极回防外。还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将。带着她著名的“白杆兵”。从千里之外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