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拥有火铳、大炮的明军会被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满军打败?
原创

为什么拥有火铳、大炮的明军会被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满军打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感谢邀请。

总有人以为。清军作战是这个样子。

或者是这个样子。

或者是这个样子。

那么就看看徐光启是怎么说的吧:

古之远器不过弓矢。五代以来变为石炮。胜国以后变为火器。每变而愈于猛烈。则火器者今之时务也。

辽左再败之后。贼则昔无今有。有而且多;我则昔多今少。少而且劣。我虽旧有。用之甚拙;贼虽创有。用之甚工。

如近攻辽阳东门。贼来止有七百人。车载大铳。我川兵千人逆之。贼发虚铳二次。我兵不损一人。因而直前搏战;迨至二三十步真铳齐发。我兵存者七人而已。

夫假铳诱敌。近而后发。则势险节短。此用器要术。臣尝密与诸将吏言之。不谓贼已暗和。若我兵初见敌尘便已发铳。无一中者。敌近则委而去之。两者巧拙何如也?此彼己之情也。

而且徐光启接着说:

故臣料敌:今攻城必不原用云梯、钩杆诸物。必先置大铳于数十百步外。专打城堵。城堵既坏。人难伫立。诸技莫展。然后以攻具乘之。臣不知今之言守者。将何以应之?贼今野战亦不用弓矢远射。骑兵冲突。必先置小大火器于前行。擡营而来。度不中不发。如辽阳之法用之。臣不知今之言战者。又将何以应之?此自今以后守战之时务也。亦彼己之情也。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而且后来明朝好不容易从二道贩子葡萄牙人手里引进了欧洲15世纪水平的12磅民用版的长炮。也就是红衣大炮。本以为能镇住满洲人。结果满洲人通过缴获的红衣炮进行逆向仿制。结果还仿制成功。从此满洲大汗成立了一支独立的火炮部队。尤其是明朝重金培养的炮手和铸炮工匠集体反水投了满洲大汗之后。满洲大汗的火力彻底压过了明朝。

满洲大汗非常重视这些技术人员。不仅每人都分到了房屋、财产和农庄。还给它们开了高薪。根据《满文老档》。一等炮手赏银八十两。二等炮手赏银五十两。干得好不仅能够和满洲人同样根据军功分享战利品。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甚至提高社会地位。据说满洲大汗还给单身狗找媳妇。正所谓忠诚都是和报酬划等号。满洲大汗这波收买人心的操作。这帮人最后必然是死心塌地的替满洲大汗卖命。至于明朝的死活。关我屁事。所以松锦大战。这些炮手操作红衣大炮打哑了明军的炮兵阵地。打乱了明军的队形。也打掉了明军的士气。除了少量明军逃出生天之外。五万多明君被清军斩首。数万人被挤进海里成了鱼食。这个场面应该很壮观。

当然。光有火力是不够的。除了火力之外还得有武力。我们还可以看徐光启怎么说:

臣又见在辽回还人等。言贼兵所带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铁。马亦如之。故鲜营对垒。被奴步兵骤进。将拒马木登时撤去。鲜兵非无铳箭。而无可奈何者。甲坚故也。我兵盔甲。无如略彷赫连氏之制。而即于军中制造。既皆荒铁。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贼于五步之内。专射面胁。每发必毙。谁能抵敌?

从徐光启这段描述。至少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防护优良。二是射击精准。

清军重步兵和重骑兵都是身披三层铁甲。凭借优良防护可以免疫明军劣质火枪以及轻弓的射击。历史上经常有明军火枪射的震天响却打不死人的记录。至多就是有几个倒霉蛋面甲被击穿。但是顶多也是破相。

清弓至今也是一款优秀的复合弓。而且搭配长度一米以上的重箭。挨上一箭不死也基本残废。

而且与此同时。清军肉搏也强于明军。因为彼时火器受天气以及性能的限制。肉搏战依然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只不过很可惜。明军肉搏战几乎是废柴。至于多废。可以看看两个例子。

一是萨尔浒之战。明军全军覆没的三路人马没有一路能坚持到一天。基本上都是一天之内被清军报销。二是孙传庭说的:

我麾下百战兵。为流贼望而胆落者。遇北兵辄股粟。偶一日。与北兵隔河相望。我兵云:吾淫若妻女。北兵大笑。驱营中妇女百数十出。皆红紫成群。指与我兵曰:此若辈妇女。尽为人淫。反欲淫人耶?语未毕。以数十骑浮渡。我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

几十人渡河就能吓得数千明军夺路而逃。可见明军有多废。这也和明军的退化有关。明军从明初就开始退化。到了明末已经丧失肉搏能力。只能结成工事通过远射兵种和敌军作战。这种战术可以说是消极防御。主动让出了战场主动权。对付组织不严密的农民起义军和退化成马贼的蒙古人还有用。对付以肉搏见长的满洲人就只能各种跪。

不完全统计。清军入关前至少消灭三十万明军。很可能会超过四十万。其中包括了明朝全部的精锐部队。

最后一点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满洲在制度上优于明朝。简单点说。就是满洲的八旗制度管理层级低。没有明朝庞大的官僚集团和严密的组织架构。因此行政效率高于明朝。同样的时间满洲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让明朝根本来不及反应。

简单来说。满洲的火力和武力都强于明朝。而且行政效率也高于明朝。所以明朝面对满洲只能是各种跪。

全文完

其他观点:

“明重炮。清重马。”如果不是在象棋里面。只有炮打马。哪有马吃炮。但是历史上却上演了一场“马吃炮”。装备大量火器的明军却没能抵挡住以弓马为主的满军八旗。败于八旗军。

明朝时期。军队的火器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已经有了专门的火器军队。明朝时期京城附近设置了三大营。其中就有装备火器为主的神机营。明朝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火器生产。明朝在与倭寇作战中开始引进火绳枪。并大规模装备火绳枪。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曾经一次性仿制1万多支火绳枪。由于形状像鸟嘴。也称为鸟铳。明代的火器专家赵士祯曾经设计了十多种鸟铳。比如鲁密铳、西洋铳、掣电铳、迅雷铳、三长铳、旋机翼虎铳。明朝的毕懋康曾经提出了一种自生火铳。利用龙头点燃火石。自动点燃火药。这便是后来燧发枪的基本原理。

明朝中后期的火器普及率已经非常高。戚继光抗倭之时。戚家军火器普及率已经达到40%。明朝末年。崇祯皇帝面对风雨飘摇的江山。却没有忘记火器普及。明朝在关外对抗清军的军队火器普及率很高。火器的威力也非常大。火器成为袁崇焕抗击清军的重要法宝。努尔哈赤也被袁崇焕的火器炸伤。最终失去了性命。崇祯皇帝曾经和传教士希望全部明军都装备火器。明朝时期火器发展非常快。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而且排斥火器发展。

明军的火器普及率如此高。火器也非常先进。明军装备了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火炮。还有手把铳、神枪、快枪等火铳。这样的明军却没有守住江山。最终明朝军队也没有抵抗住装备落后的清军。

决定战场胜负的原因很多。武器装备只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其中一方面。如果双方的武器差距不特别大的话。武器起到的作用会更小。明朝与清朝的战争也是这样。武器也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当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非常多。明朝占据的有利因素则相对较少。

清朝处于初建期。整个王朝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之中。清朝的政治相对清明。君主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军队的战斗意志相对较强。明朝则处于衰亡阶段。明朝已经日薄西山。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明朝政治腐败、军队腐败、将帅贪生怕死。朝廷倾轧严重。明朝军队虽然拥有先进的武器却不能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明朝官兵克扣军饷。临阵畏敌。甚至不战而降。都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此外朝廷也经常发不出军饷。军用物资补给也经常出现问题。导致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下降。所以拥有先进武器的明军在与清军交战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甚至经常处于劣势。

明朝的主要精力不在满清。而在内部的农民起义。明朝把大部分军队和优秀将领用于镇压农民军。对清军则采取守势。清朝在征服朝鲜、蒙古等地区之后则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对付明军。清军的整体实力比不上明军。但是在关外地区。清军的占据了优势。明朝除了要应对农民军和清军之外。还要应对小冰期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明朝内部已经积重难返。问题层出不穷。明朝政府应接不暇;清朝内部则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明军。

满军八旗主要以骑射见长。汉军八旗则装备了不少火器。汉军八旗也被称为八旗军中的“重炮兵部队”。拥有大量火炮、火铳。是八旗中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汉军八旗大多由投降的明军组成。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各种火器。清政府也非常重视汉军八旗的火器供应。在火器方面汉军八旗不弱于明军。随着时间推移。汉军八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清军入关之后。汉军八旗的作用已经不弱于满军八旗。清朝平定天下最重要的力量也是汉军八旗和绿营军。由于汉军八旗的存在。大大缩小了清军和明军的火器差距。

清军的八旗军采用一些列奖惩措施。加上特殊的土壤。满军八旗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满军八旗的战马和弓箭成为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虽然明军火器普及率非常高。但是火器对待弓箭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明朝火绳枪的射程大致在150米左右。当时火药使用对自然条件要求非常高。比如雨天不能使用。火器从装填弹药到射击的时间相对较长。火绳枪时代。使用火枪的最佳使用方式为三段击。三段击对时间有严格要求。当时弓箭的射程也在150米左右。弓箭对自然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熟练的弓箭每分钟的射箭数量并不比火枪少。弓箭在实际作战中。与火枪的差距并没有达到不可弥补。八旗军的弓箭加上战马。反而可以发挥最大功效。在某些环境中。甚至比火枪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综合各方面原因。以冷兵器为主的清军。反而在特定了历史时期战胜了装备大量热兵器的明军。正是由于清军依靠弓马见长的八旗军打败了重视火器的明军。所以清朝统治者才非常迷信弓马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对火器的兴趣远远比不上明朝。加上清朝统治者盲目自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火器制造逐渐落后于世界。

其他观点:

是不是电视剧看多的人都以为清军入关的时候是这幅样子

然而稍微去考证一下史料就能发现一些端倪。比方在清史稿·卷两百三十一中。于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的乌真超哈(炮兵队)就已经玩火炮玩的贼溜了。整个明清干架那会。清军的火器比重都在逐步增加。压根不是纯靠大刀片子和弓箭打仗。

明朝的亡与其说是被女真人灭。倒不如说死在一堆现实问题上。比方说明末的小冰期导致了大面积歉收、西边的蝗灾侵蚀到了中原一带、北方由于干旱导致游牧民族南下掠夺。明朝又得去和他们打仗不是?一打仗又得增赋税。但当时百姓情况已经够恶劣了。赋税一增之后逼反了一群农民。结果明朝不得不派更多的军队去镇压。结果赋税又增加了....加上当时朝廷内本身也是争权夺利一盘散沙。这样的大明不亡才有鬼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00

    明朝,火器,满洲,清军,汉军,清朝,军队,弓箭,火绳,大汗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0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拥有火铳、大炮的明军会被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满军打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00

    感谢邀请。总有人以为。清军作战是这个样子。或者是这个样子。或者是这个样子。那么就看看徐光启是怎么说的吧:古之远器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