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在古代几乎是无敌的,那古代有什么办法能够“以步制骑”吗?
原创

骑兵在古代几乎是无敌的,那古代有什么办法能够“以步制骑”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步兵要想克制骑兵。应该从限制骑兵的速度着手。今天珍珍儿的新新为大家介绍的是历史上证明确实有效的最常用的三种方式:密集方阵、长柄武器和障碍工事。







除此之外。在面对地方有优秀骑兵时。选择战场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承受骑兵攻击的一方要尽可能避免在开阔平坦的地区与骑兵交战。而应选择森林、山地等地形条件较复杂。不适于骑兵冲锋的地形布置防御。

大家对步兵对阵骑兵有什么好的对阵策略吗?欢迎留言交流哦!如果你喜欢珍珍儿的新新创作的作品。还请多多关注支持啦!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确实让古人伤透了脑筋。古人在与骑兵的斗法中。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以步制骑”。其中的许多智慧。到今天。依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

利用地形。削弱骑兵的优势

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优势明显。在平易地带。可以“一骑当步卒八人”。而到了险峻之地。只能“一骑当步卒四人“。而如果到了险峻之地。却连奔驰空间都缺乏时。“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六韬》)了。

1134年。岳飞进攻襄阳的伪齐政权。岳飞冷静看了对方的阵势后。冷笑一声:“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现在李成这个傻子居然把步兵放在平地。骑兵放在江岸边。我们赢了!”随后。以王贵率步兵攻击敌军的骑兵。牛皋率骑兵进攻敌步兵。轻松击败对手。

这些例子。都说明:骑兵对地形的依赖性很强。良将往往利用地形优势。击败敌军。

在《武经总要》中。总结了骑兵的“十利”。也总结了“八害”。在林木茂密之地、沼泽难行之地。骑兵的冲击力、机动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他目标大、腾挪所需空间大的劣势。则暴露无疑。

因此。古人中的名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优先选择有利地形削弱敌军骑兵的战斗力。

以步与车、骑战者。必依丘墓险阻——《李卫公问对》

宋金战争中。金国的骑兵在中原所向披靡。但在川陕战场。却显得有些一筹莫展。

而横扫天下、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面对余玠等人搭建的山地防御系统。蒙古军也“上帝折鞭”。无能为力。最终。他们只能依靠襄樊方向的突破。完成了对南宋的征服。

以车御骑

当战场形势要求步兵必须在平易地带与骑兵作战时。古代良将往往利用各种工具。“人造”地形。

最典型的工具就是利用战车。“以车御骑”。

三国时期的蜀国。则是把“以车御骑”发展到了战略层面。当时。吴国、魏国的陆军。都只有骑兵和步兵两个独立兵种;而蜀国出了步兵和骑兵。把车兵和弩兵也提升了独立兵种。

貌似造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战车。作为防御骑兵的工具。一直被运用到了明清时期!

以各种工具防御骑兵

如果在没有有利地形。又没有足够(或者完全没有)战车时。古人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各种工具削弱敌军骑兵的进攻。

比如:拒马木。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干啥用的!

由于拒马木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这几乎是一种古代必备的工具。甚至连本身拥有许多骑兵的康熙。都在与噶尔丹作战时。使用了这种工具。以防御敌军骑兵的袭击。

而拒马使用的大师级人物。是南宋的刘锜。他在与金军名将完颜兀术作战时。不但使用拒木抗击敌军的“拐子马”。还在敌军退却的路线上设置这些工具。予敌重大杀伤。

如果连制作拒马木都赶不及的话。古人干脆把树枝垒成鹿角。抗击敌军。

杀敌武器

前述方法。都是防御性手段。目的是削弱骑兵的机动优势。但是。如果在敌军停滞。或降速过程中。无法给予敌军相当杀伤的话。也是毫无意义的。

在远射武器上发展得最变态的。就是被敌军骑兵搞得最头疼的宋朝了。他们开发的各种远射武器。几乎是机械时代到来前的巅峰之作了!

当然。也有更嚣张一些的步兵。他们能够在正面与敌军骑兵“手撕肉搏”。

由于陌刀的制作难度较大。后人使用长斧、扎马刀等长武器继续抗击敌军骑兵的冲击。

胜负的关键。在人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有其优势。也都有其致命弱点。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工具。这些工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头的。因此。如果运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削弱敌人的作用。还会变成敌人的宝贝。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以车制骑”。唐朝时。房琯以“春秋之法”拒敌。企图用牛车来防御敌军骑兵的进攻。结果。敌军擂鼓放火。牛车被烧。可怜的牛儿们四散而跑,扰乱唐军阵行。唐军送自己一个“火牛阵”。

因此。就具体每次战斗、战役而言。并不存在所谓“无解的存在”。胜负的关键。在人。

军种劣势。不能绕过的坎

但是。到了国与国战争的层面。军种上的差距。就是绕不过去的坎了。

尽管在正面作战中。“以步制骑”有能力击败骑兵。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机动性上的差异。骑兵败了可以迅速撤离战场。重新再战。而步兵败了。则根本逃不掉。往往在敌军的连续追击下一败涂地!

450年。北魏进攻寿阳。宋军的刘康祖仗着“兵精器练...亦何患乎?”走大路行军。连续击败北魏军。杀敌万余人。可是。在北魏军的车轮战之下。最终全军覆没。

可见。没有机动优势的一方。即使正面对抗不吃亏。但只要输掉一次。就后果不堪设想!

有谁能保证自己绝对百战百胜。不失败吗?

因此。古代南方政权尽管名将辈出。但北伐却往往难有成效。其关键原因还在于:军种上的差距。不是一将之能所能轻易克服的。

当年。面对敌军的装备优势(其差距。远远比古代骑兵、步兵的差距要大得多)。我军机动灵活。扬长避短。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武器上更先进的敌人。

面对困难不惧怕。面对差距迎头赶上。于国家如此。于个人更是如此!

祝君强大!

其他观点:

事实上。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农耕国。在和周边各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克制骑兵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远程武器——弓和弩。

中国古代弓弩。在世界军事领域里是发展比较早也是比较成熟的。尤其是弩。从秦汉时就成为了军阵中远程攻击的主力。和弓平分秋色。一直到明朝才完全没落。

而与此不同的是。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里。弩的发展很不理想。甚至有一段时期。因起不符合价值观被约定禁止使用。但无需怀疑。作为旅行杀人之良器。必然是有人偷着用。所以不是说欧洲无弩。只是在15-16世纪以前。大多为守卫城堡用的固定弩。大规模用于军阵中的单兵弩品种不多。用得比较多的是十字弩。其功用以防身武器为主。射程比较近。

14-16世纪期间。虽然欧洲弩开始迅猛发展。但火器发展也开始了。所以最终没出现军阵用弩的黄金时代。

这种情况。客观上导致了欧洲重骑兵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使用秘籍阵型冲锋的重装骑兵。一度成为决战沙场的主要力量。通常他们一次冲锋就可以决定本次战斗的胜负。尽管他们其实也只能冲锋一次。

弓箭的杀伤力其实是所有冷兵器之中最令人恐惧的存在。毕竟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远程射击。无需近身攻击。在文献记载中有一个唐代的案例。可以清晰地说明唐弓的杀伤力。

唐初名将薛仁贵。在唐高宗时任铁勒道行军总管出征西域。临行时高宗赐宴为其饯行。席间高宗道:“古善射有穿七札。卿试以五甲射焉。”

结果薛仁贵一发洞穿。高宗大惊。急忙派人取代坚甲赐给他。生怕这位名将在战场上直接被敌人一箭给射穿了...........

当然这个距离只有20米。但是哪怕只是20米。一箭洞穿五层甲也是极其惊人的。

那么从实战大规模战斗的军事角度来说。步兵弓是怎么反骑兵的呢?

我们先来说一个相对比较经典的案例。

汉代名将。后来投降匈奴的李陵。在天汉二年。率5000精于剑法和弓弩的步兵精锐出战匈奴。在出塞千里后。遭遇到了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李陵首战选择了出营列阵。与之野战。

他在前列布置了长戟手和持盾战士为拒马。后列布置弓箭手。匈奴见汉军兵少。直接发起冲锋。结果被弓弩俱发射杀无数。败走上山。又被汉军掩尾追杀。一战伤亡数千。

另外还有一个案例。那就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在阿金库尔以5000长弓手。几乎全歼法军11000名精锐重装骑士。虽然有天气的原因(大雨之后的泥泞农田)。但阿金库尔的胜利对后世战争依靠火力范围杀伤对方密集阵型这种战术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李陵的故事并没有说完。两军在抵达距离汉地仅百余里的鞮汗山时。战斗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刻。这个时刻的最高纪录。是一天之内李陵部射出了50多万枝弓弩箭矢。遗憾的是。李陵部队带的箭矢储备到此彻底告罄。随后。不幸被叛徒出卖。匈奴尽知汉军弹药及兵力底细。李陵兵败被俘虏。

李陵部队矢尽兵败时。汉军士兵尚有三千多人。也就是说这十余天的激烈战斗。汉军总计伤亡才一千多人而已。李陵最后感叹道:“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03

    骑兵,敌军,步兵,地形,工具,汉军,武器,的是,匈奴,李陵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03

    没想到大家都对骑兵在古代几乎是无敌的,那古代有什么办法能够“以步制骑”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03

    步兵要想克制骑兵。应该从限制骑兵的速度着手。今天珍珍儿的新新为大家介绍的是历史上证明确实有效的最常用的三种方式:密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