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西汉武帝晚年。年迈的汉武帝正在甘泉宫中修养。突然。耳边传来内侍的声音:”陛。陛下。前线军报。“内侍似乎知道了些什么。眼神中充满着闪烁。武帝一面拿起军报。一面疲倦的挥了挥手。内侍瞬间松了一口气。飞也似的推出门外。然而 当武帝看完拿份军报后。整张脸如同黄土高原般。皱纹如沟壑纵横在武帝的脸上显得尤为明显。“混蛋!真是蠢货。我大汉的脸面都被他给丢光了!朕当初怎么会用了这样一个人啊。这事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屋内传出汉武帝愤怒而凄凉的声音。人们不禁感叹:“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是真的老了!”
年迈的汉武帝刘彻
军报中让汉武帝生气的人叫李广利。是武帝时期继窦氏。王氏。卫氏外戚之后又一大外戚家族李氏外戚的领军人物。也是武帝执政后期最倚重的大将。但如今。他居然在前线带着七万汉军投降匈奴。造成了武帝即位以来打击匈奴的战役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失败。那么。武帝一生虽然穷兵黩武。却狠狠的打击了匈奴。保护了北方边境。到了晚年为何汉军对匈奴连吃败仗呢?
一·战争性质的变化
汉武帝一生执政五十四年。其中对匈奴作战的事件就长达四十四年。从不完美的马邑之谋开始。到轮台罪己结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在岁月流逝的过程中。汉朝对匈奴的作战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
汉武帝即位之初。汉朝对匈奴一直委屈求和。在看似和平的外衣下。包含着汉朝臣民对匈奴无尽的国仇家恨。当初汉高祖刘邦时曾率领步骑三十万北伐匈奴。却被匈奴冒顿单于包围在山西白登山上七昼夜无法脱身。最后靠着贿赂匈奴单于妻子得以逃出生天。为防止匈奴入侵。与匈奴达成了屈辱的和亲协定。不仅要把汉朝的公主送给单于为妻。还要送上大批礼物。此所谓家恨;汉匈双方虽然在这之后并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匈奴野性不改。汉朝北方边境的云中。上谷。代郡。渔阳等地屡次遭到匈奴入侵。占我国土。杀我百姓。掠我财货。此所谓国仇。在长达七十多年的国仇家恨之下。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反抗战役。是正义的反抗性质的战争。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对匈奴的三次战役示意图
在汉武帝出色的指挥下。汉匈双方先后经历漠南战役。河西战役和莫北战役。匈奴的军事力量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已无法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入侵和威胁。但汉武帝并没有选择放弃打击匈奴。为的却只是汉武帝自己的文治武功。此时的战争性质已经从正义的反抗战争变成了好大喜功的侵略战争。战争本身已经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
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写的那样: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正是此理。
二·将星陨落。无人可用
能让汉武帝在执政前期敢于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并屡战屡胜。除了文景之治所积累的大量财富外。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汉武帝发现了双子将星——卫青。霍去病!
卫青奇袭龙城。打开了汉朝对匈奴作战胜利的大门。又收复河套平原。保护了京城长安的安全。漠北战役。卫青与匈奴单于主力交战。斩杀敌军一万九千人。逼的单于被迫北遁。霍去病年少入伍。初战告捷。斩杀匈奴千余人。又在河西之战打败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使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匈奴人悲情的歌唱着: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兴旺。漠北战役。霍去病一路追亡逐北。歼敌数万。到最后封狼居胥。这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奔。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馀人。诛獟駻。获首虏八千馀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仍与之劳。爰及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双子将星——卫青和霍去病剧照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卫青在霍去病崛起后逐渐受到汉武帝的冷落。生涯晚年卫青再也没有踏上过战场。一直到公元前106年因病去世。而霍去病则更像一颗流星。年纪轻轻立下不世之功。爵封冠军侯。却在年仅二十四岁时便突然逝世。没有了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就失去了进攻匈奴最锋利的两把长矛。缺乏出色的将领。武帝晚年的对外战争自然是败多胜少了。
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卫青和霍去病之外。汉武帝也曾想过培养其他将领。但汉武帝却接连用人不当。以致累死三军。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1.出色的外交家。草包的将军——张骞
说起张骞大家都很熟悉。正是在张骞的努力下。先后两次历时数十年的出使西域。才开辟了这条横跨欧亚大陆长达万里。历时两千年的丝绸之路。
我们知道。张骞是一个著名的外交家(严格意义上也算不上出色。毕竟他两次出使西域诸国的任务都没能完成)汉武帝一来是被张骞的忠诚所感动想提拔他。二来是觉得张骞曾多年滞留匈奴。对匈奴应该非常熟悉。于是派张骞攻打匈奴。可汉武帝这回却看走眼了。外交家做起大将军来却是个门外汉草包。他与李广出兵右北平。结果李广率先出发被匈奴包围。前来救援的张骞却贻误战机。致使李广所部损失惨重。汉武帝一怒之下罢了张骞的官。
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博望侯将万骑在后至。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郎中令。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张骞不是一个好的将军
2.外戚发家。无能之辈——海西侯李广利
相比于张骞。汉武帝后期宠幸的李广利才真正让汉武帝颜面尽失。张骞好歹出使西域。外交方面有所建树。而李广利则纯粹靠裙带关系上位的。
虽说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外戚身份。可人家打起仗来那是有真本事的。李广利做起将军远远赶不上前面二位。汉武帝因为宠幸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卖个人情让李广利出兵大宛国夺取汗血宝马(实际上汉武帝是想封李广利为侯。但汉高祖刘邦曾经立誓:无功不能封侯。所以带着精锐攻打大宛国纯粹是走个过场)结果李广利愣是损兵折将。呆在敦煌不敢回来。一直到汉武帝增兵才拿下大宛。得了个海西侯的爵位。后来又安排李广利打击匈奴。李广利更是败多胜少。最后因为急功近利中了匈奴单于的埋伏。被迫投降匈奴。还葬送了七万汉军。可以说是典型的无能之辈。
草包将军李广利
四·武帝昏庸。百姓受苦
太史公司马迁一生最大的耻辱就是为将军李陵辩驳。激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李陵事件成为武帝晚年执政生涯的一个缩影:武帝已经开始昏庸。忠奸不分!
对于李陵事件。只要你认真想想。实际上又是汉武帝制造的一起冤案。李陵以五千人马对抗匈奴八万骑兵。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已经坚持到了极限。即使是真的投降也是无奈之举。更何况李陵当时并没有决定真正投降匈奴。但对于汉武帝来说。李陵投降事件最大的问题是伤害了汉武帝的面子。作为天朝上国的军队居然会投降别国。这是汉武帝认为绝对无法容忍的。不仅诛杀李陵三族。连求情的司马迁也惨遭毒手。逼的李陵原本的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连后期霍光想让李陵回到汉朝李陵也选择了拒绝。
汉武帝逼反了李陵
同时。打仗又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事情。汉武帝除了对匈奴用兵外。还东征百越。南取夜郎。西攻西域。又封禅泰山。赏赐将士财务。即使汉武帝继承的是他祖父和父亲留给他的殷实家底。没几年也被汉武帝花的一干二净。为了继续自己的丰功伟绩。汉武帝只能想办法搞钱。他把矛头对准了老百姓。
首先是货币种类上。汉武帝改为发行五铢钱。并进行了多达五次的币制改革。货币的变更率非常大。使得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值钱。而中央政府则通过一次次货币改革从老百姓手里套钱。
其次是盐铁官营。汉武帝将当时最赚钱的铸钱。冶铁。酿酒。晒盐等几大产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经营。客观上打击了地主豪强。但为了赚钱汉武帝把价格定得过高。普通老百姓买不起食盐和铁器。平日里只能用木制农具耕作。饮食上吃淡食。不仅严重的降低了生产效率。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桑弘羊的盐铁官营给汉武帝大肆敛财
最后是打击地方势力。地方上的诸侯和地主众多。这些手握财产的人对汉武帝就像一头头猎物。汉武帝以各种方式来夺取他们的权力和资产。如因酎金一事一次剥夺了上百位侯爵。又把那些犯了罪的地主发配到茂陵居住。收没他们的财产。
武帝的这一系列举措对加强中央集权和获取大量资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武帝在执行这些指令时打击地主的同时却漠视了老百姓的利益。导致即使武帝打败了匈奴但老百姓的日子却因为政府的欺压过的并不好。没有了百姓的支持。战争自然也是以失败告终。最终无法进行下去。
五·迷恋方士。巫蛊杀人
今天。我们常常拿秦始皇与汉武帝相比较。除了两人都立下丰功伟绩之外。两人的残暴程度比起来也是不逞多让。秦始皇焚书坑儒。杀尽天下儒生。汉武帝则在自己晚年搞了一个巫蛊之祸。因此而受牵连者数不胜数。
原本。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一个错误的想象所引发的一场错误的行动。在这场灾难中。除了以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为首的皇亲国戚遇害外。一批功臣宿将也成为了冤案的牺牲品。如丞相公孙敖。公孙贺等。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没有战死在对外战争的沙场上。却死在了汉武帝的屠刀之下。岂不可惜。
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巫蛊起。二年春正月。丞相贺下狱死。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汉书.武帝纪》
以公孙敖为首的一批大将惨死在巫蛊之中
因为巫蛊之祸。李广利的家人也被捕入狱。为了赎回家人的罪过。在前线指挥的李广利不顾实情贪功冒进。导致七万汉军被包围。从而造成了汉匈交战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这里李广利固然难辞其咎。但汉武帝本人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只可怜那七万汉军儿郎。从此他们的灵魂远离故土。长埋在荒原大漠之中。
结语:
峰峦如炬。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战争的最后没有胜利者可言。受苦的只有双方的百姓。可谁又会为百姓着想呢?
其他观点:
前101年。汉武帝下达宣战诏书。
沉寂了数年的汉匈战争。重新启动!
可是。很快。汉武帝就发现:汉军仿佛不记得怎么跟匈奴人打仗了。怎么打怎么输。
屡败
汉武帝与匈奴进行了3次上规模的交手。结果:1次比1次惨。
第一次。汉武帝派李广利率3万骑兵出酒泉。沿着祁连山西进。
在击败右贤王后。李广利在班师途中遇到围攻。苦战几日。粮食耗尽。几乎被尽。
幸有赵破奴率数百勇士杀出血路。汉军才得突围。
此战。3万汉军。损失近2万!
第二次。就是李陵的悲剧了。
李陵率5000步兵孤军深入。遭遇匈奴围攻。
尽管李陵奋勇作战。击杀匈奴甚重。但仍然覆没!
第三次。燕然山之战。败得最惨。
汉武帝兵分数路进攻匈奴。
原本。进攻颇为顺利。
突然。因为长安发生政治事件。李广利企图用大功来减罪。孤军深入。
结果。在退到燕然山时。被匈奴截断后路。遭遇围困。
最后。李广利投降!
屡败之下。汉武帝只好给汉匈战争再次按下暂停键:不打了!
威武汉军。怎么突然打得这么别扭了呢?
匈奴学精了
这三次作战的大致过程惊人相似:汉军深入。退军途中遭遇围困。汉军被歼或付出沉重代价后突围。
看来:匈奴学精了。他们变得稳准狠。沉着待机。一出手就是奔着歼灭战去的!
这是因为:匈奴人摸索出了成熟的套路。屡试不爽。
当初。卫青、霍去病军中有不少匈奴人。后来。这些人中有一些人回到了匈奴。
这些熟悉汉军路数的家伙给匈奴总结出了一个屡试不爽的套路:
1、敌进我退+坚壁清野。
汉军来攻。匈奴人先把妇女、牛羊向北迁徙。作战部队一面监视汉军。一面避战后退。
2、敌退我围。
茫茫大漠。汉军既找不到敌人。也找不到牛羊。完全依赖漫长、脆弱的后方补给。注定不能持久。必然后退。
一旦汉军后退。匈奴迅速机动。先占据有利地形。围困汉军。
3、持续作战。
过去。战场离汉军基地较近。即便匈奴人围困汉军。匈奴仍需担心汉军救援。
此时。战场已经远离汉军基地。匈奴不必过于担心汉军后援。
因此。匈奴军加强了持续作战的训练。培养出了长围久困。打歼灭战的能力。
匈奴。变得难打了!
战线长了。汉军续航能力弱了
匈奴人之所以能吃定汉军。知道只要他坚壁清野则汉军必退。是因为:汉军的续航能力不可避免的变弱了。
此时。汉匈战争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漠北。
要知道。当初的漠北决战。汉军损失了十万匹马!而当时。卫青与单于决战的战场只不过是在大漠的北部边缘地带而已(霍去病部倒是比较深入)!
漫长的补给线。不但成本极高。风险也极高。
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可以在退却的同时。分兵袭扰汉军粮道!
因此。汉军在深入后。既找不到敌军。又找不到牛羊。而后勤系统又漫长而脆弱。怎能不退呢?
如此。在匈奴人的后退决战战法面前。汉军一筹莫展。屡屡中招。
指挥系统问题大:将不能而君御。
对手强了。战线长了。汉军要取胜。对指挥系统的要求也就高了。
偏偏汉军的指挥能力大幅减弱了。
当初。卫青霍去病都是难得的军事天才。汉武帝放手任用。正是“将能而君不御”。
可是。同为外戚。大汉的新任大将李广利却是庸才。
自征大宛开始。李广利已经充分证明自己并非良将。
匈奴的战法是难对付。汉军无功而返可以不怪主将。
但是。李广利所率的汉军主力。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匈奴包围。这就不能只怪敌人太狡猾了!
另一方面。或许是对新一代将领还不放心。汉武帝对前线的干预也多了起来。
在李陵出兵前。路博德曾上书。建议到春季再与李陵一起进军。
结果。汉武帝居然愤怒地认为李陵胆怯了。居然下令李陵率5000步卒孤军深入!
结果。李陵这支彪悍的荆楚勇士。被悉数报销!
中枢不稳
汉武帝后期。政局不稳。巫蛊之祸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汉的中枢神经。
汉代的前线将领。多与朝中人物有密切关系。朝中不稳。时刻影响着前线将领们!
在燕然山之战中。墨菲定理生效了!
此前。战事一切顺利。李广利击败匈奴军。进据范夫人城。其余各路也多取得胜利。
突然。长安上演了巫蛊之祸第二季。李广利全家被抓了起来!
李广利闻讯。先是企图冒险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救全家。
结果。冒险突进。遭遇围困后。又降敌!
李广利的这几万人。与其说是被匈奴所破。不如说是汉武帝送的礼物。
对其他原因的看法
对于汉武帝晚年战败的原因。历来还有许多说法。
个人对这些说法有不同看法。
1、连年作战损耗极大。汉军的骑兵力量被削弱。战斗力下降。
个人看法:漠北决战。汉军损失十余万马。损耗确实很大。
不过。就实际作战而言。汉军的骑兵力量不降反升。在燕然山之战中。汉军光骑兵就有17万之多。规模比漠北决战还要大不少。
因此。汉军战斗力的削弱。并非在于士兵的战力、装备。主要在指挥系统。
2、汉武帝穷兵黩武。国力损耗大。影响了对匈奴作战的能力。
个人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确实给国力带来了巨大损耗。这也是汉武帝后来要及时暂停的原因。
不过。就具体作战而言。汉军一直打到阿尔泰山、燕然山。补给一直没有出现大问题。补给能力比漠北决战时还有不少进步。
所以。如果说连续用兵。使国力受损。确实如此;但说国力受损导致军力受损。则还没有。
客观地说。即使汉武帝君臣在作战组织上更完美一些。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以汉兵远征漠北。对中原王朝来说并非明智之举。
漫长的补给线。令帝国不堪重负。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根本动摇。
后来。东汉窦宪勒石燕然。将北匈奴赶出漠北。所用的是南匈奴兵;唐太宗扫荡薛延陀。在漠北建立统治。所用的。多是突厥兵。
汉武帝以汉兵一味逞强。目标超出了中原王朝的承受能力。当然无功!但能及时及时暂停。休养生息。不失明智!
其他观点:
其一。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打破和亲的传统。对匈奴用兵。但是当时的汉朝不是只有匈奴一个对手。大宛。西域。南越。汉军都有大举兴兵的举措。打仗。就需要有军费支出。无数的战争耗费。已使国库空虚。成年的男子。壮丁。都被征兵入伍。而打仗就会有牺牲。长此以往。男女失衡。人口锐减。后续兵力补充不足。没有钱。没有人。打仗注定不会有长久的胜利可言。
其二。长期打仗。赋税日益严重。国内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战争。想要休养生息。战场上。长年戍守边关。塞外苦寒。很多人已经厌战。对战争充满恐惧。他们迫切的希望战争结束。早日归家。
其三。汉武帝后期。打败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此时他们已经去世。而有些曾经征战多年的将领已经年老力衰。如李广。上不了战场。还有个不得不提的是李广利投降匈奴。诸多原因造成。此时的汉武帝已无可用的大将之才。
其四。我觉得匈奴人本身的骁勇善战也是他们不可能一直失败的原因。汉军的胜利多是因军事策略。将领的领军用兵之道。单论军士本身的身体条件。汉军要弱于匈奴。
以上是我对汉武帝晚期对匈奴用兵失败原因的分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563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匈奴,汉武帝,汉军,单于,作战,武帝,漠北,战争,汉朝,李陵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汉武帝穷兵黩武,到了晚年汉军对匈奴连打败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西汉武帝晚年。年迈的汉武帝正在甘泉宫中修养。突然。耳边传来内侍的声音:”陛。陛下。前线军报。“内侍似乎知道了些什么。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