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年轻时为什么希望自己以后能封征西将军,而不是征北或者征东什么的?
原创

曹操年轻时为什么希望自己以后能封征西将军,而不是征北或者征东什么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结束一年多年。曹操为了消除天下人的疑虑。写了一篇说明自己理想和心志的文章。名字叫《让县志明本志令》。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后来我(曹操)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能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将来死了之后能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

曹操

曹操说自己的志向是当大汉朝的征西将军。曹操的话你们信吗?不管你们信不信。其实我信。这就是曹操当时的终极理想。虽然曹操后来当上了东汉唯一的异姓王魏王。同时他的儿子改朝换代篡了汉。但并不代表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奸臣。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的一生都在改变。包括他的理想。从最初的征西将军到后来的魏王。这都是一条不归路。

回过头来看一看曹操的一生。你会发现曹操的变化是最大的。曹操的前半生就是想当大汉朝的忠臣。看看他的行为就会明白。曹操20岁当洛阳北部尉的时候。拿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开刀。打击不遵纪守法的权贵。力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来朝廷的改变。可是很快。他所得罪的宦官就把明升暗降。调到外地去做官了。曹操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几年以后。曹操被征召担任没有实权的议郎。参与议政。曹操给前朝被宦官杀死的名士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上书为他们平反。陈蕃和窦武在当时是士大夫的领袖。想要铲除为害朝廷的宦官集团。结果被宦官所杀。曹操当时的行为叫匡扶正义。可是汉灵帝不采纳。汉灵帝可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昏君。曹操也无能为力。本着一腔报国心。奈何皇帝不用心。曹操报国无门。

曹操

到了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为了打击黄巾军的叛乱。维护汉朝的统治。曹操又义无反顾地同意朝廷的征辟。率领一支军队协助皇甫嵩打击黄巾军。立下了功劳。曹操因功被封为济南相。曹操在济南相的任上。大力打击贪官污吏。又得罪了权贵。曹操担心会让自己的家族遭受迫害。于是辞官回家了。

曹操并非不想报效国家做个忠臣。可是在东汉末年奸臣当道。宦官掌权的时候。曹操无论怎么努力都救不了国。反而还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危害。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曹操一直就想当个忠臣。可是现实环境让他当不上。他打击不法权贵、为名士平反、打击贪官污吏、平定黄巾军的行为。哪一项不是为了国家。哪一项是为了他曹操呢?

几年以后。曹操又被任命为典军校尉。这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是当时的汉灵帝为了制衡大将军何进亲自组建的一支军队。可是八校尉之首就是曹操当年打死的蹇图的侄子蹇硕。不知道蹇硕看到曹操这个杀叔仇人作何感想?

曹操

当蹇硕后来被大将军何进所杀。而何进又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等人又率军诛杀了所有的宦官。整个朝廷乱作一团。董卓进京控制了都城。曹操因为不屑于董卓的蛮横和专权。逃离京城。到地方上招兵买马。并且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当关东联军畏缩不前。各自打着小算盘的时候。曹操丝毫不顾及个人利益与安危。率领一支军队攻打董卓。结果被徐荣打败。不仅全军覆没。而且差一点连命都丢了。可是所谓的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却各怀鬼胎。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曹操怎能不痛心呢?曹操这可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所以我相信曹操的理想就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一心报效国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理想就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曹操甚至在想。他死了以后。能在自己的坟头立一块碑。碑上有一句话:“大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曹操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之心。那为什么曹操的理想不是当征东将军、征北将军或者征南将军呢?

伏波将军马援平定羌人叛乱

这和汉朝当前的形势有关。东汉最大的外敌其实不是匈奴。当时的北匈奴被窦宪消灭了。南匈奴一直就依附于汉朝。而且势力弱小。东汉最大的敌人是西边的羌人。并且东汉与羌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贯穿了整个东汉。

东汉建立之初。西边的羌人就不断开始骚扰汉朝。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被光武帝刘秀任命为陇西太守。这里是今天甘肃的天水、陇南、定西到兰州一带。也是汉与羌的交界处。马援率军打败了先零羌和参狼羌两个部落。渐渐让陇西郡安定下来。

到了汉明帝时期。烧当羌强大起来。又一次入侵陇西郡。汉明帝派出张鸿、窦固、马武等将领打败了羌人。其后烧当羌归顺了汉朝。到汉章帝时期。因为汉朝官吏强抢羌人妻子。被羌人所杀。然后就逼反了羌人。整个羌人部落约五万人全部反了。汉章帝派出马防、耿恭将领率领北军五校三万多士兵讨伐羌人。羌人被打得大败。斩杀及被俘四千多人。余者或降或逃。

汉朝西部边境的羌人分布图

从此之后。东汉与羌人的战争每隔几年就要大打出手。总是无法降服羌人。羌人跟匈奴人不一样。匈奴是游牧民族。羌人是半游牧半定居的民族。每当被东汉打服了。羌人就投降汉朝。然后过个一年或几年又开始叛乱。就是无法根除。在长达一百多年的东汉历史上。汉朝与羌人的战争也延续了一百多年。

到了汉桓帝时期。东汉三大名将段颎(字纪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强力镇压羌人。这三将号称凉州三明。在三将的残酷镇压下。羌人要么死伤惨重。要么暂时远离汉朝边境。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到了东汉末年。西边的羌人同样经常发生叛乱。黄巾起义的同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羌人北宫伯玉联合韩遂与边章一起起兵反对汉朝。到了第二年。三人率领数万骑兵攻入汉朝的三辅地区。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汉灵帝派出皇甫嵩与董卓率军平叛。但未能成功。之后汉灵帝撤掉皇甫嵩。改派张温、袁滂、孙坚、董卓等将领讨伐羌人。因为当时有流星出现。导致叛军出现恐怖。董卓等人才捡了便宜。打败了北宫伯玉等人。

羌人

而这一年。曹操也在颍川县打败了黄巾军。随后就被任命为济南国相。负责治理地方。曹操的理想是征西将军。喜欢打仗。喜欢兵法谋略。但是朝廷没有给他机会。曹操只能在地方上打击贪官污吏。而曹操为什么只想当征西将军。而不是征北、征南或者征东将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东汉最大的敌人是西边的羌人。

所谓的征西、征南、征北、征东合称为四征将军。四征将军在东汉是杂号将军。如果有个大字。比如征西大将军。才是高级将军名号。后来曹操建立政权后。才把四征将军列为高级将军。曹操说自己只想当个征西将军的本意就是想为汉朝打羌人。因为东汉与羌人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强力镇压并不是解决羌人频繁叛乱的原因。羌人汉化的程度比匈奴人更深一步。曹操肯定有自己治理羌人的想法。

而当时东汉的南边、东边、北边相对来说。比西边的情况要好一些。所以就没必要征南、征东或者征北。而只有征西才能为汉朝建功立业。这就是曹操前半生真实的理想。我相信曹操在《让县志明本志令》中说的大部分话是真心话。

其他观点:

曹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东汉的征西将军。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述志令》。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是曹操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这篇令文。详尽地叙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和平生志向与心迹。

想当征西将军的原文为“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提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然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曹操想当征西将军。是辞官回乡后。又被朝廷征召当了都尉。又升任了典军校尉之时。东汉典军校尉。那时候的典军校尉是西园八大校尉之一。而典军校尉一般由皇帝亲属担任。或者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担任。可见曹操的典军校尉含金量非常高。西园是个禁卫兵团,分为上,中,下,典,护五军。当时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也在西园兵团担任中军校尉。这时候的曹操想着为汉朝效力。封侯拜将也成了他的目标。墓志铭都想好了“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曹操的目标征西将军。是汉朝的官名。东汉时的将军分为四军将军(前军、后、左、右)而四军将军始于周末。汉朝时基本没有设置过。下四征将军(征东、西、南、北)。四安将军(安东、南、西、北)。四镇将军(镇东、西、南、北)。下面还有四平将军(平东、西、南、北)。而征西将军以是武将能靠战功得到的最高荣誉。征西将军位次三公。再往上的话就不是拿战功能晋升的了。

作为当时的典军校尉。且东汉末年之时黄巾起义。在当时作为一名军中之人。想要晋升封侯拜将。人之常情矣。若汉庭没有发生变化。曹操绝对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当然。汉庭的衰败。也使他坐上了汉朝丞相被封了侯。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区区征西将军他自然看不上眼了。

《述志令》“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当了丞相后。他想的不是要篡位称帝。而是借古时强大诸侯如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收到周赏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周王朝发生叛乱事晋文公立刻带兵为周王朝平乱。他们拥兵数十万。但是仍然以周王朝为尊。而《论语》中更是说周文王时期。天下已经占了三分之二。但还是以商朝为尊。没有逾越半步而成就至德。曹操说这些干嘛。无非是自比周文王、齐桓公和晋文公等人。

年轻时想成为征西将军。后来“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自比周文王。曹操的一生也就随着侍奉汉朝结束。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其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汉朝自此结束。而曹操在死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周文王”。


其他观点:

对于年轻的曹操来说。未来的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像自己父亲和爷爷一样从政。做执金吾、三公。另一条是驰骋疆场。立功边疆。做征西将军。为什么是征西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汉朝的边疆威胁主要在西边。到西部和匈奴、羌族作战。有很多机会建立军功。这样才拜将封侯。荣耀门庭。当然北疆也有一些机会。但一般是封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等这样的官职。比起征西要低一个等次。南方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安全威胁。有的也就是哪个郡的蛮人叛乱。派个小将或者郡兵就可以讨兵。伏波将军平南蛮平了一辈子。也就是个杂号将军。也没有给封个征南将军。

征西将军已经是很高的目标了。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战功一般也就能封个校尉或者杂号将军。要封征西必须有非常重大的战功。或者在朝廷的危难时刻有良好表现。除了开国时的征西将军冯异。东汉一百多年间只封了五位征西将军。分别是耿秉、刘尚、司马钧、马贤、皇甫嵩。平均三十年出一个。可见曹操的目标是非常宏伟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6:23

    将军,汉朝,东汉,军校,宦官,自己的,叛乱,匈奴,校尉,西园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6: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年轻时为什么希望自己以后能封征西将军,而不是征北或者征东什么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6:23

    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结束一年多年。曹操为了消除天下人的疑虑。写了一篇说明自己理想和心志的文章。名字叫《让县志明本志令》